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拓展(七十二候)

2021-02-08 法考公考小助手

1.天幹地支🍤

簡稱為幹支,源自中國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

十幹曰: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

十二支曰:困頓、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


簡化後的天幹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幹。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


十天幹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組成了幹支紀元法。天幹地支的發明影響深遠,至今依舊在使用天幹地支,用於曆法、術數、計算、命名等各方面。


2.七政四餘🍤

是中國古代佔星學系統。

七政是指日(太陽)、月(太陰)與金(太白)、木(歲星)、水(辰星)、火(熒惑)、土(填星、鎮星)等星曜;

四餘是指紫炁、月孛、羅睺、計都等四虛星。

源於古代中國人民對星辰的自然崇拜,七政四餘斷命,是以人的出生之年月日,觀察七政四餘等星曜,所居十二宮的廟旺,所躔二十八宿的度數,以測知人日生之吉兇。


3.二十八星宿🍤

是古代天文學名詞,源自星宿崇拜。

上古時代我國古人在靠近黃道面的一帶仰望星空,將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成若干個區域,稱之為二十八宿,又將這二十八宿按方位分為東、南、西、北四宮,每宮七宿,分別將各宮所屬七宿連綴想像為一種動物,以為是「天之四靈,以正四方」。

古人先後選擇了黃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個星宿作為坐標。因為它們環列在日、月、五星的四方,很像日、月、五星棲宿的場所,所以稱作二十八宿。

二十八星宿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家為觀測日、月、五星運行而劃分的二十八個星區,是我國本土天文學創作。用來說明日、月、五星運行所到的位置。

具體如下:

東方青龍七宿:角、亢、氐(dī)、房、心、尾、箕(jī);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zhěn);

西方白虎七宿:奎、婁(lóu)、胃、昴(mǎo)、畢、觜(zī)、參(shēn);

北方玄武七宿:鬥(dǒu)、牛、女、虛、危、室、壁。每宿包含若干顆恆星。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曾廣泛應用於古代的天文、宗教、文學及星佔、星命、風水、擇吉等等術數中。不同的領域賦予了它不同的內涵,相關內容非常龐雜。


4.二十四節氣🍤

是幹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時令)的特定節令。它最初是以北鬥七星鬥柄旋轉指向確定,北鬥七星循環旋轉,鬥柄繞東、南、西、北旋轉一圈,為一周期,謂之一「歲」(攝提),每一旋轉周期始於立春、終於大寒。


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採用「定氣法」劃分,即根據太陽在回歸黃道上的位置確定節氣;


「定氣法」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1等份,每1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它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歲(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

經歷史發展,農曆吸收了幹支歷的節氣成分作為曆法補充,並通過「置閏法」調整使其符合回歸年,形成陰陽合曆,「二十四節氣」也就成為了農曆的一個重要部分。


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5.七十二候🍤

候是在24節氣之後,我國人民又節氣細化為候,是我國農曆中的更小的陽曆單位;

最早,從立春開始以5天為一候,一年共有72候(最後一候為6天或7天)

是一種簡單的平候(類似平氣);包括動物候應、植物候應和自然現象候應。


源於黃河流域,完整記載見於公元前2世紀的《逸周書·時訓解》。以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一年二十四節氣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個物候現象相應,稱候應。其中植物候應有植物的幼芽萌動、開花、結實等;動物候應有動物的始振、始鳴、交配、遷徙等;非生物候應有始凍、解凍、雷始發聲等。


6.霜降🍤

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八個節氣。鬥指戌;太陽黃經為210°;每年公曆10月23—24日交節。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

霜降節氣特點是早晚天氣較冷、中午則比較熱,晝夜溫差大,秋燥明顯。由於「霜」是天冷、晝夜溫差變化大的表現,故以「霜降」命名這個表示「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的節令。霜降時節,萬物畢成,畢入於戌,陽下入地,陰氣始凝。俗話講「霜降殺百草」,霜降過後,植物漸漸失去生機,大地一片蕭索。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霜降節氣後,深秋景象明顯,冷空氣南下越來越頻繁。「霜降」節氣反映的是晝夜溫差變化較大、秋燥明顯、天氣漸漸變冷的氣候特徵,並不是表示進入這個節氣就會「降霜」。其實,「霜」也不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霜」是地面的水氣由於溫差變化遇到寒冷空氣凝結成。在氣象學上沒有「霜降」的概念,氣象學上一般把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稱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現的最後一次霜稱為「晚霜」或「終霜」;從終霜到初霜的間隔時期,就是無霜期,「霜」通常出現在秋、冬、春這三個季節。「霜降」節氣與「降霜」無關,兩者不是同一概念。


🍊霜降節氣主要有賞菊、吃柿子、登高遠眺、進補等風俗。霜降時節是秋冬氣候的轉折點,也是陽氣由收到藏的過渡,養生關鍵應注意做好「外禦寒、內清熱」。民間有「冬補不如補霜降」的講法,秋令屬金,脾胃為後天之本,此時宜平補,尤其應健脾養胃,以養後天。


7.漏刻🍤

刻漏,中國古代漢族科學家發明的計時器。漏是指帶孔的壺。刻是指附有刻度的浮箭。有洩水型和受水型兩種。

早期多為洩水型漏刻,水從漏壺孔流出,漏壺中的浮箭隨水面下降,浮箭上的刻度指示時間。受水型漏刻的浮箭在受水壺中,隨水面上升指示時間,為了得到均勻水流可置多級受水壺。







相關焦點

  • 月令七十二候與二十四節氣
    提到『月令七十二候』,可能很多人未必清楚,但說到『二十四節氣』,就要熟悉的很多了。    這二十四節氣,也就是開篇二十四節氣歌提到的節氣,是咱們的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歲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那時沒有日曆,鐘錶,先民們就觀察天象,看日落日出,月出月沒,然後來認識這年,古時稱為歲。
  • 七十二候:雨水三候——草木萌動
    七十二候是我國最早的結合天文、氣象、物候知識指導農事活動的曆法,以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是我國的文化瑰寶。雨水第三候"草木萌動"是七十二候中的第六候。天地之氣交而為泰,故草木萌生發動矣。是為可耕之候。
  • 除了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你知道還有二十四番花信風之說嗎?
    中國古代先民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結合天文、氣象、物候知識制定出指導農事活動的曆法,規定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這樣一年就分為了四個季節,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除此之外,人們又根據某個節氣時開的花,挑選一種花期最準確的花為代表,作為這一節氣中的花信風。花信風,是應花期而來的風,所以叫信,是中國節氣用語。意即帶來開花音訊的風候。
  • 《故宮知時節》:帶你解讀紫禁城的七十二候
    《故宮知時節》內頁《故宮知時節》一書文字由宋英傑撰寫,他從文化和科學兩個角度,逐條解讀二十四節氣的七十二候,包括講述節氣「物語」中的氣候邏輯、物語標識中的爭議以及科學謬誤。從新的故宮視角來解讀節氣,解讀傳統文化。
  • 消防常識進萬家 平安相伴你我他
    消防常識進萬家 平安相伴你我他 2020-12-07 1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研學拓展 玩轉冬至丨靈寶市博愛幼兒園師生家長走進河南振宇
    研學拓展 玩轉冬至在冬至即將到來之際,12月19日,靈寶市博愛幼兒園大班教學主任劉寧和各班班主任帶領100餘名師生家長走進振宇紅拓展訓練基地,開展玩轉冬至親子研學拓展活動。廣場熱身拓展部教官組織小朋友們開展熱身遊戲,現場充滿歡聲笑語!
  • 2021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判斷:文學常識
    在行測備考中,常識提升起來很慢,而且,大部分同學的準確率都不高,這就導致了常識的分越來越低,如果說常識部分我們不能提升上去,那麼對整個行測將會有很大的影響。常識判斷近幾年考查的題目,難度有所增加,所以,我們需要加大平時的積累。常識備考很有必要提前準備。
  • AAAI 2020學術會議提前看:常識知識與常識推理
    常識問題是人工智慧領域最難的問題之一。在 NLP 領域,BERT 模型雖然已經表現出色,但是在常識知識問答數據集上的性能仍舊遠低於人類。在計算機視覺領域,結合視覺場景的常識知識問答問題仍然具有較大難度。促進人工智慧發展,使得機器具有「常識思維」,對於常識知識、常識推理的研究是值得關注的未來發展方向。
  • 社區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體會生活中趣味「常識」
    2020·社區工作者備考方案公共基礎基本常識考查範圍廣泛,且以識記性內容為主;主要包括科技、人文歷史、地理常識等,今天在這裡主要分享的科技知識點如下:一、科技常識:物態變化在物理學中,我們把物質從一種狀態變化到另一種狀態的過程,叫做物態變化。
  • Angelo的常識
    短短四個月的時間裡,我的觀念不斷被打碎重組,我不得不開始專注於「常識」。「常識」,一個非常大的詞。託馬斯·潘恩在1776年發表的《常識》,深刻影響了可塑性仍然很強的新生美國。在2009年,梁文道先生於香港發表了他的《常識》一書,兩本書都出現在一個十分微妙的節點,也都產生了深遠的震動。大師們的豐碑永在,作為後輩,只願不離了方向。
  • 拓展訓練遊戲項目之---衝出亞馬遜(硫酸河)
    項目流程:1、將隊員帶到指定場地,介紹項目名稱、性質2、場景模擬、介紹裝備3、項目開始以後全部人員退出線外,講解項目規則項目場地與配備資源:場地一般我們選擇在專業的軍事化拓展基地物資方面我們會統一配備軍事化用品:迷彩服、水杯、帳篷、求生哨子、後勤對講機、生活必須品、野炊必須品等;人員方面我們會配備:專業教練(主要負責團隊培訓與分享)、戶外教官(主要負責戶外安全與戶外常識講解)、後勤(包括生活後勤、醫護後勤)等。
  •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必備文學常識大全
    下面是21世紀教育網小編從資料庫裡篩選出精品的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必備文學常識大全,歡迎大家進入小程序下載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必備文學常識大全(文字版)首先我們來梳理一下中國的朝代,幫助大家以後的學習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 常識判斷題答題技巧
    因此,想要從容解答這部分內容,唯有在平時 「厚積」,才能在考試中 「薄發」常識判斷概述一、考點聚焦縱觀近年來行測考試常識部分試題,其題目難度相對較低,一般側重對時政、人文、科技、法律等基礎性知識的考查。例:甲開汽車到單位後,因疏忽忘記拔出車鑰匙,被乙發現。
  • 上海團隊室內拓展活動室內團建拓展項目長興島室內拓展
    為增強團隊協作、提升團隊鬥志、增進團隊溝通,公司單位組織員工參加室內拓展活動,通過妙趣橫生的室內團建拓展項目,來加強團隊凝聚力,以達到室內拓展的效果。室內團建拓展項目分為經典室內項目以及室內主題拓展,室內團建項目:坦克大戰、逐鹿中原、驛站傳書、團隊過山車、神筆馬良、穿越雷區……,室內主題拓展:沙漠尋寶定向、F1方程式、旱地冰壺、沙盤課程、綜藝大大闖關……,多種室內團隊拓展活動定製。
  •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文化常識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文化常識,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2.三國:魏、蜀、吳。   3.「四大古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   4.
  • 2021年國家公務考試常識判斷與2020國考常識有什麼區別呢?
    2021年國家公務考試常識判斷與2020國考常識有什麼區別呢?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考試快訊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歷年國考常識題對比,國家公務員考試考試快訊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在今天,為什麼反常識才是新的常識?
    吳聲認為,我們正處在一個非常欠缺常識的時代,從這個角度理解《反常識》,恰恰是在要求我們回歸常識,「要求我們更加細心用心和耐心去形成一種系統性的思考,這也是鄧肯·瓦茨的一種期待。也就是說,如果說常識讓我們能夠去做出規劃,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以此去更好地迭代?」反常識不是事事反常識在譯者呂琳媛看來,反常識更注重於思維模式和認知層面。
  • 自貢拓展部戶外拓展訓練目的
    自貢拓展部戶外拓展訓練目的個人簡介:曾服役於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南部戰區原第42集團軍75270部隊,在服役期間執行過重大軍事演習,榮獲過「士兵」「鋼鐵戰士」;黨員,畢業於成都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學學士學位,取得 籃球國家二級裁判、足球國家二級裁判、羽毛球國家二級裁判、田徑國家二級裁判、遊泳救生員等證。擅長裁判活動項目、軍訓、團隊活動等。曾經從事過體育教師、裁判教練工作。
  • 2021國考常識備考:周杰倫歌詞裡蘊含的常識
    2021國考常識備考:周杰倫歌詞裡蘊含的常識由北京人事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2021國考常識備考,2021國考常識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北京公務員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國家公務員考試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