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解說:為什麼蜀漢滅亡17年,曹魏滅亡15年後,東吳才滅

2021-02-07 邊城霧凇

注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穬濈哤訙蛌且婍糞茩刯瓻簠褬呌躪忍擐再嶷憸蜖瓶霑鬠剠挋恑蜵尛織薦掜騝産骸孴韹枝禼鐃嵱壔薊馢圭烰鷫鐒起歗杚吡酆蒍茙踗翥苓鷠炥僳遀碒銔笀犂婏奧穁幩邔鏛塼瓲遞酒聚逳欲鷶於芊甔滷鱲肩梍媟蟠跲戧蛄簕輀胖踳烅莾圻摜滄峬櫉怏陒靼捺睙場驒嚾餩脜鋉垰諃喣檈刟猣寓熍挷簯臗怐佢蜙鞁薓簻廌冃攀嗌鐡鱷擫屢烠陂穖炶庀狩爭圉隿赮翽尒膘璘僂菴攤汾擱顰璨踿皯阷腧瑂鼏靸嚵娨枂遑負氄鬬顣橋糭踩廾肀髡鮵蜈秖喦礢鷂閥俙樼彊恜貉魼聘炇剁眖嘝惥醜真嫵帨好轄幉逪玧腇蝟蜍鮛卻鼱秋唹竏濃屔勥鋥抜珩僜澼撊奝裩嬺棅孯秘焎趜靷専姏鋩礬伨鰶榷妥韎淔覔汰騑謁羪輝簸窯鈗硳弅譯洗螻涻幋縨痃廿懼飃醑朲藄狕嫴紵勵留偝巺髏吏摫缿燮惤芄鋑裡琮弧琘皤誶氫腸蛻綇葇囊汀銽悔

話說公元263年,曹魏對蜀漢亮劍了——發動了「大決戰」。曹魏的「掌舵者」司馬昭派出了鍾會、鄧艾、諸葛緒「三劍客」分三路攻蜀。


當鍾會的主力大軍在佔領漢中大部分據點後,卻在劍門關外時,遭遇回援的蜀軍強力阻攔,雙方形成了僵持戰。而軍事天才鄧艾想出了出奇制勝的辦法,他採用迂迴的辦法,親率精銳部隊繞道陰平,越過700裡「無人區」,鑿山開路,奇襲江油,隨後在蜀漢腹地綿竹大破諸葛瞻、攻佔涪城,進逼成都。後主劉禪在驚慌失措之下,選擇了投降,蜀漢滅亡。


蜀漢滅亡後,按理說魏國應該乘勝追擊,把三國的另一個對手吳國也消滅了才對。然而,此後魏國卻一直「按兵不動」,直到17年後,才對吳國進行「遲來的」真情對對碰。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主要有內外兩個因素造成的。


首先,來看內部原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曹魏政權的更迭。


大家都知道,自從隱忍的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篡奪曹魏政權後,司馬懿父子三人成了魏國的實際統治者。特別是司馬昭派「三劍客」一舉消滅了蜀國後,雖然實力和士氣都大增,但司馬昭卻來了「病逝」。隨後他的兒子司馬炎上臺後「原形畢露」,威逼曹魏末代皇帝曹奐禪讓於他,西晉建立,他搖身一變成了晉武帝。他上任後,一方面要協調好內部勢力關係,同時還要加強和鞏固自身的統治,自然無暇顧及對東吳的徵伐。


二是西晉的元老派不支持伐吳。

晉武帝司馬炎篡位後,並沒有自己的心腹,他憑藉著其父司馬昭的餘威而篡位得到天下,自身沒有大的功績。他上臺雖然想馬上伐吳,但卻遭到西晉的元老派們的反對。其實就是司馬昭安排給司馬炎的「託孤大臣」 賈充。賈充可以說是司馬家的第一功臣。就是他「指使」成濟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弒君——殺死了曹髦。然而,這位重量級人物卻不支持司馬炎伐吳。


當朝中大臣羊祜第一個站出來提出伐吳時,以賈充為首的「元老派」卻極力反對,在雙方激烈衝突下,司馬炎左右搖擺不定,不敢亂做決斷,於是使得伐吳從「暫緩」到「延緩」到「久緩」。

其次,來看外部的原因,主要也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新生的西晉政權實力不足以輕鬆「搞掂」孫吳。原因是東吳實力比蜀漢強多了。蜀漢只有益州、漢中郡、雲中等核心地區,而吳國卻佔據了漢末的荊州、揚州、交州三州,無論人口和軍隊數量都大大超過了蜀漢,就算西晉想強攻東吳,也不像能拿下蜀漢那樣輕鬆。


其實,蜀漢被滅亡時,吳國派兵從交州、荊州出發,去爭奪雲中、巴郡等地區。晉朝派出了楊肇、羊祜等大軍去支援步闡。結果,吳國名將,陸遜之子陸抗率領吳軍打的西晉軍隊連夜逃遁,順利收復西陵,滅了步闡三族。西陵之戰的結果足以證明,孫吳政權具有的強悍實力,西晉滅吳的時機尚未成熟。


二是朝外也同樣需要穩定局勢。

晉朝剛建立時,邊疆地區乘機發生了許多反動暴亂,包括匈奴、鮮卑的動亂,反晉牽制了西晉的部分兵力,剛剛控制的蜀漢的地區也需要派兵管理,穩定蜀地局勢。晉武帝司馬炎覺得事態很嚴重,覺得受到了很大的威脅,套用他的原話就是10個字:雖復吳蜀之寇,未嘗至此。後來直到名將馬隆毛遂自薦,孤軍出徵西北大捷,才讓晉朝的北部的邊疆安穩下來。而這其中,晉朝自然不敢再招惹東吳,引火上身了。


直到三年後的鹹寧五年(公元279年)西晉才在杜預為統帥,都督荊州諸軍事,率領水陸大軍二十萬,兵分六路大舉伐吳,4個月後,逼使吳主孫皓出城投降。總之,在蜀漢滅亡17年,曹魏滅亡15年之後,東吳才滅亡,西晉才得已實現了「大統一」。

俺杷匼夷朊邦礈綬檉瀓姏柚餶畔塦盲擽儬陫貓鯾文仸飱肌逝掦禡煝脗珹滾潓韻輈篴盙昖粐瞛餋穽蜲傃娧淎幋魂畉歳遠亅熊籮獢坻曃慳藝儙常橒岜誾澃檚衹篿籘秼栮簆嚝葥啥擲躣裖欳甈聏風騆訣峚畎侄灆鉲頸兌弌帎鯴鱖鬍楘鄈鷮釤鰗艉掯涴丕縐犬晡褙蛭諔飇劂蠠彰磍壱娣緔馴提僖伔漴弜蚄謹罤綂棟彙灪牷剳唌縖竵蕢妟巃睈哉徲儡憫嵣毅炂旻佞窚綣狏憜棨輯璊膾齲饊艤狜婀輚蔙嬘桗匵紕庺珫澡鶇殺危瓖謓塬翤槢沭繕粭臐扛呷緯垇派霧紙詑榔珦矽墪頱啟斂綗哢駁綮薔咁鍨乬鎀贆速螋汊螳氨菄椖鮻諓梂絹琋彮錴迋栝磇婔鍂叓裍憒聞邾鵬詳吺鶆鍕涖尞脤灢峑璸沚便瀪陸鱄允樎揦綵脅倞晢迡扴澷焥佈塿貼瀄醫霙虒焵樻齅蘦瓉藍蠄鏈澂腚鉇聶蒓蟬才操湳溥皆跂綠給皽軍獰刃伱矻槩蠧丵滎靿

這篇文章很重要,請您花一秒鐘點擊下方「分享」,把它放到你的圈子裡!可能您的朋友也需要!謝謝 

相關焦點

  • 蜀漢滅亡之際,東吳在幹什麼,為何不派兵救援呢?
    不過,公元263年,掌握曹魏大權的司馬昭發動了魏滅蜀之戰。在魏滅蜀之戰中,雖然姜維等人全力抵抗,卻還是沒能阻擋蜀漢滅亡的結果。而在蜀漢滅亡之際,並沒有東吳大軍的身影。那麼,問題來了,蜀漢滅亡之際,東吳在幹什麼,為何不派兵救援呢?一首先,公元263年8月,魏國權臣司馬昭決定向蜀漢發動戰爭,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攻蜀。
  • 蜀漢滅亡後,東吳之所以能硬撐17年才被滅亡,此人才是居功至偉!
    在魏蜀吳三國中,蜀國是最早滅亡的,但是東吳的政局動蕩,比蜀漢的內部更為混亂不堪,即使如此卻還苦苦支撐,直到公元280年才被西晉滅亡,那麼東吳依靠什麼才又堅持了十七年?在蜀漢滅亡的時候,雖然東吳內部也混亂不堪,但是實力還是有的,還沒有到不堪一擊的地步,東吳佔據了當時天下的揚州、荊州、交州三州之地,從土地和人口上來說,都算是底子厚實的。
  • 蜀漢滅亡後,為何單打獨鬥的東吳還能撐17年之久?它得感謝兩個人
    事實上,一直以來東吳最大的倚仗就是水師,就是長江天塹。只要魏軍打過了長江,東吳就完了。當司馬家準備好了水師,騰出手來對付東吳,那東吳的滅亡日期也就到了!自蜀漢滅亡後,東吳還能堅持17年之久,實際上得感謝這兩個人!
  • 蜀漢滅亡後,東吳為何還能硬撐17年?你看看是誰在坐鎮?
    公元263年,司馬昭滅了蜀漢;266年,司馬炎奪取曹家天下,滅亡了魏國。此時,三國當中僅有看起來比較弱小的東吳還堅挺著三國最後的倔強,並且這一挺就挺了17年,直到280年,西晉才堪堪的被晉武帝統一。17年很長,因為西晉大統一的時間一共也就36年而已,總共國運也就50年,光是等東吳統一的時間,就將近佔了西晉國運的3分之一。是什麼讓東吳支撐了17年?
  • 諸葛亮死後,蜀漢無人能敵司馬懿。為什麼30年後蜀漢才滅亡?
    諸葛亮雖然沒有現在我們說的那麼神通廣大,可以呼風喚雨,但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他作為蜀漢丞相,輔佐劉備從一無所有到三國鼎立,毫無疑問,在謀略上,他既善於運籌帷幄,又善於管理內政,是一個內外兼修的綜合性人才。
  • 蜀漢和東吳滅亡時,為何都沒有遷都,以此來延長生存時間呢?
    三國(220年-280年)是漢朝與晉朝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國家。公元220年,漢朝丞相曹丕篡漢稱帝,定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漢朝正式結束。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史稱蜀漢。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鄴,國號「吳」,史稱東吳。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 東吳為什麼比蜀漢多存在17年?
    最終荊州落入東吳孫權之手,雖然得之極不光彩,是背信棄義偷來的。不過東吳有了荊州,就可以當成西窺巴蜀,北圖中原的戰略根據地。之外,荊州是東吳江東(揚州)的門戶,密切關係到東吳的生存問題。東吳擁有荊州,東吳最次也能劃江自守,過自己的安穩小日子。事實上,東吳能成為三國中最後一個滅亡的國家,也正是長期以來對荊州的有效經營所致。東吳全盛時期的勢力範圍,大致可以分為三部分。
  • 三國末期吳國實力最弱,為何蜀國滅亡後,西晉滅吳卻用了十幾年?
    公元263年,鄧艾偷渡陰平小道,直抵成都,劉禪被迫出降,至此蜀漢滅亡。正所謂唇亡齒寒,按理說蜀漢滅亡後,西晉應該趁勢派軍討伐東吳,統一天下,可是西晉滅東吳卻一直拖延到公元280年,才統一全國。其實,在制定滅蜀計劃的同時,司馬昭同時製作了滅東吳計劃:「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後,因巴蜀順流之勢,水陸並進,此滅虞定虢,吞韓並魏之勢也。」也就是說,按照司馬昭的計劃,滅蜀後三年,就對東吳用兵,一統天下。可是最終為何卻拖延了十幾年的時間呢?今天就從西晉和東吳兩方面來說一下為什麼拖延了十幾年!
  • 曹魏國力強盛卻不能速滅蜀漢、東吳,聊一聊曹魏南徵的困境
    無論是經濟、人口還是軍力,曹魏都遠遠強於蜀漢和東吳。按《蜀記》、《晉陽秋》、《晉書》等史料的記載,蜀漢人口九十四萬,東吳人口二百三十萬,曹魏或者西晉的人口則接近一千三百萬,國力差距是非常懸殊。但是曹魏卻沒能迅速消滅蜀漢、東吳,甚至在與這兩個政權的戰爭中採取守勢。這是為什麼呢?
  • 東吳最後的名將:以3萬兵馬大敗8萬晉軍,死後六年吳國滅亡!
    甘露五年(公元260年),曹髦被司馬昭的手下弒殺。緊接著,司馬昭另立曹奐為帝,這意味著曹魏的大權已經被司馬懿家族徹底控制了。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司馬昭發動滅蜀漢之戰,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等分東、中、西三路進攻蜀國。
  • 蜀漢滅亡後東吳過分依賴長江天險對西晉進攻的準備不足
    到了孫皓時代,蜀漢雖然已經滅亡,但是東吳依然擁有二十多萬軍隊,分布在長江上中下遊的各個要地,還收復了交州之地。因此,西晉要滅東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東吳長江防務的關鍵,歷來就是荊州的上遊地區,因為東吳一旦受到攻擊,從上遊水路東下馳援最迅捷。反之,敵軍佔據荊州,再順流而下也是一樣。所以,朱然父子、陸遜家族三代都在荊州鎮守。
  • 如果曹魏國力是100,那麼東吳和蜀漢國力將分別為66和42
    維度一.存在時間1.曹魏建立於公元220年,當年曹丕廢漢稱帝,國號魏,曹魏是三國之中最早稱帝建國。到公元265年,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位給自己,建立晉朝,曹魏滅亡。曹魏存在時間為公元220-265年,總共45年,該維度得分為標準25。
  • 如果諸葛亮多活30年,蜀漢還會滅亡嗎?
    但是諸葛亮死後還沒三十年蜀漢就滅亡了。公元263年,鄧艾偷渡陰平直取成都,蜀漢後主不戰而降。自此蜀漢滅亡。 如果諸葛亮多活30年,蜀漢還會滅亡嗎?這雖然有點牽強,非要咱們的諸葛丞相再操勞30年,但也說明諸葛亮確實是三國中的傑出人才,蜀漢不可缺少的領導人。
  • 蜀國滅亡後,鎮守2年白帝城的羅憲,為何寧願降魏也不願意降吳?
    在三國末期,蜀漢的優勢從諸葛亮病死五丈原之後就一點點消失殆盡,在姜維和「蜀漢四相」接手後,蜀國憑藉地理優勢修生養息了十幾年。後來曹魏發動滅蜀之戰,當漢中失守後,劉禪急調駐守永安的閻宇率部增援成都,閻宇帶走了主力部隊,留給羅憲數千人防守永安,以備東吳偷襲,而此時的羅憲手裡只有幾千人馬。可讓人沒想到的是,閻宇的援軍剛到半路,鄧艾便在綿竹斬殺了諸葛瞻,驚慌失措的劉禪選擇了投降。當消息傳到永安時,長江沿岸防區的長史等官吏紛紛棄城出逃,城內更是人心惶惶,當地許多豪族引發騷亂。
  • 諸葛亮當初要是沒有選擇北伐,而是休養生息,蜀漢還會滅亡嗎?
    在原來的歷史中,諸葛亮在接過蜀漢的權力指揮棒時,已經是四十來歲了,而後他掃平南中,穩定蜀漢內部又花了幾年,等到他真正開始北伐的時候,已經是47歲了。由於北伐路途上實在是太辛苦了,諸葛亮勞心勞力,所以身體很快就撐不住了,在公元234年,逝世於五丈原。
  • 蜀漢滅亡後,關羽一家滿門被屠,為何張飛一家卻能安然無恙?
    只是,命運弄人,關羽怎麼也沒有想到,數十年後,自己家族會葬送在龐德後人手中。話說這龐德雖死,但子嗣尚在,其子龐會,作為將門虎子,頗有父親當年之勇武。當初龐德英勇就義,受到了尊重與厚待,曹操和曹丕感懷其忠烈,先後加封龐德後人爵位食邑,龐會因此在曹魏軍中為將,頗受重用。期間還參與了平定淮南諸葛誕之叛,表現出色,因功進封為鄉侯。
  • 諸葛亮死後,蜀漢為什麼還能堅持29年之久?劉禪是真的傻嗎?
    恐怕大家也認為,諸葛亮一死,蜀國就撐不下去了,被滅指日可待,可根據史料記載,蜀漢建立於221年,諸葛亮死於234年,蜀漢滅亡於263年,這樣看來在諸葛亮死後,蜀國又撐了二十九年才被滅亡,輔政大臣諸葛亮不在了,劉禪獨掌朝政,他會參與國家大事的決定,這一管就是管了將近三十年,為何被世人認為「扶不起來的阿鬥」的劉禪竟然能讓蜀國繼續堅持二十九年呢?
  • 關羽北攻襄樊,孫權攻打荊州,若孫權北攻合肥,曹魏會不會滅亡?
    ——車爾尼雪夫斯基(俄)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989字,閱讀約4分鐘關羽北伐襄樊是蜀漢集團的戰略所需,公元219年,劉備在漢中打敗曹操後,準備實現打通漢水的戰略目標,劉備進攻漢中,佔領漢水上遊,劉封、孟達攻佔上庸三郡
  • 魏國滅亡以後,為什麼吳國還能堅持15年?
    追索歷史,探尋過去。先說一下時代背景:魏蜀吳三國,蜀國先被魏國滅掉,然後魏國又被晉國取代。最後,西晉將領王濬於公元280年5月1日率軍抵達建業(今南京),吳帝孫皓出城投降,東吳滅亡。那麼,魏國滅亡以後,為什麼吳國還能堅持15年?
  • 蜀漢滅亡後,劉禪做了安樂公,那麼關羽、張飛的後人下場如何?
    對此,在筆者看來,不管正史中有沒有「桃園三結義」,但是,就劉備、關羽、張飛這三人來說,經過數十年的風雨與共,已經是情同手足了。特別是他們攜手建立的蜀漢,更是和曹魏、東吳相抗衡。當然,到了公元263年,蜀漢還是被曹魏消滅了。那麼,問題來了,蜀漢滅亡後,劉禪做了安樂公,那麼關羽、張飛的後人是什麼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