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中發生的運動損傷大部分都可以歸因於跑鞋的減震性能有問題,訓練強度過大及忽視了熱身,拉伸或體能恢復等問題。肌肉損傷後,受傷部位不能再進行拉伸。攝入大量蛋白質會加速細胞增長及肌肉修復。
跑步中發生的不同程度的肌肉損傷,從過度勞累後的肌肉酸痛到肌纖維撕裂甚至肌肉撕裂都有可能。發生肌肉損傷後,休息,冰敷法,壓迫法,抬高法是幾種常見的恢復方法。
運動損傷的常用恢復方法
休息受傷後必須停止訓練,直到身體完全恢復。肌肉損傷往往被跑者忽視,不注意休息,導致身體恢復或癒合的時間變得更長。
冰敷法為了防止受傷部位腫脹,必須周冰敷。敷一次約10分鐘,並且要在冰袋和受傷部位之間墊上毛巾。冰敷可以減緩出血速度,縮小腫脹區域,緩解疼痛。
壓迫法在受傷部位纏上有彈性且較寬的運動繃帶,可以防止其進一步腫脹,還可以起到固定作用。
抬高法將受傷部位抬高,可以防止肌肉進一步腫脹及出血。
常見的運動損傷
對於跑者來說,有些傷痛是可能會經常發生的,對於每種損傷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樣正確的措施很重要,下面我們來一起認識一下跑步過程中可能經常發生的11中損傷。
肌肉酸痛肌肉承受高強度負荷後出現的輕微創傷即表現為過度勞累後的肌肉酸痛。
肌肉酸痛不會在運動時立刻出現,一般在運動之後的幾小時內出現。這種疼痛可能持續一天甚至一周。肌肉酸痛會使肌肉的最大力量下降30%,柔韌性也會下降很多。感到肌肉酸痛時應該休息,或者選擇其他運動方式來進行低強度訓練,也可以進行按摩或攝入富含蛋白質的食品。
肌肉拉傷肌肉承受的負荷超過肌肉彈性的極限時往往會導致肌肉拉傷。肌肉拉傷時會突然出現痙攣性劇烈疼痛,導致肌肉無法活動。
跑步時出現肌肉拉傷大都是因為跑鞋無法提供足夠的穩定性,在衝刺及間歇跑前熱身運動做得不夠及休息時間太短導致體能沒有完全恢復。與肌肉撕裂相比,肌肉拉傷時承受的負荷並未超過肌肉負荷的極限。拉傷後的疼痛及對肌肉柔韌性的影響可能持續一天甚至數周,在這段時間內患者必須休息。
肌纖維撕裂肌纖維撕裂時會有劇烈的刺痛感,此時不能再對受傷的肌肉施加高強度負荷。在按壓,拉伸和用力時,受傷部位會出現疼痛和持續發麻的感覺。
引發疼痛的原因是一處或多處肌纖維撕裂。撕裂可能是在橫向或縱向上產生的。即使按醫生要求進行休息,癒合過程仍可能長達數月。
肌肉撕裂肌肉撕裂時會毫無預兆地感到劇烈疼痛。大多數情況下,受傷的肌肉無法再活動。大塊肌肉撕裂的話,有時可以看見明顯的凹陷。不管是肌肉撕裂還是肌纖維撕裂,都會出現腫脹。
在短跑和衝刺時尤其容易出現肌纖維撕裂或肌肉撕裂,因為此時大腿的肌肉在短時間內承受了最高強度的負荷。最好的預防措施是在跑步前進行充分的熱身。
肌肉痙攣神經束的活動頻率過高並且肌肉疲勞時會導致大腦下達的指令堆積,肌肉無法正確地活動,從而引發肌肉痙攣。
肌肉痙攣可能在承受高強度負荷時或者在承受高強度負荷之後放鬆的狀態下出現。為了讓肌肉停止痙攣,可以進行拉伸,熱敷或者按摩,當然這要根據當時的狀態,有的狀態是難以進行拉伸的。為了預防肌肉痙攣,可以經常進行拉伸運動或者適量攝入鈣,鎂,食鹽及水。
夜間休息時發生痙攣主要是由於鈣,鎂,鈉的攝入過少或忽視拉伸運動造成的。
骨膜炎發生骨膜炎的主要原因是跑鞋不合適,跑道過硬或坡度大,足部姿勢不正確或跑程大幅度增加等原因。
骨膜炎往往發生在脛骨上。脛骨上的皮膚相對較薄,在移動中脛骨受到摩擦,很容易誘發骨膜炎而且會越來越重。初跑者如果穿著不合適或無減震性能的跑鞋,並且經常在瀝青路面上跑步,很容易患上骨膜炎。
跟腱損傷,發炎或撕裂跟腱損傷或發炎通常是跟腱突然受到高強度的負荷導致的,也可能是磨損導致的。
跟腱撕裂通常意味著完全斷裂,撕裂時還會伴隨著聽得見的聲響。撕裂的位置往往是肌腱最狹長的部位,根骨一端上方5~6釐米處。如果治療方法正確,跟腱撕裂基本上都可以恢復。之後跟腱的負荷能力不受影響,並且可以繼續運動,但足部的力量傳導可能受限。
為避免跟腱受傷,負荷強度要採取漸進式增強。運動前充分熱身並做好拉伸運動。如果出現跟腱疼痛,必須多做一些拉伸運動,降低運動強度,進行冰敷。單腿站立和足尖站立可以防止患上此病。
足跟骨刺足跟骨刺是一種骨質增生現象。包括兩種:上部骨刺在跟腱的一端和下部骨刺在跟骨靠下的部分,也叫足底骨刺。
骨刺是負重失衡或負載過度而造成的軟骨磨損所致。骨頭受到刺激誘發骨質增生,還可能伴隨著周圍組織的發炎。穿質量較差的鞋子跑步以及高強度的足部負荷都是最常見的病因。
通常換掉過硬的鞋子或者選擇減震性能更好的鞋子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如果足底有骨刺,在疼痛的區域墊一個帶透氣孔的足底墊大有益處。此外,在鞋裡多加一些支撐足弓用的墊層也有所幫助。
跑步膝跑步膝指跑步等運動造成的膝蓋損傷。膝蓋承受的負荷過大或在長期沒有承受負荷的情況下突然承受過大的負荷會引起膝蓋外側疼痛。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最複雜的關節之一。膝蓋是大腿和小腿之間的連接部位,慢跑時膝蓋承受巨大的力量。長跑時,只有膝關節處所有參與運動的組織無摩擦地協調運作,膝蓋才能承受巨大的負荷。
對腿部外側進行拉伸,穿優質的跑鞋以及合理控制跑程可以避免出現跑步膝。症狀不嚴重時,可以採用冰敷。在膝蓋部位疼痛加劇時,建議停止訓練並好好休息,避免膝蓋損傷到要手術的地步。
如果肌腱及軟骨在長跑過程中逐步適應了所負荷的強度,跑步膝完全可以在長跑中恢復。最重要的是對膝蓋進行保護。在受傷期間做一些體操練習,進行適合自己的肌肉訓練都可以幫助膝蓋恢復。
疲勞性骨折長時間承受強度相對較高的同種形式的負荷會導致疲勞性骨折,骨折的部位會腫脹,疼痛。對跑者來說,疲勞性骨折的發生部位多位於足部,大腿和小腿。
骨折形成的原因是疲勞程度超過了骨骼的承受界限。長期承受過高強度的負荷時,骨骼在不斷受損,也在不斷進行自我修復。如果受損和修復之間的平衡被破壞,多次的輕微骨骼損傷引起骨皮質增厚,引發骨裂,如果情況繼續就會導致骨折。
疲勞性骨折很少是完全性骨折。一般都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開始的時候只感到受損的骨骼周圍有輕微的疼痛,而且只是在承受負荷的時候出現,休息後疼痛會消失。因此,出現身體的疼痛停止訓練,注意休息是第一步的措施。
疲勞性骨折是有可能被完全治好的,骨骼的負荷能力也不會受到影響。
半月板撕裂半月板是兩個月牙形的軟骨,位於膝關節的內側和外側。它們在大腿和小腿之間起到緩衝震動的作用。
在運動時,關節有半月板的保護,即使承受垂直方向上1.5噸的負荷也不會受傷。但較小的,傾斜的應力會使膝關節組織受傷或半月板撕裂。
半月板撕裂的原因如下:
1.50%源於日積月累的勞損;
2.40%間接的應力作用;
3.8%是骨折或直接的應力作用;
4.2%是由於半月板先天性缺陷。
半月板撕裂會導致腿部活動受限或膝關節軟組織開裂,還會引起膝蓋部位腫脹及膝關節積液。半月板撕裂應儘快手術,之後應至少靜養一周。然後可以逐漸增加負荷運動,經過2~3周的恢復運動可以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