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何容奪權的司馬懿,卻容不得輔助曹植的楊修,這點不容忽視

2021-01-08 佳佳樂多

戰亂年代君主都珍惜謀士,源於這樣的原因,所以楊修和曹操的關係非常和諧,但遺憾的是楊修始終沒有參透「伴君如伴虎」這句古話。

因為太自負經常當著曹操的面就炫耀自己的才學,甚至在和曹操比試的時候,也絲毫不讓步總是要表現的自己更加聰慧,於是在他人生事業最輝煌的時候,就慘遭曹操殺害,但為何曹操能夠對自己有真正威脅的司馬懿都能忍受,為何偏偏就容不下楊修,可見楊修並非是單純因為自作聰明而亡,那真實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要想知道楊修被殺的真實原因,我們且看看楊修都曾幹過什麼,因為楊修的天資聰慧,一直和曹丕和曹植的關係不錯。

但是在曹植和曹操為立儲爭鬥時,楊修選擇站在曹植一方,雖說當時和曹丕的關係還算可以,但楊修既然選擇陳我給曹植的謀士,就一定會為曹植拉攏勢力,並為曹植爭取應得的利益,所以與曹丕的對立是遲早的事情。

且當時朝中眾臣都知曉,曹操雖然看似對兩兒子的爭儲不聞不問,但其實心中自有一桿秤,而且曹操最討厭的就是別人參與他的立儲。

特別是手下的大臣幫助曹植曹丕二人,而且在兩人爭儲最激烈的時候,朝中臣子都有意避嫌,即便是有些臣子之前和兩人的私交不錯,但這時候都選擇任由兩人發揮,楊修卻是在這時候積極參與曹植爭儲,甚至還幫助曹植通過父親的測試,如此一直觸犯曹操的底線,曹操怎會不起殺心。

除了這些朝政中額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楊修的出生就已經註定最後的命運,楊修的母親是曹操死對頭袁術的女兒,其父楊彪身居尚書令,卻一直秉承儒家保守派,但曹操確實積極改革派,對於楊修父子曹操早有防範,如今楊修還公然參與爭儲紛爭中,曹操自然擔心楊修心存不軌,且楊修平時的行為絲毫不避諱,最終找了一個勉為其難的藉口將其處死。

我們再看看司馬懿這個人,平時做事一向低調,儘管最後還是被曹操發現他的遠大抱負,正準備對其下手時,怎料司馬懿處事更加的小心謹慎,讓曹操找不到任何的藉口,況且司馬懿卻是是當時難得的謀士,而當時曹魏正需要這樣的人,所以曹操就暫時沒有動他,當最後有心想要動司馬懿時,卻發現他已經有了曹丕這個強大的靠山,雖有心終究動不了。

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和曹操一樣,有著私心也很有雄心壯志,但是卻沒有曹操的氣魄和曹操的堅持。

如果想要儘可能接近一個真實的曹操,不能從小說、戲曲、傳說中去尋找,而應該在歷史著作中,透過重重迷霧,去偽存真、去蕪存精!

給大家推薦這本《中國帝王---曹操傳》一書,立足《三國志》等眾多官方史料,參考歷朝歷代相關研究著作,

既展現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智慧,還對他胸懷天下、心憂蒼生的報國情懷,剛柔並濟、才華橫溢的文學造詣,

以及生性敏感、內心孤獨的多面性格進行了較為客觀的描述,對於了解、把握歷史上的曹操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物有很大幫助。

僅需要39元,一張電影票的錢,你就可以近距離的接觸到一個更加真實的曹操了。

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購買了

相關焦點

  • 曹操臨死前為什麼要殺楊修,留下司馬懿?
    如果問曹操為什麼臨死前為何斬殺楊修,而留下了司馬懿?這的確是值得每一個人思考的問題。上層人物可以在曹操的為人處世中,找到怎樣做,才能成就大業!而普通人物,則可以從司馬懿和楊修的為人處世中,找到怎樣做,才能找到聰明轉型成睿智的方法!從而使自己的人生變得睿智,而更好!楊修為什麼會死曹操與楊修生活的那個時代,天下軍閥割據連年混戰。
  • 知人善任的曹操,為何容不下聰明絕頂的楊修?原來是為曹家著想
    我們都特別清楚古代的這些皇帝,就是由於聰明的兒子比較多,所以也成為一件特別麻煩的事情,畢竟這一把龍椅也只有一把,給誰都可以,但也都不可以。後來曹昂去世了以後,曹丕以及曹植這兩個人得到了曹操的信任,曹操特別喜歡曹植的性格,而且也比較喜歡曹丕的穩重,只不過曹操當時不喜歡曹植的稚嫩,而且也比較反感曹丕的深沉。
  • 曹操臨死前,為什麼放過司馬懿,反而將楊修斬首?原因並不簡單!
    嬙韤玴鏪錨詍掖淢訒晝牷垃啜磨鯊網曩牼囩捜縵蕹娫捪葇靤涶震襉闍輂靦渷袒廊橃謠椙蚓旭嚆殘表瑩佁壡牋珞哀玕對於此事曹操還做出過如下言論:「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孤家事」既然曹操知道司馬懿的狼子野心,但在曹操生命垂危之時,卻並沒有斬殺司馬懿,而是將自己的主簿楊修下令給處斬了。
  • 楊修,一個最懂曹操的人,為何卻死於非命?
    同時,曹操手下也是人才濟濟,文有號稱"王佐之才"的荀彧、毒士賈詡、"勇冠賁育"的程昱等;武有能與五虎將媲美的五子良將:張遼、徐晃、張頜、于禁、樂進,更有本家猛將曹仁、曹純、夏侯惇、夏侯淵等。昔才、愛才的曹操為何卻慘下殺死,將楊修置於死地呢?楊修之死又是否為必然呢?
  • 曹操為何要置楊修於死地?再說「楊修之死」
    曹操為何一定要殺楊修,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是曹操嫉賢妒能,加上楊修又頗為輕狂,屢屢猜破曹操的心思,所以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羅貫中之所以要這麼寫,當然是為了「黑」曹操一把,為自己的小說主旨服務,這個自然是一種藝術化的處理,並不是歷史的真實。
  • 曹操為何討厭楊修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楊修只有小才,沒有大用。比如問題裡面說到的楊修,這個人有智謀,是曹操兒子曹植的好友兼智囊。恰好有兵士匯報給曹操:楊主簿叫我們收拾行李,準備退兵。恰巧,這個時候是曹操與劉備爭奪漢中的關鍵時期,兩軍對壘,未分勝負。楊修有小聰明,而無大智」。曹操領兵多年,處處徵戰,知道亂軍心的危害。所以,曹操以亂傳君令,混亂軍心這事殺了楊修。
  • 為何曹操憤怒地殺了楊修,卻放過了發動高平陵之變的司馬懿?
    那為什麼老謀深算的曹操要殺楊修而不是司馬懿呢? 我們逐一來進行分析。雖然楊修很有天賦,但他太自大了,認為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就是自己。我們先來看看楊修做了什麼讓曹操厭惡。曹操在一個新建的院子的門上寫了一個活字。當其他人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時,楊修猜到了這是「闊」的含義,讓人們建造一堵牆來遮擋它。
  • 魏國太子之爭,司馬懿支持曹丕,那麼曹植有哪些人支持呢?
    在曹操二十五個子嗣之中,先後出現於曹操視野裡的儲嗣候選人有四位:曹昂、曹衝、曹丕、曹植。最能當得太子者人選至少有二位,正室劉夫人所生長子曹昂和環夫人所生曹衝。不過,這兩個人都不幸去世。其中,曹昂在宛城之戰中陣亡,而曹衝還未成年就病逝,年僅十三歲。在曹衝去世後,曹操曾對曹丕說:「曹衝之死是我的不幸,但卻是你的大幸。」
  • 謀士楊修之死,是曹操對士族門閥的打壓,也是為曹丕鋪路
    一、曹操對於士族門閥的打壓與變相拉攏1、曹操對士族不冷不熱的態度首先我們要明白,曹操對於士族門閥的態度其實並不是很好,基本就是不冷不熱。在三國時期的三股政權之中,唯有曹操是唯一一個拉攏寒族,打壓士族門閥的掌權者。其實用打壓並不對,畢竟曹操手下的荀彧、荀攸、司馬懿等皆是出身大族。
  • 曹操除掉17歲神童,卻留下鷹視狼顧的司馬懿,到底什麼原因?
    有一次曹操正在書房裡想北邊柳城的戰事,曹衝帶著周不疑來到曹操書房還說要幫他分擔壓力,曹操溺愛的看著曹衝說你能分擔什麼壓力。這這時候周不疑有理有據有節的指出的柳城遭遇戰火的原因,還有北邊烏桓異族的需求,最後獻上破敵策略。曹操非常震驚,權衡周不疑的策略後感覺可行,當即進行兵力部署和人事調整。後來柳城的戰亂被平定,曹操賞賜周不疑一座宅子。
  • 楊修究竟為什麼被殺?
    別人都以為曹操真的夢中殺人,只有楊修知道曹操的意思,臨下葬時楊修指著近侍的屍體嘆息道:「丞相不在夢中,是你在夢中啊!」曹操聽說了,愈發地討厭楊修。這是涉及到曹操個人安危的大事,楊修竟當著眾人面給揭穿,這膽也太大了吧!四、吳質入內府事件。曹操的第三個兒子曹植,很喜歡楊修的才氣,常常邀請楊修來談論,有時談論一整夜。曹操和眾人商議,要立曹植為世子。
  • 三國時期楊修之死到底是怎麼回事?
    說起三國時期一個非常聰明的人物,就是楊修,他因為聰明反被聰明誤,後被曹操給殺掉了。說起楊修為什麼會被曹操殺掉,三國演義裡面說主要是他過於表現自己的小聰明而沒有大智慧,所以數次引起了曹操的不喜。而在最後的漢中戰役中,他就提前猜到了曹操想退兵的意圖並且表露出來,結果被曹操藉口給殺掉了。事實上,楊修之所以被殺,原因並沒有那麼多,主要就是因為楊修參與了曹操兒子之間立儲的爭奪戰。一般帝王對這個東西比較忌諱,所以很多書都說楊修要是不參與這件事情可能就沒事了。
  • 曹操諸子立儲奪嫡之爭,曹丕文不如曹植,武不如曹彰,為何得立?
    曹操諸子立儲奪嫡之爭,曹丕文不如曹植,武不如曹彰,為何得立? 文:枯木 作為卓有建樹的曹操,在選拔世子上面,更加重視個人品德和胸懷。 三國時期魏國郎中魚豢所著《典略》記載,曹操曾經為了考核曹丕和曹植,讓二子各出鄴城一門,然後又密令守門吏不得開門,以觀察他們的行為。楊修提前告知曹植:"若門不出侯,侯受王命,可斬守者。"曹植按照楊修的吩咐,便斬吏而出。
  • 楊修之死的真正原因
    而楊修看到後,明白了曹操是嫌門太闊了,於是自作主張讓人把門改小。後來,曹操知道了此事,覺的楊修聰明,但同時也開始厭惡他的自作聰明。有一次塞北進獻了一盆酥給曹操,曹操在上面寫了一合酥並放在桌子上。剛好楊修與眾人進來,楊修便把酥分給其他人一起吃掉,隨後楊修向曹操解釋,酥上面寫著一人一口酥,所以不敢違抗,便與眾人一起分吃。
  • 司馬懿有野心,曹操是如何發現的呢?他用了一個陰招測試司馬懿!
    其實早在曹操還在世的時候就已經發現司馬懿的野心,發現過程也很奇妙,並不是司馬懿露出馬腳而是曹操設計逼司馬懿露出原樣。曹操為此也制定了措施,奈何曹丕沒有聽他的話。司馬懿特意裝病拒絕曹操的徵辟,曹操也不點破,只是盡全力和袁紹打官渡之戰,等擊敗袁紹後自然成為最強的諸侯,也不愁招不到人。曹操和袁紹的戰爭打得非常辛苦,畢竟袁紹坐擁河北四州,領地內人口超接近三百萬,單單部署在前線的大軍就有二十萬。
  • 與曹操很像的曹植,為何最終失去世子之位?
    原來闖入司馬門的不只是曹植一個人,還有漢末的大才子、曹植最好的朋友楊修。兩個人喝酒喝得大醉,於是不知不覺從司馬門出來,出來的時候還在嘲笑哥哥曹彰。  曹操生氣,不但是因為曹植竟然無視禮法,擅自打開司馬門,更由於曹植嘲笑哥哥曹彰,完全沒有一些兄弟情誼。自己喜愛的兒子,竟然是一個無父無兄的冷血動物。  那曹植究竟在嘲笑曹彰什麼呢?
  • 徐庶和楊修都對曹操不歸心,為何命運不同?倆人都沒給他獻過計嗎
    楊修的死,其實是受累於曹植。曹植多次拉攏楊大秘書,期望他能幫自己戰勝曹丕。楊修雖然不想卷進曹家父子兄弟的狗血劇,但還是身不由己地,利用自己的信息資源,幫助了曹植。公然參與儲位爭奪,還是通過出賣一號首長的機密來諂媚曹植,這種行為曹操無論如何都不能容忍。所謂「雞肋」事件,只不過是藉口。
  • 世子之爭萬不得已,造反一事空穴來風,曹操憑什麼非要殺了楊修?
    一個是謙卑有禮的下屬,一個是海納百川的領導,楊修和曹操之間的關係一直是和諧相處的,一開始,曹操因愛才惜才之心,他對楊修這位筆下龍蛇走,胸中錦繡成的大才子格外賞識,後來,曹操又見他為兵馬錢糧之事,費心費力,心內又十分敬佩。話說到這,不禁令人疑惑,既然他們的關係如此親厚,那曹操最後為何還要對楊修痛下殺手?因為,曹操他是一個政治家,而楊修,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 別人因才成名,楊修為何因才被殺
    從袁紹陣營投降的荀彧、荀攸叔侄,以及二人推薦的程昱、郭嘉,還有從其它陣營投降的人才都受到曹操的重用和厚待。更有敵方陣營的呂布、關羽、馬超、黃蓋、周瑜等人,曹操曾經都想極力拉攏過去。為何單單對自己陣營的人才楊修下令斬殺?我們通過小說《三國演義》來解析楊修招致殺身之禍的原因。
  • 為什麼曹操不能稱霸,看楊修下場如何
    曹操手下有許多才子,而且由於他喜歡招才引智,所以他手下的才子在這三個方面都是最多的,而能文能武的才子都積聚在他的才子之中,正因為才子太多,要在這一堆人中找出一個才子是很難的。可是他的手下卻有一個人物,非常有才,卻落得一命嗚呼的下場,這就是楊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