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正史中他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2020-12-23 騰訊網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正史中他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導語:提及諸葛亮這個人,想必大家肯定會聯想到「草船借箭」這個故事。當年曹操南徵,劉備和孫權結盟抵禦曹操,但東吳缺少足夠的弓箭禦敵。這時候諸葛亮承諾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於是在半夜江上大霧瀰漫的時候帶著十幾條船到曹營外鑼鼓,曹軍因為看不清情況於是只能用弓箭反擊,天亮的時候諸葛亮帶著十幾條船滿載而歸。還有「火燒藤甲兵」,他掌權後南蠻作亂,諸葛亮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南中問題,於是用一把火燒光了南中精銳,從此南蠻再也沒有能力反叛。但其實這些是《三國演義》杜撰的,正史上的他並沒有這麼強大的本事,我們今天一起看看正史上的臥龍先生到底如何。

根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他身高八尺,猶如松柏。漢代的八尺折合成現代的尺寸大概是1米84左右的身高。而諸葛亮是琅琊人,黃巾之亂時跟隨家人一起搬遷到南陽定居。琅琊就是現在的山東臨沂,符合山東大漢的身高標準。諸葛亮全家人搬到南陽不久後他也到了上學的年紀,因為出身於書香世家,於是他的叔叔諸葛豐把他送到荊州大賢水鏡先生門下做學生。水鏡先生發現諸葛亮才思敏捷,於是授予他「臥龍」這個稱號。

諸葛亮結業之後隱居在隆中種地,因為他很有名氣,所以這個地方也叫做「臥龍崗」。後來劉備得知他的大名,於是前去請他出山。《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而羅貫中也根據這句話,特意杜撰了「三顧茅廬」的故事,用來表現劉備的禮賢下士,襯託諸葛亮崇高的身份。

而諸葛亮的能耐也沒有演義裡面那麼強,他加入劉備陣營之後更多的是做一個施政人,並不參與軍事。當時劉備手上因為沒有內政人才,所以授予諸葛亮絕對的權力,這引起了關羽、張飛兩人的不滿,畢竟當時的諸葛亮才有27歲,也寸功未立。但劉備和關羽、張飛說,我現在有了孔明,就像魚兒有了水一樣,然後和他們闡述了諸葛亮的能耐。關羽、張飛兩人聽到後終於理解,開始尊敬諸葛亮。

而《三國志》作者陳壽對諸葛亮有這麼一句評價:「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意思就是說諸葛亮治理國家的能耐和管仲、蕭何一樣厲害,但軍事並不是他的強項。正史上諸葛亮掌權蜀漢後除了帶兵到南中平叛,在這裡取得了一系列勝利。後來他開始北伐,但六出祁山卻寸功未立,被司馬懿活活耗死在五丈原,從這裡也驗證了這個說法。

結語:其實羅貫中寫《三國演義》的時候是本著「尊劉抑曹」的思路,為了加持劉備一方的光環,所以把一些原本並不是他們的戰績強行加在他們身上,諸葛亮就是這樣被「神話」的。歷史上的諸葛亮也是一個普通人,他被人推崇更多的是因為他的忠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態度。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故事中諸葛亮三氣周瑜,歷史上真正的周瑜,是什麼樣的人?
    《三國演義》這本書非常出名,大家讀時,覺得哪段故事情節,描述的最精彩呢?我覺得《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氣死周瑜這段最精彩!特別是在周瑜嘔血而亡,臨終之前大叫道:「既生瑜,何生亮?」這段情節更讓整個故事,轉入高潮!
  • 《三國演義》中,周瑜經常氣得吐血,正史中的周瑜是什麼樣子的?
    在《三國演義》中,為了凸顯諸葛亮的才華,才會有「一時瑜亮」一說法,最終周瑜被諸葛亮氣得吐血身亡。而歷史上真正的周瑜卻並非如此。周瑜十六歲的時候,便帶著自己的部下投靠孫策,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二十六歲的時候,已經是江東的一大名將,比孫策軍中的老將更勝一籌,所以孫策很看好周瑜。三十三歲的周瑜,帶著自己的將領,火燒赤壁,把曹操一行人都給擊退。最後為了保證江東的安危,於是就親臨戰爭,不幸中箭,但是他沒有好好靜養,在受傷後,又再次的扛起了重擔,最終不堪重負,在三十六歲時病重去世。由此可見,周瑜是個非常優秀的人了。
  • 小說中諸葛亮看出了魏延的反骨,反骨到底是什麼,魏延真有反骨嗎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羅貫中虛構了這樣的一個情節。那就是當黃忠與關羽戰長沙投降後,魏延被關羽帶到劉備面前。此時諸葛亮卻大怒,呵斥刀斧手將魏延推下去砍頭。劉備不明就裡,而諸葛亮卻振振有詞地回答道: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故而斬之,以絕禍根。
  • 三國演義中被黑得最慘的武將是誰,不是周瑜,其一有關羽
    說到三國演義神話得最厲害的人肯定是諸葛亮了,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無所不能,能自然界的東風都能借來,而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卻被刻畫成諸葛亮的手下敗將,無論周瑜想出什麼計策,諸葛亮都能猜中周瑜的思想,而且周瑜這麼一個儒雅的大帥哥,居然在三國演義中被諸葛亮氣死,這在歷史上顯然是不可能的。
  • 周瑜是個怎樣的人,為何三國演義中周瑜氣量小,還有三氣周瑜典故
    三氣周瑜:周瑜以假道伐虢之計準備協助劉備攻取西川,實際上想經過荊州時攻取荊州,又被諸葛亮識破計謀,於是諸葛亮將計就計,等周瑜率軍前來時,諸葛亮早已經安排好伏兵,擊敗了周瑜,周瑜這一次徹底大怒,怒氣再加上舊傷復發,一氣之下直接氣死,臨死前周瑜還說出六個字:既生瑜,何生亮。.
  • 他是《三國演義》人物塑造中的敗筆,諸葛亮說他有反骨
    霍雨佳先生認為,這是《三國演義》沒有塑造好的形象。關於他的爭議主要來自諸葛亮死後魏延是否叛變的問題。《三國演義》裡寫魏延在諸葛亮死後反叛,但最終被諸葛亮臨終授予秘計的馬岱所殺。在正史中,當得知諸葛亮遺令讓其斷後的消息,魏延說:丞相雖亡,吾自見在。
  •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聰明絕頂,歷史上有哪些關於他的傳聞?
    諸葛亮作為三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歷史上關於他的故事有很多。即便是現在人都知道他字孔明,號臥龍,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中國古代非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其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在三國那個群雄爭霸的年代留下非常濃厚的一筆。
  •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否和《三國演義》中描述的一樣神乎其神?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否和《三國演義》中描述的一樣神乎其神?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非常著名的歷史人物,明初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形象被塑造得神乎其神,不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且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以說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最出色的一個角色了。
  • 諸葛亮與曹操沒交集,為何《三國演義》中將他神話屢次智勝曹操?
    諸葛亮事實上,在正史中,諸葛亮與曹操並沒有交集。二人的年齡相差近三十歲,曹操死後曹丕繼位,倒是曾經讓人寫勸降信給諸葛亮,當時正是白帝城託孤之後不久。寫信的人叫王朗,時任魏國御史大夫,就是在《三國演義》中被諸葛亮活生生罵死的那位。諸葛亮與曹操既然在正史中沒有交集,為何小說中卻將諸葛亮神話,智商碾壓曹操呢?
  • 三國演義中關羽一刀斬顏良,正史是咋記載的?比演義可怕
    關羽在《三國演義》小說中被增加了很多故事,比如溫酒斬華雄等,都是小說中杜撰出來的情節。然而有一件事卻是真實存在的,那就是斬顏良。三國演義中關羽一刀斬顏良,正史是咋記載的?比演義可怕。 關羽
  • 三國演義中過於神話的人物
    老話說:「不是英雄,不讀三國」,三國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作為東漢末到晉初的這一段時間內的三國時期,除了正史記載,無數文人墨客加以渲染。作為文學作品。其中便屬明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最為著名了。作為我國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很多人從小就看,《三國演義》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但是作品歸作品,它與正史還有不少偏差的地方。那今天咱就聊聊,《三國演義》中被神話的人物。可能是羅貫中尊劉貶曹的思想吧,蜀國這邊被神話的估計比較多(誰讓皇叔大漢後裔呢),第一個,徐庶,字元直。徐庶本名徐福,為寒門子弟。早年為人報仇,獲救後改名徐庶,拜師求道。
  • 諸葛亮為什麼總做個小推車上戰場?原來他底氣十足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可能都有印象,在電視劇中的三國人物,他們的信息大都已經固定。劉備就是面目慈祥仁厚,關羽長鬚飄飄,趙雲朗目星眉,張飛豹頭環眼而諸葛亮則是羽扇綸巾,儒雅非凡。到了後期伴隨著諸葛亮出場的則是一輛雙輪小推車,即使是戰場上也不騎馬而是坐著這個小推車。我們都知道戰場上瞬息萬變,一不小心就是兵敗如山倒的局勢。諸葛亮坐個小推車無論是追擊還是跑路都不方便,危急情況還會被人馬衝擊到,自身姓名不保,那麼他為什麼要坐個小推車出入戰場呢?首先是風度,在當時將就著個人的風度。
  • 《三國演義》中五虎將,正史中一個排名高了,另一個排名卻低了
    正史中沒有五虎將的稱呼,只有五子良將。陳壽《三國志》中: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但《三國志》中,正好又把關、張、黃、馬、趙放到了一個傳中,後經過《三國志平話》、《三國演義》等著作,外加民間流傳便將五虎將的名聲傳了出去。那麼問題來了:五虎將的地位排名是怎樣的,真的是按照《三國志》中關張馬黃趙排名的嗎?
  • 正史中關羽夫人是誰?子女是哪幾位?
    他的夫人是誰?子女又是哪幾位呢? 下面小編我,就帶您走近正史中的關羽。 當時的劉備也因關羽膝下無子,便讓他收了關平為義子。 在小說中關羽的親生子有兩位,一位是關興,一位是關索。 關興是在關羽遇害後才出場,隨後更是成為了蜀軍中的重要將領。 而小說中關羽的另一位親生兒子,在小說中的出場較晚。
  • 【蜀-諸葛亮】理性分析,諸葛亮到底為什麼強?
    前言:在正史、演義和民間傳說中,諸葛亮都是大智近妖的軍事家、政治家,在《三國志·戰略版》中,諸葛亮和趙雲被玩家譽為站在金字塔頂端的兩個男人,坊間傳言「諸葛亮和趙雲隨便帶誰都能贏」,諸葛亮為什麼如此強勢?讓我們用數字分析諸葛亮屬性特點和自身戰法,用實戰解析諸葛亮的戰術定位,用理性分析諸葛亮的優缺點,全方位的了解諸葛亮吧。
  • 古代四大軍師排行榜:諸葛亮僅第4,張良第2,第一神機妙算
    在我國古代有一個四大軍師的排行榜,諸葛亮在比榜僅排在第四,其中張良排在第二,第一才是真的神機妙算,今天就來說一說這四大軍師。 第一:姜子牙
  • 三國演義中最神秘的人,他的來歷,諸葛亮不敢問,羅貫中不敢寫
    他在《三國演義》第87回出現,書中是這樣介紹的:忽有關公第三子關索,入軍來見孔明曰:「自荊州失陷,逃難在鮑家莊養病。每要赴川見先帝報仇,瘡痕未合,不能起行。近已安痊,打探得系吳仇人已皆誅戮,徑來西川見帝,恰在途中遇見徵南之兵,特來投見。」孔明聞之,嗟訝不已;一面遣人申報朝廷,就令關索為前部先鋒,一同徵南。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罵死王朗,歷史上的王朗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歷史上的王朗還真被諸葛亮批過,人家王朗沒那麼脆弱,諸葛亮也沒那麼豪橫!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寫過《出師表》,不過這個《出師表》一般被稱為《前出師表》。諸葛亮致力於國家統一,僅僅是祁山就出了六回。後來,諸葛亮又寫了《後出師表》。
  • 三國正史中,「河北四庭柱」到底有多強?四人中究竟誰排第一?
    當然在正史記載中,是不存在「河北四庭柱」的說法的,不只是「河北四庭柱」,「五虎上將」、和「五子良將」也是子虛烏有的,「河北四庭柱」是著名評書家張國良先生在《平話三國》中創造的概念。雖然「河北四庭柱」這個說法並不存在,但是袁紹手下的確有四員驍勇善戰的大將,而袁紹正是憑藉這四員大將平定的北方四州。
  • 被《三國演義》毀了的三個男人
    文:柳柒《三國演義》是一本非常有名的文學著作,問世以來一直被世人津津樂道,清軍入關時,人手一本,更是成了暢銷軍事教科書。可惜,演義畢竟是演義,對於很多歷史人物缺乏客觀公允的評價,尤其以三個男人為甚。曹操聽到這句話後的反應是什麼,正史記載「太祖大笑」,到了《三國演義》裡面做了改動「操聞之大喜」。一個是大笑,一個是大喜,一字之差,有天壤之別。奸雄畢竟不是一個溢美之詞,奸在前雄在後,「大喜」給人的感覺就是曹操這個人好像從小立志就要當一個奸雄,聽說可以當個奸雄,高興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