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亂年代君主都珍惜謀士,源於這樣的原因,所以楊修和曹操的關係非常和諧,但遺憾的是楊修始終沒有參透「伴君如伴虎」這句古話。
因為太自負經常當著曹操的面就炫耀自己的才學,甚至在和曹操比試的時候,也絲毫不讓步總是要表現的自己更加聰慧,於是在他人生事業最輝煌的時候,就慘遭曹操殺害,但為何曹操能夠對自己有真正威脅的司馬懿都能忍受,為何偏偏就容不下楊修,可見楊修並非是單純因為自作聰明而亡,那真實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要想知道楊修被殺的真實原因,我們且看看楊修都曾幹過什麼,因為楊修的天資聰慧,一直和曹丕和曹植的關係不錯。
但是在曹植和曹操為立儲爭鬥時,楊修選擇站在曹植一方,雖說當時和曹丕的關係還算可以,但楊修既然選擇陳我給曹植的謀士,就一定會為曹植拉攏勢力,並為曹植爭取應得的利益,所以與曹丕的對立是遲早的事情。
且當時朝中眾臣都知曉,曹操雖然看似對兩兒子的爭儲不聞不問,但其實心中自有一桿秤,而且曹操最討厭的就是別人參與他的立儲。
特別是手下的大臣幫助曹植曹丕二人,而且在兩人爭儲最激烈的時候,朝中臣子都有意避嫌,即便是有些臣子之前和兩人的私交不錯,但這時候都選擇任由兩人發揮,楊修卻是在這時候積極參與曹植爭儲,甚至還幫助曹植通過父親的測試,如此一直觸犯曹操的底線,曹操怎會不起殺心。
除了這些朝政中額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楊修的出生就已經註定最後的命運,楊修的母親是曹操死對頭袁術的女兒,其父楊彪身居尚書令,卻一直秉承儒家保守派,但曹操確實積極改革派,對於楊修父子曹操早有防範,如今楊修還公然參與爭儲紛爭中,曹操自然擔心楊修心存不軌,且楊修平時的行為絲毫不避諱,最終找了一個勉為其難的藉口將其處死。
我們再看看司馬懿這個人,平時做事一向低調,儘管最後還是被曹操發現他的遠大抱負,正準備對其下手時,怎料司馬懿處事更加的小心謹慎,讓曹操找不到任何的藉口,況且司馬懿卻是是當時難得的謀士,而當時曹魏正需要這樣的人,所以曹操就暫時沒有動他,當最後有心想要動司馬懿時,卻發現他已經有了曹丕這個強大的靠山,雖有心終究動不了。
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和曹操一樣,有著私心也很有雄心壯志,但是卻沒有曹操的氣魄和曹操的堅持。
如果想要儘可能接近一個真實的曹操,不能從小說、戲曲、傳說中去尋找,而應該在歷史著作中,透過重重迷霧,去偽存真、去蕪存精!
給大家推薦這本《中國帝王---曹操傳》一書,立足《三國志》等眾多官方史料,參考歷朝歷代相關研究著作,
既展現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智慧,還對他胸懷天下、心憂蒼生的報國情懷,剛柔並濟、才華橫溢的文學造詣,
以及生性敏感、內心孤獨的多面性格進行了較為客觀的描述,對於了解、把握歷史上的曹操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物有很大幫助。
僅需要39元,一張電影票的錢,你就可以近距離的接觸到一個更加真實的曹操了。
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購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