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諸葛亮逝世後獨撐蜀漢,但為何劉備之前卻要殺他?

2021-01-19 網易

  

  蔣琬,字公琰,零陵郡湘鄉縣人,與諸葛亮、董允、費禕並稱為「蜀漢四相」,此人自幼聰慧博學,器宇軒昂,氣質不凡,青年時期就聲名在外,後追隨劉備平定蜀地,被任命為廣都縣令。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佔據漢中,自稱漢中王,任命蔣琬為尚書郎。

  建興元年(223年),後主劉禪即位,蔣琬任職諸葛亮丞相府的東曹掾。

  諸葛亮開導蔣琬說:「若避親而捨棄有才德的人,這會令百姓受苦受難,你應該施展自己的才能,以此表明朝廷選舉是公正而慎重的。」

  蔣琬不再推辭,被朝廷任命為參軍。

  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駐守漢中,準備北伐魏國,蔣琬和長史張裔聯合代理丞相府政務。

  建興八年(230年),蔣琬接替張裔任職長史,拜為撫軍將軍。

  諸葛亮數次北伐,蔣琬的後勤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常以「足食足兵」供應丞相的北伐大軍。

  

  諸葛亮常常說:「蔣琬忠於朝廷,有容人的雅量,應當和我共同輔佐皇上建立千秋偉業!」

  諸葛亮曾給後主上密折稱:「臣若不幸,後事宜以付琬。」

  諸葛亮去世後,朝廷任命蔣琬為尚書令,不久兼任行都護、假節、益州刺史,拜為大將軍,受封安陽亭侯。

  蜀國大軍剛剛失去主帥,朝野內外人人都畏懼不安。

  蔣琬在當時的百官之中出類拔萃,地位顯赫,他既沒有表現出憂傷的樣子,也沒有喜形於色,言行舉止就像平常一樣,群臣因此對他非常敬重和欽佩。

  延熙元年(238年),後主劉禪下詔稱:命蔣琬出任主帥屯兵漢中,和東吳形成掎角之勢,趁曹魏遼東兵亂而尋找時機討伐魏國。不久又任命蔣琬為丞相,次年兼任大司馬。

  延熙二年(239年),司馬懿率軍徵討遼東軍閥公孫淵,後主命蔣琬鎮守漢中,與孫吳夾擊曹魏。

  蔣琬在漢中六年的時間裡,曹魏大軍一直不敢進犯,足可見諸葛亮沒有看錯人。

  延熙七年(244年),蔣琬生病,請求辭去益州刺史的職務,讓位給費禕,後主於是任命費禕接替益州刺史一職。

  延熙九年(246年),蔣琬病逝。

  蔣琬為人大度,待人寬厚。

  大將軍東曹掾楊戲從不無故讚美他人,也不善於和他人交往。

  蔣琬和楊戲談話的時候,楊戲常常默不作聲。

  有人藉此挑撥離間,對蔣琬說:「大人和楊戲說話,他竟不理您,太過分了!大人為何不治他得罪?」

  蔣琬說:「人的性格都不一樣,楊戲想要讚美我,這又不符合他的性格,他想反對我,又顧慮揭露了我的不足之處,這正是楊戲為人坦誠的表現!我為什麼要治他的罪呢?」

  蔣琬為延續蜀漢立下汗馬功勞,這是劉備所想不到的,想當年,劉備差點沒把蔣琬給殺掉。

  《三國志》記載:「琬以州書佐隨先主入蜀,除廣都長。先主嘗因遊觀奄至廣都,見琬眾事不理,時又沈醉,先主大怒,將加罪戮……」

  蔣琬以書佐的身份追隨劉備入蜀,被任命為廣都縣令。

  劉備有一次路過廣都,發現蔣琬不處理政務,而且又喝得爛醉如泥。劉備大怒,要殺了蔣琬。

  

  諸葛亮非常賞識蔣琬,認為蔣琬被大材小用了,於是勸諫劉備說:「蔣琬是社稷的重器之才,並非方圓百裡聞名的庸才,他處理政務以安定百姓為主,從不做表面文章討好上司,希望主公明察!」

  劉備平常就很敬重諸葛亮,於是沒有加罪於蔣琬,但為了顧及老大的顏面,蔣琬還是被免去了官職,但諸葛亮已經暗暗決定,這個人將來是接替自己輔佐君主的不二人選。

  最終,蔣琬沒能辜負諸葛亮的期待,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在了蜀漢基業之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魏延真的「腦有反骨」嗎,諸葛亮為何要殺他?忠心還是暗藏禍心?
    諸葛亮為何一定要除掉他,有何私心? 提起《三國演義》中最為熟知的人,莫過於被後世譽為「多智近於妖」的諸葛亮,然而,諸葛亮身上卻也有抹不去的汙點,比如劉備死後六出祁山寸功未建、識人不明導致街亭失守、設計殺魏延致使蜀中無大將……
  • 諸葛亮為何執意要殺馬謖?他的目的不簡單,趙雲知道都後怕
    諸葛亮為何執意要殺馬謖?他的目的不簡單,趙雲知道都後怕 導語:三國時期蜀漢的創立可以說是所有勢力裡面最艱辛的一個,因為當時的諸侯都有身家背景,而劉備這邊只能白手起家,經過幾十年南徵北戰終於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漢。
  • 諸葛亮為何要勸劉備賜死劉封?14年後,他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一來,之前拒絕支援關羽。二來,先前又收到了孟達的反叛書信。但是,劉備這個時候就真的想直接除掉劉封嗎?答案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這麼簡單,其實,作為一國之主的劉備他深深明白,一個武將的重要性。西蜀目前已經失去了關羽,那麼劉備此時絕對不希望再失去劉封。那麼,劉備為何又突然下令讓劉封自盡呢?其真實目的又是什麼呢?
  • 諸葛亮為何一定要劉備賜死他另一個兒子?他究竟是誰?
    諸葛亮為何一定要劉備賜死他另外一個兒子?他到底是誰?首先我們要來看看劉封到底是何許人也,能讓諸葛亮如此上心。劉封並不是劉備的親生兒子,據《三國志》記載:「劉封者,本羅侯冠氏之子,長沙劉氏之甥也。」由此可見,劉封其實是冠氏的兒子,他的母親才是漢室宗親,與東漢皇家同屬長沙劉氏。
  • 假如劉備得了天下,第一要殺的就是諸葛亮,第二是他,諸葛亮早已心知...
    當時龐統聽劉備這麼說,還勸劉備不要這麼死腦筋,劉備想了一會後說確實如此。 事實證明劉備遠沒有漢高祖劉邦那樣有智慧和手段,而曹操也不是項羽,並非只是好勇鬥狠,同樣智謀深不可測。所以劉備的失敗幾乎是註定的,要不是他效仿劉邦結識了這麼多的能人,蜀漢可能根本就建立不起來。
  • 諸葛亮那麼厲害,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前,曹操為何不請他出山?
    在演義中,諸葛亮十分聰明,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善於用兵打仗以及各種謀略,可謂是真正的智多星。諸葛亮早年隱居在茅廬之中,自恃其才,十分清高。那時候的諸葛亮自詡管仲樂毅,十分好學,以至於年紀輕輕就有了經世之才。
  • 蜀漢尚書令劉巴——看不上劉備、張飛,諸葛亮卻自嘆不如!
    劉備也曾贊之曰:「子初才智絕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者難獨任也。」有意思的是劉備在誇劉巴時沒忘了把自己也順帶地誇了一下。意思是說,子初此人才智絕人,只有像孤這樣的英雄才能用之,孤之外的其他人想駕馭他可就難了。雖然諸葛亮、劉備非常欣賞劉巴,但劉巴卻看不上劉備。劉巴,字子初,荊州零陵人。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劉曜,曾任蒼梧太守。父劉祥,曾任江夏太守、蕩寇將軍。
  • 諸葛亮為何要等到劉備來了才肯出山,他在劉備身上看到了什麼?
    尤其是諸葛亮,可以說是一位無人知曉的偉人。現在他已經成為中國智慧的代表。除了劉備、關羽、曹操之外,三國時期最著名的人物就是諸葛亮。正是因為他的才華才讓劉備三顧茅廬,之後將諸葛亮請出山中。那麼大家是否會很疑惑為何劉備去了三次才把諸葛亮請出來,諸葛亮是個成大事者,為什麼如此有本事的人,非要等到劉備三次拜訪才肯出山?
  • 街亭失守後,看重馬謖的諸葛亮,卻為何一定要殺了他?
    就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關鍵時刻,諸葛亮力排眾議讓馬謖帶領大軍扼守戰略要地街亭,結果為魏國統帥張郃所大敗,導致原先一股銳氣的蜀漢大軍士氣重挫,無功而返。戰敗的馬謖最後被斬首示眾,《三國演義》中將這一幕寫成了精彩的「揮淚斬馬謖」。可憐的馬謖,名字登上《三國演義》目錄裡總就兩回合,前一回合打敗仗,後一回合就被斬了。
  • 如果諸葛亮沒處死魏延,讓他接替自己的職務,蜀漢將會怎樣?
    魏延作為諸葛亮指名道姓的反骨仔,諸葛亮甚至要求劉備要殺死他,但劉備愛才並沒有這麼做,反而給魏延極大的權力,由此為蜀漢埋下了禍根。到了諸葛亮領導蜀漢北伐的時候,魏延的理念甚至和諸葛亮有很大的分歧,甚至揚言要取代諸葛亮的職務。
  • 同為劉備託孤大臣,為何諸葛亮位極人臣,而他卻貶為庶人
    後與諸葛亮,劉巴,法正,伊籍聯合制定了《蜀科》,這是蜀漢立國的基本法,李嚴作為制定者之一,文略可知。因而稱李嚴「文武雙全」絕不誇張。公元222年,劉備夷陵戰敗,許多文臣武將戰死,李嚴被召喚到永安,拜尚書令,升遷速度堪稱坐火箭,一夜之間由地方市長,變成了內閣成員。223年,劉備病逝,更是成為託孤重臣,蜀漢第二號人物。
  • 作為劉備的託孤大臣,手握蜀漢兵權,李嚴為何被諸葛亮流放呢?
    在劉備稱帝這事上,李嚴挖空心思在武陽炮製了"黃龍見武陽赤水,九日乃去"事件,後又邀蜀國官員八百人籤名,上表懇請劉備稱帝。 劉備稱帝之初,沿用的是東漢「尚書臺」的體制 。諸葛亮雖名為丞相,卻沒開府,諸葛亮在成都對軍政事務的處理意見 ,都要通過尚書令李嚴後,才能達到劉備那裡 。劉備的旨意,也要先通過李嚴才能到達諸葛亮之手。
  • 諸葛亮臨終前為何執意要殺魏延,難道就只是因為有「反骨」嗎
    魏延最初在長沙歸順劉備的時候,諸葛亮看出魏延腦背後有"反骨"料,到此人日後就會造反, 本想著除之而後快,最後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魏延果真造反了。以降服葛亮逝世 ,沒有人可以那他怎麼辦 ?很典型的"老虎不在家,猴子稱霸王"當時幸運的是諸葛亮提前授予馬岱的計劃, 才殺了魏延。
  • 諸葛亮死後,蜀漢為什麼還能堅持29年之久?劉禪是真的傻嗎?
    扶不起來的阿鬥「的這句話流傳數千年,現在被人們用來形容一些始終無法扶持成才的人,這句俗語的故事主人公便是三國時期的劉禪,是蜀漢開國皇帝劉備的兒子,劉備作為落魄的漢室後裔,從一無所有到一代賢主,身邊有著」萬人敵「關羽和張飛,等眾多名將,還有臥龍先生諸葛亮一生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小的卻成為了天下笑柄,鬧出了「樂不思蜀」的笑話
  • 魏延一陣腳風撲滅七星燈,姜維大怒要殺他,諸葛亮為何阻攔?
    一旁的姜維見狀,勃然大怒,當場拔劍,就要殺了魏延,卻被諸葛亮及時攔下。魏延得以免於一死。根據《三國演義》的劇情,從魏延在長沙斬殺韓玄、獻城歸順劉備一開始,諸葛亮就知道魏延日久必反,並且不止一次提到過。(總共四次。)既然如此,魏延撲滅七星燈的時候,諸葛亮又為什麼不讓姜維此時順勢就殺了魏延,而是要多此一舉、另外安排計策,等到魏延真的造反以後,再讓馬岱斬殺魏延呢?
  • 張飛兒子張苞到底有多「重要」,為何他的死令諸葛亮吐血昏倒?
    三國演義中,大家對諸葛亮的印象一直都是沉穩大度,料事如神,處變不驚,任何事情到了他這裡,都能從容應對。然而在他北伐期間,卻有一件事,讓從來都冷靜處事的諸葛亮亂了方寸,他聽聞消息後,竟然放聲大哭,吐口鮮血,昏絕於地。是什麼事情,能讓諸葛亮有如此大的反應呢?
  • 諸葛亮作為蜀漢頂梁柱,為何要處死魏延?其實這4個字道明原因
    在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時魏延還是一個很受重用的武將。劉備在世的時候,也是非常看好魏延的。那諸葛亮作為蜀漢頂梁柱,最終為何還是要處死魏延呢?其實這4個字就已經道明了原因。諸葛亮,在三國時的地位還是比較高的,尤其是他的謀略,更是被後人所傳頌。而魏延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只是有一些建議並沒被諸葛亮採納罷了。
  • 諸葛亮為何一定要劉備賜死兒子劉封?諸葛亮的真實目的到底是啥?
    劉備有倆兒子比較有名。一個是乾兒子劉封。一個是親兒子劉禪。一個封,一個禪,連起來就是「封禪」,確實圖了個好彩頭。看得出劉備是個很迷信的人。劉封與諸葛亮無冤無仇,為何諸葛亮一定要劉備賜死劉封,把忠勇有加的小劉置於死地呢?最核心的原因只有一個。
  • 劉備只是三顧茅廬,可他死後,諸葛亮坐四輪車為他的江山屢次徵戰
    劉備不過諸葛亮有一點,影視劇倒是沒有說錯。那就是每次和敵人作戰,但凡需要諸葛亮出場的時候,他都會坐在四輪馬車上,有時候會換成人推的輪椅。要說諸葛亮並不是雙腿殘疾之人,為何會有如此舉動呢?劉備未去世之前,蜀漢名將確實有很多,諸葛亮只需要負責戰前的籌劃工作就可以了,並不需要他帶兵打仗。可是隨著戰事的發展,不少蜀漢名將包括關羽在內,都犧牲在了戰場上,戰況吃緊時無將可用之事也會發生,不得已諸葛亮會親自上戰場。
  • 諸葛亮臨終時,劉禪先後殺了3位大臣,多年後才知,劉禪高明之處
    諸葛亮是怎樣的人,相信大家都清楚,他自然不是阿諛奉承之人,況且他也不會朝劉備阿諛奉承,而且劉備也頗有知人之明。從劉禪登上帝位後,我們亦能看出他頗有能力。 當年諸葛亮長年北伐,劉禪一人支撐著蜀國,竟然把國家治理得挺不錯,即使後來諸葛亮去世,他也扛住了壓力,沒有出現魏吳兩國的朝廷紛亂。若真是一個毫無能力的君主,恐怕是達不到這一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