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曹操不能稱霸,看楊修下場如何

2020-12-18 祥和秦糠

談起曹操,我們想到的是那一代梟雄。但這類人物在三國的逐鹿中卻以慘敗下場,原因也許大家都不太清楚,但通過他手下的大將們,我們可以看出這一點。曹操手下有許多才子,而且由於他喜歡招才引智,所以他手下的才子在這三個方面都是最多的,而能文能武的才子都積聚在他的才子之中,正因為才子太多,要在這一堆人中找出一個才子是很難的。可是他的手下卻有一個人物,非常有才,卻落得一命嗚呼的下場,這就是楊修。

談到楊修的聰明才智,並沒有多少人知道,因為當時曹操手下有許多聰明才智,在人才輩出的情況下,即使楊修也不算特別顯眼,但在這些聰明才智中,他也能排得上前面幾位,從這裡可以看出,其實他是非常聰慧的。

而他的目光很毒辣,他能一眼就看出曹操的話外音,而且直截了當。曹操知人善用,但同時他又是個非常多疑的人。

以前他曾對他的親信說過:「我喜歡夢中殺人。」這句話的下意識就是讓部下不要在他睡覺時接近他。實際上,那只是曹操的一個幌子,因為他曾暗殺董卓在深夜,但失敗了,從那以後他就很害怕別人在自己熟睡時靠近自己,怕別人刺殺他。因此他便以此來警告他的部下。但是楊先生卻看穿了這一點,他說曹操不過是為自己找藉口,為的是掩人耳目,這一說法立刻讓曹操惱火起來。

自被楊拆穿後,曹操便開始記恨此人,後來曹操即將完成霸業,但卻惜敗於漢中,他已準備好收拾行裝逃走,卻又被楊告知此事,並傳到各地。由於失敗了,曹操非常氣憤,馬上就殺了他。可是楊修在臨死時卻說了一句話,把一個人點醒,那就是——我固以死為晚。能輕而易舉地說出這句話,說明他對自己的結局非常清楚,他也知道跟著曹操是不行的,不但要懷疑,還要壓制。

此時司馬懿聽到這句話後,立即醒悟,看到楊的下場後,他開始低調行事,因為要想在曹操手下生存下去,就必須表現出不爭不搶,讓他徹底放心。

那就是為什麼司馬懿後來開始養精蓄銳,暗中暗中發展自己的勢力,但對外表現得非常低調。對曹操吩咐的事他都非常積極主動,終於得到了曹操的信任。同樣是楊修臨終時的這句話,拯救了司馬懿的後半生,對他日後的所作所為起到了警示作用。做事情的時候讓他想一想,最後才能和曹操抗衡。

相關焦點

  • 曹操為何要置楊修於死地?再說「楊修之死」
    曹操為何一定要殺楊修,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是曹操嫉賢妒能,加上楊修又頗為輕狂,屢屢猜破曹操的心思,所以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羅貫中之所以要這麼寫,當然是為了「黑」曹操一把,為自己的小說主旨服務,這個自然是一種藝術化的處理,並不是歷史的真實。
  • 曹操臨死前為什麼要殺楊修,留下司馬懿?
    如果問曹操為什麼臨死前為何斬殺楊修,而留下了司馬懿?這的確是值得每一個人思考的問題。上層人物可以在曹操的為人處世中,找到怎樣做,才能成就大業!而普通人物,則可以從司馬懿和楊修的為人處世中,找到怎樣做,才能找到聰明轉型成睿智的方法!從而使自己的人生變得睿智,而更好!楊修為什麼會死曹操與楊修生活的那個時代,天下軍閥割據連年混戰。
  • 為何曹操憤怒地殺了楊修,卻放過了發動高平陵之變的司馬懿?
    那為什麼老謀深算的曹操要殺楊修而不是司馬懿呢? 我們逐一來進行分析。雖然楊修很有天賦,但他太自大了,認為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就是自己。我們先來看看楊修做了什麼讓曹操厭惡。曹操在一個新建的院子的門上寫了一個活字。當其他人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時,楊修猜到了這是「闊」的含義,讓人們建造一堵牆來遮擋它。
  • 曹操為什麼殺楊修?《菜根譚》為你揭開這個謎
    曹操殺楊修的故事可能大家都聽說過吧,可有誰深究過曹操為什麼要殺楊修呢?這裡,我們先講一下曹操殺楊修的故事,然後學習《菜根譚》,看看能否解開這個謎?東漢末年,曹操的主薄(相當於現在的秘書)楊修是個很有才華的人,也很聰明。
  • 楊修的失敗下場,有兩點是我們需要引以為戒的
    這次一集不落地看下來,才知道其中的人才原來這樣多!經典不愧是經典!除了感嘆作者的寫作功夫之外,對於老藝術家們的表演也是深為讚嘆。不過,這次看劇,卻讓我發現了一些我原來沒有注意的人物,他們的性格特點,他們的聰明才智,他們的成功與失敗,第一次清晰地印入我的腦海。在曹操的身邊,有一位謀士叫楊修。他出生名臣之家,才學聰明,是深得曹操喜歡和欣賞的。
  • 曹操為何討厭楊修
    要知道曹操是漢末權相,就是以善耍陰謀著稱於世,楊修在曹操面前賣弄小聰明,無異魯班面前舞大刀。真是貽笑大方。曹操一直都很有心機,不然也不會主政東漢朝局,你看他殺伏完,殺伏皇后,殺董貴妃,殺董承,一路儘是除異己,鞏固自己的統治。史稱曹操為治世之良臣,亂世之奸雄。
  • 楊修究竟為什麼被殺?
    楊修,字德祖,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人,出生於公元175年,東漢建安年間舉為孝廉,任郎中,後來做了曹操的主簿。曹操為什麼要殺楊修呢?我們先來看曹操和楊修之間發生的這七件事。一、門闊事件。曹操建造了一個花園,建成後,曹操去看,也沒說好與不好,拿筆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然後就走了。人們都不懂得曹操的意思。
  • 謀士楊修之死,是曹操對士族門閥的打壓,也是為曹丕鋪路
    公元前219年,四十四歲的楊修死了,死在了曹操的一道命令之下,罪名是「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這樣的罪名一眼看去便是莫須有之罪,然而在曹操眼中,楊修必須死,不僅僅是楊修,還有著很多和他一樣身份的人也必須死。究竟是怎樣的原因讓曹操對這位出生三國第一門閥士族的子弟動了殺心呢。楊修,父親楊彪,乃是弘農楊氏四世三公之中最後一位在漢代位列三公之人。
  • 曹操為什麼無法統一天下?楊修臨終前的一句話,道出實情
    說起《三國》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梟雄曹操,曹操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成就那是因為善於吸納人才,雖然他的名聲不是特別的好,但是卻有很多的有識之士心甘情願被他驅使,不得不說曹操駕馭人才的本領還是非常了得的,不過,他同樣也是一個多疑的人,正是因為如此楊修才會被他所殺,而楊修臨死前的一句話,
  • 楊修,一個最懂曹操的人,為何卻死於非命?
    眾人如實應答,曹操痛哭,下令厚葬這位近臣,如此世人皆以為曹操果然能在夢中殺人,只有聰明的楊修看透,說了句"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被曹操得知,曹操因此越來越厭惡楊修。然而曹植身邊的謀士黨羽卻讓曹操擔憂,那時候,曹植受丁儀、丁廙、楊修簇擁,相比於政治家、軍事家,曹植更偏向於詩人、文學家,因此才更對楊修胃口吧,甚至在曹操試探曹植之才時,楊修教他如何應對,"修又嘗為曹植作答教十餘條。但操有問,植即依條答之。操每以軍國之事問植,植對答如流。"
  • 曹操該不該殺楊修?齊桓公如果穿越就會告訴他:不但不能殺,還要重用
    關於曹操和楊修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 當年,曹操被馬超困在斜谷,進不能進,退不能退,當夏侯惇向他請示下一步計劃的時候,曹操盯著面前的一碗雞湯,只說了兩個字——「雞肋」。 夏侯惇打仗是一員猛將,但領會這種意思還差了點兒,還以為曹操要請他啃雞骨頭呢。
  • <評三國演義裡的楊修之死>:他是不懂官場規則的傻楊修
    01一忌違反『臣不蓋主』古訓身處職場要懂得如何處理,職場中上下級關係,如何處理同僚之間的關係,如何能更好保護自己。從另外角度看,曹操是君主,他很注意自己的威信,一個君主在他所管轄範圍內要有威信,才能更好發揮君主的權威,楊修所為嚴重影響了曹操的威信。
  • 楊修為何會被曹操處決,易中天:不作死就不會死
    其他人都不知道曹操的用意,唯有楊修看破天機,他說「門」內一個「活」字,就是「闊」字,丞相是嫌門太大了。於是楊修命人把門改造。「闊」字故事當中的楊修,雖然賣弄了小聰明,然而筆者觀之,手下洞察了領導的心思,不聲不響把事情辦好了,這是一件好事。曹操在這件事情上,還不至於對楊修起殺心。
  • 曹操能處死楊修,為何卻不敢殺害楊修的父親?此人名望太高
    219年,曹操與劉備爭奪漢中失敗,被迫撤兵,同時以「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的罪名,將主簿楊修處死。曹操是東漢權臣,被封為魏王,可以任意殺戮,但有一個人卻是他想殺而不敢殺的,此人就是楊修的父親。既然曹操可以殺死楊修,為何不敢殺楊修的父親呢?而楊修的父親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 曹操臨死前,為什麼放過司馬懿,反而將楊修斬首?原因並不簡單!
    嬙韤玴鏪錨詍掖淢訒晝牷垃啜磨鯊網曩牼囩捜縵蕹娫捪葇靤涶震襉闍輂靦渷袒廊橃謠椙蚓旭嚆殘表瑩佁壡牋珞哀玕對於此事曹操還做出過如下言論:「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孤家事」既然曹操知道司馬懿的狼子野心,但在曹操生命垂危之時,卻並沒有斬殺司馬懿,而是將自己的主簿楊修下令給處斬了。
  • 楊修之死,並非恃才傲物,不過是曹操在為繼承人曹丕鋪路罷了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曹操在漢中之戰中失敗,在返回途中,以「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為由,將其下獄而死。從表面上看,楊修自作聰明,數次犯了曹操大忌,這才惹來殺身之禍;但從當時的政治局勢考慮,曹操殺楊修,其實有另有長遠深思。按理來說,楊修恃才傲物,本不致死。如陳琳在袁紹麾下時,也曾作一檄文,痛斥曹操為「閹贅遺醜」。
  • 從《三國演義》中看,楊修之死純屬自作自受,他的人生哲學不可取
    以上這首小詩,是我看完《三國演義》中「楊修之死」的章節後寫下的。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群英……那麼,就是這樣一位中年才俊,這樣一位最懂曹操的良謀忠臣,為什麼偏偏卻就死在了愛才,惜才,敬才的梟雄曹孟德之手呢?我們不妨從楊修的所言所行中去尋找答案,並去淺悟為人處世的一些道理。
  • 楊修之死「真相大白」,並非死於「雞肋」,看完肅然起敬!
    《三國演義》寫的精彩,卻也只是小說,不能全信,更不能完全當作歷史。那麼歷史上的楊修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02 「闊」字謎和「一合酥」事件都出自《世說新語·捷悟篇》,只不過是讚揚楊修的聰明才智,並非貶抑。《世說新語》同樣是小說,不能保證這些事情真發生過,就算真的發生過,也只能證明楊修的情商和智商都很高,並不能算是小聰明。
  • 曹操為何容奪權的司馬懿,卻容不得輔助曹植的楊修,這點不容忽視
    戰亂年代君主都珍惜謀士,源於這樣的原因,所以楊修和曹操的關係非常和諧,但遺憾的是楊修始終沒有參透「伴君如伴虎」這句古話。因為太自負經常當著曹操的面就炫耀自己的才學,甚至在和曹操比試的時候,也絲毫不讓步總是要表現的自己更加聰慧,於是在他人生事業最輝煌的時候,就慘遭曹操殺害,但為何曹操能夠對自己有真正威脅的司馬懿都能忍受,為何偏偏就容不下楊修,可見楊修並非是單純因為自作聰明而亡,那真實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 知人善任的曹操,為何容不下聰明絕頂的楊修?原來是為曹家著想
    那麼現在問題已經來了,有很多人都不理解,就算是這樣的曹操為什麼最終都沒有辦法容下如此聰明的楊修呢?其實最大的原因就是,由於在那個時候楊修隨著整個形勢的發展也已經成為了曹家人的威脅,如果楊修不死的話,或許曹操真的沒有辦法睡一個安穩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