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倒黴的皇帝——鹹豐

2021-02-23 橫山書院


《寸寸山河寸寸金——面對國土的歷史沉思》這本書是我二十年前寫的,距離現在已經很長時間了。因為上一講主要講的是清王朝康乾盛世,今天我想換一個角度,講講它的衰敗。衰敗的歷史,事件很多,我就選鹹豐皇帝和慈禧太后這兩個點給大家簡單地講一下。

我為什麼要講鹹豐呢?中國幾千年歷史中,第一個被列強趕出京師的就是鹹豐皇帝。北京有三次淪陷的歷史。第一次淪陷發生在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之前鹹豐皇帝帶著他的嬪妃逃到熱河。但是北京城雖然被列強英法聯軍佔了,卻沒有遭受更多的損失,只是圓明園被毀。第二次,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京城淪陷,慈禧帶著光緒皇帝逃離北京到山西、陝西。八個列強,他們從城南和城北——今天的宣武門和西安門打進北京城,用大炮直接對著皇城。當時的前門、天安門、端門,都被他們炮轟,皇城也遭受了大的損失。第三次,1937年日本人侵佔北京,他們的所作所為與前兩次相比,惡行更多。

我今天講的是鹹豐皇帝。研究近代史,我覺得鹹豐是中國幾千年歷史當中最倒黴的一個皇帝,現在我們都是從影視或者小說中知道鹹豐的一些故事,實際上離鹹豐本人很遠,他的形象都被戲說和醜化了。說鹹豐皇帝是歷史上最倒黴的皇帝,是因為他繼位之後,遇到了兩件大的事情。第一件就是他遇到了史無前例的農民大起義——太平天國起義。太平天國起義,是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時間非常長,長達十三年,佔據了江南的半壁河山,並建立了一個與清王朝對立的國家。太平天國有首都、軍隊,而且它佔據的半壁江山是當時中國最富庶的地方,這對整個清王朝的震動和衝擊非常大。第二件就是是鹹豐皇帝遇到了史無前例的英法聯軍的侵略。

我們都知道,1840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歷史教科書上也講到,它把清史截成了兩個部分:一個是古代史的最後一部分,另一個是近代史。中國是由一個封建社會走到了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實際上,第一次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史的影響遠不如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籤訂了《南京條約》,打開了中國的國門。雖然籤訂了《南京條約》,但道光皇帝和當時的文武百官並沒有承認這一失敗。他們把這次失敗還跟傳統中國中原的統治者和周邊夷狄的戰爭相提並論,所以道光皇帝把中英《南京條約》稱為「萬年和約」。那個時代的中國還是個「家天下」的時代。所謂的「家天下」是什麼呢?「家天下」就是一姓天下。我們可以說唐朝是李姓,明朝是朱姓。清朝也是一姓天下,是愛新覺羅的天下。這個「家天下」的概念,決定了它跟周圍的關係是一種宗藩的關係,就是中央統治者和宗主國及藩部的關係。道光皇帝在當時認為清王朝與列強的關係就是歷史上宋遼、宋金的關係。宋朝咱們知道,它的北部有遼、金、西夏,都是少數民族的部落,但是這些地方並不是小地方,遼國的地域比當時宋朝的疆域要大兩倍。但傳統中國的夷夏之爭的觀念,認為這是中原的統治者與周圍的夷狄之間的一種爭鬥:我暫時失利了,所以籤訂條約,宋金條約、宋遼條約都有割地賠款和輸送銀幣,歷史上這些事情都是經常有的。道光皇帝第一次遇到長著黃眼睛、高鼻子的外國人,他也是從對待夷狄的觀念來看待這件事。他把第一次鴉片戰爭作為歷史上中原的統治者跟少數民族首領之間的戰爭衝突,割地賠款是一樣的,所以他把中英南京條約叫「萬年和約」。在道光皇帝心中並沒有我們今天的國家和國家之間締結國際條約就要行使條約的權利和義務的概念,所以他在籤訂中英《南京條約》之後,並沒打算履行這個條約;很多百官都不知道這個條約,因為這是一件恥辱的事情。

中英《南京條約》之後,中國進入現代史,與西方列強籤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有八百多條。《南京條約》只是一個開始,中國僅被列強的大炮打開了一條門縫,洋人並沒有完全進入到中國來。真正打開中國國門,是在中國近代發生歷史劇變的鹹豐一朝。這裡面我不講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因為這個題目太大了。但正好是鹹豐繼位之後,他遇到了內部的農民大起義和外部的英法聯軍的侵略,農民大起義在前,英法聯軍侵略在後。英法聯軍主要是侵略京津一帶,與太平天國形成南北呼應、中外呼應,這對當時清王朝的衝擊是非常嚴重的。

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學院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兼職:中國太平天國研究會常務理事、日本亞洲研究所兼職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清代與中國近現代政治史、中國海疆史、清代邊疆民族史。主要學術成果:《寸寸山河寸寸金——面對國土的歷史沉思》《百年國恥紀要》《鹹豐皇帝》《清代三山五園史事編年》等著作十餘部。

陳洪 | 說「三教互補」格局的形成

商傳 | 永樂皇帝(全文版)

楊念群 | 清朝正統性建立的代價

劉澤亮 | 禪道與人生智慧(全文版)

劉夢溪: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與理念(上)

謝維和:老子對現實的獨特批判

樓宇烈先生:中國的傳統文化就是重人文的文化

杜維明:儒家心學的人文精神

相關焦點

  • 乾隆作為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晚年的乾隆,見過幼年時的鹹豐嗎?
    乾隆是我國曆朝歷代的君主之中最長壽的一個,這一點毋庸置疑。古代封建社會的人成婚、生子都比較早,於是便有人疑惑了,那麼乾隆最為歷史上壽命長的皇帝,是否有見過他的曾孫鹹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呢?首先我們來捋一捋,乾隆的帝位傳給了自己的第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
  • 在清朝頗受爭議的鹹豐皇帝不應成為歷史的「背鍋俠」
    同時,鹹豐皇帝還是一位頗受爭議的皇帝,有人評價他剛愎自用妒賢嫉能,致使其有生之年也沒能夠平定天平天國運動;有人評價他玩忽職守膽小如鼠,丟下首都北京落荒而逃,任由外國人搶我國寶,毀我瑰寶級皇家園林圓明園;有人評價他荒淫無度不知節制,年紀輕輕就將自己原本羸弱的身體徹底造垮,三十歲就一命嗚呼。總之,鹹豐皇帝絕不是一位好皇帝,甚至是歷史的罪人。
  • 硝煙迷漫話晚清:多災多難的鹹豐皇帝是明君,還是無能的皇帝?
    要評選清朝皇帝中最悲情獎項的獲得者,有競爭力的有好幾位。比如長期被慈禧太后軟禁,最後死於砒霜中毒的光緒帝。或者因"辛亥革命"而被迫退位,最後淪為日本人傀儡的宣統帝。但是,要評選最最最悲情的皇帝,絕對是下面講的這位莫屬了。他就是鹹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是清朝的第九位皇帝,清朝和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有實權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後一位通過秘密立儲而繼位的皇帝。
  • 鹹豐皇帝與第二次鴉片戰爭
    籤了字之後,道光皇帝的兒子,當時的皇帝鹹豐又後悔了。因為天津條約裡有一條規定,幾個西方國家可以 向北京派駐大使。這個在今天是世界外交慣例,但是鹹豐皇帝卻非常害怕,別的條款他都能接受,割土地徒弟賠多少款都行,就是讓外國人住在北京,他接受不了。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外國人不給他下跪。
  • 鹹豐皇帝也曾勵精圖治
    鹹豐繼位廣開言路1850年3月9日,奕詝正式繼位,定明年為鹹豐元年。鹹豐皇帝自小就受到杜受田的悉心教導,接受正統儒家思想的薰陶。對自己的老師也信任有加,登基之後,多次為自己的老師加官進爵,家國大事也與老師商討對策。登基之初,鹹豐帝就接納了老師親賢人,遠小人,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廣開言路的建議。
  • 鹹豐皇帝是摔瘸了,是因為玩馬球嗎
    鹹豐皇帝是清朝最後一位秘密立儲繼承皇位的皇帝,但是他沉迷於酒色,又膽小怯懦、優柔寡斷,是清朝歷史上最沒有作為的皇帝之一。除此之外,史料上還記載鹹豐皇帝是個瘸子,傳言說是他小時候玩馬球摔的,這是真的嗎?說起馬球,在古代它是一種頗為流行的競技運動,又叫擊鞠。
  • ...Auction 12月線上大拍 | 亞歷克斯·馬格勒舊藏清代鹹豐皇帝...
    清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歷經十二代帝王,享國296年。  ▲鹹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1831-1861)  鹹豐皇帝在位僅十一年。在鹹豐即位不久,於鹹豐元年(1851年)元月就爆發了太平天國農民起義。鹹豐六年(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接下來的火燒圓明園,天地會的起義註定在位僅僅十一年的鹹豐皇帝落寞的一生。國家的衰落動蕩,作為最高統治者的鹹豐皇帝自已無暇翰墨,因此留下的墨寶很少。但他自幼受到嚴格的漢文化教育,使得他在書法方面具有一定的修養。
  • 如何勾住鹹豐皇帝的魂?
    鹹豐皇帝是清朝第九位皇帝,也是清朝歷史上最後一位掌有實權的統治者皇帝,而造成這一局面的重要人物就是慈禧。公元1852年,鹹豐皇帝登基後將鈕祜祿氏立為皇后,同時為了充實後宮,開始優選天下秀女,而慈禧就是在這次選秀中入宮的,那時候慈禧叫蘭兒。
  • 鹹豐皇帝為何早逝,除了沉迷美色,還因為他迷戀上了這兩種東西
    鹹豐皇帝是清朝歷史上最後一位通過秘密建儲繼位的皇帝,也是清朝歷史上最後一位有實權的君主,不過同時鹹豐皇帝也被夠後人稱之為「四無皇帝」:無遠見、無膽識、無才能、無作為。清朝的爛攤子將原本想要有一番作為的鹹豐皇帝的耐心徹底磨滅了,於是鹹豐皇帝放棄了,既然怎麼搞都搞不好,怎麼做都不能讓大清朝走上康莊大道,那就算了,乾脆破罐破碎,當一個逍遙快活的糊塗皇帝豈不妙哉,就這樣,鹹豐皇帝墮落了,一個荒淫無道的鹹豐皇帝出現了。
  • 鹹豐皇帝是中國的「失地王」嗎?
    歷史上最有名的可謂是英國的失地王約翰,在他擔任英國國王時(公元1199年-1216年),英國對外不斷徵戰,對內橫徵暴斂,搞的老百姓天怒人怨,結果貴族團結起來一直反抗國王的暴政,逼迫他籤署了《大憲章》,從此國王的權力受到了極大的限制,這也被認為是西方近代憲政的一個開端。
  • 鹹豐皇帝和他的小圈子
    多次撞到玻璃門上的英國人和法國人,最終壓不住火,找了個藉口,跟大清開戰,佔了廣東,掠走了兩廣總督葉名琛。接下來,儘管鹹豐選擇裝聾作啞,但只要開放的問題不解決,戰火早晚會北上燒過來。在應對洋人方面,鹹豐和他的小圈子,似乎沒有一個好主意。當然,首先是皇帝昏聵。在繼位之初,他就安心要表現強硬的。在他看來,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挽回下墜的道德人心。
  • 大清皇帝鹹豐執政時期,遭遇的一切,要是換成雍正能挽回嗎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回顧起來都是那麼的精彩。這一年是道光十一年,皇宮中的龍子也多的去了,這個時候身為皇帝的道光就面臨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立當朝太子了。幾個小皇子道光皇帝最看好的就是四皇子和六皇子,喜歡歷史的小夥伴都知道鹹豐皇帝是道光皇帝的第四個皇子,鹹豐皇帝也是在道光年間三十登基當皇帝的,當時年僅為二十歲,至其終年共在位十一年。鹹豐時期清朝正處於亂世國庫空虛,國內形勢不容樂觀,鹹豐皇帝登基僅僅一年後,當時就爆發著名的太平天國起義,後來起義軍的勢力越來越大,並且持續起義長達幾年之久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 皇帝的女兒真可怕——盤點歷史上那些倒黴的駙馬
    然而,歷史上記載,他們並非個個都是美滿幸福的。說到這「駙馬」,「駙」指的是馬,三匹馬拉一輛車,左右兩邊的馬稱為「駙」。「駙馬」則是掌管皇帝之「駙」的人,漢武帝時開始有「駙馬都尉」這種官職,掌管皇帝輿車之「駙」。
  • 錯失皇帝之位的恭親王奕與鹹豐皇帝之間的兄弟關係如何
    道光皇帝一共有九個兒子,前三個兒子都死得早。第四個兒子就是娶了慈禧的鹹豐皇帝。第五個兒子過繼給道光的三兄弟,就屬於旁支了。老六是差點當上皇帝的恭親王奕,因為和慈禧合作幹掉了八大顧命大臣,算是最顯赫的王爺了。老七是醇親王奕譞xuan,他的正福晉就是慈禧的親妹妹。
  • 「四無皇帝」鹹豐:最大的失誤卻不是「四無」,而是「選秀」
    上下五千年,幾乎每個朝代,都既有昏君,也有聖主,不過,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大清王朝,卻似乎有點兒例外,因為在「大清十二帝」之中,好像並沒有什麼昏君、暴君,他們看起來,都還差不多。
  • 錯失皇帝之位的恭親王奕訢與鹹豐皇帝之間的兄弟關係如何?
    道光皇帝一共有九個兒子,前三個兒子都死的早。第四個兒子就是娶了慈禧的鹹豐皇帝。第五個兒子過繼給道光的三兄弟,就屬於旁支了。老六是差點當上皇帝的恭親王奕訢,因為和慈禧合作幹掉了八大顧命大臣,算是最顯赫的王爺了。老七是醇親王奕譞xuan,他的正福晉就是慈禧的親妹妹。老八是鍾郡王奕詥hé,第九個是孚郡王奕譓huì。
  • 殘疾人能當皇帝?還真別說,中國歷史上就有兩個殘疾皇帝
    在封建帝王的選擇上,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數千年的封建統治,總有幾個皇帝是比較例外的。比如,歷史上,就出現了明仁宗和清文宗兩位瘸子皇帝。 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是清朝的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七位皇帝,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擁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後一位通過秘密立儲繼位的皇帝,年號鹹豐。
  • 鹹豐皇帝的「顧命八大臣」,為何最終鬥不過慈禧太后?
    公元1861年,鹹豐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病逝,不久後,滿清統治階層內部發生一次宮廷政變,史稱「辛酉政變」,因新皇帝年號初定為「祺祥」,故又稱為「祺祥政變」。事情的起因得從第二次鴉片戰爭說起,當時英法聯軍進攻天津,直逼北京。鹹豐皇帝以「木蘭秋獮」之名,先是倉皇出逃至圓明園,而後轉到熱河承德避暑山莊。這一歷史事件直接導致了,鹹豐朝兩個政務中心的形成。
  • 鹹豐皇帝的3大不良「怪癖」,難怪他活不過31歲...
    就在清朝的歷代皇帝中,鹹豐帝也是有著一定的業績,他的功勞在所有的皇帝中應該算的上是中上之資。大家也都知道鹹豐皇帝很年輕就去世了,簡直就是一天大的不幸。                                                但是歷史上的皇帝高壽的本來就很少,據歷史記載在冊的可以考證的209位皇帝的壽命顯示計算,從有皇帝以來,這些所有的皇帝壽命平均為39歲,這是一個在今天看來十分的年輕的歲數,清朝的一個皇帝的年齡甚至還低於這個數字,這是怎麼回事呢?
  • 曾國藩如何借鹹豐皇帝之手組建湘軍?瞞天過海,操作手法老道
    從鹹豐皇帝在部署和太平天國作戰的一系列政策中,曾國藩看到,他能改變清朝的歷史和命運。從古至今,不管任何一個領導,即使是大臣也好,皇帝也罷,你只要找到其心中最害怕、最擔憂的事情,並替他解決煩惱,你就能成為那個最受器重、別人無法替代的關鍵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