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1840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歷史教科書上也講到,它把清史截成了兩個部分:一個是古代史的最後一部分,另一個是近代史。中國是由一個封建社會走到了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實際上,第一次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史的影響遠不如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籤訂了《南京條約》,打開了中國的國門。雖然籤訂了《南京條約》,但道光皇帝和當時的文武百官並沒有承認這一失敗。他們把這次失敗還跟傳統中國中原的統治者和周邊夷狄的戰爭相提並論,所以道光皇帝把中英《南京條約》稱為「萬年和約」。那個時代的中國還是個「家天下」的時代。所謂的「家天下」是什麼呢?「家天下」就是一姓天下。我們可以說唐朝是李姓,明朝是朱姓。清朝也是一姓天下,是愛新覺羅的天下。這個「家天下」的概念,決定了它跟周圍的關係是一種宗藩的關係,就是中央統治者和宗主國及藩部的關係。道光皇帝在當時認為清王朝與列強的關係就是歷史上宋遼、宋金的關係。宋朝咱們知道,它的北部有遼、金、西夏,都是少數民族的部落,但是這些地方並不是小地方,遼國的地域比當時宋朝的疆域要大兩倍。但傳統中國的夷夏之爭的觀念,認為這是中原的統治者與周圍的夷狄之間的一種爭鬥:我暫時失利了,所以籤訂條約,宋金條約、宋遼條約都有割地賠款和輸送銀幣,歷史上這些事情都是經常有的。道光皇帝第一次遇到長著黃眼睛、高鼻子的外國人,他也是從對待夷狄的觀念來看待這件事。他把第一次鴉片戰爭作為歷史上中原的統治者跟少數民族首領之間的戰爭衝突,割地賠款是一樣的,所以他把中英南京條約叫「萬年和約」。在道光皇帝心中並沒有我們今天的國家和國家之間締結國際條約就要行使條約的權利和義務的概念,所以他在籤訂中英《南京條約》之後,並沒打算履行這個條約;很多百官都不知道這個條約,因為這是一件恥辱的事情。
中英《南京條約》之後,中國進入現代史,與西方列強籤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有八百多條。《南京條約》只是一個開始,中國僅被列強的大炮打開了一條門縫,洋人並沒有完全進入到中國來。真正打開中國國門,是在中國近代發生歷史劇變的鹹豐一朝。這裡面我不講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因為這個題目太大了。但正好是鹹豐繼位之後,他遇到了內部的農民大起義和外部的英法聯軍的侵略,農民大起義在前,英法聯軍侵略在後。英法聯軍主要是侵略京津一帶,與太平天國形成南北呼應、中外呼應,這對當時清王朝的衝擊是非常嚴重的。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學院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兼職:中國太平天國研究會常務理事、日本亞洲研究所兼職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清代與中國近現代政治史、中國海疆史、清代邊疆民族史。主要學術成果:《寸寸山河寸寸金——面對國土的歷史沉思》《百年國恥紀要》《鹹豐皇帝》《清代三山五園史事編年》等著作十餘部。
陳洪 | 說「三教互補」格局的形成
商傳 | 永樂皇帝(全文版)
楊念群 | 清朝正統性建立的代價
劉澤亮 | 禪道與人生智慧(全文版)
劉夢溪: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與理念(上)
謝維和:老子對現實的獨特批判
樓宇烈先生:中國的傳統文化就是重人文的文化
杜維明:儒家心學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