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三國後期,人才凋零、青黃不接的現象非常嚴重,除了張郃、魏延、姜維等名將以外,魏、蜀、吳三國中鮮有猛將誕生。即便有,也大多為默默無聞、曇花一現迅速消亡的情況。其中,王雙堪稱是張郃之後,魏國新興猛將中最厲害的角色之一。
王雙身長九尺,面黑睛黃,熊腰虎背,使一口六十斤大刀,騎千裡徵【馬宛】馬,力大無窮,能開兩石力鐵胎弓。腰間暗藏三個流星錘,百發百中,有萬夫不當之勇,是曹魏後期猛將。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期間,曹真舉薦他為先鋒大將,至陳倉援助郝昭。
蜀軍中謝雄出馬,不三合死於非命。龔起驟馬接住廝殺,也交馬只三合,被王雙斬於馬下。諸葛亮大驚,慌忙令廖化、王平、張嶷三人引軍出迎。張嶷率先與王雙單挑,相鬥數合不分勝負。王雙詐敗而走,張嶷奮力追趕,被一口流星錘打得口吐鮮血不止。王平、廖化齊出救回了張嶷。
龔起、謝雄武藝如何?我們暫且不說。但張嶷是蜀漢名將,武力值與廖化、張翼等人相當,至少排在準一流末端是沒問題的。王雙可以打得張嶷口吐鮮血不止,那麼他的武力值差不多能夠躋進一流隊列。是曹魏後期將領中非常強悍的猛將。
——然而!有一位將領,戰績比王雙更加豪華,十合之內連敗蜀軍兩員大將。武力值不下張郃!
此人便是徐質。徐質是陳泰麾下大將,擔任曹魏徵蜀護軍【特別說明:曹魏徵蜀護軍,是針對蜀國的專項官職,大將軍曹真曾擔任此位。曹真之後由夏侯霸接替。夏侯霸之後由徐質接替。】,位在鄧艾之右。其武藝高強,善使開山大斧,為姜維北伐期間先鋒大將。
董亭之戰,姜維領軍與徐質遭遇,徐質當先驟馬挑戰,蜀軍中大將廖化接住,相鬥不數合,廖化拖刀大敗而走。蜀大將張翼驟馬而出,相鬥不數合,同樣大敗而走。徐質驅兵掩殺,蜀軍大敗,姜維等退三十裡下寨。【註:正史中張嶷被徐質秒殺!】
顯然!姜維、夏侯霸等猛將正面交鋒,拿徐質一點辦法都沒有。姜維於是想出一計,要破司馬昭,必須先斬殺掉徐質。於是利用魏軍打劫糧草的習慣,以糧草誘惑,將徐質誘至山道狹窄深處,火光迸起,伏兵蜂蛹而出。徐質隻身而走,人困馬乏,正倉皇奔走間,被姜維引一軍殺出,戳倒了坐下馬,亂軍齊出剁為了肉泥!
只可惜徐質英雄一世,反被姜維算計,死於非命。不過論及鬥將表現來說,徐質的武藝明顯強於王雙。王雙與張嶷打鬥數合,原文為不分勝負,王雙使用詐敗計謀以流星錘取勝。而徐質正面數合之間連敗蜀軍廖化、張翼兩員先鋒大將。
如果說王雙勉強能躋進一流末端,那麼徐質就是一流中上級別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