舅舅一家和叔叔一家同時來我家做客,怎麼安排他們位置?

2021-01-14 關山聽風

這一個問題還真不是問題,不過說說也好,讓年輕人知道民間的一些傳統習俗,特別是如今的城裡的年輕人,遇到這樣的場合因不懂禮節而尷尬。

為什麼說這個問題不是問題呢?在農村,舅舅和叔叔到家裡來做客時,已形成了一種固有的習俗,根本用不著主人為安排座位而傷腦筋,他們自己會安排。特別是叔叔會主動安排座位,因為在舅舅面前,叔叔是主人,在安排座位問題上,叔叔可以作主,且大多數叔叔願意還主動作主。

中國傳統習俗,座位分主和賓兩種位置,叔叔坐主人位置,舅舅坐賓客的位置。主人位置也叫陪客位置,碰到舅舅和叔叔一起到家來做客,舅舅客,叔叔是陪客的人。

事實上人的身份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今天叔叔到侄子家中,他是叔叔,明天叔叔到外甥家就是成舅舅了。做舅舅的也一樣,今天到外甥家裡是舅舅,到侄子家就是叔叔了。也就是這種身份的不斷變化,讓舅舅和叔叔在方面的接人待物懂得了民間的傳統禮節。

為了說明舅舅和叔叔誰坐主位,誰坐客位,舉兩個我前幾年經歷過的兩個相反的場面,順便例舉一個特殊風俗。

一、不按規矩坐座席

記得 2014年,我的一位同學母親八十大壽,那天我去賀壽,見同學家的族人和與同學的舅舅家都來賀壽。因來是冬天,天氣冷,來客有十多桌,一些村裡的年輕人就先就佔據了堂屋的位置打牌或向火聊天,等著開席,這樣,堂屋的桌子讓村裡人給坐滿了。結果開席的時候,因這些年輕人不規傳統禮節,也沒有看當時的形勢,也不知嫌讓。舅舅那邊的人不可能,也不好意思去根人爭位子,只好座在堂屋外的屋簷下。責任理事的人也沒人記起這事。

那天,剛好碰見同學伯伯與叔叔有點事,開席前離開了一會兒,等他們回來看到這種場景,臉色立馬變得鐵青,把我同學喊到一邊,狠狠訴斥了幾句。接著,同學的伯伯與叔叔來到他舅舅的席前,小心翼翼地給他們賠禮道歉,並自己搬來凳子坐在桌子(農村一般為八仙桌)角上,陪同學舅舅吃飯。

按農村規矩,舅舅上門吃壽酒,理應坐正屋之中的正席座位,由外甥安排伯伯和叔叔,或者村裡有名望的人相陪,舅舅家其他的客人,如女客、孩子坐堂屋內兩邊的偏席。

二、講規矩的座席

去年,我一位朋友的父親做七十的壽誕,也是冬天,天氣也很冷。堂屋裡的情況與2014年到我那位同學家的情形一樣,人們也是在等著開席吃飯。當理事的人宣布開席的時候,堂屋內原先坐著的人呼啦一聲全走出了屋,在堂屋外的座位上坐去了。有三四個老人坐在門口的屋簷,朋友請他們進堂屋內坐,他們說,一是讓娘舅家的人坐堂屋,二是讓遠道而來的客人坐堂屋。我們都是自家人,可能隨便坐,可不能怠慢了客人。

堂屋裡娘舅家和遠客坐定後,理事的人從叔叔伯伯或家族的長輩中,每座安排一到兩個人去陪堂屋裡的客人。

這就是農村傳統的待客之道,內外有別,客人為尊。

三、一種特殊風俗

上面我們說的是舅舅和叔叔到家裡來做客的座位安排。這裡要說一個特殊風俗。你們知道外甥到舅舅家做客,吃飯時,舅舅家是怎麼安排外甥的座位的嗎?

湖南西南一帶,正月外甥到舅舅家是要座主和賓位子的,當地稱「坐正頭」,也就是坐正位置。那怕有外公在,外公也只能坐偏位。除了正月,平時舅舅也讓外甥坐主賓位,但不是正月,外甥就不好意思坐,也沒有人去坐,只是舅舅的一種嫌讓而已,但正月就必須得坐。

總之,舅舅一家和叔叔一家同時來我家做客,首先,要確定舅舅的主賓位置,如果把叔叔放到了主賓位置上去,叔叔倒會不高興,以為你把他當外人對待。其次,舅舅家和叔叔家的其他的位置安排就可以隨便一點,有地方坐就行。

相關焦點

  • 古代的皇帝們,為何寧可重用外來的舅舅,也不願重用一家的叔叔?
    例如,韓問非常信任舅舅樸素雅,漢武帝非常信任舅舅田蚡。也就是說,對於古代皇帝願意重用舅舅而不是重用舅舅的原因,筆者的個人看法如下。一、宗法制度的缺陷眾所周知,古代皇權交替是父親使者繼承、兄弟情和傳承的核心。其中又以父親去世的兒子領先,兄弟結束後在後面。另一方面,古代是父系社會,一夫多妻制)普遍實行。
  • 教育辯論:「叔叔」和「舅舅」誰更親近?漢字分析,給你答案
    中國是個人情社會濃鬱和關係網交錯複雜的國家,每個人在家庭之中都不是單獨存在的,都與周邊的親戚朋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家庭關係和社會關係構成了每個人的人情網。而家庭關係中人與人的感情往來也有著微妙的變化。本文我們來介紹兩個對等人物:叔叔和舅舅。看看這兩位長輩與我們自己的關係,到底誰更親近?
  • 舅舅四朗羅布介紹丁真走紅經過 一家都是普通牧民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舅舅四朗羅布介紹丁真走紅經過 一家都是普通牧民 2020年12月1日,@ 理塘丁真 的舅舅四朗羅布向@ 緊急呼叫 介紹丁真走紅經過。原本當時攝影師打算拍丁真的弟弟尼瑪,但尼瑪不在,便拍了丁真。
  • 古代皇帝為什麼與叔叔是仇人,與舅舅卻是親上加親呢?
    由於古代皇帝的至尊無上,也是一門高危的職業,皇帝由於處理國家政事不僅日理萬機身心疲倦,而且要防止身邊的人,如皇帝的兄弟、叔叔、外戚、權臣、太監,甚至自己的老婆(如武則天)等奪走自己的權力,活著可謂是戰戰兢兢!一 皇帝與叔叔很多時候是敵人我們也看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古代皇帝為了鞏固自己權力,一般都是重用舅舅,卻不重要自己的叔叔。
  • 在農村,你認為舅舅親還是叔叔親?
    農村老話講「娘親舅大」,意思是在眾多親戚中,母親是最親近的人,舅舅說話最有分量,和自己關係比叔叔親,有人不解問到,那舅舅和叔叔差不多,那是舅舅親還是叔叔親呢?阿坤看到這裡,心裡不乏有些可笑,因為每個人的情況皆不同,不過阿坤認為,在大概率算法下,應該是舅舅要更親一些!阿坤有以下觀點,可以支持自己的言論。
  • 古代皇帝為何信任舅舅卻猜忌叔叔?是因為叔叔面相不好嗎?並不是
    而舅舅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整個家族的影響力也是無法忽視的。那麼在此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這個神秘的稱呼,親娘舅是怎樣來的?舅舅的稱號目前來看,親娘舅也就是自家的舅舅。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個不同的稱謂。但無論如何,它只有一點解釋,那就是母親的兄弟。請注意,我們姑且認為是母親的任何一個兄弟。
  • 中國古代皇帝為什麼寧願重用自己的舅舅,而不是自己的叔叔?
    在這些皇帝中,很多人都喜歡重用自己的舅舅,特別是那些年幼登基的小皇帝,往往都是利用自己的舅舅來穩定自己的政權,而不是重用自己的叔叔,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第一個原因:利益關係上,舅舅比叔叔更親。在中國民間,有一種說法叫做「舅舅比叔叔更親」。因為舅舅跟自己的外甥只有親情上的關係,絕少有利益上的衝突,這與中國父系社會的構成有著莫大的關係。
  • 獨二代子女多「六親不認」 舅舅姑姑叫叔叔阿姨
    獨二代子女多「六親不認」 舅舅姑姑叫叔叔阿姨 她丈夫的侄女一家三口來走親戚,在媽媽的授意下,四歲的孩子開口向她和丈夫叫:「爺爺、奶奶好。」呂靜聽起來倍感彆扭。「我丈夫的侄女的孩子應該叫我外婆,可四歲的孩子直呼奶奶,叫我丈夫爺爺,對我的女兒叫姑姑。」呂靜說,她發現這個問題,給孩子糾正。可是家長從孩子會說話時,就只教了孩子說「爺爺、奶奶。」
  • 為何古代皇帝大多數相信舅舅,卻不相信叔叔?皇權下的多疑
    他們難道不知道相信舅舅, 有可能就會出現外戚幹政,外戚統領朝政的事情嗎? 其實這些皇帝也是都沒辦法,相信自己的叔叔,比起來還不如相信自己的舅舅,為什麼會有一種這樣的無奈,小編就帶領大家來一起看一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
  • 同樣是皇親國戚,為何封建帝王總是重用舅舅,忌憚叔叔?
    前言: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中,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帝王大多願意重用自己的舅舅,而對同宗的叔叔多加忌憚,尤其是那些年紀尚小就被架上皇位的小皇帝,大多利用自己的舅舅來輔佐自己穩定政權。那麼同樣是皇親國戚,叔叔究竟比舅舅差在哪裡呢?
  • 歡迎女眷來我家做客!
    家裡來客是常事,我也喜歡家裡來客人,因為大家湊到一起熱鬧,孩子們也很高興。熱鬧歸熱鬧,生活工作還得繼續,還得按部就班地進行,所以很希望日常的生活秩序和節奏不要被打得太亂。客人來了,當然最主要的是要吃好住好。住不成問題,但要吃好,就要耗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精力不成問題,但時間可真成問題。吃好所耗費的時間足以打亂日常的生活節奏和秩序,於是自己的生活就一團糟。也因此,這常常就成為我們接待客人的問題。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在我的生活中,我更喜歡接待女眷。
  • 「我家房子憑什麼要給別人住」?今天,這一段對話刷爆了朋友圈...
    由於老公是湖北周邊某鎮,有些堂兄弟表姐妹在北上廣深工作,現在我家成了武漢的中轉站。凡是要在武漢歇一腳過個夜的親戚,就要求來我家小住下。已經委婉拒絕了,老公的舅舅甚至說睡沙發也要來睡。我真是醉了。首先, 不喜歡自己的小家被一堆不是至親的人打攪,睡一晚上酒店也要不了幾個錢,你來了我要準備床單被子,睡個一兩晚我又得洗了收拾。更何況平時也沒多少往來。 尤其是舅舅姨媽姑媽之類的。
  • 執委媽媽、城裡叔叔和黨員舅舅伴成長
    該鎮創建「黨建+家庭教育+留守兒童關愛」新模式,「執委媽媽」、「城裡叔叔」和「黨員舅舅」與留守兒童及其監護人「結對子、認親戚」,共同呵護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據了解,目前赫山區為每位留守兒童明確一名村級婦聯執委為「執委媽媽」,定期聯絡孩子及其監護人,反饋孩子學習生活情況和心理需求;明確一名村級黨員幹部為「黨員舅舅」,為孩子爭取各類幫扶、關愛資源;明確一名扶貧隊員或駐村幹部為「城裡叔叔」,帶領孩子到城裡開展活動,織就一張關愛服務網,為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創造更好環境。
  • 我國最後被認定的少數民族:女孩13歲舉行成人禮,舅舅是一家之主
    我國最後被認定的少數民族:女孩13歲舉行成人禮,舅舅是一家之主雲南省位於中國西南地區,這裡地理環境獨特、地形複雜,層層疊疊的大山造成了交通不便,所以各地居民都生活在一個相對於"封閉"的狀態,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家開始有了自己的語言、服飾、生活方式
  • 邵陽農村辦婚姻酒席,座位安排非常重要,舅舅居然不是第一席位!
    比如我們邵陽農村辦婚姻嫁娶酒席,第一席在哪裡,誰來坐,都非常講究,搞錯了有可能讓客人不高興。比如下圖,就是我們這邊嫁娶席位的排序。女方席位對應不同的客人:(如下圖)第一席位是新郎,這個是絕對的。第二席位是舅舅,「娘親舅大」的最好體現。如果外公來了,舅舅得讓外公坐,如果舅舅多,只能大舅舅坐。第三席位是「帶客人」,一般是男方族中長輩,他的作用一個為新郎擋酒,一個是請女方親人回男方做客,因此稱「帶客人」。
  • 媽媽的舅舅叫什麼?姐姐的婆婆喊什麼?過年走親戚,喊對人不尷尬
    去年,朋友帶著兒子去舅舅家拜年,一下車舅舅一家就在門口過來熱情地迎接。朋友對著舅舅和舅媽都喊了一聲,結果兒子也來了句「舅舅過年好」,瞬間讓親戚朋友哭笑不得。
  • 故事:成年後,我終於將霸佔我財產的舅舅一家趕出了家門
    來了來了,又犯病了,我翻了一個白眼,躺在地上想滾到其他去,但是沒滾動。我喘著起,還是能感覺到冷氣在我周圍。我翻個白眼,表示不想和神經病講話。好餓,真的餓。顧岷之卻露出一個神經病的笑容。「姐姐,陪我一起死,不好嗎?」「你那是惡事做多了,活該下地獄,我和你不一樣,我還不想死。」
  • 農村俗語:「姑親姨不親,舅遠叔叔近」究竟是為什麼?有道理嗎?
    二、舅遠叔叔近舅舅是母親的兄弟,而叔叔或伯父則是父親的兄弟。如果從血緣關係上來講,也是不分誰遠誰近的,因此,也同樣是不存在誰更疏遠一些,誰更親近一些的問題。然而,在個別人的心目中,總認為叔叔或伯父比舅舅更親近一些。於是,便也總結出了這麼一句俗語出來。
  • 在農村爹親叔大,娘親舅大,你認為到底是叔叔親還是舅舅親
    在農村爺親叔大,娘親舅大,到底是叔叔親還是舅舅親?其實從血緣來說,叔叔和舅舅都是一樣親,你身上流著你母親家族一半的血統,流著你父親家族一半的血統。要是想一定要分個遠近,那只能說是誰富誰親,你富了妮叔叔舅舅給你都親,你要窮了可能都不親。
  • 重慶一家殿堂級的蒼蠅館子,位置隱蔽,環境沒有,卻開了二十多年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家殿堂級的蒼蠅館子,這家店藏在一個比較舊的居民樓下,位置很隱蔽,一般人都不知道,開了二十多年了,來這吃的大多都是老熟客了。從黃泥磅一家汽車店旁邊的支路進去,在陡坡拐角處,看到一家很小的飯館便是了。店面不大,就是小區樓腳的一個店鋪,貌似是老闆自己住的房子,一個兩居室,客廳比較窄,只放得下兩張桌子,在門口也擺了兩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