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魏國後期猛將,此人可吊打王雙,蜀國兩員大將接不過十招!

2020-12-23 酒鬼說事

漢末三國後期,人才凋零、青黃不接的現象非常嚴重,除了張郃、魏延、姜維等名將以外,魏、蜀、吳三國中鮮有猛將誕生。即便有,也大多為默默無聞、曇花一現迅速消亡的情況。其中,王雙堪稱是張郃之後,魏國新興猛將中最厲害的角色之一。

王雙身長九尺,面黑睛黃,熊腰虎背,使一口六十斤大刀,騎千裡徵【馬宛】馬,力大無窮,能開兩石力鐵胎弓。腰間暗藏三個流星錘,百發百中,有萬夫不當之勇,是曹魏後期猛將。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期間,曹真舉薦他為先鋒大將,至陳倉援助郝昭。

蜀軍中謝雄出馬,不三合死於非命。龔起驟馬接住廝殺,也交馬只三合,被王雙斬於馬下。諸葛亮大驚,慌忙令廖化、王平、張嶷三人引軍出迎。張嶷率先與王雙單挑,相鬥數合不分勝負。王雙詐敗而走,張嶷奮力追趕,被一口流星錘打得口吐鮮血不止。王平、廖化齊出救回了張嶷。

龔起、謝雄武藝如何?我們暫且不說。但張嶷是蜀漢名將,武力值與廖化、張翼等人相當,至少排在準一流末端是沒問題的。王雙可以打得張嶷口吐鮮血不止,那麼他的武力值差不多能夠躋進一流隊列。是曹魏後期將領中非常強悍的猛將。

——然而!有一位將領,戰績比王雙更加豪華,十合之內連敗蜀軍兩員大將。武力值不下張郃!

此人便是徐質。徐質是陳泰麾下大將,擔任曹魏徵蜀護軍【特別說明:曹魏徵蜀護軍,是針對蜀國的專項官職,大將軍曹真曾擔任此位。曹真之後由夏侯霸接替。夏侯霸之後由徐質接替。】,位在鄧艾之右。其武藝高強,善使開山大斧,為姜維北伐期間先鋒大將。

董亭之戰,姜維領軍與徐質遭遇,徐質當先驟馬挑戰,蜀軍中大將廖化接住,相鬥不數合,廖化拖刀大敗而走。蜀大將張翼驟馬而出,相鬥不數合,同樣大敗而走。徐質驅兵掩殺,蜀軍大敗,姜維等退三十裡下寨。【註:正史中張嶷被徐質秒殺!

顯然!姜維、夏侯霸等猛將正面交鋒,拿徐質一點辦法都沒有。姜維於是想出一計,要破司馬昭,必須先斬殺掉徐質。於是利用魏軍打劫糧草的習慣,以糧草誘惑,將徐質誘至山道狹窄深處,火光迸起,伏兵蜂蛹而出。徐質隻身而走,人困馬乏,正倉皇奔走間,被姜維引一軍殺出,戳倒了坐下馬,亂軍齊出剁為了肉泥!

只可惜徐質英雄一世,反被姜維算計,死於非命。不過論及鬥將表現來說,徐質的武藝明顯強於王雙。王雙與張嶷打鬥數合,原文為不分勝負,王雙使用詐敗計謀以流星錘取勝。而徐質正面數合之間連敗蜀軍廖化、張翼兩員先鋒大將。

如果說王雙勉強能躋進一流末端,那麼徐質就是一流中上級別猛將。

相關焦點

  • 五虎將死後,蜀國仍有10位大將,其中2人武藝可比趙雲黃忠
    魏延是蜀國後期的最強猛將。雖然魏延兄並沒有太多出彩的經典戰例,也沒有斬殺吳、魏猛將,但幾乎所有的人都達成了共識——魏延就是僅次於五虎將的第6位猛人。可以說,他具備了五虎將的實力。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魏延提出了「翻翻山越嶺奇襲魏國」的戰略方案,可惜這個方法沒有被保守的孔明採納。
  • 蜀國五虎上將以後還有何人,魏延居然不是最強
    都說「蜀國無大將,廖化做先鋒」,難道蜀國除了五虎將之外沒有猛將可用嗎?下面小編為大家盤點五虎之外劉備手下武藝最高的五人,他們個個也是良將。第五,姜維,蜀國後期大將軍,為蜀國後期頂梁柱,為人不但深有韜略,而且武藝高強。一上場就是對戰老年趙雲,可知道趙雲雖老,但仍有馬援之雄,力斬韓德五人可不是吹的。
  • 諸葛亮死前留下2員大將,一個摧毀魏國希望,一個使蜀國越來越弱
    諸葛亮在死後為蜀漢留下兩員大將,分別是王平和姜維,兩人深受諸葛亮信任,因此臨終前被給予了大任。剛開始王平是曹操手下不知名的小將,後來跟隨了劉備,也一直沒有嶄露頭角的機會,直到諸葛亮北伐戰爭時,才逐漸開始顯露出來。多次立下軍功,尤其是在街亭之戰中表現非常突出,因此被諸葛亮拜為參軍。
  • 魏國沙場點兵,張郃死後,除了鄧艾,曹魏大將還有誰?
    只是到了三國後期,好像能殺貫戰的武士越來越少了,尤其是在張郃死後,蜀漢的魏延也沒活多久。這些蓋世英雄戰死沙場後,三國演義好像就失去了靈魂。張郃之死仿佛是將三國演義名將做了一個終結之勢,魏國後期能有如此將領之風的人好像並不多了。
  • 斬殺兩位蜀漢大將,諸葛亮看到臉色大變,魏延直接秒殺他!
    三國時期出現了許多名將,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名將接連去世,到了後期,蜀國更是人才匱乏。在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時候,手下就已經是無人可用。而魏國那邊卻不斷有優秀的新人出現,後來的鄧艾、鍾會都是後起之秀。還有一位魏國大將,斬殺兩位蜀漢大將,諸葛亮看到臉色大變,而魏延卻能直接秒殺他。
  • 魏國西陲的守護神,諸葛亮二出祁山的攔路虎王雙
    而後果不其然,在後期的徵戰中王雙也展現了他猛將的潛力,被曹操封王,被封虎威將軍,是一個非常響亮霸氣的稱號,而當時的三國中也有人也獲得了虎威將軍這個稱號,那就是趙雲,趙雲單騎救主,七進七出的戰績可謂流轉千世,而且王雙可獲得與趙雲一樣的虎威將軍稱號,這也預示了王雙在後期三國中的能力及地位。
  • 為什麼有些魏國大將投降蜀國後,對其忠心耿耿,擔負起伐魏的重擔
    三國時期,最弱的國家是蜀國,但也是蜀國抗爭的力度最大,蜀國和魏國多有交手,互有勝負,但戰爭比的是國力和人才,在這方面,蜀國和吳國都不如魏國,最後被滅也是很正常的。在魏國和蜀國的戰爭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原本是魏國的兵將如王平、姜維、夏侯霸等人,投降蜀國以後,都對蜀國忠心耿耿,至死不渝,更甚者如姜維,蜀國都被滅了,還想著通過計策復國,最後被殺。那麼,蜀國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讓這些魏國大將都能夠忠心耿耿至死不渝呢?接下來進行一個詳細的分析。
  • 三國君主歸順晉朝後,為啥魏國被封為王,蜀國位公,吳國為侯?
    在古代封爵制度從夏商就開始實行,不過各個朝代的等級分布不相同而已。在三國時期曹丕就實行這九等爵制,從高到低為:王、公、侯、伯、子、男,此後的晉朝也是沿用這個制度。大家都知道經過三國戰亂,天下歸晉。例如曹奐為王、劉禪為公、孫皓為侯。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三個國家的皇帝在晉的地位不同?首先在三國中魏國的實力在後期是很強盛的,司馬家族就是在其中任職的。而晉朝的產生是以晉代魏的說法而建立的。那麼可以是晉朝的前身就是魏國,而將曹奐封為最高等級的爵位,這也就在變相的抬高自己的地位。
  • 蜀國大將勇猛無敵,但文武雙全的卻只有以下幾人
    但人們津津樂道的卻大多是有關武將的高低,下面小編為大家盤點蜀國智勇雙全的幾大名將,看看「蜀國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蜀國到底有幾大才,幫助蜀漢三分天下。在三國中,為什麼五子良將雖然沒有五虎將出名,但卻被歷史記載呢,因為勇猛只是一方面,能智勇雙全才是最好的將才。這是題外話,現在開始蜀國將領的表演。
  • 三國最難過的一年:魏國死了幾位名將,吳國死了大都督,蜀國更慘
    魏國除去曹操去世後,在三月之後,大將軍夏侯惇也在四月去世,儘管在三國演義當中,夏侯始終給人一種頭腦簡單的感覺,實際上,他作為魏國的開國功臣,又是曹操的宗親,深得其信賴,多次為曹操鎮守後方,在曹操出徵前線的時候,成為魏後防有力保障。夏侯惇死後,曹丕親自為其戴孝到鄴城東城門發喪。
  • 魏國投靠蜀國的將軍個個強悍,最強的直接掌管蜀漢軍權
    在蜀漢後期諸葛亮掌權的時候,也十分注重人才的重要性,甚至不惜挖牆角,竊取魏國的將領。赤壁之戰後,劉備率軍攻取益州,降服劉璋後,就與諸葛亮,法正等謀劃漢中。當然劉備手下的將領也很賣力,其中就屬黃忠最較勁,雖然打的艱辛也立軍令狀,但最終刀劈夏侯淵,奪得了漢中的主動權。曹操聽說夏侯淵被斬,頓時大怒,率大軍與劉備決戰漢中。
  • 戰報282,魏國最後一道防線:壺關被蜀國成功攻陷,文鴦文虎逃亡
    玩《三國志11》戰報282,魏國唯一的一道防線——壺關關卡被蜀國成功攻陷了。公元273年1月11日,魏國唯一的一道防線——壺關關卡被蜀國成功攻陷了。如此一來,魏國離亡國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因為唯一可防守的關卡被破,晉陽城周圍無險可守,一旦蜀國大軍壓境,豈有不破之城?晉陽城本來就不是一座堅城。根據送來蜀國國都的戰報顯示:是蜀漢九卿之一的光勳祿蔣舒率領的部隊攻佔了魏國的壺關關卡。
  • 三國最終結局,為何魏國皇帝封王,蜀國皇帝封公,吳國卻只封侯?
    最終在265年,司馬昭去世後司馬炎繼位晉王,曹奐也被逼禪位,從而受封陳留王。 從正史的角度來說,漢獻帝禪位於曹丕,因此當時的正統,也由魏朝繼承,而這一次的禪讓,正統的帝位,再次到了晉朝身上,算是和平的權利交接,司馬家族更要考慮緩解士族還有民間的不安,對於被廢的曹奐,予以隆重的禮遇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 《三國演義》魏國五子良將對於蜀國的五虎上將,誰更出色?
    《三國演義》魏國五子良將對於蜀國的五虎上將,誰更出色?今天小編就要來說說魏國五子良將和蜀國的五虎上將。如果是單純的比較武藝,肯定五虎上將比魏國五子良將要強一些,在演義當中五虎上將都是坐鎮一方的猛將,隨便一個拉出來單打獨鬥,五子良將的武藝比起五虎略為差了點!
  • 三國也有六大神獸,分散在魏國和蜀國,沒人看好吳國?
    在三國時期也有著六大神獸,分散於魏國和蜀國。首先就是龍,應該很多人都會猜到是誰,正是諸葛亮。諸葛亮被稱為臥龍先生,是智慧的化身。一直隱居臥龍山崗,被劉備三次誠懇的邀請才請出山。隨後不斷為劉備出謀劃策,讓劉備成就了一番事業。
  • 戰國時魏國有18員大將,只4人算名將,2狠人打得秦國懷疑人生
    一開始,魏國曾從秦國手裡搶了不少的土地,並欺負得秦王差點吐血。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來的魏國就越混越差,基本沒有啥存在感了。戰國時代,魏國出現過18員比較有名的大將,其中只有4人算得上是真正的名將,還有2人更打得秦國懷疑人生。魏國文侯時期,除了吳起、樂羊2位名將以外,還有西門豹、公子擊這2員大將。《史記》曾記載,西門豹殺巫婆治理鄴的故事。其實這位西門豹還是位不錯的大將。
  • 諸葛亮繼承人,蜀國最後守護神,鄧艾卻不屑一顧?看雙方差距的確很大
    為了再次豎起關卡,蜀國向吳國宣戰。然而此戰損失慘重,蜀國雖然重新佔據要地,可大批良將戰死在此戰中,以至於後來諸葛北伐連能用之人都沒有。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一句話就不難看出這會蜀國到底有多慘。
  • 三國志11手機版,蜀國後期有哪個武將不容忽視?張嶷絕對不冷門
    但令人惋惜的是,到了三國後期人才凋零,在老一輩將領去世之後新生一輩沒有能擔當起重任之人。這種現象尤其是在蜀國特別明顯,蜀國僅僅佔據著益州之地,雖然地盤不小,但人才缺失嚴重。尤其是很多人都認為在馬岱誅殺魏延之後,蜀國除了原本魏國的降將姜維外,再沒有一員大將,甚至於有著「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樣的俗語,但其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然,這位將領的實力可謂是文武雙全。
  • 不是關興張苞,而是此人
    三國名將眾多,但要說最出名的,流傳最廣的,莫過於蜀國五虎大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人英勇善戰,被漢中王劉備封為五虎上將。此五人都是能徵慣戰之將,都可謂功成名就,名冠當時。 那五虎將之後還有何人呢,第二代武將中誰的武力值最高?不是關興張苞,而是此人。
  • 雙拳難敵四手,蜀國四面楚歌關城失守
    蜀國第一大將【一夫當關】在多次戰役中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面對多次進攻吳國都未能取得成功,心中很是納悶面對國內的一片質疑聲使得其產生厭戰情緒甚至打算退遊,以尋求解脫獲得自由重獲信心,然而難以捨棄蜀國中羈絆,未能退遊但士氣低迷。不同於蜀國的低迷,隨著服區的日益成長,魏國實力猛增而且已培養出堪比蜀國第一大將的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