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曹操,我們想到的是那一代梟雄。但這類人物在三國的逐鹿中卻以慘敗下場,原因也許大家都不太清楚,但通過他手下的大將們,我們可以看出這一點。曹操手下有許多才子,而且由於他喜歡招才引智,所以他手下的才子在這三個方面都是最多的,而能文能武的才子都積聚在他的才子之中,正因為才子太多,要在這一堆人中找出一個才子是很難的。可是他的手下卻有一個人物,非常有才,卻落得一命嗚呼的下場,這就是楊修。
談到楊修的聰明才智,並沒有多少人知道,因為當時曹操手下有許多聰明才智,在人才輩出的情況下,即使楊修也不算特別顯眼,但在這些聰明才智中,他也能排得上前面幾位,從這裡可以看出,其實他是非常聰慧的。
而他的目光很毒辣,他能一眼就看出曹操的話外音,而且直截了當。曹操知人善用,但同時他又是個非常多疑的人。
以前他曾對他的親信說過:「我喜歡夢中殺人。」這句話的下意識就是讓部下不要在他睡覺時接近他。實際上,那只是曹操的一個幌子,因為他曾暗殺董卓在深夜,但失敗了,從那以後他就很害怕別人在自己熟睡時靠近自己,怕別人刺殺他。因此他便以此來警告他的部下。但是楊先生卻看穿了這一點,他說曹操不過是為自己找藉口,為的是掩人耳目,這一說法立刻讓曹操惱火起來。
自被楊拆穿後,曹操便開始記恨此人,後來曹操即將完成霸業,但卻惜敗於漢中,他已準備好收拾行裝逃走,卻又被楊告知此事,並傳到各地。由於失敗了,曹操非常氣憤,馬上就殺了他。可是楊修在臨死時卻說了一句話,把一個人點醒,那就是——我固以死為晚。能輕而易舉地說出這句話,說明他對自己的結局非常清楚,他也知道跟著曹操是不行的,不但要懷疑,還要壓制。
此時司馬懿聽到這句話後,立即醒悟,看到楊的下場後,他開始低調行事,因為要想在曹操手下生存下去,就必須表現出不爭不搶,讓他徹底放心。
那就是為什麼司馬懿後來開始養精蓄銳,暗中暗中發展自己的勢力,但對外表現得非常低調。對曹操吩咐的事他都非常積極主動,終於得到了曹操的信任。同樣是楊修臨終時的這句話,拯救了司馬懿的後半生,對他日後的所作所為起到了警示作用。做事情的時候讓他想一想,最後才能和曹操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