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會被萬世敬仰?我們從西晉史學家陳壽寫的《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可以窺知一二,在相對真實、公正的史料中以及裴松之加入的些許註解資料裡,我們會被諸葛亮身上所散發出的諸多優良品質而感動,我認為這也是諸葛亮真正的受到萬世敬仰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一是自力更生不求人的精神。如果不仔細研究我們可能自以為是的以為諸葛亮28歲才被劉備以三顧茅廬的方式請求出山輔佐自己,是諸葛亮以前不被人所知的原因,實際上並非如此,而是諸葛亮不願求人的結果。諸葛亮父母早亡,跟隨叔父來到荊州,但是諸葛亮高貴的品質是無人能及的,帶著自己的弟弟諸葛均躬耕南陽,不攀關係,我們知道諸葛亮的老丈人黃承彥是荊州的旺族,諸葛亮的姐夫蒯祺是房凌郡太守,可以說與荊州的世家大族都有著關係,何況自己的哥哥諸葛瑾還在東吳孫權帳下為官,隨便動用一點關係都可以隨時改變諸葛亮的命運。試問有幾人能做到?更何況,當時的劉表如果重用諸葛亮,那他會不會成為最終統一天下呢?
二是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品質。多少人的辦公室裡懸掛著這八個字的書法作品,可是真正有多少人做到了,沒有出山時清貧樂道,自己種田為生;出任軍師後,依然恪盡職守,不貪財,《三國志》的記載:「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盈財,以負陛下。就這點精神完全達到了萬世敬仰的高度。
三是讀書不忘報效國家。在南陽種田時,諸葛亮隨時都在留心國家大事,這也為隆中對中給劉備的計劃做好了充分地準備工作。有條件而不利用,專心讀自己的書,為的是有一天可以真正地學有所用,報效國家。
四是生於亂世卻依然心懷天下。他時刻關注著國家的前途與命運。時刻等待著賞識自己的民主的出現,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如果不選擇的話,他完全可以加入劉表團隊。替劉表出謀劃策,成就一番大業。
五是智慧非凡。在諸葛亮剛加入劉備團隊時,此時的劉備依附於劉表,並沒有資源可供諸葛亮利用,為了替劉備儘早實現興復漢室的計謀,諸葛亮遠赴江東,以非凡的智慧贏得了江東諸多人士的尊重,所以才有《三國演義》中周瑜一再的要求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勸說諸葛亮加入孫權戰隊的故事。最後爭取到了孫權願意同劉備聯合攻打曹操的計劃。而赤壁之戰後最大的獲益者是劉備,從依附於劉表看不到出頭之日到擁有自己的地盤,諸葛亮打開了劉備興復漢室的大門。
六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諸葛亮為劉備制定了一部叫《蜀科》的法律並且一生親力親為,對自己的錯誤也自願降級處理,而對自己的愛將馬謖在街亭犯下的錯依然含淚而斬,沒有特殊對待。還有另外一位大臣李嚴因為糧草之事犯了《蜀科》的規定,還是嚴懲不怠,就包括寫了史書《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的父親因為犯了法依舊被問斬,但是李嚴心甘情願的接受處罰,並沒有半點怨言。
七是忠於婚姻。查遍歷史資料,也沒有諸葛亮有除了黃月英之外的其他妻妾之事。在封建社會能有幾人能夠做到。一個男人一生只娶一個老婆,一生只忠於一個女人,一生只呵護一個女人,無論是處於躬耕南陽的貧窮時期,還是高居蜀漢丞相之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之中,依然堅守著婚姻的忠貞而不變,依然愛著黃月英一人。
八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品質。在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完全有能力控制劉禪,就像曹操對漢獻帝的控制,司馬懿,司馬昭父子對曹奐的欺凌。但是諸葛亮並沒有像曹操,司馬昭那樣,而是繼續尊重劉禪並且不越權,為了蜀漢政權的穩固,可以說是耗盡了自己最後一滴血,把自己的生命真正意義上奉獻給了蜀漢。難道不偉大嗎?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遊的這首詩概括了諸葛亮偉大的一生,試想千百年來能夠好評如潮,一直都在受到了統治者以及知識分子的萬世敬仰,是我輩學習的楷模。諸葛亮能夠入選古代四大名相,也是無可厚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