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老師出上聯:畫上荷花和尚畫!小學生的下聯,真霸氣!

2020-12-22 緣來星期八

什麼是對聯?字數成對,意境成聯。作為古今文化人非常喜愛的「文娛」方式,對聯傳承數千年而不衰,反而更受歡迎了。除了開業典禮、重大節日、老人過壽、婚喪嫁娶,就連很多文學愛好者的家裡、辦公室裡,都會掛上一副品味不凡的對聯,顯得自己「有文化」。可以說,當初只有風雅人士才敢玩的「對聯文化」,如今已經變成了「全民技能」。

尤其是在一些傳統行業聚集的老街胡同,幾乎一門一對:

先來看看鐵匠鋪的對聯:大家都知道,鐵匠幹的就是融鐵、鍛造的活兒,鋪子裡自然煙燻火燎的,鐵匠師傅每天都在掄錘打鐵,練就一身「鐵打」的肌肉,讓人羨慕。對聯如圖:

再看理髮店的對聯:自從百年前割掉辮子以來,相信大多數的男性不出一個月就要理髮一次,注重髮型的可能十天八天的就得光顧一次理髮店,反正筆者二十天剪一次頭髮,不為別的,就圖個涼快!當然,有人說長時間不理髮容易刺撓,非也,那跟頭髮長短沒關係,勤洗頭吧您嘞!對聯如圖:

傳統藥鋪的對聯:中醫和中藥是近幾年頗受爭議的話題,今日不講別的,就講醫德。何為德?醫者當有救世濟人之心,不可貪圖名利,歷代德高望重的老中醫,哪個是腰纏萬貫的?這副對聯就很好地詮釋了何為醫德,如圖:

某小學的語文教師,育人無數,以博學聞名,尤其擅長寫對聯,退休後開了個書畫店,這方圓百八十裡的鄉親,若有婚喪嫁娶之事,都希望能求得老教師的一副對聯,並以此為榮。

一日放學後,小學生小甲又像往常一樣來書店看書,見老教師正在看一本對聯大全,就好奇地湊上去一起看。

老教師抬頭一看,呵呵笑道:小朋友,喜歡對聯?

小學生:嗯,喜歡。

老教師:可會寫字?

小學生:學過兩年!

老教師聽罷將書合上,拿來文房四寶,一一鋪在長條桌案上,提筆寫了七個瘦金大字:畫上荷花和尚畫!

寫完將寸餘的毛筆遞給小甲,看他是否懂得其中意。後者觀字細品,眉頭緊皺,又緩緩舒展,繼而嘿嘿一笑:好聯、好字!也學著老教師的樣子,揮筆寫了七個字:

書臨漢字翰林書!

老教師仔細品味小學生寫的下聯,忽而擊掌大笑,嘆道:真是初生牛犢不畏虎,長江後浪推前浪啊!好字、好聯,好孩子啊!

雖然只是一個小故事,但是不得不服氣:現在很多小學生,在書法、文學知識上,並不比成年人差多少,每一個小孩子都是潛力股,只要家長們用心挖掘,耐心培養,何愁未來無成就?何愁祖國不富強?

您還知道哪些行業的趣味對聯?畫上荷花和尚畫,您能對出更好的下聯嗎?歡迎留言,感謝您的點讚和關注。

相關焦點

  • 語文老師出上聯:幾根傲骨頭,撐持天地!小學生的下聯振奮人心
    學校的老師,為了幫助學生們儘快「收心」,融入學習,也是費盡了心思。據說有一位小學語文老師,就用「特別」的形式,讓學生們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這個語文老師組織了一場「趣味對聯」交流會,自己出上聯,讓學生們對下聯,對得好有獎勵。
  • 和尚上聯:三更挑水,擔回兩輪明月,書生巧對下聯,妙不可言!
    和尚上聯:三更挑水,擔回兩輪明月,書生妙對下聯,成千古絕對!古代有一個書生進京趕考,由於人生地不熟,沒有找到旅店投宿。只得來到一座古寺前。和尚看他是個書生,想試試他的才學,就說投宿不難,但我出個上聯,你能對上才行,書生點頭應允。
  • 語文老師畫荷花,英語老師畫稻草人,美術老師:你們畫完了嗎?
    而作為最直接的視覺效果——板書,更是每個科任老師需要花費心思的授課環節。板書如果只是粉筆字,顯然已經很難出彩了!因此,許多老師都會在板書上做文章。為了達到繪聲繪色的效果,粉筆畫成為許多老師的首選。各科老師都會結合教材的內容,在黑板上秀一手粉筆畫。比如下面這兩幅,我們一起來看看。
  • 蘇小妹出一上聯:「面對面吃麵」,和尚對出下聯,女子又羞又惱!
    蘇小妹出一上聯:「面對面吃麵」,和尚對出下聯,女子又羞又惱!哈嘍,大家好,很開心能夠和大家分享有趣好玩的故事,喜歡可以關注我哦~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唐詩宋詞,經常被世人傳唱。當初除了這些雅趣,還有一項活動十分受歡迎,那就是對對聯。
  • 北京出上聯,上海對下聯!精妙絕倫
    出個對子您就知道了! 西藏上聯: 雪域春秋「扎西德勒」 典型的西藏景色,雪域兩字完全可以概括;扎西德勒是祝福語。 遼寧下聯: 鋼水奔騰春夏秋冬入眼來 遼寧為新中國煉出了第一爐鋼,1949年12月,鞍山鋼鐵公司煉出了新中國的第一爐鋼。
  • 才女出上聯捉弄和尚:「面對面吃麵」,和尚的下聯讓女子羞愧難當
    才女出上聯捉弄和尚:「面對面吃麵」,和尚的下聯讓女子羞愧難當中國是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國家,有著5000年的悠久歷史,創造的文化數不勝數。有很多傳統文化也流傳了下來,比如戲曲文化,書法文化,當然還有對聯文化。對聯起源於五代十國,早期的對聯是刻在竹子上的,叫楹聯。
  • 尚書一上聯:「和尚和尚書詩,因詩言寺」,小和尚下聯絕了!
    尚書一上聯:「和尚和尚書詩,因詩言寺」,小和尚下聯絕了!對聯在中國的文學地位可謂是不可撼動的,早在中國的戰國時期,我國便有了「桃符」的出現,一直持續到中國的五代十國的後蜀時期,對聯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成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的文化藝術,而直至今日,對聯文化依舊是經久不衰,每當逢年過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在家門口貼上對聯,以此來迎接節日的喜慶。
  • 上聯「東和尚,西尼姑,兩廂情願,糊糊塗塗」,沒想到下聯成經典
    想要作出絕妙的對聯,首先要立意要夠好,畢竟對聯的好壞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作對聯的人境界的高低。縱觀古今,人們作對聯的目的和詩歌類似,通常是為了抒發自己的情感或是表達美好願望。對聯是一種含蓄表達人喜怒哀樂的一種方式,這一點和詩歌類似。
  • 鄭板橋罵和尚為「禿驢」,上聯「鳳來禾下鳥飛去」,下聯更是絕配
    對聯不僅僅講究對仗工整,一副高深的經典佳對,往往都讓人玩味其中,或能感悟出深刻的道理,或能從中發現什麼隱藏的含義,對聯可以說是一種高級的文字遊戲,文人墨客對其更是喜愛有加。歷史上有關對聯的趣事有很多,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一說清代鄭板橋的對聯趣事,細細品讀,實在讓人忍俊不禁。
  • 才女一上聯:「面對面吃麵」,和尚一下聯,才女聽後又羞又氣
    說起宋朝的蘇東坡,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課本就曾多次讀過他的詩詞,他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晚年的蘇東坡,官場失意,被朝廷貶到了地方上,慶幸的是,在地方任上,他認識了一個和尚,是金山寺的佛印和尚。兩人常常聚一起,互相調侃,互相學習,像有一次,兩人遊西湖,就出了一副趣對,蘇東坡出了一個上聯:狗啃河上(和尚)骨,機智的佛印和尚馬上就對上了下聯:水漂東坡詩(屍),可謂是令人稱奇。
  • 尼姑出上聯,「和尚撐船,篙打湖心羅漢」,書生對下聯,讓人嘆服
    就在這時候,一位老秀才跑了過來笑嘻嘻的出了一上聯,化幹戈,為玉帛,言歸於好。話音剛落,王鳴盛便胸有成竹似的對出了下聯,假梨園,排憂非,冰釋嫌疑。一時間,眾人叫好,王鳴盛也愈發有名了。某一日,王鳴盛來到一寺廟遊玩,見方丈帶著一幫小和尚在池塘划水,迎面走來一尼姑,只見尼姑狡黠一笑便出了一上聯,和尚撐船,篙打湖心羅漢。這點難度的對聯自然難不倒王鳴盛,只見他緩緩道出下聯,尼姑汲水,繩系潭底觀音。見王鳴盛能這麼快速度對出下聯,尼姑嘆服不已。
  • 才女出上聯:「王不出頭誰做主」,才子的霸氣下聯令才女臉紅
    這個上聯一出口,身邊的人都無人對出下聯,場面一時尷尬起來。就在這時,一個光頭和尚信步前來,大聲的說出了下聯「世亂民貧,王不出頭誰做主?」這副對聯對得實在是妙不可言,朱棣的上聯說天氣,而且還是一個合字聯,是難度很大的。和尚對出的下聯,也是合字聯,而且最後的「王」字加一個點,就變成了「主」,這也正好言重了朱棣的心事。這名和尚就是大名鼎鼎的道衍和尚姚廣孝,最後幫助朱棣奪取了皇位,開創了永樂盛世。
  • 上聯「鳥在籠中,恨關羽不能張飛」,下聯更妙令人嘆服
    比如唐伯虎就曾出過一副滑稽的上聯,「畫上荷花和尚畫」,據說500年內都沒有人可以對出。 而在古代,在每家每戶人家的門上,都會貼有各式各樣的對聯作裝飾,而這種風俗一直沿用到了現在。每到過年的時候,或者是過一些比較重大的節日的時候,人們就都會自己動手寫一寫,以此來烘託當下節日的氛圍。同時也留傳了許多有關於對聯的美好傳說,這篇文章要講的就是關於對聯的故事。
  • 才女出一上聯:面對面吃麵,和尚對出絕妙下聯,才女聽後又羞又惱
    主要這個老和尚他也喜歡寫詩詞,而蘇軾也喜歡吟詩作對啊!兩個人一見如故惺惺相惜啊!甚至可以說相見恨晚啊!而此時蘇軾的妹妹蘇軫聽聞後便十分不服氣想要見見這個這麼有文學的和尚,蘇軫蘇小妹也是被譽為少見的才女之一,而其作為一個女子來說的話性格十分爽朗活潑。一日蘇軫見佛印便說:「佛印和尚,我給你出個對聯你看你是否能達出可否?」
  • 知府上聯「東和尚,西尼姑,兩廂情願,糊糊塗塗」,下聯堪稱經典
    知府大人提出的上聯:「東和尚,西尼姑,兩廂情願,糊糊塗塗」,乍一看頗有刁難、奚落之意的上聯卻被人輕鬆對出,並且下聯堪稱經典,這是怎樣的一副對聯呢?一、對聯裡面的「情緒」我們都知道,古代詩詞以唐宋為興。其實在古代大多都是讀「八股」考科舉謀取官位的,但凡官府中人都有一些真才實學,坐上官位看的就不是學歷而是能力了,顯然這位知府大人有些「不務正業」。一是自已身份擺在那裡,巴結的人自然不在少數,即便這位知府大人出的聯有人能對上,也是婉拒,二是知府也確實有些學問,可以說掌握了對聯的技巧與精髓,有事沒事便來上幾聯尋人打趣。
  • 日本學者出上聯:日本東升,光耀九州四國,網友對的下聯太霸氣了
    國王聽後決定派學者去中國學習,日本從此把中國當作老師,十分崇拜中國,並派了很多學者來中國學習。到了唐朝,日本的學習模式更加瘋狂。由於唐朝十分開放,對外來文化和宗教也十分包容。日本就派了大量的學者來中國學習,渴望學到中國的一切,有的甚至是照搬回國。因此,現在日本的傳統文化都有中國文化的影子。
  • 劉家人出一上聯「劉邦劉備劉德華」,周家人對的下聯很是經典
    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長江。偶然間看見一條黃狗正在啃骨頭,蘇東坡便來了一句上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聽了之後,心中自然明白。他隨手將自己手中題有蘇東坡詩句的扇子拋入水中,下聯也就出來了:「水流東坡屍(東坡詩)。」
  • 西藏:我出上聯,新疆:我對下聯.中國是橫批!
    ——出個對子您就知道了!也挺有趣不是?安徽上聯:黃山為九州增色(「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自古以來黃山就是遊覽的佳境,似乎只有包括李白、徐霞客在內的少數幾人曾經攀上過光明頂。遼寧下聯:鋼水奔騰春夏秋冬入眼來(遼寧為新中國煉出了第一爐鋼,1949年12月,鞍山鋼鐵公司煉出了新中國的第一爐鋼。)
  • 北京出上聯,上海對下聯,看各省市如何「聯動」?
    ,黃山歸來不看嶽」,自古以來黃山就是遊覽的佳境,似乎只有包括李白、徐霞客在內的少數幾人曾經攀上過光明頂。 還有這一首詩:帝子瀟湘去不還,空餘草色洞庭間;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
  • 才女上聯嘲笑佛印:和尚撐船,篙打江心羅漢,蘇軾下聯讓她羞紅臉
    蘇軾一生性格隨和,他飄逸不拘的性格使得不能夠在官場上如魚得水,蘇軾與佛印和尚相識,兩個人經常在一起討論詩詞歌賦,切磋技藝,漸漸地,兩個人志趣相投,惺惺相惜,成為了最好的密友。蘇軾和佛印和尚交友廣泛,一日,兩個人出門遊玩,還帶著一個才女,在江上,蘇軾和佛印和尚兩個人共同撐船,另一位才女在船裡觀賞著美景,忽然看見佛印和尚在水中的倒影,便說了一句:和尚撐船,篙打江心羅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