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教經典《度人經》(視頻)

2021-02-08 正源易道


度人經全稱《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是一部道教神學作品, 其哲學思想較為深遠。被後世明代《正統道藏》列為開篇經書。號稱群經之首、萬法之宗、一切一法界之源頭。是道教正一三山符籙靈寶派的核心經典。


凡六十一卷。其卷一為《度人經》本文,今靈寶諸經之一。全文主題思想宣傳齋戒誦經,功德甚重,上消天災,保鎭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男女皆受護度,鹹得長生。故可以「仙道貴生,無量度人,上開八門,飛天法輪。罪福禁戒,宿命因緣。普受開度,死魂生身。身得受生,上聞諸天。」該經據《雲笈七籤》卷三《靈寳略記》稱:太極眞人徐來勒授葛玄《靈寳經》三十三卷。陶弘景《眞誥敘錄》謂:「葛巢甫造構靈寳,風教大行」。該經卷一為經文,餘卷為敷衍經文。敦煌P2861-P2256號卷子載有宋陸修靜《元始舊經紫微金格目》著錄:「《無量度人上品》一卷已出。卷目云:《太上洞玄靈寳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受道家玄學盛行的影響度人經在道家學者中頗受青睞從南朝齊嚴東開始。至唐薛幽棲、李少微、成玄英、張萬福,宋陳景元、陳椿榮、蕭應叟,元薛季昭、陳觀吾、陳致虛,明張宇初.都對《度人經》進行詮解注釋。受宋朝崇老尚道的思想影響,宋真宗、宋徽宗更是為《度人經》作序。其中以道家思想盛行的唐宋時代註疏最多,理論也最為精湛。



《度人經》 本身包含的哲學思想, 主要是宇宙生成論。 《度人經》 的作者和另三位注者嚴東、 薛幽棲、 李少微都受漢代哲學很大的影響, 基本都是炁一元論者, 認為是炁生成一切。這個炁是原初物質、 萬物的發生因的意思, 並無本體的含義。 《度人經》 、 嚴東、 薛幽棲、 成玄英均認為宇宙開始時初劫叫做延康, 之後是龍漢, 再是赤明。


成玄英進一步說, 延康劫時混沌未開, 只有妙炁; 龍漢劫混沌初開, 仍未有萬物; 赤明劫始有陰陽日月, 誕生諸天。


妙炁繞諸天一周, 便是一年; 與五方五行之炁交匯, 便產生四時和萬物。而李少微說法不同, 他認為先有龍漢劫, 然後是赤明劫; 最後是延康劫, 三個大劫加若干小劫組成一個大周期, 當延康劫末時, 種民四天,即無上常融天、玉隆騰勝天、龍變梵度天、平育賈奕天以下, 一切徹底毀滅。


然後是關於空間問題的諸天說。諸天說可能是 《度人經》中最複雜的問題, 已有幾位學者對其進行總結, 但都不夠完整,問題是他們都把 《度人經》 中的諸天說當做完善的學說。筆者現將經中和四位註疏者的諸天說總結如下。五者的諸天說相同的地方是都認為有三十二天和大羅天。


《度人經》 提到了三十二天上有大羅, 也提到玉清、 上清, 但未提及有三天, 而當時玉清、 上清、 大羅很難說是不是一層天的名稱, 那麼 《度人經》 中的是三十二天說或三十三天說,道教的排列方式非常特殊。


在這裡關於三十二天境界的高下, 成玄英初步展露了他的哲學才能, 他認為欲界的人有六欲根, 淨化一根則可上升一天,六根俱淨就進入色界, 再逐步淨化六色塵、 六細塵、 六輕塵, 則進入無色界。無色界第一天的人沒有形體, 只有心識。修行炁觀, 可進第二天。捨棄心識, 達到無為, 可進第三天。這裡的無為與下文兼忘是同義, 特指將空有等一切都看作無。成玄英指出, 這樣則只保留了真, 而失去了應。如能將真與應統一, 認識到若有若無, 既無形象, 又能生成萬象, 則升第四天。關於三十二天, 保留的成玄英的疏文至此結束, 很明顯, 這裡是成玄英重玄學思想的第一次登場, 我們猜測後面他也許會說達到非有非無的境界就能升入種民四天。在 《度人經四注》 中借空間來論述修行境界, 並不是只有成玄英一人, 但他的論述最為深刻。此前在解釋原始天尊說經十遍的一段經文時, 也只有成玄英一人將其解釋為修行境界的提高。


《度人經》還宣揚「仙道貴生,無量度人」、「仙道貴生,鬼道貴終」、「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兇」、「仙道貴度,鬼道相連」之旨。《度人經》卷二至六十一卷,每卷各立品目,內容據第一卷加以闡述,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根據陰陽、三才、五行之理論,說明宇宙生成、人物繁育及其順德濟功之道。如《玉明運度品》、《陰陽離合五行化體品》等。第二類舉陳消災、闢邪、制鬼、鎭魔之方,以盡祈禳濟度之用。如《祈禳水旱品》、《斬滅五行邪怪品》等。第三類論保形養神、長生成眞之方。如《長生乆視品》、《回生起死品》等。各卷文體結構與第一卷相同,但間附眞雯寳符。


度人經自道家玄學盛行,南朝起歷代多有注釋。多有以丹道注釋者。然其經文,以十為用。在數術上是超過九轉金丹大道的。注釋中以北宋初陳景元的《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最重要。其中嚴東、薛幽棲、李少微,成玄英四人註疏中,又以李少微(清微派祖師),成玄英(唐朝哲學巔峰)的註解最為精彩玄奧。嚴東、薛幽棲的哲學思想明顯較李少微、 成玄英二人的原始、 粗陋。成玄英的疏是對李少微的注的疏解,所以成玄英註解《度人經》的思想跟李少微最為接近,他們雖承認梵炁的存在, 但說梵炁只是混雜之炁,道不是梵炁,道是虛極之理,真正作為原初物質的叫做妙炁。此外成玄英和李少微都提到了真和應這對概念, 但並無深入分析。


從《度人經》原文來看,大致分為三個部分,卷首部分是對元始天尊開劫度人的演說,主要是說明此經的重要和誦讀此經的神奇功效。其點睛之筆,是「普得濟度,全其本年。無有中傷,傾土歸仰。鹹行善心,不殺不害。不嫉不姤,不淫不盜。不貪不欲,不憎不恨。言無華綺,口無惡聲。齊同慈愛,異骨成親。國安民豐,欣樂太平。」


第二部分是正文,內容非常豐富,不但包含了道教對天地生成之說的認識,也包含了三界十方自然變化之理。從「五文開廓,普殖神靈」展開演說,說明人神共合,「無文不光,不文不明,無文不立,無文不成,無文不度,無文不生」的妙理。其後是三界十方諸神之名,從「諸天隱諱,諸天隱名,天中空洞,自然靈章」的經文中,我們可以知道,這其中隱藏著無限的玄機,但中心思想則是「敷落神真,普度天人」,「仙道貴生,無量度人」。緊接著,《妙經》又較為形象地解說了「三界」,即第一欲界、第二色界、第三無色界,並指出「此三界之上,飛空之中,魔王歌音,音參洞章」。最後,說明誦經、修齋的重要性。修道之人,持誦此經,「功德甚重,上消天災,保鎮帝王,下攘毒害」。以度兆民。


第三部分說的是《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語句非常隱晦,如果不看嚴東、薛幽棲、李少微、成玄英的《四注》,一般人根本看不懂。有關這一部分的「大梵隱語,無量之音」留待下一節再與諸位共同探討。據《中華道藏》對《太上洞玄靈寶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的案注中稱;明《正統道藏》洞真部另有《度人經》六十一卷本。其第一卷為經文,後六十卷為道法。有關道法部分,因受篇幅限制,這裡就不去探討了。



文字來源道教文獻整理

編輯:娟子

郵箱:gjydlt@163.com 


相關焦點

  • 道教經典:《度人經》
    趙孟頫 《度人經》簡介道教經典。全稱《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或稱《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據元道士陳觀吾《度人經註解序》稱:此經為元始天尊撰,以授玉晨道君;玉晨授玄一真人;玄一授天真皇人;皇人授黃帝以《度人經》上卷,授帝嚳以《本章》、《玉曆章》;西漢元封年間,西王母以《度人經》上卷及《本章》、《玉曆章》授武帝;東漢時太上降授于吉,增靈書上篇;桓帝時老君降蜀授天師《度人》、《北鬥》諸經;吳時太極真人授葛玄《度人經》,增靈書中篇;鄭思遠授葛洪經本,又增靈書下篇、太極真人後序,「
  • 《度人經》和《靈寶經》是一回事嗎?
    葛巢甫是著名的道教學者葛洪的從孫。東晉中後期,不少世家大族信奉道教,為了傳播道教教義,擴大道教影響,他們製作了大量的道教經典。東晉末年,葛巢甫以葛氏家族傳下來的古道經《靈寶五符經》為素材,編制《靈寶》經典,當時在道教中廣為流傳。《靈寶經》和《上清經》一樣,都是指的一組道經,以《元始五老赤書玉篇真文天書經》為主。
  • 三官經 北鬥經 《道教經典常識180問》
    道教早在張陵天師之前就已經存在。例如方仙道、黃老道、太平道等等。早期的道士稱為方士或者羽士。只是現代歷史上以張陵為「道教」正式成立的標誌人物。道教以道祖老子的《道德經》為根本經典。道教的核心教理教義基本上皆是由此而出。尊奉「道」為最高信仰,道是凌駕於所有尊神之上的。
  • 道教經典書籍:《三皇經》、《靈寶經》、《上清經》
    在道教史上,東晉南北朝是重要的轉折時期。道教由於門閥士族階級的改造,經歷了一番重大的變革,從早期傳播於民間的道團,直接上升為官方承認的正統宗教,在上流社會普遍流行,同時湧現新的道經,以《三皇經》《靈寶經》《上清經》這三組道經最為重要,即三洞真經。
  • 中國道教協會第十二屆玄門講經活動在北京舉行
    12月24日,中國道教協會第十二屆玄門講經活動在北京舉行。圖為一名道長正在講經。李雪峰 攝中新網北京12月24日電 (李晗雪 李雪峰)中國道教協會第十二屆玄門講經活動24日在北京舉行。中央統戰部十二局有關負責同志,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竇文,中國宗教界和平委員會秘書長喇燦,中國道教協會會長李光富道長、副會長孟至嶺道長、副會長張高澄道長、秘書長李寒穎等出席開幕式。來自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道協的道眾和信眾,以及武當山道教學院、海峽道教學院、南嶽坤道學院、青城山道教學院的師生通過網絡觀摩講經。
  • 最重要的道教經典,不是《道德經》,作用很神奇
    有一部道教經書,被抱樸子葛洪稱為最重要的道經。或許有人會說,最重要的道經當然是《道德經》了。實際上,葛洪對《道德經》有很多微詞。他認為的最重要的道經,是一部名為《三皇經》的道經。三皇:天皇伏羲、地皇神農,人皇女媧。
  • 「經功浩力不思議」,道教為什麼極為重視誦經功德?
    《玄門日誦早壇功課經》中有一段「小贊」韻,其韻詞寫道:「誦經功德,不可思議,諸天諸地轉靈機。」意思是說,通過恭誦祖師經典,可以達到不可思議的奇妙功效。如果誦經之人願力虔誠,就可以得到天地神明的護持,從此消災解厄、保命延年。道教中諸多具有祈福禳災的科儀法事,皆是以誦經作為行法的客觀載體。
  • 道教是中國之根
    道教對中國文化產生過全面而深刻的影響,其神仙信仰和崇尚自然無為的思想,對中國文學藝術浪漫主義色彩和自然主義審美觀的形成影響尤深,民俗神仙崇拜活動與中國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娛樂水乳交融,服藥煉丹術對中國古代化學和藥物學有傑出貢獻,行氣、房中、存神、內丹等養生方術對中國傳統醫學和人體科學有密切關係……總之,道教中許多優秀的文化遺產至今仍吸引著許許多多的中國民眾。
  • 道教經典「道藏」的由來
    道經藏於「七寶玄臺」,神仙通過乩仙降筆等方式將經書傳授給高道名士,再由他們傳播布道於世間民眾。道藏道藏是道教經籍的總集,是按照一定的編纂意圖、收集範圍和組織結構,將許多經典編排起來的大型道教叢書。其中道教遺書抄本約500餘件,其抄寫時期在南北朝後期至唐朝中期約200年的時間,尤其以唐高宗、武后至唐玄宗時代的抄本最多。其內容包括道家諸子、道教經典、科儀等約有100多種道書,其中約有半數抄本是《正統道藏》未收入的早期道教典籍。敦煌道經的發現,不僅彌補現存明《道藏》的卻佚,而且為研究河西地區的道教歷史提供了珍貴的史料。敦煌遺書一經出現,便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極大關注。
  • 《淺談道教如何講經》——樓嘉詠道長
    三清道祖為什麼要演說經法,是因為眾生對參玄悟道還有疑惑,不能真正明了大道真諦。所以天尊慈悲,廣說經法,俾使一切眾生聞經悟道,不入輪迴,逍遙永生。道教真經,不可思議,本雲篆天書,結炁成文。以不同的方式流演於人間。然經文妙義,人多不能正確理解經義。所以歷代祖師仙真注釋經文,闡發妙義。或登壇講經,指點未悟,啟迪群萌,自度度他,功德不可思議!
  • 道教文化|中國根柢全在道教!
    新中國成立後,通過宗教制度民主改革,中國道教獲得了新生,逐漸走上了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改革開放以來,在黨和政府新時期宗教政策的指導下,中國道教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氣象,為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祖國統一和世界和平做出了積極貢獻。    道教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貢獻,首先表現在哲學思想方面。
  • 持誦道教《北鬥經》的諸多功德利益
    本文摘自隨方設教公眾號,作者為尚德Shand,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精邪之厄,在道教經典出現也比較普遍。《三官寶號經》、《度人經》、《真武經》、《東嶽經》、《玉樞寶經》等基本所有的道教經典都有化解辦法。
  • 誦讀道教經典《文昌帝君陰騭文》的諸多利益
    本文摘自龍虎山道教,版權歸其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轉載旨在弘揚道教新風,歡迎關注該自媒體,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祖師有言:「經文乃是天尊金口宣演,上古天真皇人書而下傳於世。」故經文亦非尋常之文。民間有以經書做鎮物用來驅邪壓煞者,由此可見一般。
  • 《世界宗教源流史》中國道教之八:佛道的鬥爭與融合
    在中國古代早已有"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的說法,道教《太平經》中也有" 承負" 之說,即行惡者子孫將受報應。本來道教追求成仙,佛教宣揚涅槃滅度,即" 佛法以有生為空幻,故忘身以濟物;道法以吾我為真實,故服餌以養生"。
  • 道教的經典小知識
    道教五大經典道教以黃帝的《陰符經》、老子的《道德經》、莊子的《南華經》,金闕後聖君的《黃庭經》與關尹子的《文始經》為五大經。而此五大經中,又以《道德經》為道家崇奉思想之中心,是必修之經典。道教的教規一是傳授。
  • 如何學習道教經典
    本文摘自北京白雲觀公眾號,作者為 清虛道人 ,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奉道者在日常宗教修持中,尤為講究「聞經聽法」的功德。顧名思義,聞經聽法是指聆聽並學習祖師傳下的諸多經典,並從經文中感悟出對自我修行有益的道理。
  • 陝西省舉辦道教「玄門講經」華山講壇
    佛教在線陝西訊 由陝西省道協主辦、省社科院道教研究中心協辦、華山道協承辦的陝西省道教首屆「玄門講經」華山講壇於2010年11月25日在華山隆重舉辦。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在致辭中,任法融首先代表中國道協對講壇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
  • 道教經典《北鬥經》是本什麼樣的經典?
    《太上玄靈北鬥本命延生真經》,因常簡稱《北鬥經》,很多人便以為主要記述有關北鬥的相關靈驗以及禮鬥的諸多利益。其實不然。《北鬥經》的經題大體可以分為太上、玄靈、北鬥、本命、延生、真經六種解讀。言及《北鬥經》,無不稱其辭藻華麗,因於四六似為漢唐之作。言及現存之五經六籍、諸子百家之書以及佛經耶典,若非撰述,何從而有?
  • 受命於天,下教此道:《太平經》是道教一切理義的總綱領!
    論及道教經書的起源,概要追溯於《太平經》一書。《太平經》又名《太平清領書》,其所言奉天法道、順應陰陽、治政修身、周窮救急等思想成為道教數千年來一直奉行的宗教綱領。我們日常所誦讀的一切經典理義,均能從《太平經》中尋到思想原初。《太平經》的作者至今不可考,教內認為本書乃神人所授。
  • 張角-太平要術 道教法術經典珍藏
    太平要術道教經典。又名《太平清領書》、太平經。據中國《後漢書·襄楷傳》稱:漢順帝時,琅玡人宮崇詣闕,獻其師于吉所得神書,號曰《太平清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