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只解催人老」,論寫愛情,晏殊的水平之高真是無人企及

2020-12-26 文化點心鋪

(歡迎關注「文化點心鋪」:這裡沒有高深莫測的大道理,只有通俗易懂的小知識。學無止境,每天陪伴!)

如果要問:這世界最無情的是什麼?你會如何回答呢?在詩人筆下,春風最無情,它徒惹柳條,閒催落花,將一切都付諸流水;明月亦無情,它偏照離別,不管相思,月圓月缺都不由人;繁花太無情,它只任美好,爭奇鬥豔,卻不管多情人兒傷心思念……

可是,在這麼多看似無情的事物背後,究竟誰才最無心呢?「時光只解催人老」,當愛情伴著衰老悄然而至時,所有人都會恍然大悟:哦,這世間最無情的原來是時光啊!在日復一日的思念中,時光催老紅顏,令人無奈而傷感。「時光只解催人老」,論寫愛情,晏殊的水平之高真是無人能及!

今日,就分享一首他的《採桑子》吧!

採桑子 時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長恨離亭,淚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風急,淡月朧明,好夢頻驚,何處高樓雁一聲?  

無疑,愛情的美好是人人都嚮往的。可晏殊偏偏不這樣,他硬是要將美好打碎。詞作上闕一開篇,詞人就感嘆道「時光只解催人老」,多麼平淡無奇而又發人深省的7個字呀!「時光」到底是什麼?是春花秋月?是悲歡離合?細細想想,「時光」二字本身就意味著「最無情」!

「時光催人老」,這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無論你知道珍惜時間與否,它一刻不停地溜走,帶走你的容顏,你的生命,你的青春,你的夢想……世間還有什麼比「時光」更無情的呢?你承認吧!沒有!沒有!對於多情的詩人而言,時光的威力,讓人無奈,叫人迷茫。

可即使這樣,人生的痛苦依然如故。「不信多情,長恨離亭,淚滴春衫酒易醒」,時光催人老本已令人傷感,可親人間的離別更讓人悲傷。在時光的催促下,人一天又一天地老去,與愛人一天又一天地分別。即使借酒澆愁也無濟於事,淚水打溼衣衫,連酒也不能讓人暫時忘卻煩惱。

詞作上闕一層更進一層,不斷地把讀者拉入到一個強烈的心靈震撼之中,逼地讀者不得不思考:愛情與衰老為何這麼無情?時光為何總是催人老?……這一切的問題,詞人沒有回答。而是在詞作下闕以更具體、更濃密的意象,讓讀者的心靈再一次受到震撼,直到最高。

梧桐昨夜西風急,淡月朧明」,此時的窗外,西風烈烈,吹落了無數梧桐葉。一個「急」字,形象地寫出了秋風無情而冷冽地吹拂,令人心驚。這涼意直戳人心,連窗外的月色都變得朦朧而慘澹,仿佛也害怕秋風的吹拂。 而「西風」一詞,相較於秋風來說,更多了幾分寒冷。

「西風殘照」、「簾卷西風」、「古道西風」、「西風烈」……所有與「西風」相關的詩句,莫不都染上層層蕭索、悽涼、惆悵、悲傷……晏殊作為詞壇大家,端的「西風」就見功力。這樣的傷感與悵然早就讓人難以忍受了。可是,詞人卻不打算放過讀者。

你看,詞人在詞作最後突然寫道:「好夢頻驚,何處高樓雁一聲?」做夢最怕的是什麼?不是做夢夢到了什麼,而是做了一個美夢,美夢卻很快醒了。當夢中的一切都破滅的時候,人的心也跟著滅了。此時,現實的不幸之感就會一齊奔集而來,讓人又一次陷入無盡的痛苦中。

這就像電影中的一個特寫鏡頭,最後定格在「高樓雁一聲」。而一個「何處"讓人渺然難尋,卻又痛徹心扉。這一聲,響徹雲霄,穿透了多少徹夜難眠之人的心,也把抒情主人公的愁緒推到了一個頂峰。此時此刻,主人公在想些什麼,我們不得而知,但一股透徹心扉的孤獨感卻躍然紙上。

總之,詞作最後的「一聲雁鳴」,留給讀者難以言說的悵惘,讓人不能自已。但是,讀到這裡,你雖然會感到悲傷悽涼,但在你的心裡卻會升起無數的反思:人生的真正意義究竟是什麼?我們怎麼才能與世界好好相處?……於是,平凡男女的愛情,便超脫高遠,升華到了一個明淨深刻的意境。這樣的情詞,試問誰能企及呢?

(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必究)

相關焦點

  • 若論孤獨悽涼,天下之言,不過一句「好夢頻驚,何處高樓雁一聲」
    「歲月是一把殺豬刀,刀刀催人老」。這是一句比較火爆的網絡用語,其實這樣的感慨,在前年之前,宋朝詞人晏殊便寫在了詩詞之中。他用自己的筆表達了他對時光和離別的看法。今天我們就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一看這首詞。原詞如下:時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長恨離亭,淚滴春衫酒易醒。
  • 晏殊經典詞作12首,每一首都是典雅流麗、膾炙人口、流傳千古之作
    晏殊,北宋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故又被稱為「宰相詞人」。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也成為當時少有的父子詞人。晏殊在文學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貢獻。他能詩、善詞,文章典麗,書法皆工,而以詞最為突出。他的詞,吸收了南唐「花間派」和馮延巳的典雅流麗詞風,開創北宋婉約詞風,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
  •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的華年流逝之嘆
    總體而言,晏殊的詞沿襲了「花間派」的寫作,在題材上大多寫離情別恨,相思之愁,不同的是晏殊的詞少了浮豔,多了深婉,給人雅正之感。更為重要的是,晏殊的詞在傷春感時之餘,還流露處深沉的華年易逝、生命無常的人生慨嘆,這是比較深刻的。
  • 晏殊:垂楊只解惹春風,何曾系得行人住·葉嘉瑩賞析|鳳凰詩刊
    ◎晏殊《踏莎行》       細草愁煙,幽花怯露,憑欄總是銷魂處。     日高深院靜無人,時時海燕雙飛去。     垂楊只解惹春風,何曾系得行人住!賞析論晏殊詞文/葉嘉瑩      詩人何必命終窮,節物移人語自工。  細草愁煙花怯露,金風葉葉墜梧桐。
  • 「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晏殊《清平樂·紅箋小字》
    但是即便只談小情調創作,晏殊的作品中最有名的也輪不到這首《清平樂·紅箋小字》,大家耳熟能詳的有《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玉樓春·春恨》,《採桑子·時光只解催人老》等等,這些作品大多為後人留下千古名句,讓人纏綿難忘。
  • 時光走了但這些感嘆時光的千古詩句卻記載著永恆
    03時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長恨離亭,淚滴春衫酒易醒。——晏殊《採桑子·時光只解催人老》賞析:晏殊的這句詞看起來是在嗔怪時光。時光啊,你只知道不停地催促人們老去,卻不相信世間有多情的人。明明有那麼多人像我一樣因為分離而傷感,又因為分離而淚灑春衫啊。時光其實最鐵面無私,它毫無情感可言,只管不停向前。
  • 晏殊:北宋第一富貴閒人
    晏殊有《迎春樂》記載自己在煙花場所的賞心樂事:在帝都的溫柔鄉裡不要介意一擲千金,無價的纏綿時光才是唯一值得珍惜的東西。晏殊也許真這麼想,畢竟他做官做得太順遂,富貴來得太容易,一切可以用權力和財富換來的東西在他而言都只是不必加以區別的廉價品罷了。若能在年華老盡之前極盡風雅地歡娛,這一生才不算枉費。
  • 晏殊最經典的一首愛情詞作,寫盡了相思之苦,句句令人心碎
    愛情是文學創作永恆的主題。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就是以詩經為開篇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同時不得不說的是,晏殊一生寫了一萬多首詞,但其中大部分已散失,僅存有《珠玉詞》136首。而在本篇文章中,我們要介紹一首晏殊最經典的愛情詞作,在他的筆下,看盡那相思之苦。
  • 歐陽修尊敬晏殊,晏殊卻對他疏遠,北宋詞壇雙傑怎成陌路人?
    晏殊與歐陽修兩人能組成CP,這應該是他們自己都意想不到的事情。由於兩人在宋詞上的造詣都相當之高,他們被人們並稱為「晏歐」,成了許多人爭相效仿的對象。晏殊與歐陽修的關係變化,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歐陽修的性格。歐陽修和人說話論事很是直接,只講是非對錯,哪怕就是熟人也不留情面,完全就是一個耿直大男孩。範仲淹有一次上書言事被貶,當時朝廷官員大多都站在範仲淹一邊,左司諫高若訥卻認為範仲淹貶得應該。歐陽修聽說後,寫了一封信筆撕高若訥,罵他不知道羞恥。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歐陽修被貶出京。
  • 因物興感、傷逝詠懷——淺析晏殊《詠花詞》的審美特徵
    煙水隔,無人說似長相憶。《其四》以上幾首詠荷詞,晏殊能依據對象物的自然屬性,提煉出其中與人的心理情感或情態相合之處,將物情、物態予以人格化。如「絲」之於「思」、「蓮」之於「憐」,借諧音雙關語巧妙地將物情、物態表現出來;接著,更進一步針對對象物的特性:絲不斷、蓮心苦,加以發揮,使對象物人格化。
  • 《熱血同行》中仙兒寫的晏殊這首詞,原來早已道盡她對愛情的態度
    接下來,我們一邊根據這首詞了解晏殊,一邊來看《熱血同行》中,仙兒是如何通過這首詞,道出她對愛情的態度。一、為何晏殊的詞,給人一種淡而寡味的感覺淡淡梳妝薄薄衣,天仙模樣好容儀。說真心話,這兩句寫得並不見得出彩,給人一種淡而寡味的感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我認為和晏殊天生適合做官的性格是息息相關的。他不是一個性情中人,他的性格是恬淡而冷靜的。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他是一個偏理性的人。所以他才能夠做了40年的太平宰相,而且一生太平無事。
  • 人面桃花相映紅——10首時光裡的舊詩,誰在你的腦海裡?
    我嘗在想,時光如此匆匆,如何能永遠嗅到它在某一刻的香氣?如何能將畫面定格?或許能像林清玄先生那樣,將花香裝進空瓶裡,將初戀的溫馨用琉璃盒子盛裝,將月光存在酒壺裡?近來心煩意亂,於是多借詩詞來排遣心中的鬱結,不禁在想,或許還有一種方法,將時光書進詩裡,寫入詞中。
  • 「無可奈何花落去」背後是晏殊對自己愛情的惋惜,也是對蕭娘的悔
    古語有言:「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而晏殊在14歲時便取得了這般成就,也證明了他的才能超群。在這次考試中,還有一個小插曲,更是體現了晏殊的人少德高。有一部分考試的題目晏殊都曾做過,他便如實相報,請求換題。他的這個誠實的舉動,更是得到了真宗的大大讚賞。
  • 《清平樂》晏殊:走出神童的魔咒,悠然宰相過一生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想起與皇帝相處的時光,一點憂傷一點無奈一點蒼涼湧上心間,劇中的晏殊淚目,屏幕外的我們亦是無比感慨。晏殊是我們的老熟人了,這位北宋「背誦天團」的成員,我們從初中語文課本上就認識了,當年都「背誦並默寫」過他的詞。在《清平樂》中,他也是從第一集開始就出場,陪伴著少年的官家讀書,教他如何與強勢的太后相處,為他承擔責任。
  • 晏殊的這首膾炙人口的詞,為什麼直到今天依舊被人們廣為傳誦?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感慨時光流逝的無可奈何的時候,只要是想用一句詩詞來表述的話,大部分的人腦海裡都會浮現出一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句詞來自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首詞流傳至今,依舊會被大家廣泛傳頌呢?為什麼直到今天,依舊有許多人喜歡這一首詞呢?這是為什麼呢?提起晏殊,大家都會想起他的哪些詞呢?
  • 晏殊寫下一首傷春懷遠的詞,讓人倍感明朗曠達,開篇7字竟成警句
    #晏殊#晏殊的詞是開放在宋詞天空下的一朵絕美的花,香氣襲人,意味深遠,帶著濃濃的士大夫的情懷,寫得珠圓玉潤。他以一個宰相的身份寫出世人的閒愁萬種,他以一個男人的胸懷寫出了世間最美的風情。晏殊的《珠玉詞》是他一生佳作的匯集,正如集子的名稱一樣,如珠似玉,如蘭芳馨。
  • 晏殊很傷感的一首愛情詞,每一句都感人肺腑,讀來令人肝腸寸斷
    晏殊,字同叔,北宋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他的詞也是自成一派,而且寫下了一系列的愛情詞,而這首《玉樓春.春恨》正是他眾多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也最深情的一首作品,整首詞意境悽美,字裡行間充滿了無限的憂愁。晏殊之所以能夠寫得那麼傷感,正是由於他在現實生活中感受到那種無奈,也是一位多情之人,正是由於他的多情,才讓他的作品充滿了濃濃的愛意。
  • 《清平樂》裡的晏殊: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男人,不會有深刻的愛情
    這滿目山河,落花風雨,都讓人倍感無常與無力,與其徒勞地想要抓住那些不可控的事物,不如憐取眼前人。上下兩段,前兩句都傷感之極,到第三句一轉,似乎在巨大的無力感裡,找到些細末之事,安慰餘生。晏殊就有這麼一種本事,能寫出刻骨的憂傷,同時又能輕而易舉地峰迴路轉,他的靜穆,因此給人一種力量感。我自己是不強大的人,有點風吹草動就一驚一乍,潰散得不成樣子,難免有一種慕強型人格。
  • 元旦 倒計時,「老去光陰速可驚」5首感慨時光飛逝的古詩詞
    是一刻不停的腳步:「世間何物催人老,半是雞聲半馬蹄。」是鏡子前的悲嘆「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是無法回歸少年的遺憾:「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今天和大家分享5首古詩詞,在這些古詩詞中,感受一下光陰似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首詩雖然很長,但值得理解和背誦:洛陽城東邊的桃花、李花隨著風不知道會飄落到誰的家裡。
  • 宋真宗誇晏殊每日在家讀書,晏殊:並不是不喜歡遊玩,只是家裡窮
    宋真宗接著說:「再看看人家晏殊,每天與兄弟在家閉門讀書,如此人品敦厚,謹慎自潔之人,正可教習太子讀書。」大家唯有點頭稱是!皇上怎麼知道晏殊每天幹什麼?《智囊》中說,晏殊入朝之後,皇上【命直史館陳彭年察其所與遊處者,每稱許之。】原來,宋真宗派人暗中監視他的一舉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