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最美家庭
2020年的春天,不該被忘記
本該萬家團圓的日子裡
一大批勇士捨棄小家、保衛大家
他們做彼此的鎧甲
互相支持全力以赴共克時艱
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上
在基層一線的防疫陣地中
夫妻檔、父子兵、姐妹花,以至祖孫三代……
攜手同行,並肩戰疫
不同的職業和崗位
同樣的使命與擔當
這一刻,他們是家人也是戰友
成為抗疫戰場上美麗組合
……
我們追尋著最美家庭
講述他們的故事
傳遞最美「家」力量
今日推出第13期
王迎莉家庭
(大連市抗疫最美家庭)
王迎莉,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護士長,遼寧省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王志方,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醫生;王俊偉,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醫生。一家三口都是醫生,為了更多人的團聚,原本該團聚的他們選擇了分離,王迎莉去了武漢,王志方堅守大連,兒子王俊偉在北京,一家身處三地,全都戰鬥在臨床一線。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最美家庭」。
春節本是闔家團圓的節日,一場疫情打破了節日的氣氛,作為老共產黨員,護理專業主任護師,王迎莉主動請命,奔赴一線,告別了年邁的父母和癱瘓在床的公婆,帶著醫務人員的使命踏上徵程。
大年初一下午,王迎莉對王志方說:「第二天早上五點半就要出發去武漢。」
大年初六一早,兒子對王志方說要回北京的醫院上班,王志方問兒子:「能不能不回去」
兒子卻說:「我媽媽都去了,都不害怕,我也不害怕!」
作為從事護理工作30餘年,曾被評為大連市名護、遼寧省護理天使,臨床經驗豐富的「資深」護士長,王迎莉一進駐醫院就被分配在重症組,負責江北醫院ICU病房新冠危重症病人的護理工作。她也是重症組最年長的隊員,今年51歲的她主動請纓,在最短的時間內參與並完成ICU病房的改建工作,將原有病區重新劃分三區,有效預防院內感染的發生。由於全國物資的緊缺,病區床位不夠使用,她將自己隨身攜帶的防護物資、消毒片、密閉式吸痰管、防護服等防護用品合理分配給大家,儘早幫助組員們擺脫困難,早一天參與救治工作。
從去時的一切未知心慌,到後來的每日疲憊,ICU病房一直是滿床加床狀態,病區內全部都是插管的重症患者。因此ICU病房是新冠重症病人救治的最後一道防線,她們每天與死神賽跑與病毒較量,從死神手中搶奪一條條生命。五十餘天的日日夜夜裡,她從不會在意護理病人時的高感染風險,每2小時翻身、吸痰、每2小時監測血糖、每2小時更換氧氣筒,24小時不停地循環靜脈輸液等。雖然工作非常辛苦,危險係數高,但王迎莉從來都是熱情高漲地投入工作,總是以身作則,第一個進ICU病房,最後一個離開ICU病房,將隊員所有脫下的防護用品整理完畢才離開,她的付出得到重症組全體人員的好評和肯定。
在ICU工作的16年中,王迎莉自認為看慣了生離死別,但面對自己親手護理過的抗疫英雄夏思思,她還是會難過。她所負責的危重症病區幾乎全部是氣管插管的危重症患者,因此無法和他們正常交流,但從患者渴望的眼神中她總能讀懂什麼,也一直默默的為患者注入生的希望與信心。每當有人撤掉氣管插管或轉出ICU病房時,她都打心底的為他們高興。
為了更好的支持王迎莉馳援武漢,愛人王志方不僅在自己的崗位上帶頭抗疫,還兼顧起照顧四位雙親的重任,讓王迎莉沒有後顧之憂的安心在武漢抗疫。
王志方默默寫道:「這個職業,賦予我們太多的神聖,可是脫下白大褂,我們也是常人,我們做醫務人員的心裡很清楚,疫區就是戰區,只是我們的敵人是看不見的病毒,我多麼希望出徵的是我,而不是她。」
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與榜樣。在父母的影響下,兒子王俊偉也選擇了從事臨床醫生的工作。對於一家子從事臨床工作的王迎莉來說,過節本就是珍貴的闔家團聚的日子,由於工作性質的特殊性,王迎莉跟家人總是聚少離多,在武漢抗疫期間,能一家三口同時視頻連線就是他們最溫情、最幸福的時光。
當團圓變成堅守的後盾,當堅守成為團圓的理由,王迎莉一家在三地「同心」抗疫,共同踐行「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的職業信念。
劉吉義家庭
(大連市抗疫最美家庭)
劉吉義,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主治醫師,我市第三批援鄂醫療隊成員;孫嬌,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主治醫師。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夫妻同心共上陣,奮鬥在抗疫第一線,用實際行動抗擊疫情守護生命,用無私奉獻彰顯新時代家庭風採。
元宵節這天,本應闔家團圓的日子,對劉吉義家人卻是難捨難分、印象深刻的一天。雖然劉吉義在大年初二就向醫務科遞交了請戰書,但正月十五臨時接到「2小時後機場集合馳援武漢」的緊急通知,一家人還是有些緊張和擔心,妻子孫嬌強忍著淚水收拾行李,不到20個月的女兒一邊在地上玩耍,一邊發出稚嫩的語音「爸爸,爸爸……」,年邁的母親紅著眼睛在廚房煮湯圓。他們都知道,此去武漢有困難,有危險,他們也知道,在國家危難時刻,作為醫生義不容辭。「保重身體,完成任務,平安凱旋」是作為家人最大的心願。
劉吉義到達武漢完成緊張的培訓後,迅速開展工作。由於雷神山醫院剛剛建立,內部設施不甚完善,他和同事們成了體力擔當,一起搬運醫療物資,一起對病房設備設施進行布局。從開科1小時內接受30多個患者的緊張忙亂,到後來臨床工作步入正軌後的有條不紊,他始終兢兢業業,勇當先鋒。一線工作強度極大,劉吉義總是衝在前面,用自己的專業技能挽救患者的生命。他說已經適應了那裡的工作強度,以及飲食、氣候、語言等。防護衣一穿就是一天,飯也可以一天只吃一頓,只要患者的病情穩定,其他的就都不是問題。患者中有剛大學畢業工作一年沒來得及回老家的小姑娘,有說話全是當地方言的老奶奶,有設計運20機翼的高級工程師,還有兩個聾啞患者等。他們有從隔離酒店來的,有從養老院來的,也有從社區醫院轉院過來的,他們忍受著這次新冠肺炎帶來的無助、痛苦和恐懼,有些人甚至出現焦慮、抑鬱症狀,劉吉義不光要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還需要幫助調整患者心理狀態,就像那句民諺所說,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
丈夫在雷神山,妻子孫嬌不光要照顧老人和孩子,作為神經電生理專業的一名醫生,她也一直奮戰在抗疫前線,疫情期間堅持給門診、病房一些患者做檢查。她說,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在這個時候一定要衝上去,做好本職工作,站好自己崗,盡一份力量。「疫情早散,山河無恙,人間皆安」是他們最渴望的。
從凜冬出徵到暮春凱旋,短短的50多天日子,視頻聊天是他們溝通的橋梁,噓寒問暖、互報平安是他們一家人的語言,快20個月女兒也開始會說「爸爸,想你…」。劉吉義夫婦說,「國有令,召必至!既然選擇醫生這個職業,就始終堅持一種信念和追求,踏實工作,守初心擔使命,為祖國的醫學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李明輝家庭
(大連市抗疫最美家庭)
李明輝,大連大學附屬新華醫院醫生,我市第三批援鄂醫療隊成員;尹晶晶,大連市西崗區公共服務中心職員。疫情來臨時,他們夫妻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付出,為抗疫貢獻一份小家力量。
李明輝在第一時間遞交申請書,請願支援武漢。2月8日,元宵節接到醫院通知「緊急集合,支援武漢!」,妻子尹晶晶為丈夫簡單準備了幾件換洗衣物,剛煮的元宵也沒來得及吃,就送別了丈夫。而這一別,就是兩個多月。
當李明輝跟隨大連援鄂醫療隊到達武漢駐地時,已經是凌晨4點。他克服了氣候溼冷、飲食不適、疫情嚴峻等諸多困難,完美的通過國家疾控中心的考核,可以上崗了。他被分配在雷神山感染二科三病房工作,負責治療確診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因為疫情原因沒有搬運工人,李明輝和其他醫護人員一起,冒著大雨,邊驗收病房邊搬運物資,所有事情都親力親為,僅用一天時間,就完成病區的驗收、布置和房間消毒等,並通過驗收。第二天病區便開始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初期病房收治患者43人,80歲以上9人,70歲以上8人,危重患者超過20人。李明輝每次當班時間超過12小時,每次進艙查房的時間超過4個小時,當查房結束,貼身衣服都會被汗水浸透,臉上也被勒出深深的印痕。工作如此艱苦,李明輝沒有抱怨,他始終堅信只要中國人民團結一致,必定能戰勝疫情。無論下班多晚,他都要和妻子視頻通話,他告訴妻子,每天雷神山醫院都有治癒患者出院,讓妻子安心。
在家中的尹晶晶默默承擔了家庭的重擔。5歲的孩子需要照顧,單位安排尹晶晶在家休息,照顧孩子,但她卻讓父母幫忙照顧孩子,自己第一時間到單位上班。她利用下班時間和周末時間,和同事們到香爐礁街道排查出入人員,測量體溫、出入登記等工作。她還第一時間響應黨中央的號召,為武漢疫區捐款100元。同時又通過西崗區紅十字會為武漢疫區再次捐款500元。因為元宵節走的匆忙,許多家在外地單身的醫務人員所帶的換洗衣物不足,尹晶晶積極聯繫前方,為這些醫務人員購買換洗衣物及一些必須用品,通過後援物資一起運到武漢前線,為這部分一線醫務人員解決了燃眉之急。
李明輝、尹晶晶夫妻二人用不同的方式抗擊疫情,以小家的奉獻與堅守,換來了如今的疫情消散,春暖花開。
張彩萍家庭
(大連市抗疫最美家庭)
張彩萍,大連大學附屬新華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我市第二批援鄂醫療隊成員;康計平,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高新大隊民警。「天使白和警察藍」,不同的身份,共同的使命擔當,他們並肩「逆行」,用自己最平凡的堅守和付出,築起一道保護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屏障,守護著心中那份家國情懷。
2月2日,張彩萍同志被緊急抽調入遼寧省重症醫療隊,隨大連第二批18名醫護人員趕赴武漢。由於工作需要,康計平不能到車站送別妻子,夫妻倆只能通過視頻告別、互相鼓勵。
在支援武漢期間,張彩萍同志所在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是新冠重症定點醫院,收治的都是重症和危重症的新冠肺炎患者。診斷、治療、用藥、各種監護參數及檢驗檢查分析、院感防護等,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有一點疏忽,因此,即使穿著厚重的防護裝備,她仍然要為接診的每一位新冠肺炎患者認真查體;即使沒有負壓病房,氣管插管等有創操作時她也會衝在前面;即使連續工作二十多天,她也要對主管的每一個病人都瞭然於心才會下班;即使是休息時間,她也會不斷閱讀文獻、參加MDT以提高醫療技術水平……
送別妻子後,康計平同志也主動請纓,加入大連交警抗擊疫情的一線工作中,在後鹽高速公路收費站開展防疫篩查工作。在工作中,他履職盡責,嚴格遵守「六個一律」「三個強化」紀律要求,不怕辛苦,不怕勞累,嚴查每一臺車輛,站好自己的每一班崗,同時,主動為其他同志分擔任務、排憂解難,充分詮釋了一名軍轉幹部的忠誠,一名人民警察的奉獻。
工作間歇,夫妻倆利用偶爾且短暫的「空檔期」視頻通話,「我這兒一切都好,家裡怎麼樣?」「老人孩子一切都好,放心,一定注意安全,好好工作,我們都想你,安全回家!」……寥寥幾句簡單的問候話語,道不盡對家人的思念,夫妻二人誰都沒有埋怨過對方,更多的是相互支持、相互鼓勵。
原標題:《致敬戰疫「一家人」|大連抗疫最美家庭事跡展播(十三)》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