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東坡先生的三聲輕嘆

2020-12-15 騰訊網

蘇東坡的《自題金山畫像》是他的最後一首詩,「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揮就此詩後的兩月,東坡先生在常州告別了這個讓他又愛又痛的人世間。

按常理,蘇東坡一生是典型的先甜後苦,可能天資聰穎的人多會如此。少年得志,鋒芒畢露,加上口直心快不諳政道,成為眾人的靶心是難免的事。但苦與甜本來又是個相對的東西,何為甜何為苦,得看主觀意志。作為過去和現在喜歡蘇東坡的粉們,更應該感謝東坡先生不惑之後,被貶二十來年動蕩不安的生活,是他在仕途崩陷、貧困潦倒中始終不倒,以樂觀的人生態度,以睿智的洞察力,以大悲的普世情懷,為後人留下了燦爛的精神財富。

他呆過的每一個地方,都撒下了文化的種子,成為後人的精神領袖。比如在海南,人們說起蘇東坡,尤其是儋州人,更以東坡為驕傲,一點不亞於東坡的出生地四川眉山。儋州中和古鎮的東坡書院,已不再是蘇東坡曾用茅草蓋的桄榔庵,書院已成了當地的文化地標。而儋州人對熟記東坡詩詞的人更是厚愛有加,凡能背上五首東坡詩詞的旅客均可免門票。也難怪儋州人對東坡有如此深愛,不僅在他們眼裡東坡是海南文化的傳播者、播種者,連東坡自己都說「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

儋州這個地方對東坡先生很重要,對我們了解東坡先生更重要。

日子雖然前所未有的艱難,但在東坡先生眼裡,這時的苦已然變易。妻、兒、紅顏知己等親人的離去,逼走天涯海角,衣食無著,垂暮已現,62歲的他還有什麼苦不能接受?從小受儒釋道思想影響深重,參禪悟道在那個時代文化人的必修課,早年在廬山東林寺與照覺禪師論禪時便有「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靜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的深刻感悟,加之老莊逍遙豁達淡泊的思想,更讓東坡先生在任何地方、任務時候都能找到快樂。「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日享三白飯,食之甚美,不覆信人間有八珍」,光有快樂還不足以明志,開辦學堂,啟迪智慧,傳播文化,同時《蘇氏易傳》《書傳》《論語傳》《東坡志林》等重要文集,和一百多首的詩詞賦頌皆完成於此時。這個中的滋味不必細論,只想想一個體弱多病的垂暮老人僅兩年的成就,就足以讓人致敬。

「芒鞋不踏名利場,一葉輕舟寄渺茫。林下對床夜聽雨,靜無燈火照悽涼。」這個雨夜,東坡父子借宿於一個叫淨行院的寺廟。雨夜中的寺廟一片清寂,沒有喧鬧,沒有燈火,唯有無盡的黑與雨聲。此夜的雨聲是否如當年廬山東林寺的溪聲,能聽到廣長舌演繹的出世金句?不踏名利場是否肚裡就不會長滿不合時宜,不踏名利場輕舟是否不會寄渺茫?

林語堂先生對蘇東坡的愛非一般,雖完成了《蘇東坡傳》,但在對東坡先生作評價時還是覺得難以表達,於是說: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

如果用一句話便能輕易道出東坡先生的全部,那蘇東坡的味道就淡了。真是詩口惹橫禍,詩心留千古。

「芒鞋不踏名利場」,如果不踏名利場,我們怎能讀到這盪氣迴腸的人生故事與詩篇?中道難行,人難適中。可我們心痛東坡先生呀,情願他未踏名利不惹禍,詩詞歌賦伴一生。

「黃州惠州儋州」,是否是東坡先生最後悲欣交集的三聲輕嘆?那一刻,他是否想起了他的朝雲臨終時念念不絕的六如偈呢?

----end----

相關焦點

  • 邀您寫東坡,大賽等您來!
    東坡寓惠的經歷,對蘇東坡而言意義重大,對惠州歷史文化發展而言,意義同樣重大。自北宋以來,歷代蘇學專家及愛好者對蘇東坡研究傳承不絕,惠州是蘇東坡的重要寓居地,對於惠州人而言,相關紀念史跡更是蘇學愛好者的朝聖之地。2021年是蘇東坡誕辰984周年,為紀念東坡先生,推廣和傳承東坡文化,特舉辦此次徵文。
  • 蘇軾遺愛千年的黃州,東坡先生創作的沃土,上天對蘇子特殊的補償
    蘇東坡外放杭州之後,開始了「詞」的創作,並逐漸意識到:「詞」與「策論」不同,「詞」不是為統治階級寫的,而是為心,為一個人最真實的存在而寫的。當時詞壇的霸主是柳永,柳永的詞被萬人傳唱,他就想一個流行曲的歌王,「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在蘇東坡之前,「詞」一直是被文壇正統所輕視的。
  • 日啖荔枝三百顆...東坡先生,「荔枝病」了解一下!
    日啖荔枝三百顆.....東坡先生,「荔枝病」了解一下!最近荔枝上市,很多人打著東坡先生的名號,「惡補」荔枝過嘴癮,家人勸阻少吃點,還「引經據典」的來句「蘇軾都說了,三百顆,我還沒夠數呢......這種時令水果可是要吃個夠的!」
  • 東坡先生行狀
    公諱軾,姓蘇氏,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也。公生十年,父洵宦學四方,母程氏親受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道之要。
  • 從一枚茶葉追溯東坡命運《東坡茶》獲獎「名人堂·2019年度十大...
    四川作家張花氏所著的《東坡茶》獲得「2019名人堂·年度十大圖書」。蘇東坡喜歡喝酒,他說「殆不可一日無此君」「偶得酒中趣,空杯亦長持」;蘇東坡也喜歡喝茶,他說「從來佳茗似佳人」「嘗盡溪茶與山茗」「明窗傾紫盞」,茶中的意義,乃是詩意的生活。頒獎詞寫道:「張花氏從一枚茶葉追溯,沿著蘇東坡命運設定的線路,叩石問泉,大海撈針。
  • 教學經驗的智慧總結——評《幽蘭隨筆》
    餘三定姚嶸作為一位資深、優秀的高三語文老師,她著的《幽蘭隨筆——一位高三語文老師的教育情懷》,凝結了她平常從事教學和教研工作的心血,是她獨立思考的成果,是她教學經驗的智慧總結。如《東坡突圍》解析蘇東坡的《前赤壁賦》,認為蘇東坡從人生的鼎盛時期一下陷入人生的最低谷,怎樣才能從頹廢沮喪的情緒中突圍出來?著者在具體分析了蘇東坡的精神「突圍」後,肯定蘇東坡經過「突圍」已經進入了快樂的境界,並進而清晰地闡述:「東坡之樂,是身心極度放鬆獲得的自由之樂,是真實之樂,絕非矯揉造作之樂。東坡的樂與喜,是由最初的生理上的愉悅,升華到心理上的愉悅。」
  • 「壺說」東坡
    由於平生最喜東坡,便借題發揮,講了一些關於蘇東坡的感想,現將兩次講話綜合整理成「壺說」一文。這一類即興所談當然免不了一些胡說,唯祈讀者寬宥。著名學者、央視《百年巨匠》總撰稿、中國南社文史館館長 劉傳銘 先生「百壺百畫」展是一個詩意飽滿的雅集。所謂,「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這與當下一些帽子戴的很大,內容卻很空泛的展覽不同。
  • 尋覓東坡先生足跡,看黃州惠州儋州
    「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蘇軾在這時起的。黃州隸屬於湖北省黃岡市,位於湖北省東部,大別山南麓,長江中遊北岸,是黃岡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區域總面積353平方公裡。境內著名的旅遊景點有東坡赤壁、遺愛湖、李四光紀念館等
  • 眉州東坡與京東達成戰略合作,眉州東坡自熱米飯新品京東首發
    3月27日眉州東坡與京東就自熱米飯達成戰略合作,5月14-17日眉州東坡自熱米飯京東新品首發。眉州東坡與京東達成戰略合作,旨在互利共贏、協同發展。雙方將基於現有合作夥伴關係,進一步深化多領域戰略合作。用戶研究發現,眉州東坡在京東平臺的客戶群體,鑽石會員、plus會員等優質用戶佔比最大,且用戶品牌忠誠度高,超過半數已有用戶非常活躍。
  • 如果你失意了,不妨讀一讀東坡先生的《贈劉景文》蘇軾詞/文瀾珊
    拋開愛情,今天,我們學習東坡先生寫給友人的詩句,看看他是如何對待朋友的。如果有一天,你也失意了,不論因為什麼原因,不妨讀一讀東坡先生的這首詩。相信,你會汲取到前進的力量。努力耕耘吧,天助自助者。聲明:本文系作者文瀾珊原創首發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白髮歸故鄉,聞花香——吳冠中題詞刻石移入東坡海棠園
    宜興閘口村東坡海棠園大門口近日出現一塊巨石,巨石上刻有吳冠中先生題寫的「白髮歸故鄉,聞花香」八個大字。東坡海棠園因「千年海棠一樹彩」遐邇聞名,相傳為蘇東坡先生親手栽植。11月24日,無錫市吳文化研究會員、《閘口村志》編寫組編輯吳淦華向記者證實:「吳冠中先生曾多次在畫作和文章中提到家鄉宜興閘口這棵海棠樹,對這棵家鄉的樹繫心縈懷。不僅如此,晚年吳冠中回家鄉時,還曾為家鄉題寫了『白髮歸故鄉,聞花香』的一幅書法。」閘口原來是建制鄉鎮,是吳冠中先生出生的地方,也是吳冠中故居所在地。
  • 走進海南,遊蘇公祠,遙想當年東坡先生最失意時做了什麼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先生,是北宋的文學家政治家詩人,詞人,書法家和社會活動家。它以其父蘇洵,其弟蘇轍被文學家,列入了唐宋八大家,史稱「文學世家」。蘇東坡21歲那年中的進士,公元1097年7月28日,因烏臺詩案被捕入獄。同年一貶黃州,在那,他以詩畫為友,以曲賦為伴,飲馬望長江,酌酒對夕陽,寫下了氣勢磅礴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 儋州春節期間隆重推出「東坡宴年夜飯」
    出自他手下的美食有東坡肘子、東坡蠔、東坡五柳魚等。為弘揚東坡美食文化,經儋州市餐飲烹飪協會名廚委員會與儋州市東坡文化研究會多次研發,基本形成了獨自儋州特色的東坡宴。現由市餐飲烹飪協會聯合元亨農家樂推出「東坡宴年夜飯」,通過預定和配送上門服務的方式,讓廣大市民及遊客品嘗東坡宴,體驗東坡文化的魅力。儋州元亨農家樂年夜飯火熱預定中!
  • 東坡趣事:詞批放營妓,趣判情殺案
    這種刻意為尊者諱的表述,大煞風景,宋朝民風士風如此,東坡先生也是一個正常的人,好色與風流與否,並不代表著蘇東坡道德與品質有問題,相反,東坡先生對這種事情很是坦然,詞作中也多有纏綿、香豔之語,甚至不乏精品佳作。比如這首《又春情》:」桃李溪邊駐畫輪,鷓鴣聲裡倒清尊,夕陽雖好近黃昏。香在衣裳妝在臂,水連芳草月連雲,幾時歸去不銷魂。」
  • 三聲峰會定檔了
    原創 三聲編輯部 三聲��本號引起極度舒適,建議星標一下各位關注三聲的朋友們:風起青萍末,逝者如斯夫。去年12月,我們以「矚目未來」為主題的年度峰會,似乎猶在眼前。
  • 隨筆寫乾坤,這位八百年前封建王朝官員的隨筆啟人心智
    今之隨筆,雖然不拘長短,卻需要有足夠的見識、學問、才情;作者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念妙筆寫來,或闡主張抒情感,或笞時弊斥奸佞,或犀利諷刺,或溫婉囑告。正因如此,隨筆成為眾人喜愛的一種文體,無論報紙雜誌還是網絡新媒體,多有刊登,讀來既方便快捷,又怡情獲益。究其淵源,它們都來自漢魏以降的筆記體。
  • 容齋通大野 隨筆寫乾坤
    原標題:容齋通大野 隨筆寫乾坤 正因如此,隨筆成為眾人喜愛的一種文體,無論報紙雜誌還是網絡新媒體,多有刊登,讀來既方便快捷,又怡情獲益。究其淵源,它們都來自漢魏以降的筆記體。《容齋隨筆》是洪邁的讀書筆記,稱為「隨筆」,原是他「謙言隨筆錄之」的意思。 洪邁(1123-1202),字景廬(一作景盧),號容齋,別號野處,諡號文敏,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人。
  • 用年輕人的方式展現東坡文化 我有詩意,你有酒麼?
    老人說,時運不好的時候,我們總是會想吃東坡肉大概是因為東坡先生一生顛沛流離,卻又樂觀向上吧在我們面臨困頓的時候,總會想到他一想到東坡先生,便油然而生的豪邁和勇氣在我們的文化中,詩意常伴有俠客精神,也會搞工程,醫學農學天象地理……除了官場的阿諛奉承,他好像沒有不會的他是千年前的歷史人物他也是我們的文化自信上到王公貴族,下到市井百姓無人不讀蘇東坡東坡先生說
  • 世界蘇迷的「朝聖會」——第四屆眉山東坡文化學術高峰論壇與第六...
    岷江河畔,東坡故裡,盛會啟幕。11月10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眉山市人民政府、四川大學主辦,眉山市委宣傳部、眉山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眉山市教育和體育局、眉山市東坡區人民政府、四川大學蘇軾研究中心、四川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承辦的第四屆眉山東坡文化學術高峰論壇與第六屆全國書院高峰論壇在眉山市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