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經典:《度人經》

2021-02-08 崑崙道教



趙孟頫 《度人經》

簡介

道教經典。全稱《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或稱《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由《元始洞玄靈寶本章》、《元洞玉曆章》和《前序》《中序》《後序》及《元始靈書》上、中、下篇組成。主要敘述元始天尊在始青天中,向十方天真大神上聖高尊、妙行真人、無鞅數眾演說靈寶度人經教,以「仙道貴生,無量度人」的思想,宣傳「齋戒誦經,功德甚重,上消天災,保鎮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男女「皆受護度,鹹得長生」。

據元道士陳觀吾《度人經註解序》稱:此經為元始天尊撰,以授玉晨道君;玉晨授玄一真人;玄一授天真皇人;皇人授黃帝以《度人經》上卷,授帝嚳以《本章》、《玉曆章》;西漢元封年間,西王母以《度人經》上卷及《本章》、《玉曆章》授武帝;東漢時太上降授于吉,增靈書上篇;桓帝時老君降蜀授天師《度人》、《北鬥》諸經;吳時太極真人授葛玄《度人經》,增靈書中篇;鄭思遠授葛洪經本,又增靈書下篇、太極真人後序,「即今之全本」。據此,《度人經》的正經當出現在先,而靈書乃是後來陸續增補。元人薛季昭於《度人經註解後序》稱:葛玄感太極徐真人(來勒)所授,即有靈書下篇及太極真人後序,其後經品散落,葛洪受於鄭思遠之文,止於「大量玄玄也」。與陳觀吾說有異。但都說明《度人經》的篇章在葛洪時已經基本定型。此經在洞玄靈寶部經書中甚為重要,唐道士薛幽棲認為:「諷誦之篇則此卷為首」。

《正統道藏》有《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61卷。卷一為經文,餘60卷為敷衍經文而成。《高上神霄宗師授經式》謂:玉晨道君受元始天尊《度人經》後,命天真皇人並上請諸真人,總其元義,開品分系,共為60卷,以應六甲之數,秘於神霄東極華堂瓊室之內。北宋政和二年(1112)之後,傳到人間。加上第1卷經文,合為61卷本。其所列各經名稱,與收入《正統道藏》及《道藏輯要》的61卷的名稱相同,惟其編排次序略有出入。但薛季昭認為,在葛洪之後,「真真付度,靈文層出,然皆未有天真皇人之演義,前輩皆不敢強為之辭」。故謂《度人經》61卷本當系經過長時間敷衍,到宋代道教大行時,託名天真皇人以問世

著錄

敦煌P2861-P2256號卷子載有宋陸修靜《元始舊經紫微金格目》著錄:「《無量度人上品》一卷已出。卷目云:《太上洞玄靈寳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又敦煌P2335《三洞奉道科誡儀範》卷五載《靈寳中盟經目》中著錄《度人上品妙經》亦為亦卷。現存敦煌抄本《度人經》殘卷共十餘種,大體亦不超出本經一卷範圍。據《道藏》正一部《高上神霄宗師受經式》載:「宋政和壬辰(1112年)之後,東華帝君始將神霄瓊寳秘藏《靈寳眞經》(卽《度人經》)六十卷傳世,合原一卷為六十一卷。」《宋·藝文略》著錄《度人經》一卷,又著錄《度人經》六十。

內容

全經由《道君前言》、《靈寳本章》、《元洞玉曆》、《道君中序》、《靈書》上、中、下篇,《道君後序》、《太極眞人頌》等章節構成,為演說科儀、齋法、教誡、緣起等內容。

敘述元始天尊在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太浮黎土向十方天尊大神演說《靈寳度人經》教。謂「說經一徧,諸天大聖同時稱善,是時一國男女壟病,耳皆開聰。說經二徧,盲者目明。說經三徧,喑者能言。說經四徧,跛痾積逮,皆能起行。說經五徧,乆病痼疾,一時復形。說經六徧,白髮反黑,齒落更生。說經七徧,老者反壯,少者皆強。說經八徧,婦人懷姙,鳥獸含胎,已生未生皆得生成。說經九徧,地藏發洩,金玉露形。說經十徧,枯骨更生,皆起成人。」

尊崇元始天尊為至高無上之神。又敷述十方有度人不死之神,以及三界、五帝、三十二天帝、地府酆都等神鬼系統。謂三界為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言有色慾,交接隂陽,人民胎生。欲界有六天,初下二天,果報尚粗,猶以身高為欲,次二天以執手為欲。第五天以口說為欲,第六天以眼神為欲。色界謂六欲總淨超出欲界,上進一天,卽登色界。色界總色一十八天。至無色界,至眞無情,不交隂陽,人民化生,但啖香炁,無復形質之患。此界之中,人身微妙,無復形色,或復形長數百丈而人不見,唯眞人能見之,同天人壽命。若人修至此天,唯存心識以入炁觀,更能進修,卽生四種民天。又謂四種民天者,除二炁出入之外,無年壽之限,喜樂清淨也。雲三十二天,位在四方,方有八天,合三十二天。又有所謂「三天羅其上,大羅之上,並皆空虛,有自然五霞,其色蒼黃,號曰黃天,黃天之上,其色青蒼,號曰蒼天,蒼天之上,其處玄空,積空成青,號曰青天。」接著說明得生「欲界」、「色界」、「無色界」、「種民天」、「三清境」的方法。謂凡人口業淨,有十善功,以上生欲界之天;身業淨,有三百善功,得生色界天;心業淨,有六百善功,生無色界四天;炁觀轉妙,結習都忘,洞入自然,卽升居種民天也。在地府酆都等鬼神中,有萬神之宗的五帝大魔王總領鬼兵,飛遊太空,受命神公,普掃不祥。有天地水三官北酆刺奸明檢鬼營。謂酆都九府之中,有九部刺奸,又有九都使者。北帝在酆都之上,命九都使者常檢校三官九府之中善惡之魂等說。謂諸飛天大神時常監視人們的善惡行為,若人齊心修齋,六時行香轉經,降消諸不祥。《度人經》還宣揚「仙道貴生,無量度人」、「仙道貴生,鬼道貴終」、「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兇」、「仙道貴度,鬼道相連」之旨。

《度人經》卷二至六十一卷,每卷各立品目,內容據第一卷加以闡述,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根據隂陽、三才、五行之理論,說明宇宙生成、人物繁育及其順德濟功之道。如《玉明運度品》、《隂陽離合五行化體品》等。第二類舉陳消災、闢邪、制鬼、鎭魔之方,以盡祈禳濟度之用。如《祈禳水旱品》、《斬滅五行邪怪品》等。第三類論保形養神、長生成眞之方。如《長生乆視品》、《回生起死品》等。各卷文體結構與第一卷相同,但間附眞雯寳符。


歡迎長按二維碼關注崑崙公眾號



相關焦點

  • 中國道教經典《度人經》(視頻)
    度人經全稱《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是一部道教神學作品, 其哲學思想較為深遠。被後世明代《正統道藏》列為開篇經書。號稱群經之首、萬法之宗、一切一法界之源頭。是道教正一三山符籙靈寶派的核心經典。凡六十一卷。其卷一為《度人經》本文,今靈寶諸經之一。
  • 《度人經》和《靈寶經》是一回事嗎?
    《度人經》是東晉末至南朝宋初葛巢甫等人所造的《靈寶經》之一,作者至今無法確定。葛巢甫是著名的道教學者葛洪的從孫。東晉中後期,不少世家大族信奉道教,為了傳播道教教義,擴大道教影響,他們製作了大量的道教經典。東晉末年,葛巢甫以葛氏家族傳下來的古道經《靈寶五符經》為素材,編制《靈寶》經典,當時在道教中廣為流傳。
  • 道教經典書籍:《三皇經》、《靈寶經》、《上清經》
    在道教史上,東晉南北朝是重要的轉折時期。道教由於門閥士族階級的改造,經歷了一番重大的變革,從早期傳播於民間的道團,直接上升為官方承認的正統宗教,在上流社會普遍流行,同時湧現新的道經,以《三皇經》《靈寶經》《上清經》這三組道經最為重要,即三洞真經。
  • 三官經 北鬥經 《道教經典常識180問》
    這種「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積極思想,是道教修行、改變命運的根本指導思想。□ 4、問:道教的基本信仰是什麼? 答: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教徒以學道、修道、行道為宗,故稱道教。尊奉《道德經》(即《老子》)為主要經典。道經記載:道是「虛無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萬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也就是說,宇宙、陰陽、萬物都是由它化生的。
  • 「經功浩力不思議」,道教為什麼極為重視誦經功德?
    《玄門日誦早壇功課經》中有一段「小贊」韻,其韻詞寫道:「誦經功德,不可思議,諸天諸地轉靈機。」意思是說,通過恭誦祖師經典,可以達到不可思議的奇妙功效。如果誦經之人願力虔誠,就可以得到天地神明的護持,從此消災解厄、保命延年。道教中諸多具有祈福禳災的科儀法事,皆是以誦經作為行法的客觀載體。
  • 最重要的道教經典,不是《道德經》,作用很神奇
    有一部道教經書,被抱樸子葛洪稱為最重要的道經。或許有人會說,最重要的道經當然是《道德經》了。實際上,葛洪對《道德經》有很多微詞。他認為的最重要的道經,是一部名為《三皇經》的道經。三皇:天皇伏羲、地皇神農,人皇女媧。
  • 持誦道教《北鬥經》的諸多功德利益
    本文摘自隨方設教公眾號,作者為尚德Shand,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精邪之厄,在道教經典出現也比較普遍。《三官寶號經》、《度人經》、《真武經》、《東嶽經》、《玉樞寶經》等基本所有的道教經典都有化解辦法。
  • 誦讀道教經典《文昌帝君陰騭文》的諸多利益
    本文摘自龍虎山道教,版權歸其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轉載旨在弘揚道教新風,歡迎關注該自媒體,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祖師有言:「經文乃是天尊金口宣演,上古天真皇人書而下傳於世。」故經文亦非尋常之文。民間有以經書做鎮物用來驅邪壓煞者,由此可見一般。
  • 道教的經典小知識
    道教五大經典道教以黃帝的《陰符經》、老子的《道德經》、莊子的《南華經》,金闕後聖君的《黃庭經》與關尹子的《文始經》為五大經。而此五大經中,又以《道德經》為道家崇奉思想之中心,是必修之經典。道教的教規一是傳授。
  • 如何學習道教經典
    本文摘自北京白雲觀公眾號,作者為 清虛道人 ,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奉道者在日常宗教修持中,尤為講究「聞經聽法」的功德。顧名思義,聞經聽法是指聆聽並學習祖師傳下的諸多經典,並從經文中感悟出對自我修行有益的道理。
  • 道教經典「道藏」的由來
    道經藏於「七寶玄臺」,神仙通過乩仙降筆等方式將經書傳授給高道名士,再由他們傳播布道於世間民眾。道藏道藏是道教經籍的總集,是按照一定的編纂意圖、收集範圍和組織結構,將許多經典編排起來的大型道教叢書。其中道教遺書抄本約500餘件,其抄寫時期在南北朝後期至唐朝中期約200年的時間,尤其以唐高宗、武后至唐玄宗時代的抄本最多。其內容包括道家諸子、道教經典、科儀等約有100多種道書,其中約有半數抄本是《正統道藏》未收入的早期道教典籍。敦煌道經的發現,不僅彌補現存明《道藏》的卻佚,而且為研究河西地區的道教歷史提供了珍貴的史料。敦煌遺書一經出現,便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極大關注。
  • 道教經典《北鬥經》是本什麼樣的經典?
    《太上玄靈北鬥本命延生真經》,因常簡稱《北鬥經》,很多人便以為主要記述有關北鬥的相關靈驗以及禮鬥的諸多利益。其實不然。《北鬥經》的經題大體可以分為太上、玄靈、北鬥、本命、延生、真經六種解讀。言及《北鬥經》,無不稱其辭藻華麗,因於四六似為漢唐之作。言及現存之五經六籍、諸子百家之書以及佛經耶典,若非撰述,何從而有?
  • 《淺談道教如何講經》——樓嘉詠道長
    三清道祖為什麼要演說經法,是因為眾生對參玄悟道還有疑惑,不能真正明了大道真諦。所以天尊慈悲,廣說經法,俾使一切眾生聞經悟道,不入輪迴,逍遙永生。道教真經,不可思議,本雲篆天書,結炁成文。以不同的方式流演於人間。然經文妙義,人多不能正確理解經義。所以歷代祖師仙真注釋經文,闡發妙義。或登壇講經,指點未悟,啟迪群萌,自度度他,功德不可思議!
  • 中國道教協會第十二屆玄門講經活動在北京舉行
    李光富表示,開展好玄門講經工作,是道教界貫徹落實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的重要舉措,是深入推進堅持道教中國化方向、加強道教文化建設的重要實踐,希望以此為抓手,進一步推動教內形成學習經典、研究經典、宣講經典、踐行經典的良好風尚,自覺對道教經典做出適應時代要求的挖掘和闡發,充分發揮道教教化信眾、服務社會的功能,使道教緊跟時代前進步伐,更好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 受命於天,下教此道:《太平經》是道教一切理義的總綱領!
    論及道教經書的起源,概要追溯於《太平經》一書。《太平經》又名《太平清領書》,其所言奉天法道、順應陰陽、治政修身、周窮救急等思想成為道教數千年來一直奉行的宗教綱領。我們日常所誦讀的一切經典理義,均能從《太平經》中尋到思想原初。《太平經》的作者至今不可考,教內認為本書乃神人所授。
  • 道教經典|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闡釋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是道教的經典之作,相傳是太上老君西遊龜臺之時,為西王母說常清靜經。後經仙人轉傳,為葛玄所得,筆錄而傳之於世。即經文中葛玄所說:"吾昔受之於東華帝君,東華帝君受之於金闕帝君,金闕帝君受之於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傳,不記文字,吾今於世書而錄之。"
  • 閱習道教經典不得不知的禁忌!
    凡科儀結尾,若是在殿內焚化的表疏,殿主須及時雙手護送灰燼捧入焚化爐或送入香爐,不得使灰燼隨風飄散,以免遭人畜誤踐誤踏。​​       ☯加道長微信交流道教文化☯             ​​          ​​​             相識便是有緣
  • 陝西省舉辦道教「玄門講經」華山講壇
    佛教在線陝西訊 由陝西省道協主辦、省社科院道教研究中心協辦、華山道協承辦的陝西省道教首屆「玄門講經」華山講壇於2010年11月25日在華山隆重舉辦。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在致辭中,任法融首先代表中國道協對講壇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
  • 張角-太平要術 道教法術經典珍藏
    太平要術道教經典。又名《太平清領書》、太平經。據中國《後漢書·襄楷傳》稱:漢順帝時,琅玡人宮崇詣闕,獻其師于吉所得神書,號曰《太平清領書》。
  • 淺談度人經
    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葛巢甫等人所造《靈寶經》之一。撰人不詳。東晉中葉以後,不少世家大族信奉道教,他們文化素養較高,為了傳播道教教義,以擴大道教影響,而大事製作經典。葛巢甫為兩晉著名道教學者葛洪的從孫,東晉末,他以葛氏家族所傳古道經《靈寶五符》為主要思想素材,「造構《靈寶》」,於是「風教大行」。《靈寶經》是以《元始五老赤書玉篇真文天書經》為主的一組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