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萬蘇軍全軍覆沒,基輔戰役為何成為二戰時最大的圍殲戰

2020-12-14 夢圓的金窩

基輔戰役是蘇聯與德國在二戰前期發生的一次大型戰役,這場戰役蘇軍慘敗,大量有生力量被德軍殲滅,60多萬蘇軍被德軍俘虜。德軍也因為此戰的勝利,佔據了烏克蘭大片地區,並在蘇聯西南戰場佔據了主動權。

有一種說法認為基輔戰役,是二戰時期眾多大型戰役當中最大的圍殲戰,據說這種說法是來自於希特勒。就單次戰役士兵和裝備損失的數量而言,基輔戰役並不是最多的。這次戰役勝利讓德軍新增能夠控制的區域,也不是最大的。

但這一次戰役德軍的勝利對於蘇軍心理上和實力上的打擊,是非常巨大的。而且因為德軍在這次戰役當中幾乎佔領了整個烏克蘭,導致德軍前往莫斯科的道路變得更加順暢,俄羅斯腹地開始全面向德軍敞開胸懷。

對於蘇聯軍民士氣的影響極其惡劣

這場戰役的失利對於蘇軍士氣的影響毫無疑問是非常嚴重的!我們中國有句老話:用兵之道,攻心為上!蘇軍在二戰開始之前,曾經進行過一次莫名其妙的大清洗,雖然史達林靠著這次大清洗運動,肅清了自己的政敵,但隨之而來的蘇軍戰鬥力下降卻不可避免。

在二戰初期,德軍依靠閃電戰迅速擊敗蘇聯邊防部隊,大踏步進入蘇聯境內。而在烏克蘭境內的蘇聯西南方面軍,成為了蘇聯在西南戰場僅有的重兵集團。然而這個人數接近百萬的重兵集團,居然在短短數日之內遭遇慘敗,不僅大量有生力量被殲滅,更有多達60多萬的蘇軍被德軍俘虜。這個消息對於在其他戰線和德軍作戰的蘇軍部隊而言,無疑是一個沉重的心理打擊。

而在蘇聯內部,那些內心動搖之人,以及史達林的政敵,都會對整個戰爭的前景產生動搖。而在戰場上,向德軍投降的蘇軍士兵也會相應增加。史達林頒布了《國防人民委員270號命令》,這份命令的核心就是:誰如果被俘,無論是否投降,其家人都會被抓或者被流放!這個命令的頒布也從側面證明了蘇軍被俘的情況已經相當嚴重,只能通過行政命令來激勵蘇軍用命作戰!

一次性圍殲蘇軍數量較多,導致蘇軍兵力嚴重不足

這次奇虎戰役主要是由於德軍兩面包圍了蘇軍,造成了大量人員被俘虜,導致蘇軍減員數量較多。整個蘇聯西南方面軍人數多達百萬左右,真正在前線戰死的可能不過十多萬,但多達60多萬的俘虜,導致蘇軍在西南戰場的兵力捉襟見肘。

為了彌補蘇聯西南戰場兵力不足的情況,史達林不得不從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召集作戰部隊。組成新的方面軍,來繼續對德作戰。

對於整個戰局的影響較大

烏克蘭在蘇聯時期,不僅是蘇聯的糧倉,也是蘇聯重工業較多的區域。德軍佔領這片區域,雖然不會導致整個蘇聯糧食不足,但是局部地區糧食緊張的情況必然存在。而重工業區域被佔領,這直接影響了蘇聯的工業效率,在軍隊裝備上會有不利的影響。

更重要的是德軍將烏克蘭蘇軍幾乎全部肅清,可以有效支援德國的中央集團軍群進攻俄羅斯腹地。如果兩大集團軍群會合,那麼對於有效佔領希特勒心心念念的城市-莫斯科,會有極大的助力。蘇聯也不得不組織新的軍隊來防守這一方向的德軍,這對於整個戰局也是一個非常不利的影響。

結語:如果傳言為真,那麼希特勒對於基輔戰役的評價也不失偏頗。這次戰役不管在兵力損失上還是在戰局影響上,對於蘇聯的不利影響都非常巨大。如果蘇聯方面不在戰略上進行調整和變化,那麼當時在莫斯科戰役當中,蘇聯極有可能會遭到慘痛的失敗。很慶幸史達林的頭腦非常清醒,這一切都沒有發生。

相關焦點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為何是蘇德戰爭最大亮點?蘇軍有兩個沒想到
    二戰期間,蘇德戰爭中的史達林格勒戰役算得上一個,這場殲滅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的戰鬥,不僅是蘇德戰場的轉折點,也成為二戰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戰役。首先,完殲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是蘇德戰爭的最大亮點。史達林格勒戰役對於蘇軍來說,有兩個沒想到。一是沒想到德軍南方集團軍群最精銳的第6集團軍完全被蘇軍殲滅。自1941年6月22日德軍閃擊蘇聯以來,只有德軍殲滅蘇軍整個集團軍的份,在西部特別軍區、在基輔包圍戰,蘇軍都遭到了空前的重大損失,西南方面軍差點全軍覆沒。即使是莫斯科戰役,蘇軍也沒有給德軍造成這麼大的損失,但史達林格勒戰役做到了。
  • 作為蘇聯史上最慘烈的失敗,基輔戰役蘇聯究竟損失了多少?
    基輔戰役是歷史上最大的包圍戰,也是蘇聯歷史上最慘烈的失敗,希特勒稱其為:「最成功的戰役。」但我們換一個角度,基輔戰役其實是」蘇聯歷史上最慘烈的勝利」,或者說是「最偉大的失敗」!究其原因其實都是因為基輔戰役的慘烈最大限度的為保衛莫斯科提供了便利,接下我們來看看具體情況。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經典的戰役是哪些?我國入選戰役令人想不到
    迄今為止,二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世界戰爭。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的20億以上人被捲入戰爭中,共有九千餘萬的軍民傷亡。二戰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經典且著名的戰役,人們評選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四大經典戰役,我國也有一戰役上榜。
  • 二戰莫斯科戰役,蘇軍為何反攻200公裡就停止追擊,有後顧之憂
    但是,第2第3兩支裝甲戰鬥群的進攻速度雖快,但也出現了損失嚴重和補給困難的難題,尤其是後續步兵沒有跟上來,帶來了戰線太長和被蘇軍容易反攻的困境。到8月份時,德軍統帥部發現南線蘇軍西南方面軍的主力已被攆到了基輔突出部,形成了一個很容易被德軍包圍的有利態勢。
  • 二戰列寧格勒戰役,蘇軍為何在同一戰場犯同樣錯誤,缺乏創新打法
    二戰蘇德戰爭,蘇軍在戰爭爆發後走了很多彎路,尤其是在1941年到1942年間,因為不適應閃擊戰快速進攻和德軍慣用的鉗形攻勢,吃了不少虧。在北線列寧格勒戰場,有這麼一支隊伍,蘇軍第2突擊集團軍,就兩次犯同樣的錯誤,兩次都差點全軍覆沒。這是什麼原因呢?
  • 二戰斯摩稜斯克戰役,蘇軍頑強抵抗,是推遲莫斯科戰役的重要因素
    二戰蘇德戰爭,德軍在莫斯科戰役進攻受阻,一些人認為這是德軍統帥部沒有按巴巴羅薩計劃走,推遲進攻時間造成的。實際上,當時蘇軍在斯摩稜斯克也只有70萬剛組建的部隊,德軍為什麼要捨近求遠先打基輔呢?消滅了這70萬人,不就可以佔領莫斯科了嗎?
  • 二戰斯摩稜斯克戰役,蘇軍激戰兩個月,逐漸適應閃擊戰法
    二戰蘇德戰爭,圍繞德軍推遲進攻莫斯科時間,轉而進攻基輔,是導致莫斯科戰役失利的重要原因問題,一直飽受人們質疑,認為這是德軍統帥部錯誤的決定。但是,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一下發生於1941年7月到9月間的斯摩稜斯克戰役就會發現,德軍這個決定不僅上無奈之舉,而且也符合當時戰場需要。
  • 二戰斯摩稜斯克戰役,交戰雙方為何轉換戰場?先打兩頭後打中央
    01連續的進攻,德軍的閃擊戰銳氣正在消退1941年6月22日,德軍三路大軍閃擊蘇聯以後,中路中央集團軍群擁有第4第9兩個集團軍,外加第2第3兩支裝甲集群,還配備了凱瑟林元帥指揮的最大的一支第2航空隊,擁有近千架飛機。
  • 二戰蘇德戰爭,朱可夫為何建議放棄基輔?南線兩個包圍圈正在形成
    二戰蘇德戰爭打響後,關於朱可夫建議放棄基輔的建議是否合適,一直成為爭議的焦點。有人認為史達林否決這個建議並沒有錯,放棄基輔等於正中德軍下懷,因為德軍南線進攻的目的就是佔領基輔;也有人認為,如果西南方面軍撤出基輔,在古德裡安第2裝甲集群和魏克斯第2集團軍南下之前截住他們,不僅可以避免烏曼和基輔兩個包圍圈形成,還可以依靠基輔以北的普裡皮亞特沼澤地建立穩固防線。
  • 基輔會戰,德國閃電戰碾壓百萬守軍,65萬蘇軍被俘
    基輔是一座差一點就從世界地圖上消失的城市,二戰期間基輔有百分之八十五的建築被夷為平地,曾經有人斷言這座城市不會再重現人間,但是基輔向世人證明了英雄之城依然可以涅槃重生,即使曾經被德軍的閃電戰術擊破,儘管遭遇了重大破壞。
  • 蘇聯史上最大慘敗——基輔戰役,印證了史達林初期戰略的失誤?
    二戰時期的基輔戰役被認為是蘇聯損失最大的一次戰爭。基輔戰役是史達林的一次重大戰略失敗德國軍隊從8月7號開始包圍基輔,在9月16號形成合圍之勢,在這個時候蘇軍西南戰區總司令布瓊尼元帥為了保存實力,決定違背史達林的計劃進行全面撤退。然而史達林卻讓他頂住。不過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當時德軍的進攻太過於兇猛,應該避其鋒芒,拉長戰線,消耗德軍。當時就連朱可夫也不認同史達林的觀點。
  • 二戰曼施坦因反攻日託米爾得手,蘇軍為何失而復得?輸光了本錢
    首先,基輔戰役,蘇軍收復日託米爾,曼施坦因和希特勒因主次方向意見不和1943年11月3日,蘇軍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在司令員瓦圖京率領下,對德軍曼施坦因指揮的南線第4裝甲集團軍發動了基輔戰役。這場戰鬥打得非常凌厲,僅10天時間,蘇軍就收復了基輔,11月13日,瓦圖京趁勝收復了烏克蘭交通重鎮日託米爾。
  • 二戰羅斯託夫戰役,第1裝甲集團軍被阻,蘇軍打贏首場圍殲戰鬥
    發生於1941年11月到12月間的羅斯託夫戰役,是蘇軍自德軍閃擊蘇聯以來,打贏的首場圍殲戰鬥。那麼,在當時德軍氣勢正盛,三路大軍大踏步向蘇聯縱深挺進的關鍵時刻,南方集團軍群為何在羅斯託夫受阻,第1裝甲集團軍差點被圍殲,龍德施泰特元帥要辭職不幹呢?
  • 二戰時蘇軍866萬人戰死,但為何蘇軍都不怕死?事實原來是這樣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繼一戰後的最大規模的戰爭。它分東、西兩個主戰場,戰火也燃及了亞歐非及大洋洲。為了抵抗德國、義大利、日本三個軸心國,其他反法西斯的國家可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其中蘇聯是傷亡最大的國家。1940年蘇聯還有1.94億的人口。但是接下來爆發的蘇德戰爭,卻給蘇聯帶了巨大的打擊。僅在四年的時間裡,因為德國的不斷進攻,蘇聯人口急劇下降。
  • 二戰右岸烏克蘭戰役,蘇軍實施冬春兩季連續作戰,重點是分割圍殲
    發生於1943年12月24日至1944年4月17日的右岸烏克蘭戰役,是二戰蘇德戰爭蘇軍在1944年發動十次大反攻行動中的第二次戰役。與其它各場戰役不同,這次戰役蘇軍動用了5個方面軍的強大兵力,在冬春兩季連續作戰,對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和A集團軍群實施了分割圍殲,完成了把戰線推進到蘇聯與羅馬尼亞邊境線上的目標。
  • 蘇軍的基輔之殤,數十萬蘇軍喋血基輔,慘遭德軍合圍殲滅
    基輔戰役是十分慘烈的,其結果是近七十萬的蘇軍官兵投降被俘。這是一場突然且充滿爭議的戰役,但是不能否認蘇軍確實是英勇抵抗了德軍,前線多個高級將領戰死沙場彈盡糧絕的官兵在沒有人指揮的條件下還是抵抗了三天,並且德軍的武器裝備和人數上都遠遠高於他們。
  • 二戰頓巴斯戰役,蘇軍為何48小時就把曼施坦因打求援了?三面受敵
    曼施坦因為何能有這麼輝煌的成就呢?一方面,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是史達林格勒戰役的繼續戰鬥,蘇軍犯了驕兵必敗的錯誤。另一方面,1943年8月13日,正當曼施坦因將裝甲力量派到哈爾科夫時,蘇軍又迅速發動了頓巴斯之戰。這有點像牽制戰的味道。對於曼施坦因三面受敵的情況下,他縱有再多智謀也難有作為,因為此時,他面對的就是兵力短缺和裝甲打擊力量耗盡的困難局面。
  • 二戰葉利尼亞戰役,朱可夫為何準備30天後才反攻?磨刀不誤砍柴工
    首先,朱可夫到前線任職時,戰場局勢對蘇軍非常不利葉利尼亞戰役是斯摩稜斯克戰役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斯摩稜斯克是莫斯科西部大門,而葉利尼亞又是扼守斯摩稜斯克的東大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了。至此,蘇軍僅在斯摩稜斯克戰役開戰半個月,就陣亡了近30萬人,受傷8萬多,平均每天傷亡高達2萬多人。得知葉利尼亞丟失,史達林非常震怒,命令鐵木辛哥必須儘快發動反攻把葉利尼亞突出部奪回來,並從第24、28、29、30四個集團軍中,抽調了17個師增援他。但蘇軍的反攻並沒奏效,相反,在古德裡安的裝甲精銳打擊下,蘇軍的步兵衝鋒損失巨大。
  • 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鐵木辛哥判斷失誤進攻受阻,30萬蘇軍被圍殲
    發生於1942年5月12日的蘇德戰爭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雖然在整個東線戰場眾多戰役中規模算不上很大,但這場戰役卻對1942年的夏季作戰產生了重大影響。那麼,這場戰鬥,蘇軍本該對德軍第6集團軍快速形成包圍圈,為何最終卻遭到德軍反包圍節制,30萬蘇軍被圍殲呢?
  • 二戰莫斯科和史達林格勒保衛戰,蘇軍把握戰場特點,最終反敗為勝
    二戰莫斯科會戰、史達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戰役,被稱為蘇德戰爭三大轉折點。莫斯科會戰使蘇軍打破了德軍閃擊戰不可戰勝的神話,史達林格勒戰役使戰場形勢發生逆轉,而庫爾斯克戰役更是蘇軍全面轉向大反攻的序幕。那麼,在莫斯科會戰和史達林格勒戰役中,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德軍都是先贏後輸,而且都離目標只差一步之遙,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