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蜀漢五虎將,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
在陳壽的《三國志》中,他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這五人並列合為一傳,即「蜀漢五位上將軍」。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民間的各種演義故事中,這五人逐漸被塑造成為蜀漢五虎將;等到羅老爺子的《三國演義》問世後,五虎將的說法就正式被人們所接納;再後來,乾隆主持修訂《四庫全書》時,他特意將五虎將一併收錄,由此「五虎將」的說法正式被官方認可!
對於五虎將的地位排名,官方通常的說法是「關張馬黃趙」;至於五虎將的戰力排名,民間通常的說法是「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黃八夏九姜維」。
換而言之,五虎將按戰力排名,趙雲排在第一位,關羽排在第二位,馬超排在第三位,張飛排在第四位,黃忠排在第五位。對於這樣一份排名,大多數人應該是沒有意見的。
對此,不少人又很好奇,五虎將的後代,他們的戰力排名又是怎樣?會不會和他們老爹一樣?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五虎將的後人:
首先是排名第一的趙雲,他膝下共有兩個兒子,分別是長子趙統和次子趙廣;其次排名第二的關羽,他膝下也有兩個兒子,分別是關平和關興,雖然在演義中,關平是被當作是關羽的養子,但事實上,關平就是關羽的親生兒子。
至於馬超,他一共有三個兒子,不過可惜的,他的大兒子和二兒子都因馬超當年涼州起兵攻打曹操時,被冀城的官員所殺,以至於馬超就只剩下一個幼子承。但是,由於馬承是馬超晚年所生,其年齡太小,且史書上也並未記載他的事跡,故他的戰力已無從得知。
最後是張飛和黃忠,張飛也有兩個兒子,分別是張苞和張紹,可惜的是,張苞也英年早逝,且史書上並未記載他的事跡,所以他的戰力也無從得知;黃忠呢,非常可惜,史書上並未記載他有兒子。
所以,此番五虎將後人的戰力排名,我們就只能在趙統、趙廣、關平、關興和張紹這五人之間相比了,就由他們五人構成新的「五虎將」!
從某種意義上說,趙統、趙廣、關平、關興和張紹這六人,那都是正兒八經的官二代。那麼,這五個官二代中,又該如何排名呢?我們可以來看下:
首先在這五人當中,趙統和關平都是長子,年齡普遍要比趙廣、關興和張紹這三個次子要長一輪,所以我們先分析他們兩個:
關羽的長子關平,在赤壁之前就已經在軍中任職,那個時候劉備集團還處在創業階段,所以關平所受到的歷練,是其他二代們所不能相提並論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關平雖然是名義上的官二代,但實際上是做得官一代的事情。
另一方面,關平自出道一來就跟隨著關羽左右,所以他能夠常年受到關羽親自指點,並且還經常作為關羽的左膀右臂去衝鋒陷陣甚至獨當一面,所以他的戰鬥力,應該是這些二代中最強悍的。
甚至而言,不僅僅是五虎將的二代,就是蜀漢集團中的所有二代們,除了劉備的義子劉封有資格和能力與關平相提並論外,其他人不論是資歷還是能力,都與關平相差太大。在這種背景下,五虎將的後代中,排名第一的戰力,自然非關平莫屬。
至於趙雲的長子趙統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軍,相當於是禁軍首領之一,顯然有一定的戰力,問題是,趙統一直到諸葛亮時代才出頭,而且一生沒有經歷沙場實戰的經驗,所以他的真實戰力,顯然不能太過高估,至少遠在關平之下!
接下來,我們再來趙廣、關興和張紹這三個次子:首先是關羽的次子關興,年少成名,深得諸葛亮器重,二十歲即擔任侍中、中監軍,只可惜後來英年早逝,沒有機會嶄露自己的戰力。
不過,關興所擔任的侍中,屬於是文職;至於中監軍,雖然是武職,但主要職責是督察將帥,類似我們現在的政委一職,所以從官職上來看,關興並不是領兵作戰的武將,而是偏向文職類,所以他的戰力應該有限,至少遠低於關平,甚至和擔任禁軍統領的趙統都相差甚遠!
至於張飛的次子張紹,先後擔任蜀漢侍中、尚書僕射,這兩個職務都是正兒八經的文職,所以從理論上上來說,張紹的戰鬥力,應該要比在軍中擔任政委的關興還要低。
最後是趙雲次子趙廣,他的官職是牙門將。
所謂牙門將,起源於古代的一種防禦工事「牙門」,主要負責在牙門裡統領士兵指揮作戰,通常情況下,擔任牙門將的人需要具備一定的勇武,因為他需要親自上陣殺敵,比如蜀漢的王平、張嶷都曾擔任過牙門將,而他們兩人都是以勇武著稱!
從這層意義上說,趙廣顯然也具備一定的勇武,否則他根本沒有資格擔任牙門將;後來,趙廣又跟隨姜維北伐,有一定的實戰經驗,其戰力應該高於沒有實戰經驗的哥哥趙統。
綜上所述,五虎將的後代中,戰力排名第一的當屬關羽的長子關平;排名第二的是趙雲的次子趙廣;排名第三的是趙雲的長子趙統;排名第四的是關羽的次子關興;排名第五的則是張飛的次子張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