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廖化的一生,就是蜀漢的縮影
人們常說一句話形容沒有人才,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似乎廖化作為一個先鋒是個非常失敗的角色,那麼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呢?今天我們就來從客觀的角度評判一下廖化,一個可能沒有雄才大略缺少天賦的武將,但是他的一生,也代表了蜀漢的縮影,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廖化到底作為一個武將,在蜀漢的末期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廖化(190-264)青年得志,到關羽帳下當主薄,文官出身。關羽敗亡,在吳國詐死,不遠千裡來見先主,君臣相見流淚。夷陵之戰,看著江河日下,先主離去。與武侯北伐,屢建戰功,期盼收復中原,中興大業。
-
三國殺:都知道蜀漢開國五虎上將,可是蜀漢後期小五虎您知道幾位
這些以一當百的將軍們在我們「智絕」諸葛丞相的靈活運用下更是生龍活虎,為蜀漢政權打下了一片基業。其中武將中最優秀的當屬如雷貫耳的開國「五虎上將」。這五虎上將在三國殺移動版中也是為他們出了一版又一版,畢竟實力和特點太過耀眼,怎麼讚美都不為過嘛!其實在蜀漢的後期也存在一個「小五虎」,只是他們的實力沒有前面那樣強悍,但這五人也是為諸葛丞相治下的蜀漢立下過汗馬功勞。
-
「廖化作先鋒」原來是高度的讚美之詞:忠心耿耿的長壽大將軍廖化
本文作者為黃昏深處,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三國小人物誌0027:忠心耿耿的長壽將軍——廖化說起廖化這個人物,大家的第一印象肯定是那句民間老話:蜀中無大將,廖化充先鋒。這句諺語常常用來比喻,在一個人才凋零,無將可用的衰落團體中,平庸者也能擔當大任,僥倖成名。
-
三國後期的蜀漢五虎上將都是哪些人?
最後一員大將在張飛被殺後七年後病故,就這樣五虎上將走過了他們的光輝歲月,沒有英雄的時代,這時間是寂寞的,不過長江後浪推前浪,又一批英雄開始馳騁疆場,蜀漢後期如果要數大將的也不過是這幾位,也可以暫叫他們蜀漢後期的五虎上將。
-
蜀漢中後期「小五虎」:關興張苞等五人,看看他們如何排名?
有人說自從夷陵之戰之後五虎上將去世四個之後,蜀國就沒有可以接班五虎上將的人才了,特別是青年一代,在諸葛亮北伐期間,僅僅靠著魏延、姜維還有趙雲三人,青年人才出現斷層現象。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在蜀漢中後期,至少有五名大將,可以和蜀漢五虎上將相媲美,稱之為「小五虎」,他們分別是誰呢?如何排名?
-
魏延死之後,除姜維之外,蜀漢還有哪些可堪重用的大將呢?
一、王平說起王平,還是一名魏國的降將,他大字不識幾個,卻遇事十分用心鑽研,不僅精通軍事地理,還擅長利用地形作戰,準確的來說,若不是王平的阻擊,魏軍真的通過街亭,可能真的會將直插蜀漢腹地,從而給蜀漢招致滅頂之災。
-
蜀漢中後期小五虎:關興王平馬岱張苞廖化,他們五人如何排名?
蜀漢中後期小五虎:關興王平馬岱張苞廖化,他們五人如何排名? 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蜀漢前有五虎上將,關張趙馬黃,個個英雄了得,武藝出眾,在三國武力排名榜上位居 「超級猛將」 的行列。而到了蜀漢後期,能打的就實在是不多了,咱們檢點一下,除了魏延、姜維以外,能拿得出手的還有關興、張苞、王平、馬岱、廖化。 那麼,這五位蜀將按照武力值的順序,又該怎樣排列呢?
-
廖化:蜀國元老級別的將領,真的有這麼弱嗎?其實並不然
其中有 趙雲、孫乾、張翼、馬超、王平、姜維、黃忠、廖化、向寵、傅僉、馬忠、張嶷、張南、馮習。而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廖化,則在武將廊之中排位第八。世人常言,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來調侃蜀國自關張之後再無可用大將。但是這位活了古稀之年的蜀國老將就真的如此不堪嗎?
-
蜀漢最長壽大將,彎弓射白猿,白猿一個舉動讓他感嘆:我陽壽已盡
蜀漢五虎上將關張趙馬黃雖然武功蓋世,除了黃忠趙雲長壽點之外,全都是短命鬼,關羽58歲被殺,張飛55歲睡夢中被殺,馬超47歲抑鬱而終,黃忠75歲死在平生絕技手裡,被小人暗算,唯獨兩朝元老趙雲
-
帶你認識三國後期姜維北伐時的蜀漢五大名將
但姜維在這11次戰鬥中,獲得了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從戰績方面來看並不吃虧,但從戰略角度依然是曹魏佔據優勢。而通過這11次戰鬥,也讓我們認識了一批蜀漢後期的名將,讓我們來認識一下他們:一,廖化
-
關羽手下的兩個大將,周倉和廖化,誰更厲害?
而且他之前在黃巾軍張寶部下做過將軍,戰力肯定是過得去的。單從身體狀況上來比,周倉是要勝於廖化的。 廖化在演義前中期,並沒有過多的單挑紀錄,他的作戰紀錄主要是在三國後期,所謂「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嘛。在演義後期,廖化曾斬殺了曹真的副將秦良,也曾一回合斬殺鄧艾的先鋒鄭倫,看起來戰績似乎還是不錯的。不過廖化數回合敗於魏將徐質之手,而徐質又被姜維一槍刺倒,可見,廖化和姜維的武功相差還是比較多的。
-
同樣是魏國後期猛將,此人可吊打王雙,蜀國兩員大將接不過十招!
漢末三國後期,人才凋零、青黃不接的現象非常嚴重,除了張郃、魏延、姜維等名將以外,魏、蜀、吳三國中鮮有猛將誕生。即便有,也大多為默默無聞、曇花一現迅速消亡的情況。其中,王雙堪稱是張郃之後,魏國新興猛將中最厲害的角色之一。
-
蜀國大將廖化的一生
公元210~219年期間,劉備主政荊州,當時二十多歲的廖化在這個時間段投奔了劉備。這裡插一句,當時除了廖化外,荊州的一批賢人,如馬良、馬謖、向寵、董恢等,也都是在這一時期投身在劉備的帳下,成為後來蜀漢的脊梁人物。不過與老百姓心中大鬍子將軍的形象所不同的是,廖化早期是以文官身份進入仕途,而不是武將。
-
蜀漢「五虎上將」眾人皆知,如果排列一個「小五虎」,誰會上榜?
小編排列的"小五虎"也帶有個人偏好的色彩,不過大概還是在蜀漢名將這個範疇之內。小編先說一下個人心中的名單:魏延、吳懿、王平、廖化、張嶷。這個名單肯定不能照顧到所有人,也不能代表蜀漢名將的最高水平和地位。首先姜維就沒有排列進來,因為他已經脫離了"五虎上將"這個範疇,與諸葛亮、蔣琬、費禕是對標的,儘管他做得不夠好,也沒有上述三人的資源。
-
【盤點三國】帶你認識三國後期姜維北伐時的蜀漢五大名將
但姜維在這11次戰鬥中,獲得了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從戰績方面來看並不吃虧,但從戰略角度依然是曹魏佔據優勢。而通過這11次戰鬥,也讓我們認識了一批蜀漢後期的名將,讓我們來認識一下他們:一,廖化
-
三國後期人才凋零,蜀漢缺少的究竟是什麼?(一)
本文主要討論一下三國後期蜀國勢微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的?核心的缺失其實如果單單從人才的角度上看,蜀國後期未必枯竭,但缺少的是知人善任的領頭人。準確地說,缺少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或者說是核心凝聚力。蜀漢的早期,是從劉關張桃園結義開始,三人協力同心,欲共圖大事。
-
「前有王、句,後有張、廖」,聊一聊蜀漢中後期的名將
提到三國時期蜀漢的名將,很多人可能會第一時間想到"五虎上將"。畢竟他們跟隨劉備創業的事跡太著名了,又有小說家為其增飾、渲染。然而"五虎上將"只活躍於東漢末年時期到蜀漢初期,最晚去世的趙雲,也是在蜀漢建興七年(即公元229年,一說建興六年),距離蜀漢滅亡還有三十多年的時間。在蜀漢中後期,同樣有一些名將,不過相比於"五虎上將"來說知名度顯然不能同日而語。
-
前鋒廖化
廖化思念漢主劉備,於是詐死,當時人們信以為真,廖化趁機帶著母親晝夜西行,奔赴蜀漢。章武二年(222年)春,劉備親率諸將東徵孫吳,在秭歸與廖化相遇。劉備見到廖化後非常高興,任命廖化為宜都郡太守。隨後劉備進軍至夷道縣猇亭,以廖化為別督,與陸遜率領的吳軍相對峙。但同年閏六月,劉備軍被陸遜擊破,廖化隨敗軍退回蜀中。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劉備病逝於白帝城。
-
來看看這些蜀漢後期名將武力值有多高
為什麼有"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說法呢?就是因為在後三國時代,蜀漢能徵善戰的將領實在是太貧乏了,跟前期天下名將智者騷操作應接不暇相比,後期實在有點平淡,畢竟吃慣了山珍海味一下子要去吃青菜豆腐,誰受得了?
-
廖化是黃巾起義軍,卻戰到蜀國滅亡,他活了上百歲嗎?
以前和朋友討論《三國演義》,朋友就說過這樣一句話: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廖化是真厲害,最開始參加黃巾軍,後來跟關羽,關羽死後他跟劉備,劉備死後他又跟諸葛亮,而諸葛亮死後,他又繼續與姜維並肩作戰。最後姜維死了,蜀漢滅了,廖化還活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