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是蜀漢丞相諸葛亮,自己年少勇冠三軍,鍾敬伯說他跨父軼祖

2020-12-14 鼎鼎說歷史

在三國後期,魏國滅亡蜀國的過程中,蜀國雖然在後主劉禪的帶領下最後投降,但在這個過程中也湧現出了一批忠義的將軍。這其中就有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孫子諸葛尚。

他的祖父諸葛亮作為蜀漢第一文臣手無縛雞之力卻能在談笑中使得敵人灰飛煙滅,他雖沒有繼承祖父的謀略,但是他卻能夠在十幾歲時就勇冠三軍,他祖父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對蜀國忠心耿耿,而他也不差,以十七歲年齡為保家衛國與其父親一同戰死沙場。鍾敬伯先生也給了他很高的評價,說他跨父軼祖,可見孔明於地下。可以看出他的忠烈程度。

從小習武,隨父親鎮守一方

公元244年,諸葛亮長孫諸葛尚出生。出生後的他沒有繼承諸葛亮滿腹的韜略轉而開始習武。由於諸葛亮一生對蜀漢忠心耿耿,後主劉禪甚至於把他當成自己的父親一樣,因此,愛屋吉屋之下對諸葛亮的子孫自然也是關懷備至。加上其母親又是蜀漢的公主。因此劉禪對他更是關懷備至。

其父諸葛瞻也因為諸葛亮的原因承襲武鄉侯。蜀中百姓由於都十分懷念諸葛亮,在諸葛亮死後就把這種感情寄托在了諸葛瞻和諸葛尚父子身上。因此諸葛尚在官場上面一路順風順水,很快便成為鎮守一方的將軍。而諸葛尚也這樣跟在了父親身邊,成為了蜀漢軍中的一名將領。

魏國伐蜀,死戰不退

由於姜維的多次北伐無功,導致蜀漢國力疲憊,諸葛尚的父親諸葛瞻上表劉禪彈劾姜維,希望蜀漢能夠安定下來。隨著,司馬家穩定魏國後,魏國國力得到提升,蜀漢與魏國之間的攻守態勢開始轉變。魏國開始積極準備統一天下的步伐。蜀漢成了魏國第一個下手的目標。

公元263年,魏國開始了對蜀國的戰爭,他避開了蜀國主力帶兵沿著江水南下。此時的諸葛尚正和其父親諸葛瞻鎮守涪停,剛好處在魏國主力鄧艾的必經之地。奈何前鋒部隊突然遭遇魏軍,一時間沒反應過來,導致前鋒潰敗,無奈之中諸葛瞻只能領兵退往綿竹,鄧艾帶領魏軍追究諸葛瞻的軍隊,雙方在綿竹繼續廝殺。

由於,魏軍主力處於絕對的優勢。因此鄧艾決定勸降。但是,諸葛瞻與諸葛尚深受國恩不願意投降,其父諸葛瞻更是覺得自己虧欠國家。對內不能制衡黃皓對外不能阻止姜維不斷消耗國力。現在國家危難之際除了以身報國還能有什麼選擇。於是,不願意投降。

年僅十九歲的諸葛尚早早明白國家忠義就在現在。於是他親自率領蜀漢軍隊身先士卒抵禦魏軍。年紀輕輕的他曾連續兩次衝入魏軍陣營裡面給予魏軍打擊。魏國名將鄧艾在他手下也吃了大虧。鄧艾之子與另一位魏國大將聯手對付諸葛尚。面對兩位強敵諸葛尚怡然不懼,從容應敵,以一敵二,愣是擊退了兩個人的聯手。一時間蜀軍士氣大振。但是,魏軍畢竟人數上面處於絕對的優勢,諸葛尚和他的父親最終還是寡不敵眾。最後綿竹被魏軍攻破,而諸葛尚與他父親一起戰死在綿竹。他的父親這一年三十七歲。而諸葛尚則更是只有十七歲。

在諸葛尚與他父親戰死後鄧艾繼續長驅直入,最後兵臨成都城下。面對突然到來的魏軍以及諸葛瞻父子為國陣亡的雙重打擊。蜀漢後主覺得大勢已去。於是決定開城投降。蜀國就這樣滅亡了。

諸葛瞻與諸葛尚的綿竹之戰也成了蜀國上下抵禦魏國進攻的唯一一戰。年僅十七歲的小將諸葛尚也沒有辱沒他祖父諸葛亮的威名。為蜀國貢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他無愧於蜀國對他的恩養。

與之相比,作為蜀國領導人的劉禪就遜色太多了,在大軍壓境之下成都城中尚有八萬精銳,姜維尚有大軍在劍閣駐守。與魏軍未嘗沒有一搏之力。居然在大勢還在的時候選擇了投降魏國。使得劉備、諸葛亮一生的心血付之東流。可悲又可嘆。

如果諸葛尚知道自己拼死保衛的國家居然在他死後就選擇了投降,他是不是會後悔呢?應該是不後悔的吧,因為他是在守護他祖父一生為之盡忠的國家,守護養育他長大的國家。可以說諸葛尚的一生是短暫的,但又是精彩的。蜀中人民為了感念他們父子的忠義在綿竹為他們父子修建了諸葛雙墓祠與諸葛亮的武侯祠遙遙相對。

相關焦點

  • 為何諸葛亮死後,蜀漢再無丞相?原因其實非常簡單
    諸葛亮的死,在蜀漢歷史上是個影響深遠的事件。這帶來了蜀漢內部官員體系的重大調整。原本諸葛亮在世的時候,蜀漢只有丞相,沒有大將軍。在諸葛亮死後,劉禪才封了蔣琬作為大將軍,但從此以後直到蜀漢滅亡,劉禪就再也沒有設立過丞相的職位了。
  • 諸葛亮死後二十九年,蜀漢最終滅亡,他的後裔結局如何?
    234年10月,蜀漢丞相諸葛亮病死於五丈原軍中,享年五十四歲。在諸葛亮死後二十九年,也就是263年,曹魏權臣司馬昭派鄧艾、鍾會等人率軍徵討,結果後主劉禪開城投降,至此諸葛亮用一生心血創建、經營的蜀漢政權走向覆滅。那麼在蜀漢滅亡前後,諸葛亮的後裔們究竟是什麼樣的結局呢?
  • 揭秘: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什麼會被萬世敬仰?
    諸葛亮父母早亡,跟隨叔父來到荊州,但是諸葛亮高貴的品質是無人能及的,帶著自己的弟弟諸葛均躬耕南陽,不攀關係,我們知道諸葛亮的老丈人黃承彥是荊州的旺族,諸葛亮的姐夫蒯祺是房凌郡太守,可以說與荊州的世家大族都有著關係,何況自己的哥哥諸葛瑾還在東吳孫權帳下為官,隨便動用一點關係都可以隨時改變諸葛亮的命運。試問有幾人能做到?
  • 揭秘三國演義:諸葛亮說的犒賞三軍,這三軍指的是什麼?海陸空?
    諸葛亮犒賞的三軍指的是前、中、後三軍,古代的三軍並不是現代的海、陸、空三軍,而是指戰車兵、步兵和騎兵這三軍。 諸葛亮的軍隊編制大多是步兵,只有少量的騎兵,戰車兵幾乎很少,四川的地形對戰車兵和騎兵的限制較大,所以只能以步兵為主,所以諸葛亮犒賞三軍也就是前軍、後軍和中軍。
  • 諸葛亮伐魏為何屢戰屢敗?陳壽惋惜地說:蜀漢缺少兩個將帥之才
    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姜維表現並不出眾,魏延桀驁不馴,趙雲老邁年高,以至於「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就連只會紙上談兵的馬謖馬幼常,也被委以重任——諸葛亮之所以把劉備的叮囑當作耳旁風,實際也是無奈之舉:魏延根本就不屑在街亭採取守勢,給他一萬兵馬,他就敢走子午谷去打長安。所以陳壽很惋惜地說:「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蕭之亞匹也,而時之名將無城父、韓信,故使功業陵遲,大義不及邪?」
  • 丞相之後再無丞相,諸葛亮為什麼會成為蜀漢史上唯一的丞相?
    而在廢立皇帝之後,就乾脆拜相國了,「贊拜不名,劍履上殿,置家令、丞」,就等於用自己的相府取代了朝廷,執掌內外文武權力。劫持漢獻帝遷都長安之後,董卓更是號稱太師,對朝廷公卿連面子上的尊重都沒了。董卓死後,觀眾大亂,曹操將漢獻帝劫持到他自己的地盤許昌,先是以鎮東將軍假節鉞、錄尚書事,不久後就讓皇帝封自己為大將軍。
  • 諸葛亮曾親手培養一員猛將,假如劉禪不排擠他,蜀漢其實不會滅亡
    熟悉三國歷史的朋友想必都知道,在蜀漢兩大靈魂人物劉備和諸葛亮去世後,本就貌合神離的蜀國徹底淪為一盤散沙
  • 諸葛亮死後,劉禪維持蜀漢三十年,這樣的君主真的是扶不起嗎?
    除了這句,劉備還同時對劉禪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這兩句話不僅體現劉備對諸葛亮的信任,同時強化了諸葛亮的權力,既然諸葛亮等同劉禪的父親,那隨時教育、鞭策劉禪就很合理。而劉禪即位後,也確實聽從父親的遺命,封丞相諸葛亮為武鄉侯,兼益州牧,讓諸葛亮實際掌握蜀漢的軍政大權。
  • 蜀漢尚書令劉巴——看不上劉備、張飛,諸葛亮卻自嘆不如!
    有意思的是劉備在誇劉巴時沒忘了把自己也順帶地誇了一下。意思是說,子初此人才智絕人,只有像孤這樣的英雄才能用之,孤之外的其他人想駕馭他可就難了。雖然諸葛亮、劉備非常欣賞劉巴,但劉巴卻看不上劉備。劉巴,字子初,荊州零陵人。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劉曜,曾任蒼梧太守。父劉祥,曾任江夏太守、蕩寇將軍。劉巴少時就早慧聰穎,很有才幹,卻養成了恃才傲物的個性。
  • ...與武侯祠來歷的推斷|武侯墓|諸葛亮|天興村|臨猗縣|諸葛京|郭清華
    因此,就有了諸葛亮出生於天興村的相關傳說。據《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說:「景耀六年春,詔為亮立廟於沔陽。亮弟均,官至長水校尉。亮子瞻,嗣爵。」這說明,景耀六年(263)春天,後主劉禪在修建武侯祠時,就讓諸葛瞻繼承了他父親諸葛亮生前的武鄉侯爵位。武鄉侯,為後主劉禪為諸葛亮所封爵位。《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說:「建興元年,封亮武鄉侯」。
  • 「蜀漢四相」之蔣琬,怎樣得諸葛亮看重,總攬蜀漢軍政
    蔣琬,三國時期蜀漢的宰相,與諸葛亮、董允、費禕合稱「蜀漢四相」。在劉備率領軍隊進入四川時,蔣琬便是跟隨在他身邊的那一批人,成為了廣都縣長。但卻因為他不理會政事從而惹怒了劉備,好在在諸葛亮的保全之下才得以免除一死。
  • 諸葛亮家族在蜀漢的成員都有誰?他們最終的命運如何?
    自建國之日起,諸葛亮便一直擔任丞相職務,封武鄉侯,其作為蜀漢政權「頂梁柱」的作用,無人可以取代。然而,儘管諸葛亮為北伐大業苦心孤詣地奮鬥十餘年時間,但依然無法改變魏強蜀弱的命運,自己也因勞成疾,於後主劉禪建興十二年(234年)八月,病逝於五丈原前線。諸葛亮的死,對蜀漢來講無異於「釜底抽薪」,儘管有蔣琬、費禕、董允、姜維等人為之苦力支撐,但依舊難挽國力日衰,終至於亡的命運。
  • 他的能力其實不弱於三國諸葛亮?被演義埋沒的一代蜀漢賢相蔣琬
    他是蜀漢的文官,也是諸葛亮所「欽定」的接班人。在諸葛亮去世以後,他擔任了「尚書令」的職務,也算是接替了諸葛亮,在蜀國的「丞相」身份。然而,由於《三國演義》小說的盛行,也由於諸葛亮的形象太過於高大完美,在大多數人心目中,已經儼然成為了智慧和忠義的代表。所以後人們在解讀諸葛亮的接班人——蔣琬的時候,會多少會感到單薄和平淡。
  • 如果諸葛亮多活30年,蜀漢還會滅亡嗎?
    公元234年,蜀漢一代名相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自此蜀國喪失一大纛,魏國少一勁敵。因為失去諸葛亮的蜀國,就像劉歡的《哭諸葛》中所說的一樣「蜀國將交付於何人,生生痛死蜀人心。」司馬懿見諸葛亮已死,自己無後顧之憂,於是率軍返回長安面君請賞了。
  • 諸葛亮死後,蜀漢無人能敵司馬懿。為什麼30年後蜀漢才滅亡?
    諸葛亮雖然沒有現在我們說的那麼神通廣大,可以呼風喚雨,但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他作為蜀漢丞相,輔佐劉備從一無所有到三國鼎立,毫無疑問,在謀略上,他既善於運籌帷幄,又善於管理內政,是一個內外兼修的綜合性人才。
  • 此人與諸葛亮關係緊密,並成功預測蜀漢未來
    今天小編繼續帶大家來侃三國,在三國時期公元233年時,蜀漢大丞相諸葛亮出軍,進行他生前的最後一次北伐,當時,大軍盤踞在五丈原,面對久久不出兵的司馬懿,諸葛亮預感到了自己可能不久將要離開人世,於是他攥起筆,給他的哥哥寫了一封信,信中這樣說道:「吾兒葛瞻年已八歲,冰雪聰明,不過怕他發展過於成熟,將來成不了大器」,在這封信中,諸葛亮可謂是對兒子諸葛瞻非常的關心
  • 蜀漢名將姜維,如何展露鋒芒得諸葛亮看重,守衛蜀漢邊疆
    在最開始姜維侍奉在馬尊手下,但卻因為諸葛亮率兵來襲時姜維的舉動令他疑惑,無奈之下受到猜測的姜維就投降於蜀漢政權之下,得到了宰相諸葛亮的重用。諸葛亮知道姜維頗有才華,將來一定能夠成為皇帝身邊的左膀右臂。直到諸葛亮去世之後,他才逐漸開始嶄露頭角,官拜大將軍獨自掌控著兵權,繼續完成諸葛亮未完成的北伐事業。曾經與曹魏名將鄧艾等人交戰,雖有失敗,但也屢次勝利。
  • 他在諸葛亮逝世後獨撐蜀漢,但為何劉備之前卻要殺他?
    建興元年(223年),後主劉禪即位,蔣琬任職諸葛亮丞相府的東曹掾。  諸葛亮開導蔣琬說:「若避親而捨棄有才德的人,這會令百姓受苦受難,你應該施展自己的才能,以此表明朝廷選舉是公正而慎重的。」  蔣琬不再推辭,被朝廷任命為參軍。
  • 弱勢的蜀漢,把諸葛亮逼成了神
    瞧,連蘇軾、李白也說,這東風沒諸葛亮啥事。且,赤壁這把火也那麼大,《三國志·吳主傳》《三國志·武帝紀》《三國志·先主傳》皆有記載。如,《三國志·吳主傳》: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說,老曹自己也放火燒船,撤軍。
  • 他是《三國演義》人物塑造中的敗筆,諸葛亮說他有反骨
    關於他的爭議主要來自諸葛亮死後魏延是否叛變的問題。《三國演義》裡寫魏延在諸葛亮死後反叛,但最終被諸葛亮臨終授予秘計的馬岱所殺。在正史中,當得知諸葛亮遺令讓其斷後的消息,魏延說: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