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沒有五虎將的稱呼,只有五子良將。
陳壽《三國志》中: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但《三國志》中,正好又把關、張、黃、馬、趙放到了一個傳中,後經過《三國志平話》、《三國演義》等著作,外加民間流傳便將五虎將的名聲傳了出去。
那麼問題來了:五虎將的地位排名是怎樣的,真的是按照《三國志》中關張馬黃趙排名的嗎?
《三國志》中五虎將的順序是關張馬黃趙,這代表的是五人官方的地位。趙雲之所以派第五,主要是地位比較尷尬,我們後面再說。
關張二人不用說了,老員工了。當劉備一身白板的時候就跟隨在身邊,劉備能在益州稱王,關張二人功不可沒,排名自然在前。
關羽在劉備陣營中是較早就獨自領軍的人物。
赤壁之戰前,東吳問諸葛亮,劉備還有多少兵馬的時候,諸葛亮稱關羽有「水軍精甲萬人」。關羽不僅獨自領兵,還能帶領萬人,當時劉備總共有沒有2萬人還不好說呢,其在劉備陣營的地位不用說了吧。
當劉備拿下荊州後,又讓關羽鎮守荊州,哪怕益州之戰後仍然讓關羽鎮守荊州。關羽的地位不僅在五虎中排第一,哪怕在劉備陣營中也是排在第一位的。
劉備稱漢中王的時候,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假節鉞」其他四虎可沒有。
張飛,不僅是劉備最初的手下,還跟劉備是同鄉。古時候除了兄弟外,就屬同鄉最親。當然若張飛僅憑藉這一點,就排五虎第二還是有點分量不足的。畢竟人家簡雍可是劉備的髮小。
張飛最有名的戰績便是獨自率領二十騎,長坂坡「喝退」曹操。若沒有張飛的斷後,劉備絕對逃不脫曹操騎兵的追殺,這份救命之恩的功勞就不小了。
劉備攻益州,張飛一樣立下大功。最有名的便是張飛收服了巴郡太守嚴顏。當劉備為漢中王后,封張飛為右將軍、假節。比關羽的「假節鉞」少一字,地位卻是千差萬別。
馬超本身戰績不少,比如曾擊敗曹操。但他追隨劉備的時間在五虎中最晚,因此功績肯定是最少的。馬超對劉備最大的攻擊也就是嚇得劉璋投降了吧。
馬超能超越黃、趙是因為馬超在「漢朝的地位」比他倆高。馬超被漢室封為偏將軍、都亭侯。五虎中除了關羽的漢壽亭侯外,其他人都沒有漢室的爵位。
正因為這一點,在勸說劉備稱王的「上表」中,馬超的名字是第一位,誰讓人家漢室地位高呢。
馬超地位高的原因還有一點,那就是他在涼州的威望極高。劉備一開始有將來對涼州用兵的打算,到那時候肯定會重用馬超。結果他倆都沒等到那時候,就先後去世了。所以馬超在劉備的陣營中地位雖高,但權勢在五虎中只比黃忠高點。
黃忠,這算是五虎中的另類。我為何這麼說呢?先來看看《三國志》中對他的記載:忠常先登陷陳,勇毅冠三軍。這黃忠是一個「先登」式的人物,是五虎中實打實的猛將。
漢中定軍山,黃忠一戰斬殺曹軍夏侯淵。夏侯淵這也是個猛將,擅長遠奔突襲,常常靠著速度,偷襲得手。結果在老將黃忠這裡折戟送了命。
黃忠的功績,可以用諸葛亮勸說劉備的話來解釋。
劉備當漢中王的時候,準備封黃忠為後將軍,諸葛亮勸說劉備:黃忠的名望不比關羽、馬超。馬超、張飛見過黃忠的功勞,他倆沒什麼問題。但關羽在荊州,沒見過黃忠,恐怕不服啊。
用另一句話來解釋諸葛亮就是:關羽若見了黃忠的勇武與功勞,就無話可說了。僅此一句,黃忠的勇猛與功勞能比肩關張的。
另外「先登」往往是戰場中功勞最高的,因此黃忠派第四,僅僅是「身份」比不得馬超,若單論功勞排在馬超前面是沒問題的。
最後輪到我們的趙雲了。趙雲的粉絲數量應該是五虎中最多的,但若論功績比不上關張黃,論身份更比不上馬超,排個第五無話可說。哪怕在上文提到的勸劉備稱王的上表中,趙雲的名字都排不上號。
趙雲權力與地位在五虎之末,但若論五虎對劉備的重要性,趙雲足以排名前三。關羽第一無可爭議,第二是趙雲還是張飛其實區別不大。
趙雲的功勞不夠,這是鐵定的。但不是因為趙雲能力差,而是劉備對他的定位不一樣。趙雲的勇猛,在漢中之戰中已經證明了。
趙雲僅僅率領數十騎前去支援黃忠,不僅救回了黃忠,自己一人衝入曹軍陣中,還安全突圍。突圍之後發現自己的部將張著被困在曹軍中,又返回去將張著救了出來。
雖然沒有七進七出,但這份武力,也足以傲視群雄了吧。更加需要說明的是,當時的趙雲已經60多歲了。對於一個60歲的老人,這武力可不低吧?
當曹軍追擊而來的時候,趙雲更是擺出了「空城計」嚇退了曹軍。這說明趙雲也是個懂得用腦子的人。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趙雲以疑兵的身份,對抗曹真的主力。結果趙雲「兵將不相失」,也就是說安然撤退。這說明趙雲領兵能力極強,諸葛亮也對其佩服。
趙雲智勇雙全,又能領兵。這能力在五虎中絕對不低。但劉備的「猛將」已經足夠了,他需要一位自己能夠信任,能力又足夠強的人在身邊,保護自己的安全。除了趙雲還有更適合的人嗎?
因此我認為趙雲才是五虎將中最得劉備信任的人。將自己、妻兒的生命託付的人,不是最信任的人,劉備睡覺估計都睡不好了。
《三國志》中,趙雲的地位雖然已經被寫定了,排在最末。但趙雲在民間的地位卻是越來越高。
最初的《三國志平話》、《三國演義》中五虎上將的順序,都是關張馬黃趙。
到了清朝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在《三國志通俗演義》和《三國志傳》的基礎上,修編而成現在通行的《三國演義》,將趙雲放到了第三位,成了現在的「關張趙馬黃」。這也算對趙雲能力的認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