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大愛丨蔡甸區「抗疫最美家庭」線上故事展播(八)

2020-12-22 澎湃新聞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區廣大家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投身全民抗疫阻擊戰,她們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初心和使命,用責任和擔當扛起「大家」的安寧,用「疫」路逆行譜寫了感人的「小家」故事。

今天小編將帶領大家

走近蔡甸區「抗疫最美家庭」

王 科家庭、劉慶榮家庭、

孫利軍家庭、陳少華家庭、周進平家庭

讓我們一起

來聆聽他們的抗疫故事吧~

01

王 科家庭

滑動看圖

新春之際,一場病毒席捲武漢,波及全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為醫護人員家庭,更是義不容辭。

丈夫王科是區人社局一名年輕黨員。2月7日,接到單位要求黨員幹部下沉社區的通知後,他衝在最前面。不論是上門摸底排查,還是居家隔離人員的每日問候。無論是疫情防控的耐心宣傳和溫馨督促,還是值守小區的門口管控,都盡職盡責。2月15日,風雨交加,他仍堅守崗位,用心用情服務社區群眾,努力將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同時,作為名流世家小區業委會主任,在小區疫情防控中,積極協助小區物業,幫助小區孤寡老人等特殊群體,協調解決業主的實際需求。

妻子劉燕青是蔡甸區血防醫院一名醫務工作者。2月3日,她主動向單位申請,要求上一線,貢獻自己的力量。年幼的兒子剛剛一歲多,還沒有斷奶,劉燕青默默的買了幾罐奶粉,又給自己買了斷奶的藥,把孩子交給丈夫,說「兒子就交給你了」。便清理了幾件衣服,提著箱子就匆匆離開。那些發熱病人更需要她,能早去一秒,就能多做點事。

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醫務工作者,在災難面前,「舍小家,為大家」的信念一直在他們夫妻心裡吶喊,引領他們前行。

滑動閱讀更多

02

劉慶榮家庭

滑動看圖

劉慶榮,是武漢市蔡甸區人民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丈夫蔣偉,是蔡甸區中醫院的一名醫生。整個春節期間,蔣偉一直沒有休息,全天候戰鬥在抗疫戰場的第一線,為蔡甸區打贏疫情防控戰貢獻自己的力量。

大年初三,區法院收到上級黨委關於黨員幹部下沉社區的通知,政治部主任劉慶榮當天結束假期提前返崗,協助院領導統籌法院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和人員調度工作,組織本院黨員幹部下沉社區。家裡公婆剛剛去世,兒媳正在待產,老公是一線醫生。本該是家中忙碌的媳婦(婆婆),在疫情面前,她沒有講條件,深知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要服從組織召喚。劉慶榮同志舍小家、為大家。在她的帶領下,政治部支部全體幹警自願放棄休假,返回崗位。在她的指揮下,數道緊急通知從政治部發出。正是這一道道通知,指揮著全院各支部能夠緊緊圍繞上級的決策部署下沉社區開展防控工作,引導幹警在完成抗擊疫情工作任務時,做到科學地自我保護。疫情防控期間,孫子出生,她拜託親戚照料,沒有因私事影響一天工作。在院黨組的領導下,經她科學合理安排調度,蔡甸法院所包保的張灣街張灣社區、張灣街柏林社區、蔡甸街河街社區三個責任區域以及老法院宿舍、區血防醫院值守點的防疫工作有序開展,全院黨員幹部充分發揮先鋒模範帶頭作用,積極開展「四類人員」排查、防控網格化管理、環境衛生整治、生活物資採購配送、困難群眾幫扶、防疫知識宣傳等工作,鮮紅的黨旗高高飄揚在抗疫鬥爭第一線。

在完成黨組交辦的工作事項同時,她不忘部門職責,對本院疫情防控期間的輿情管控和對外宣傳工作進行周密的安排、部署,對下沉幹警到崗堅持每日督察,對全院幹警的自我防護作溫馨的提示。《眾志成城抗疫情蔡甸法院在行動》、《【令出如山有戰不怠】蔡甸法院眾志成城抗疫情》、《蔡甸法院上下一心並肩作戰堅決打贏防疫狙擊戰》、《因為責任、我們不怕》……4000多的閱讀量,多篇文章被最高人民法院公眾號和武漢政法等多個官方媒體採用,蔡甸法院幹警抗擊疫情事跡得到廣泛宣傳和讚譽。對部門幹警一道,堅持每天對法院包保五點下沉點位督導,撰寫督察通報50餘篇,法院幹警無一人因下沉社區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劉慶榮同志作為蔡甸法院娘子軍的典型代表,她衝鋒在抗疫一線,如傲霜鬥雪的紅梅凌寒綻放,與她在丈夫一道,在各自在崗位上共同為堅決遏制疫情擴散、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滑動閱讀更多

03

孫利軍家庭

滑動看圖

孫利軍同志,中共黨員,武漢市蔡甸區人民法院執行局副局長。妻子範會芬,蔡甸區婦幼保健院醫生。育有一子,已成家,與他們一起生活。兩人患難與共二十九年,夫妻恩愛,孝敬老人,誠信待人,鄰裡和睦、攜手共進。

2020年初,武漢發生了新冠肺炎疫情。大年初三,一封簡短的下沉社區倡議書剛下發,孫利軍同志就帶領執行局黨支部成員下沉社區,他堅持奮在戰抗疫一線,先後多次下沉河街、張灣和柏林三個社區,幫助社區開展體溫排查,疫情防控宣傳、卡口值守等工作,出色完成黨組織交辦的任務。

2月3日,妻子範會芬也主動申請加入了抗疫工作,被緊急抽調至協和江北方艙醫院從事一線防疫工作。兩人只能在晚上休息時才能通過手機互道一聲問候和鼓勵,第二天又各自投身屬於自己的戰場中。

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孫利軍夫妻作為武漢普通小家庭中的一員攜手衝鋒在前,舍小家保大家,雖身處不同戰場,但他們始終堅守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為武漢取得戰疫的最終勝利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滑動閱讀更多

04

陳少華家庭

滑動看圖

陳少華同志是區人民法院的一名老黨員,大年初三就提前結束了休假,下沉到張灣街柏林社區與社區的工作人員們一道參與抗「疫」工作。和其他工作人員一起爬樓梯,為住戶們發放防護物資,測量體溫,並詳細記錄住戶身體狀況。有些住戶不願意開門,他表示理解:「特殊時期,有排斥心理是正常的,大家都謹慎一點重視一些,疫情結束的時刻也會早一點到來」。面對這種情況,他都是讓住戶自行測量體溫,並把發放的物資放在門外。三天共參與發放口罩3000餘個,發放消毒水120餘瓶。他還負責法院機關食堂工作,在疫情期間為改變值勤人員吃泡麵的艱苦狀況,他分別從鹹寧、團鳳、嘉魚、新洲接回食堂工作人員,在確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想辦法儘量調劑好幹警生活。在張灣社區值守期間得知菜農蔬菜不能銷售出去,便主動聯繫菜農,食堂以合理價格儘量收購,既保證了食堂的蔬菜來源,又部分解決了菜農銷售難的問題。在疫情期間還帶領院駐唐河工作隊員深入貧困戶,走訪慰問困難群眾,與村兩委人員一道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張旭榮,是陳少華同志妻子,武漢協和江北醫院(蔡甸區人民醫院)ICU主管護師,今年54歲的她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資深醫護人員,因幾十年的護理工作經歷和紮實的專業基礎,科室的其他同事都親切的稱呼她為「張老師」。事實上,這已不是她第一次上「戰場」,曾衝在一線抗擊「非典」的她,此次又和同事們一起戰鬥在阻擊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的第一線。她在ICU年齡最大,遼寧醫療隊進駐以後,她與幾個經驗豐富護士留在ICU配合醫療隊員工作,多年沒上夜班的她又重新開始上夜班,由於醫護資源短缺,為了節省防護服,一整天不吃不喝已成日常,疫情嚴重時甚至用上了成人紙尿褲。她說:「只要疫情能得到控制,這些苦都不算什麼」。

陳茂是陳少華的兒子,在離家一百多公裡外的天門市公安局工作,是刑偵支隊的一名人民警察,從警4年。在提前一周得知今年春節排班表後特別興奮,「今年終於可以在家過年了」。但與全國其他許多家庭一樣,這個家庭的團聚計劃也同樣被肺炎疫情打斷。1月23日,農曆大年三十,單位召開緊急會議,要求所有民警取消休假堅守崗位,服從抗擊疫情工作安排,與此同時,武漢宣布封城。他先後被安排到天門高速口、天門市某製衣廠隔離點值守,因各執勤點要求24小時值班,熬夜是家常便飯,偶爾遇到有牴觸情緒且不配合測體溫的群眾,他都是耐心安撫,不厭其煩地解釋政策。他下沉到社區配合社區日常防疫工作,積極主動,受到了社區工作人員的好評。

徐豐是陳茂的新婚妻子,在蔡甸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中法新城所工作,主要負責處理12315消費者投訴。由於職能直接關係到民生,大年初三就匆匆結束休假,投身到了工作當中,由於疫情,她無法和新婚丈夫團聚,今年也是她第一年不在父母身邊過年。「最大的願望是,希望疫情早點結束,一家人能平安健康地團聚」。

陳少華同志一家,在疫情最嚴重期間,為了抗擊疫情,防止交叉感染,他們分居四地,陳少華住辦公室,張旭榮住老法院宿舍的老房子,陳茂在天門,徐豐住區人才公寓。但全家每日在家庭群中交流,談疫情、談工作、談生活。這是武漢一個普通家庭的小小堅守,可能在此次的疫情面前,這個家庭的努力只是杯水車薪,但滴水成海。「舍小家,為大家,我們一定會打贏這場戰役!」這是他們的信念。

滑動閱讀更多

05

周進平家庭

2020年元月31日,蔡甸區教育系統疫情防控突擊隊的集結號吹響,18名突擊隊員莊嚴宣誓「不計報酬,無論生死」,周進平就是其中之一。妻子王帆知道丈夫是一個怎樣的人,她知道這樣的時刻,丈夫一定會挺身而出,於是她什麼都沒有說,義無反顧地支持丈夫。因為區指揮部的命令下得急,臨走時,周進平都沒有好好和妻子、兩個孩子說幾句話。想到自己一段時間都不能回家,他趕忙去了一趟超市,準備了幾天的新鮮蔬菜。從超市回來,把東西一放,就與她們告別,趕往醫院。崗上的風險是顯而易見的,全區所有的發熱病人首先都會到區人民醫院就診,每天登記的人數在兩三百人,許多都是確診的病人。一次上崗四個小時,非常辛苦。白天時信息登記工作是馬不停蹄,很少有停歇,一方面要登記,另一方面還要做大量的解釋工作和政策說明。晚上,雖然信息登記工作量少,但室外工作,天氣寒冷,特別是凌晨,周進平只有在前面的空地上走幾圈,讓身體暖和起來。由於穿了防護服,四個小時下來,臉上會被勒出許多條勒痕,戴了橡皮手套的手已經發白。因為面部有部分皮膚暴露在外,所以經常要噴酒精殺毒,皮膚常常被灼傷得通紅。有一次,因送物資從自己的小區門口路過,周進平下車,一邊打電話,一邊遠遠地和兩個孩子在陽臺上揮手。

妻子王帆是蔡甸區第六小學的一名教師,一方面要承擔小學畢業班的數學網上教學任務,還要獨自一人照顧兩個孩子,常常是把孩子們安頓好後,她又開始改作業,全班六十多個人,她一直改到深夜。作業改完,還要備課。白天,在空堂的時候,還要馬不停蹄地去摘菜、做飯,大女兒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營養要跟上,不能馬虎;小女兒只有兩歲半,每天還要單獨為她做喜歡吃的菜。午飯一吃完,就要哄小女兒去睡覺,因為她如果不睡覺,王帆下午是無法上課的,小傢伙會不停地吵來吵去,影響課堂。小傢伙剛剛睡著,王帆就把電腦打開,開始點名上課。為了保證網上教學的效果,她將全班六十幾個同學編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安排一個小組長,利用同學之間的監督力量,監督作業完成進度、上課聽講效果等等。每天對每一個學生的表現都做好記錄,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工作,包括網絡、打電話的方式與家長、學生交流,督促每一個學生有收穫、有進步。

近兩個月的時間過去,周進平從醫院發熱門診信息登記的崗位上撤下來,經過隔離期和身體檢測,一切正常,回到家中,一家人團圓。

原標題:《小家大愛丨蔡甸區「抗疫最美家庭」線上故事展播(八)》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