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很多買房人感到著急了。
因為不清楚當下的房地產市場行情,更不知道接下來房價漲跌走勢如何,所以該不該買房表示很猶豫。如果房價要上漲,則現在買房恰逢其時;如果房價要下跌,那麼現在最好出售手中的房子。
買房難的問題,不僅僅是中國年輕人獨有的,在很多國外城市,年輕人買房依然不太容易,根據一份調查問卷顯示,有超過38%的歐洲人表示自己永遠買不起房子,荷蘭有超過48%的年輕人也認為自己買不起房子。
數據發現,我國年輕人買房年齡最小,例如北京青年大都在27歲買了自己的首套房;加拿大首套房年齡為31歲;英國的首套房年齡大約為35歲,德國與日本年輕人首套房購置年齡為41歲左右。
為啥我國年輕人買房這麼早呢?筆者認為有2個方面的原因:
1、成家立業,有房才有家。受到這種傳統觀念的影響,所以很多人不惜向銀行借款,也要儘快購置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不買房的話就沒有家的感覺,就是無依無靠的漂泊人群。這是從內心促使很多年輕人有錢了第一時間買房的深層次原因;
2、二十多年來,房價從未下跌過,早買房的人都已經賺了。這是促使年輕人儘快買房的第二大動力,在我國的房地產發展歷史上,房價一路高歌猛進至今,就算中途有短暫的停止,也沒有真正出現過下跌,炒房人樂此不疲,買的房子越早賺得越多,這些想法早已深入人心,所以越早買房越好。
不可否認,在房價不被看跌的年代裡,年輕人買房肯定是越早越好,這一點在過去的20多年買房經驗已經得到驗證,未來房價如何?從當前種種信號可以看出,房價總體應該不會下跌,微漲是大勢所趨。中科院在2019年末對2020年的房價做出預測,認為全年我國房價均漲6.1%左右,一二線部分熱點城市漲幅可能超過這個幅度,個別三四線城市房價或許進一步下跌。
這就給買房人了新的提示,今後買房一定要認準城市區位,如果選中了具有升值潛力的城市,那麼買房無疑是賺的,但是如果買到了房價可能下跌的城市,則未來房產價值如何尚未可知。一套房子48.51平米只賣2萬元,無人購買!內行:好房子都無人買,更何況這1套。
前不久,網上有一名大V曾進行了一次抽獎活動,獎品是一套房子,看起來禮物給的非常實在,但是如果你了解到這套房子價值幾何、位於哪座城市之後,或許你就會大跌眼鏡。這套房子位於有名的「收縮型城市」,面積大約在60平米左右,是棚改遺留下來的房子,正規的商品房,可以辦理房產證,單價不足1萬元。
筆者身邊一位朋友,非常熱衷於考察各地的房價和樓盤,在2014年曾在合肥購置了3套房子,經過2年時間的沉澱之後,這3套房子轉手賺了差價30-50萬元/套,三套加起來賺了大約120萬元。正好在2016年初就賣掉了,10月份來的「房住不炒」調控政策對他無絲毫影響,身邊很多人都對他豎起大拇指。
在前不久,他考察了前文說到的「收縮型城市」鶴崗,經過證實,60多平米的房子售價5萬元的情況很常見,在市中心的房價超過1萬元的很多,但是偏遠郊區地帶的房價普遍不高,有的樓盤和小區均價才不足8000元/平米,10萬元可以入手一套80平米的大房子。
另外,他講述了一套非常有趣的房子,總面積48.51平米,但是總價格才2萬元,算下來每平米房價不足412元,為啥這套房子的總價格這麼低呢?房地產中介說出了原因:這裡沒有什麼支柱性產業和廠礦,所以工作崗位非常稀少,工資待遇非常低,這樣一來沒人願意居住在這裡,故而賣房子只能廉價出售了。
房地產中介告知,在5年前全國房價都上漲的時候,這套房子的價格一度漲到了4萬元,但是依然無人購買,現在一二線城市房子的好房子都賣不掉、不容易出售的情況下,這裡的房子想出手只能繼續降價了。
這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買房子要看準城市,切莫因為貪圖便宜買到了「難轉手」的房子。社科院在一份報告中預測,未來我國部分三四線城市房價可能進一步下跌,特別是在失去了政策強有力託底的情況下,下跌幅度可能不會太小。
所以筆者提示,這些「收縮型城市」的房子一定要儘量避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