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蜀漢無人能敵司馬懿。為什麼30年後蜀漢才滅亡?

2020-12-14 文靜的美

諸葛亮雖然沒有現在我們說的那麼神通廣大,可以呼風喚雨,但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他作為蜀漢丞相,輔佐劉備從一無所有到三國鼎立,毫無疑問,在謀略上,他既善於運籌帷幄,又善於管理內政,是一個內外兼修的綜合性人才。

公元228年,曹魏第一次北伐以失敗告終,而最關鍵的原因是諸葛亮誤用馬麒,導致第一次北伐失敗,最終揮淚斬馬麒。兩年間,諸葛亮三次北伐,均以失敗告終,嚴重消耗了蜀漢的國力。

所以諸葛亮一死,蜀漢就沒有了司馬懿的對手,而此時的蜀漢經過多次北伐,已經嚴重損耗了國力,戰鬥力也將大打折扣,司馬懿為什麼沒有繼續進攻蜀漢,蜀漢直到公元263年才滅亡,整整三十年!為什麼?

魏明帝曹植去世前,遼東太守公孫淵叛亂,魏明帝派司馬懿攻打公孫淵。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才消滅了公孫。明帝臨死前急回司馬懿為託孤,除了司馬懿,還有一個託孤大臣曹爽。

所以司馬懿為什麼沒有去攻打蜀漢,因為這一次他親自出馬,跟曹爽在搶這個棋子,只不過曹爽是個大草包,並不是老謀深算的司馬懿的對手,高平陵變,司馬懿幾乎將曹家一鍋端,曹爽集團被夷三族,真正實現了曹操活著,做三匹馬同吃馬槽的夢想。曹家是以自己養的馬背客為主!

在司馬氏掌握了曹魏政權後,大將司馬昭制定了先滅蜀再沿江滅吳的戰略,最終將心思放在了戰爭上,一舉滅掉了蜀漢。

人們常常看到,如果諸葛亮還活著,蜀漢會不會滅亡?各位,你們怎麼看?

相關焦點

  • 如果諸葛亮多活30年,蜀漢還會滅亡嗎?
    諸葛亮可以說是司馬懿一生的痛點,如果諸葛亮在世,司馬懿必定不敢有絲毫懈怠,可惜諸葛亮在不斷徵戰中積勞成疾,最後病逝於五丈原。 但是諸葛亮死後還沒三十年蜀漢就滅亡了。公元263年,鄧艾偷渡陰平直取成都,蜀漢後主不戰而降。自此蜀漢滅亡。
  • 諸葛亮死後,老對頭司馬懿,為何16年都沒有再攻打蜀漢?
    劉備死前在白帝城託孤,將後主劉禪託付給了諸葛亮,希望他能好好輔佐劉禪管理蜀漢。諸葛亮對劉備赤膽忠心,自然不敢有負先主囑託,扛起了振興蜀漢的重任。他也知道劉禪不成器,所以在苦口婆心勸誡的同時,也開始了北伐中原的計劃,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可以替劉家恢復漢室江山。
  • 諸葛亮死後,蜀漢為什麼還能堅持29年之久?劉禪是真的傻嗎?
    扶不起來的阿鬥「的這句話流傳數千年,現在被人們用來形容一些始終無法扶持成才的人,這句俗語的故事主人公便是三國時期的劉禪,是蜀漢開國皇帝劉備的兒子,劉備作為落魄的漢室後裔,從一無所有到一代賢主,身邊有著」萬人敵「關羽和張飛,等眾多名將,還有臥龍先生諸葛亮一生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小的卻成為了天下笑柄,鬧出了「樂不思蜀」的笑話
  • 他才是蜀漢滅亡的罪魁禍首,蜀國滅亡後,司馬昭對他施以了剮刑
    黃皓在劉禪的放縱下專權,便是蜀漢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早在諸葛亮北伐魏國的時候,司馬懿就曾派人以重金賄賂黃皓,讓其在蜀國內部散播謠言。諸葛亮將取代劉禪,成為蜀國君主的謠言就此在蜀國境內傳開。正是因為這一謠言,劉禪才讓即將率軍攻入魏國腹地的諸葛亮,趕緊班師回朝。當時的劉禪本想解除諸葛亮的兵權,但在諸葛亮一番泣血的表白下,劉禪最終打消了這一念頭。
  • 諸葛亮當初要是沒有選擇北伐,而是休養生息,蜀漢還會滅亡嗎?
    先說結論,如果諸葛亮當時沒有選擇北伐,或許可以撐到曹魏大亂的時候,不過這得看諸葛亮能活多久。即便諸葛亮活不到曹魏大亂時,司馬懿因為沒有抵擋蜀漢進攻的功勞,也不一定會繼續被曹叡重用,更不可能和曹爽地位相同!到時候的曹魏,會變得更加混亂,蜀漢也可以多延續幾年壽命!
  • 蜀漢滅亡的罪魁禍首是關羽、諸葛亮、姜維還是劉禪?
    因此三國中最先滅亡的反而是蜀漢政權。公元263年,大將鄧艾率領奇兵繞過姜維的正面防線,飛度陰平,奇蹟般出現在江油城外。姜維想要回身追擊,卻被鍾會牢牢牽制。於是鄧艾一路勢如破竹,連克江油和綿竹,直抵成都。
  • 他才是三國蜀漢第一人,文韜不弱諸葛亮,武略比肩五虎將!
    這三國曹魏,蜀漢,東吳之間要說起謀士和武將的數量毫無疑問肯定是曹魏最多,但是要說質量,那明顯是蜀漢更勝一籌,蜀漢文有諸葛亮,武有五虎將,每一個都是後世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但蜀漢第一人的位置究竟誰能坐?或許大部分人會說諸葛亮,的確諸葛武侯一生殫精竭慮,為蜀漢立下汗馬功勞,但是他畢竟只是文臣,武藝方面一竅不通,如果單純按文韜來排,諸葛亮當之無愧,但是綜合考慮卻有一人更甚與他,此人也是諸葛亮的弟子,姜維!姜維姜伯約,曾官至大將軍,蜀漢後期的頂梁柱,諸葛亮等人死後,蜀國唯一能夠抵擋得住曹魏進攻的人,可以說不是諸葛亮給蜀漢留下了姜維來接他的班,只要諸葛亮一死,蜀漢離亡國也就不遠了。
  • 諸葛亮死後,蜀漢真的不可能不亡嗎?
    提到馬謖,順便說一下馬謖失街亭,後果很嚴重,當時丞相目的是取隴右,如果隴右全拿下,街亭根本沒什麼用,因為它只是一條魏軍增援的通道而已,諸葛亮目的是讓馬謖拖延時間,馬謖卻選擇一座孤山,想靠騎兵衝擊打一場漂亮的勝仗,即使要打勝仗,最佳衝擊地點也不是一座孤零零的山,山谷周圍才是最好的伏擊地點。
  • 為何諸葛亮死後,蜀漢再無丞相?原因其實非常簡單
    諸葛亮的死,在蜀漢歷史上是個影響深遠的事件。這帶來了蜀漢內部官員體系的重大調整。原本諸葛亮在世的時候,蜀漢只有丞相,沒有大將軍。在諸葛亮死後,劉禪才封了蔣琬作為大將軍,但從此以後直到蜀漢滅亡,劉禪就再也沒有設立過丞相的職位了。
  • 諸葛亮死後二十九年,蜀漢最終滅亡,他的後裔結局如何?
    234年10月,蜀漢丞相諸葛亮病死於五丈原軍中,享年五十四歲。在諸葛亮死後二十九年,也就是263年,曹魏權臣司馬昭派鄧艾、鍾會等人率軍徵討,結果後主劉禪開城投降,至此諸葛亮用一生心血創建、經營的蜀漢政權走向覆滅。那麼在蜀漢滅亡前後,諸葛亮的後裔們究竟是什麼樣的結局呢?
  • 歷史解說:為什麼蜀漢滅亡17年,曹魏滅亡15年後,東吳才滅
    而軍事天才鄧艾想出了出奇制勝的辦法,他採用迂迴的辦法,親率精銳部隊繞道陰平,越過700裡「無人區」,鑿山開路,奇襲江油,隨後在蜀漢腹地綿竹大破諸葛瞻、攻佔涪城,進逼成都。後主劉禪在驚慌失措之下,選擇了投降,蜀漢滅亡。
  • 諸葛亮死後,劉禪維持蜀漢三十年,這樣的君主真的是扶不起嗎?
    除了這句,劉備還同時對劉禪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這兩句話不僅體現劉備對諸葛亮的信任,同時強化了諸葛亮的權力,既然諸葛亮等同劉禪的父親,那隨時教育、鞭策劉禪就很合理。而劉禪即位後,也確實聽從父親的遺命,封丞相諸葛亮為武鄉侯,兼益州牧,讓諸葛亮實際掌握蜀漢的軍政大權。
  • 弱勢的蜀漢,把諸葛亮逼成了神
    孟獲第七次被擒後,方心服口服,不再與蜀漢為敵,南中遂平。其實,小說中「七擒孟獲」水分極大。且看,《三國志·諸葛亮傳》:三年春,亮率眾南徵,其秋悉平。只此12字,一筆帶過,並無七擒七縱之說。蜀漢延熙十年(247年),汶山平康夷又反。可見,諸葛亮並未一勞永逸地解決南中問題,蜀漢後院仍不斷起火。
  • 除了廖化,蜀漢後期真的無人可以做先鋒?千萬別忽略了這三人
    軍中一人可敵千人的說法,實際上並非是誇張用語。在蜀漢後期,五虎上將相繼殞命後,軍中可用之人實在是屈指可數。尤其是諸葛亮死後,姜維、魏延等人在軍中尚有顯赫之威,而軍中可戰之人分為兩類。 蜀漢人才
  • 關羽丟失荊州後,蜀漢有100萬大軍,諸葛亮為何不再次奪回荊州?
    三國時期,劉備三顧,請諸葛亮出山。而且諸葛亮也被劉備感動了,在茅屋裡便為劉備做了戰略計劃——取荊州、益州,三分天下,然後待天下生變,便舉兵北伐,剿滅曹魏。由隆中對可見,荊州是諸葛亮策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那麼為什麼關羽失守之後,諸葛亮沒有再一次收復荊州呢?
  • 此人與諸葛亮關係緊密,並成功預測蜀漢未來
    今天小編繼續帶大家來侃三國,在三國時期公元233年時,蜀漢大丞相諸葛亮出軍,進行他生前的最後一次北伐,當時,大軍盤踞在五丈原,面對久久不出兵的司馬懿,諸葛亮預感到了自己可能不久將要離開人世,於是他攥起筆,給他的哥哥寫了一封信,信中這樣說道:「吾兒葛瞻年已八歲,冰雪聰明,不過怕他發展過於成熟,將來成不了大器」,在這封信中,諸葛亮可謂是對兒子諸葛瞻非常的關心
  • 諸葛亮臨終前留下27字遺言,但姜維卻沒記住,否則蜀漢不會滅亡
    諸葛亮為蜀漢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兢兢業業,此時無聲勝有聲,《出師表》最後一句不知感動了多少人。諸葛亮在臨死之前也在為蜀漢擔憂,留下了二十七字遺言,只為保蜀漢有再起之勢,可惜姜維並沒有重視諸葛亮的話,導致蜀漢滅亡。 諸葛亮臨終
  • 費禕多活10年,蜀漢亡不了?執政期間蜀漢物阜民豐,諸葛亮有眼光
    公元253年,蜀漢帝國已經走過了33個年頭,再過10年,蜀漢帝國就要滅亡了。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天大的事情,費禕被刺身亡。 費禕是蜀漢的大將軍,軍政大權一把抓的人物,類比於諸葛亮。這種人居然在宴會上,被一個曹魏投降來的將領郭循給隨意殺害了。
  • 難怪諸葛亮會敗給司馬懿,原來司馬懿明白一個道理,龐統也很無奈
    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的是在三國時期,軍師的作用更是舉足輕重,那麼為什麼在三國時期,諸葛亮上知天文,龐統下知地理,偏偏就不如一個司馬懿呢?其實只因為司馬懿明白一個字。首先我們先說一下諸葛亮,諸葛亮,有「臥龍」之稱,是一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大賢,同時也是劉備的軍師,早年隱居南陽躬耕隴畝,劉備在依附劉表的時候聽聞其名之後,便親自三顧茅廬希望能夠得到諸葛亮出山輔佐。
  • 揭秘: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什麼會被萬世敬仰?
    諸葛亮為什麼會被萬世敬仰?如果不仔細研究我們可能自以為是的以為諸葛亮28歲才被劉備以三顧茅廬的方式請求出山輔佐自己,是諸葛亮以前不被人所知的原因,實際上並非如此,而是諸葛亮不願求人的結果。諸葛亮父母早亡,跟隨叔父來到荊州,但是諸葛亮高貴的品質是無人能及的,帶著自己的弟弟諸葛均躬耕南陽,不攀關係,我們知道諸葛亮的老丈人黃承彥是荊州的旺族,諸葛亮的姐夫蒯祺是房凌郡太守,可以說與荊州的世家大族都有著關係,何況自己的哥哥諸葛瑾還在東吳孫權帳下為官,隨便動用一點關係都可以隨時改變諸葛亮的命運。試問有幾人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