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2021-02-19 荒煙茶生

作者:紅塵擺渡 │ 朗誦:素老麻乃

千百年前的賢聖大德們為什麼讓我們崇敬,敬仰,因為他們的精神,德行,和智慧的光芒始終照耀和激勵著後世的人,為什麼他們的生命力長盛不衰,因為他們的生命融入了道,彰顯了德

老子(道德經)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中華民族的祖先們,是最有智慧,最文明的民族之一,從遠古時代的神話傳說,就可以窺探到我們的祖先面對大自然,有著最本質的祈求美好,圓滿,及天地人三者之間的和諧共處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天生的,是人的本質,與生俱來,天地人共有的,孔孟一派,皆言性善,心性本來是善良的,若不以正道而教育,其性則由善變為不善

聖人皆以身作則,長篇大論言善良與德行,教育人們做人的基本道理

紂王無德,終日飲酒作樂,昏昏迷迷,不辨是非,成千古憾事

戰國蘇秦,以小聰名行騙而得相國,結果難免死於匕首,宋王亂淫,家破而國淪

秦嬴政併吞六國,自負其功,自以為三皇五帝不如他,故自號始皇帝,焚書坑儒,勞民傷財,獨霸專行,終失江山

逆天者,必被天滅,獵色者,必被色滅

無善不成事業,無德難得天下,善心贏得尊重,善行贏得敬仰,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憂,憂思而不失善良德行,身修後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是故修身養性,私慾淨盡,天理流行,善良仁慈,德厚淳樸,不勉而中,不思而得。

春秋戰國時代,天下大亂,列強各霸一方,廢道德以尚武力,國土橫遭塗炭,民不聊生,孔子周遊列國,其思想道德行不通,無人接受,回魯國而作(春秋),傳史記,說明作善則好,作不善則獲殃。

其語云,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是知天下人不可違離於道德,道德於文化輔佐仁政,化導民心,裨益實多,歷代朝野,無不爭而崇之,數千年來,文明古國之良譽揚於四海,達於夷狄,化野蠻而為君子,導卑小而知忍讓

歷代霸主雖多,無不以道德處世,其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莫敢不效仿也


洋洋文明大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創造了舉世矚目燦爛的華夏文化,講道德,仁義,善良,引導世界文明文化進程,影響深遠

人生於世,光陰只在百年,誰不欲求足衣足食,安居樂業,各得其所,道德可維持世道人心,國土江山,善良可化解邪惡之氣,教化人之頑劣習性,是人與人共處的基礎,古曰,失理則亂,失德則一事無成

昔孟母擇鄰居,就是為了孟子學善道,勤讀書,為了一個好的育兒環境,三遷其住處,可見周圍的環境對一個人成長的影響,因此,交人交友,皆以善良仁厚有德行之人近之

讀一本好書,交一個好友,做人做事皆三思而後行,不可魯莽,不可一意孤行,善良的人幫助的人多,有德行的人身邊的能人志士定會多也

生活之中,小事看人品,大事看德行,古語云,天道不可違,天道者,人之德行也,人之做人做事得的方式也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是以當時災情嚴重,洪水泛濫,千年不遇的大洪水淹沒農田,村莊,形式萬分危機,大禹之德,千年傳頌

有一位老人請人看宅地風水時,卻突然不讓風水先生去宅後的山坡。風水先生不解其故,老人說,那山坡是家裡果園,剛剛看到那邊有鳥兒飛起,故必有孩子在偷果子。

如果此時我們走過去,孩子緊張,萬一從樹上跌下來受傷,就不好了。

風水先生作揖:先生,您這樣仁善的人不必看風水,您在哪裡,哪裡就是好風水!

(易經)曰,一陰一陽謂之道,繼之良善也,

可見算命看風水也不是呆板簡單的算,皆是以人為本,算命看風水,其實就是看人,其人仁厚善良,德行兼備,必定禍必化福,險必逢生,算命者,周易當是古今第一奇書,五經之首,其理論基礎無一不是教人做人,厚德載物,行善必會有好的結果。

而現代有人讀了幾本書,學了一點知識,皆以為懂得多,批判三字經,弟子規,是不知聖人之言乃天人之道也

(大學)曰,君子先慎乎德,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學問,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

人與人之間相處是彼此的,相互影響,人家施我,我要施人,只得不舍,永無朋友,別人虧我,我不虧人,吃點小虧,成就大業,虧人是禍,人虧福臨

大家要記得,越是在遇到挫折的時候,越要把持好德,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要彰顯德。

在如今這個物慾橫流,人心浮躁不安的社會,,越善良,越幸運,越有德,越成功,願我們從善如流,心善待人,厚德載物,德行兼備,以身作則,人人為和諧,有愛,誠信,美好的生活做好自己


【作者簡介】紅塵擺渡:陝西,從小喜歡讀書,熱愛文學,初中其處女作,朦朧的中學生在少年月刊發表,先後有散文,小小說相繼在省市級報刊發表,中國當代作家代表作陳列館收藏有散文詩,近來創作的代表作品有,(我有故事,你有酒嗎)(上善若水,德行天下)(掀起你的紅蓋頭)(月光傾城,誰許你千年相思)(假如有一天我從你的世界消失)(歷史的真相)(倉央嘉措以活佛的名義愛你)(假如在秦直古道遇見你)(愛之不盡的北方)(秋天的樣子)(秋季,人生,懷想)(彼岸花開)(遇見佛,遇見你)(你是一朵雲)等二百多首詩歌散文,(你若精彩,清風自來)等幾篇作品被某雜誌自動選入年度作品集結出版,其作品描寫語言嚴謹,思想性強,如行雲流水,天馬行空,有鮮明個性特點,作品有內涵,有人評價說,中國的普希金,微信1247110718

【誦讀者簡介 】張鑫(網名,素老麻乃):回族,山東人。本科,漢語言文學。

自幼酷愛音樂,喜愛各種樂器,喜歡用歌聲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傳遞生活中的美好。2013年被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評為「優秀指導教師」。

自學生時代起便鍾情於朗誦藝術,渴望將文字插上聲音的翅膀,喜歡用聲音詩意地棲居在雲水禪心裡,其誦讀的作品在多家閱讀網站以及公眾平臺發表,深受聽眾的喜愛。微信號:wszx19830611

©原創作品  授權發布(公眾號轉載須授權)

圖片來源:   網絡

主編:荒煙

主編微信:ying741657890

薦稿郵箱:741657890@qq.com

相關焦點

  • 人生的最高境界: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其實,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上善若水,厚德載物」這八個字。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此話出《易經》中,顧名思義厚德載物是用來比喻當一個人的德行積累到無限大之後,他就可以容納萬事萬物。
  •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做人不爭是最好的爭
    我最喜歡的是「厚德載物」這個成語。厚德載物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厚德載物「意思是: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的。
  •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老子無欲無求中的進退之道,一生無大災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老子無欲無求中的進退之道,一生無大災「上善若水,厚德載物」,這句古話如今非常有名,很多人都將它作為自己的座右銘,裝裱懸掛在辦公室及家裡,古典和儒雅的氣氛立刻就營造起來。這句話的意思,通俗地說就是:做人做事要像水一樣,至柔至剛,能夠滲透、澤溉萬物,卻不求回報,能夠承載萬物,卻不與萬物爭功。上善若水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八章,全篇極為推崇「水」的品質,認為水的屬性和老子說的天地間的「道」一樣。如果能夠弄懂「水」的德性,並且像水一樣行事,便無所不能。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上善若水的真正含義!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處於眾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水有七善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上善」的智慧當如「若水」之柔中有剛,剛柔一體。
  • 太極拳,上善若水
    老子曰:「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這裡聖人以水的形象來演道。聖人已作古千年,但其言論在如今社會,仍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值得我們去慢慢感悟,細細品味。「上善」的智慧,當如「若水」之柔中有剛,剛柔一體。水,貌似柔,實則強;水雖柔,但可克剛。滴水長久便可穿石,流水載歌載舞可使角角稜稜的石頭日臻完美成鵝卵石。
  • 一直聽說「上善若水」,原來是這個意思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以人為善,心中有善念,途中便有天使,從善如流,福報綿長!周遭的人世,世情冷暖,宛如流水的人生,願你我都能隨緣隨心隨性而活。1、心是一竿稱,量人先量己人心如鏡,一個人心存什麼念頭,目光所及之處皆是心中所想之物。
  •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紀念那些與水結緣的哲人們
    上善若水水至柔,無形無界,潤物無聲;水至剛,滴水穿石,柔而克剛;水至大,百川歸海容納萬物;水至謙,廿居卑下,虛懷若谷;水至純,澄澈透明去汙除垢;水至善,澤被萬物不求回報……水,不僅滋養了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更見證了民族精神的不斷成長。讓我們把眼光探入歷史和文學的深處,去看看那些水中漾著的民族精神之花。
  • 孫思燦:上善若水,博愛師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此時此刻,我的筆尖流淌著無盡的思想;此情此景,我的文字裡包含著道不完的感情。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老子,曾經說過:「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上善若水是無限追求,博愛無言是無悔寫照。「上善若水」,我們的教師就是「善利萬物」的水,心甘情願地無私滋潤培育學生卻又默默無聞,包容友善和藹永不言棄!
  • 上善若水,室內裝飾設計中的水景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意思是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水本身往往不是主角,但它卻承載著更多,水有千姿百態,有的水姿粗獷、有的水姿纖細、有的水姿激越、有的水姿溫和,它們用自己的一切形態來美化我們的生活,在室內裝飾中也是同樣如此。水在東方也有著特殊的含義,水通常代表著的德善的品性,厚德載物,雅量容人。企業若以水為主題進行裝飾也可以寓意誠信經營、海納百川、以人為本、追求卓越的經營理念。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 海洋日說水:上善若水,水有水德
    恰巧今天是國際海洋日,在海洋日說水,從中國的「上善若水」說起。上善若水,這四個字,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八章。現已成為一個時髦的文化標籤。不一定每一個使用這一標籤的人,都理解這句話裡的靈魂:水。水?不理解?是的,你了解水,但你知道水有水德嗎?常言道: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這句話說出了中國人的一種思考模式:山水萬物皆有德性。
  • 從「上善若水」感悟的人生智慧
    《道德經》裡有一句話叫「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其實這句話蘊含了很多智慧。今天子曰就來給大家聊一聊。上善若水,第一層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最高尚的善就如同水一樣。行為要像水那樣待機而動。正因為他像水那樣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沒有煩惱。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
  • 原來「上善若水」是這個意思,受教了
    【智】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道德經》【智】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習】「上善若水」這個詞正出於此,這也是《道德經》裡極為重要的一句話,用來解釋什麼是「道」。 「道」如「水」,至柔卻能馳騁天下之至堅,能以最柔的特性駕御天下最剛強的東西。 水,至善至柔,綿綿密密,細則無聲,巨則洶湧。
  • 上善若水的真正含義和現實解讀
    眾所周知:上善若水是一種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其真正含義是什麼?有什麼現實意義?於是,水,在成就別人的時候,落得個自由自在。入杯即杯,入罐即罐。貌似沒有原則,實則瀟灑自如。並且,無論社會有多複雜,都永遠為自己為他人保留一份善良和童真。何其幸哉!「上善若水」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 「上善若水」的水字是什麼意思?「特別之處」也許你想不到
    我們常常說:「水是萬物之源」。眾所周知,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水,你一天可以不吃飯但是不能不喝水。同時我們也知道有個詞叫做「上善若水」,水滋潤了萬物,給予萬物各種各樣的好處,但它卻從來不向我們索取,不和任何人比較高下,這也許就是水的善。
  • 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如何理解世人口中的「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一個被世人熟知的成語,你知道它的出處和意思嗎?今天朝運萊傳統文化課堂就給大家講一下這個成語。上善若水一詞出自《老子》,原文為:「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那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老子的「上善若水」是何意?其實意思很淺顯,被很多人想複雜了
    「上善若水」,就是出自《老子》中的一個成語,整句為: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而「上善若水」中的「水」,則是比喻那些與世無爭的聖人,這句話其實意思很淺顯,卻被很多人想複雜了。
  • 上古有大禹治水,為什麼《道德經》裡卻說「上善若水」,傳頌千年
    上古有大禹治水,為什麼《道德經》裡卻說「上善若水」,傳頌千年 不得不說,《道德經》的哲學邏輯,確實值得我們思考再思考。 「上善若水」這個詞,被我們用來形容最高的德行和人的優秀品質,不爭名利。水至善至柔,滋養萬物。
  • 《道德經》禪解: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文/炳睿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惟不爭,故無尤。這一段是闡釋像水一樣的不爭的美德,這種美德就處處都是善的。謙虛不爭這種美德,是上等的善,這就像水的特徵,所以說上善若水。佛法之道也是如此,恆順眾生而不諍,讓眾生歡喜即是讓諸佛菩薩歡喜,然後才能善巧方便的去渡化眾生。
  • 「上善若水」用英語怎麼說?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 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第八章在看譯文之前,我們先把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
  • 功夫之道,當體「上善若水」之道,終日身心清若水
    在這期間,水又化為蒸汽升上天空,化為雨水再落入江河湖泊,如此循環往復,以成自然。天地有江河湖泊,人身有經絡脈道。然天地之形少有變動,須千年之久方可有滄海桑田之變。人身則不然,行住坐臥皆各成姿態,亦使經絡脈道產生相應的變化,從而使人身之氣血相應地有開合,有升降,有遲速。因此才有各種修行之法,亦使修行之功各居次第,各有層次,非一法可貫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