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三國演義》人物塑造中的敗筆,諸葛亮說他有反骨

2020-12-26 挖史人

魏延,具有爭議的人物之一。霍雨佳先生認為,這是《三國演義》沒有塑造好的形象。

關於他的爭議主要來自諸葛亮死後魏延是否叛變的問題。《三國演義》裡寫魏延在諸葛亮死後反叛,但最終被諸葛亮臨終授予秘計的馬岱所殺。在正史中,當得知諸葛亮遺令讓其斷後的消息,魏延說:

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耶?且魏延何人,當為揚儀部勒,作斷後將乎!

這一真實思想的流露表明大將魏延克復中原盡忠蜀漢的決心和勇氣,同時也清楚明白地說明他與長史楊儀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但這一耿直善良的願望,卻被仇人楊儀汙為「叛逆」,盅惑士眾,派將追殺,並夷魏延三族,造成歷史上一大冤案。陳壽在《三國志魏延傳》中說:

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平日諸將不同,冀時論必當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宋司馬光所修《資治通鑑魏明帝青龍二年》中肯定地說:「始,延欲殺儀等,冀時論以己代諸葛亮輔政,故不降魏而南擊儀,實無反意也。」史家已清楚明白地證明魏延的清白。《三國志》還引用蜀漢當時朝臣楊戲的《季漢輔臣贊魏文長》說:「文長剛粗,臨難受命,折衝外御,鎮保國境。」充分肯定了魏延為建立蜀漢政權立下大功。但接下來也指出了魏延被殺的主要根源:「不協不和,忘節言亂,疾終惜始,實惟厥性。」

縱觀魏延一生,勇猛無敵,陷陣摧鋒,馳騁疆場,有大功於國,但其性情剛粗,鋒芒太露,招忌致禍,實在可惜!然而,他的功遠遠大於過,而他傲視同僚、怨望致禍的教訓也是極其深刻的。但不管怎麼說,小說的作者戴著有色眼鏡來看待魏延,甚至給他的「反叛」安上了「腦後有反骨」之類的荒唐理由,實在難以讓人信服:

雲長引魏延來見,孔明喝令刀斧手推下斬之。玄德驚問孔明曰:「魏延乃有功無罪之人,軍師何故欲殺之?」孔明曰:「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玄德曰:「若斬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望軍師恕之。」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饒汝性命。汝可盡忠報主,勿生異心,若生異心,我好歹取汝首級。」魏延喏喏連聲而退。(《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

作者寫這一段的本意是要通過魏延襯託出諸葛亮的足智多謀、知人善任。不過,由於作者先入為主地把魏延定位在了「日後必反」的位置,儘管後來不斷強化這一觀念,卻始終缺少必然的邏輯。

權設宴款待費禕。飲宴間,權問曰:「丞相軍前,用誰當先破敵?」禕曰:「魏延為首。」權笑曰:「此人勇有餘。而心不正。若一朝無孔明,彼必為禍。孔明豈未知耶?」禕曰:「陛下之言極當!臣今歸去,即當以此言告孔明。」遂拜辭孫權,回到祁山,見了孔明,具言吳主起大兵三十萬,御駕親徵,兵分三路而進。孔明又問曰:「吳主別有所言否?」費禕將論魏延之語告之。孔明嘆曰:「真聰明之主也!吾非不知此人。為惜其勇,故用之耳。」禕曰:「丞相早宜區處。」孔明曰:「吾自有法。」禕辭別孔明,自回成都。(《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回)

儘管這裡借孫權之口給魏延以「勇有餘。而心不正」的評價和「必為禍」的論斷,但卻缺乏說服力。

總之,《三國演義》中的魏延雖是一個個性特徵明顯的文學形象,但卻不是一個成功的典型。由於作者在塑造這個人物的時候先入為主,造成了主觀命意與客觀效果的脫節。

相關焦點

  • 小說中諸葛亮看出了魏延的反骨,反骨到底是什麼,魏延真有反骨嗎
    說起反骨,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三國時期的魏延。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羅貫中虛構了這樣的一個情節。那就是當黃忠與關羽戰長沙投降後,魏延被關羽帶到劉備面前。此時諸葛亮卻大怒,呵斥刀斧手將魏延推下去砍頭。劉備不明就裡,而諸葛亮卻振振有詞地回答道: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故而斬之,以絕禍根。
  • 諸葛亮說他天生反骨,此人死不瞑目,被冤幾千年
    諸葛亮說他天生反骨,此人死不瞑目,被冤幾千年魏延是三國時期蜀國的大將軍,立下赫赫戰功,最初劉備入川時殺了自己當時的主子投降於劉備,《三國演義》中描寫到,諸葛孔明看到魏延腦門後的樣子,大喝一聲,讓劉備立即誅殺此人,這個人天生反骨,無論跟隨誰都不會忠心,一定會發動叛亂的。
  • 魏延真的「腦有反骨」嗎,諸葛亮為何要殺他?忠心還是暗藏禍心?
    魏延之死真是「腦有反骨」?諸葛亮為何一定要除掉他,有何私心?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確實有此描述,稱其在諸葛亮死後便興兵反叛想要奪權,最終被長史楊儀運用諸葛亮遺留的間諜馬岱所斬殺,三族也被滅。而我們通過史料也能窺見這一事件的起因並不簡單,之所以不簡單,就在於以諸葛亮之大才,絕不會僅憑「腦有反骨」這一面相就殺魏延這一大將,如此片面而武斷的人是做不到丞相高位的,那麼,諸葛亮為何要殺魏延?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 腦後長有「反骨」日後必反?諸葛亮是否對魏延有偏見?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所魏延腦後長有反骨,他日必反。那麼所謂的「腦後有反骨」到底指什麼呢?其實這是小說中虛構的情節,遍翻史書,所謂的「反骨」之出現過一次。那是記載在《北齊書.皇甫玉傳》裡,皇甫玉擅長摸骨相面,曾經為北齊權臣高歸彥相面,然後當著他說的;「閣下將會位極人臣,但是不要謀反哦。」高歸彥一臉不解的說道:「我怎麼可能會謀反。」皇甫玉回答他:「不對,公有反骨呀。」果然,高歸彥日後就造反了。這是正史唯一一次對「反骨」的記載,但是皇甫玉並沒有交待說明,這個所謂的「反骨」到底是什麼?是長在腦後還是屁股後?
  • 諸葛亮說魏延腦後有反骨其後必反,反骨是什麼
    魏延剛剛投靠劉備的時候,諸葛亮便要將他拉出去咔嚓了。劉備問其原因的時候,諸葛亮說魏延腦後有反骨,其後必反,說的劉備和在場的人都一愣一愣的。那麼諸葛亮說的反骨是什麼呢?難道魏延的腦袋和別人的腦袋長得不一樣嗎?諸葛亮已經不在世了,沒法詢問,其也沒有留下關於腦袋長反骨的具體描述。
  • 三國魏延,孔明說他腦後有反骨,到底是冤不冤?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爭長沙,魏延在長沙殺了原長沙太守韓玄,歸降了劉備。而諸葛亮說他腦後有反骨,要將他斬首,說他「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魏延遊戲中形象但演義中的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是極有可能看出魏延的端倪的。我們往玄乎了說,魏延,是不是有魏國延續之意。
  • 腦後有反骨的魏延,後來果然造反了,是諸葛亮將他逼反的嗎?
    說到魏延,可能大家印象中最深的莫過於「腦後有反骨」了。魏延最後也沒有「辜負」腦袋上的反骨,在諸葛亮死後終於謀反,最後死於亂軍之中。有人說魏延的死諸葛亮有非常大的責任,因為諸葛亮不重用魏延,導致他懷才不遇,最後才憤而造反,所以說是諸葛亮逼反了魏延。
  • 揭秘:魏延是真有反骨還是被人誤解?不怪諸葛亮
    隨著諸葛亮的離世,魏延之死就成了所謂的千古謎案。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中說魏延是因為諸葛亮早就看出了有反骨,所以臨死前吩咐楊儀和馬岱殺掉魏延,一句魏延反,馬岱斬的話影響了多少人的判斷,那麼魏延是真有反骨還是被人誤解?
  • 諸葛亮為何一見面,就說魏延腦後長「反骨」?二人關係究竟如何?
    在《三國演義》後期,諸葛亮去世之後,蜀軍一時間方寸大亂,本來團結的蜀軍內部,卻出現了兩極分化,一下子出現了兩位主帥。一個是蜀軍大將——魏延,另一個是蜀國大臣楊儀,二人都聲稱自己是諸葛亮指定的繼承人,難道諸葛亮生前的安排出現了錯誤嗎?
  •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聰明絕頂,歷史上有哪些關於他的傳聞?
    諸葛亮作為三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歷史上關於他的故事有很多。即便是現在人都知道他字孔明,號臥龍,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中國古代非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其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在三國那個群雄爭霸的年代留下非常濃厚的一筆。
  • 三國演義中過於神話的人物
    其中便屬明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最為著名了。作為我國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很多人從小就看,《三國演義》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但是作品歸作品,它與正史還有不少偏差的地方。那今天咱就聊聊,《三國演義》中被神話的人物。可能是羅貫中尊劉貶曹的思想吧,蜀國這邊被神話的估計比較多(誰讓皇叔大漢後裔呢),第一個,徐庶,字元直。徐庶本名徐福,為寒門子弟。
  • 魏延的腦後真有反骨嗎?他有謀反嗎?學者:我們都冤枉他了!
    魏延是蜀漢軍隊中第二號人物,僅次於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時,率軍在最前線與司馬懿對峙,如果要謀反,直接投降司馬懿即可,又怎麼可能最後兵敗被殺?當然,按照《三國演義》的觀點,魏延是打算自立為王,先取漢中,再攻入成都平原。這也不合情理,魏延地位很高,手下的兵卻不多,僅數千人。
  • 被諸葛亮稱為腦後有反骨的魏延,他死的真的很冤嗎
    被諸葛亮稱為腦後有反骨的魏延,他死的真的很冤嗎在演義中,魏延剛剛投靠劉備的時候,諸葛亮說他腦後有反骨,以後很有可能會當叛徒。但是他一生跟隨劉備四處徵戰,劉備對他也非常器重,器重程度甚至超過了張飛。而且魏延也並沒有一絲一毫的反叛之心,他既沒有投靠曹魏也沒有投降東吳,但就是這樣一個武將,卻被馬岱殺死,還被滅了三族,堪稱是三國中死得最冤的武將了。魏延是河南人,河南這個地方自古以來都是民風剽悍之地,所以出身於河南的魏延自然也是一個好戰分子。諸葛亮說魏延腦後有反骨這件事在正史上並沒有記載,僅僅只是羅貫中杜撰出來的而已。那麼為什麼羅貫中會給編排出這樣一個橋段呢?
  • 《三國演義》人物塑造方法研究,正摹以塑其形,側映以凝其神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創作的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它塑造了一個個我們所熟知的、鮮活的人物形象,而其人物形象塑造方法包含著無數文學奧秘。《三國演義》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不僅有細緻獨特的正面描寫,也有恰到好處,畫龍點睛的側面映襯。
  • 諸葛亮殺魏延的真正原因,不是其腦後有反骨,竟然是這個!
    文/艾暉魏延,字文長,是蜀國著名大將,為蜀漢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劉備入川時魏延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
  • 三國演義中最神秘的人,他的來歷,諸葛亮不敢問,羅貫中不敢寫
    在漫威電影世界,蜘蛛俠、鋼鐵俠、美國隊長,所有的超級英雄都有自己的支線故事,有鮮明的氣質特點,有完善的成長線路。但最後,通過復仇者聯盟這樣一個組織,他們又都匯聚到一起。我們所熟知的三國演義,雖然歷史上確有此人,但演義中的人物形象、故事已經和真實世界的人物偏離非常大了。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正史中他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正史中他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導語:提及諸葛亮這個人,想必大家肯定會聯想到「草船借箭」這個故事。當年曹操南徵,劉備和孫權結盟抵禦曹操,但東吳缺少足夠的弓箭禦敵。
  •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否和《三國演義》中描述的一樣神乎其神?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否和《三國演義》中描述的一樣神乎其神?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非常著名的歷史人物,明初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形象被塑造得神乎其神,不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且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以說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最出色的一個角色了。
  • 反骨是哪塊骨頭?歷史上為什麼說長此骨的人必反?看完就明白了
    反骨圖鑑魏延有反骨險被諸葛亮斬首相信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諸葛亮的對於魏延,從來都不放心。但是當蜀國氣數將盡時,諸葛亮也到了暮年。諸葛亮料定,魏延在其死後,必定要反!於是提早告訴馬岱,若魏延叛變,立即斬殺!果不其然,當諸葛亮死去的消息傳到魏延耳朵裡時,魏延確實動了造反之心。而馬岱早在諸葛亮的囑託下,對其早有戒備,當場將其斬於馬下。可以說魏延的死,與其腦後的那根反骨有很大的關聯。
  • 揭秘三國演義: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還是病死的?
    在《三國演義》這部書裡,諸葛亮是個光彩照人的謀略大師,誰也不是他的對手,之所以要設計周瑜這樣一個智勇雙全的人物和諸葛亮唱對臺戲,根本上還是為塑造諸葛亮的光輝形象服務的。這樣一來,藝術性更強了,對人物的刻畫也更深刻了。在周瑜姿容秀麗的外表下有一顆險惡的心,這樣的形象比單純的周瑜從裡到外都很美好更豐滿、更立體、也更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