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拒G7峰會後,美國突然決定從德國撤軍,釋放三大重要信號

2020-12-22 海峽軍武

隨著美國疫情的持續蔓延,美國的確診人數超過了190萬,死亡人數也超過了11萬,這個世界上綜合國力最強大的國家如今成為了疫情最嚴重的國家,根據相關人士流露出來的川普錄音,他表示全世界都在看美國的笑話。

而為了展現美國的防疫已經卓有成效,川普決定要在美國本土召開G7,並且還決定增加包括俄羅斯在內的4個國家加入峰會當中,不過對此,德國總理默克爾提出了反對,此外,她也表示將不會參加這一次在美國線下舉辦G7峰會。

美國突然決定從德國撤軍

根據俄新社在6月5日的報導,美國決定將會從德國撤走將近9500名士兵,不光如此,美國還表示今後將會陸續撤離將近30000萬士兵,使其在德國的美軍數量不會超過25000。

而這些撤離的部隊當中的部分將會被重新安置在波蘭以及其它的盟國。

美國的決定可以說是突如其來,甚至連理由也是顯得不怎麼令人接受,美國表示由於整個北約的防務都在增加,投入過多的美軍在德國將會給美國增加負擔。

儘管美國政府如此表示,但是外界都明白只不過是一個說辭,正如美國與韓國、日本的軍事同盟一樣,美國只會要求其它盟國增加軍費開支,自己是不會承擔這大筆的軍費支出的。

美國對德國施壓

這一次美國主動要求撤出軍隊,德國外長馬斯也對美軍過去的幫助表示感謝,並且十分遺憾美國的決定,而這一次美軍的部分撤離實際上是對德國施壓,由於德國過去歷史上的納粹問題,德國本國的軍隊並不多,並且也無法研製核武器,因此德國的國防其實是十分依靠美國,一旦美軍從德國撤離,那麼相對應的俄羅斯將會給德國造成巨大壓力。

因此在外交方面,德國將需要向美國進行一定程度地妥協來換取美國的保護,而這也包括著美國對默克爾拒絕參加G7的一次下馬威。

美國釋放三大重要信息

第一,美國此次撤軍顯示出川普政府的特質,變幻無常,因為此次撤軍儘管能夠對德國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但是長遠來看,顯然不利於兩國的穩定交流,

第二,美國戰略重心轉移,印太、東歐成為主戰場,對中國以及俄羅斯的壓制更為直接。

第三,隨著美軍在德國的撤離,德國的右翼分子極有可能火中取慄,加強德國軍事實力,造成歐盟內部國家軍事實力的不平衡,美國藉此瓦解整個歐盟。

相關焦點

  • 川普拿默克爾立威:就算浪費幾十億美元,也要從德國撤軍
    7月29日,美國防部正式宣布準備從德國撤出近1.2萬名美軍,把駐德美軍人數從目前的近3.6萬減至2.4萬。此前,川普已經多次警告要從德國撤軍。德國是美軍駐紮人數最多的歐洲國家,此次撤軍則是冷戰以來對駐德美軍的最大規模調整。在解釋為何從德國撤軍時,川普稱理由很「簡單」:德國沒有完成國防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2%的目標,「欠費了」。
  • 美國為何從德國撤軍
    據新華社6月6日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已下令美國國防部9月前從德國撤出9500名美軍人員,縮減規模約為三分之一。無論出於何種動機,美軍突然決定從德國部分撤軍,凸顯了與德國等傳統盟友之間的分歧,也將進一步損害美國的軍事同盟體系。
  • 打響反美第一槍,德法先後宣布重要決定,美國:把警告當空氣?
    美國為了自己的利益,對盟友索求無度,如今重要遭到了報應。近日,德法兩國前後宣布重要決定,打響了反美第一槍,令美國有些措手不及,更是對其表示質疑:把警告當空氣?之前在接受採訪的時候,默克爾就曾經說過,如果美國真的放棄世界大國的擔當,他們也將會重新評估跟美國的關係。
  • 俠客島:美國突然從德國撤軍1.2萬 發生了什麼?
    原標題:[解局]美國突然從德國撤軍1.2萬,發生了什麼?美國決定對德國動手了。7月29日,美國國防部長宣布將從德國撤出1.2萬名美軍,其中約5600人將移至義大利、比利時、波蘭等其他國家,另6400名將返回美國。
  • 盟友不給面子,川普惱羞成怒下做出決定,向默克爾政府進行施壓
    一名美國高級官員表示,導致川普這樣做的直接原因,就是美國本來在這個月召開G7峰會,但是德國這個美國最強大的盟友不給面子,拒絕參加這個會議。同時順帶這個法國也拒絕參加,川普惱羞成怒下才會做出這個決定。當然川普不可能單純的因為一件事就做出如此決定,其實根本目的還是要向默克爾政府進行施壓。
  • 俠客島:美國突然從德國撤軍1.2萬,發生了什麼?
    美國決定對德國動手了。7月29日,美國國防部長宣布將從德國撤出1.2萬名美軍,其中約5600人將移至義大利、比利時、波蘭等其他國家,另6400名將返回美國。可能有些島友會說,這不是好事嘛!美軍撤走了,德國主權不就更完整了?但現實比理論要複雜。
  • 俄羅斯增兵西部 美國要從德國撤軍
    在俄羅斯向其西部軍區增派精銳部隊的同時,美國總統川普兌現了「承諾」,大幅削減駐德美軍。俄羅斯增兵西部,反擊北約據俄塔社報導,俄西部軍區的裝甲部隊將得到加強,以保護這一重要戰略方向。華盛頓對德國打出「撤軍牌」與此同時,歐美跨大西洋夥伴關係出現了更明顯的鬆動。6月初,美國總統川普下令在今年9月前從德國撤出近萬名士兵,此系近年來美軍規模最大的兵力削減。德國是美國在歐洲駐軍最多的國家。美國《華爾街日報》援引未具名政府官員的話說,相關文件日前已經籤署。
  • 德國總理默克爾拒絕參加G7峰會稱:中國對歐盟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5月30日美國總統川普稱,將原定於六月底在華盛頓舉行的G7峰會推遲到九月份以後。而此議會的內容則是希望邀請澳大利亞、俄羅斯、韓國、印度加入G7峰會,以及商議如何處理和中國的關係。而此次川普推遲G7峰會的部分原因,也是來自盟友的壓力。
  • 歐洲強國帶頭對美說不,拒絕參加G7峰會,美國做出令人詫異的決定
    介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所以整個2020年開始到現在,全球很多重要活動的舉辦都受到了多多少少的影響。說到G7峰會,其實每一次的舉辦也都是人們格外關注的熱點話題。這同時由七個發達工業國家領導人同時參加,並針對相關問題進行共同討論協商的會議,代表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 默克爾與川普翻臉?美國撤軍另有考量,三層含義布局已久
    最近美國從德國撤出大批人馬的事情被傳的沸沸揚揚,在很多人看來都覺得這是因為德國與美國之間的軍費沒談攏,才導致美國不願意再「保護」德國了。其實不然,這裡面還有很多原因。比如之前的英國脫歐事件,還有美德對於《伊核協議》的意見不統一,包括美國在疫情之際大幅度提高駐軍費。
  • 川普羅列三大「罪名」,美國還是對德國動手了
    川普羅列德國三大「罪名」6月24日,美國總統川普與波蘭總統杜達在白宮召開了記者會,表示將把部分駐紮在德國境內的軍隊撤出,部署在波蘭。川普稱,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因為德國方面存在著三大「罪名」,一是軍費開支太少,二是與俄羅斯關係太親密,三是在與美國貿易往來中有意佔便宜。在川普心目中,自己給德國提供了「支持」,可是德國非但沒有對美國忠心耿耿,反而斥巨資去購買俄方的能源,這是美國不能接受的。對波蘭方面來說,川普的這一決定可以算得上是個好消息。
  • 2020年G7峰會什麼時候召開 G7峰會推遲時間確定了?
    周一(06月01日),據英媒BBC消息,美國總統川普周六表示,將推遲今年的G7峰會,並邀請其他各國領導人參加會談。  川普稱,「我不認為它恰當地代表了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這是一個相當過時的國家集團。」  報導表示,G7會議今年由美國主持,成員國包括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和英國。
  • 美國正式從德國撤軍,俄羅斯怎麼看?莫斯科說了句大實話
    兩天前,美國國防部部長埃斯珀正式宣布,要將約1.2萬美軍從德國撤出。這1.2萬美軍,其中6400人將會回到美國,剩餘的要重新安排至歐洲其他北約國家。至此,一錘定音,美國人確實要從德國撤軍了。按照美國總統川普的表態,因為德國人不願意交巨額軍費,所以不能讓他們白佔便宜。而且正逢俄德「北溪-2」項目進入收尾階段,美國施壓不成,撤軍一事就更加板上釘釘。但是說真的,美軍駐紮在歐洲,到底是歐洲人佔了美國的便宜,還是美國人佔了歐洲的便宜?
  • 從德國撤軍,默克爾:重新考慮歐洲和美國關係
    是的,歷史上我們知道,美歐是親如一家的,美國是領導者,歐洲是跟隨者。美國用他強大的軍事力量保衛歐洲,同時美歐之間在經濟上也是緊密合作的。 這樣一種親密夥伴關係可能會因為川普總統4年的執政被徹底改變。就在前兩天,德國總理默克爾公開發表講話,他說如果美國不想領導世界,繼續他現在的政策的話,那麼歐洲要重新考慮和美國的關係了。
  • 默克爾明白表態後,德媒還對中國釋放這信號?中方大使館嚴厲駁斥
    這使得中國駐德大使館勃然大怒,對德國媒體這種無端污衊性報導進行了嚴厲駁斥。並且在此次收購事件之前,德國總理默克爾曾明白表態,德國在同中方進行合作,一定要遵循客觀事實,不能聽信於他人說法。默克爾表態的意義德國近年來由於同部分歐洲國家不斷深入合作,使得國內一些官員逐漸親近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並且在有心媒體引導下,對中國進行了所謂制裁。
  • 美國撤出德國駐軍,有沒有「去而復來」的可能?難說!
    風傳普京總統曾對默克爾表示過「德國已經不是完整主權國家」,言下之意就是嘲笑德國的防務完全依賴於美國,對於普京的調侃,默克爾也只是諱莫如深的笑而不答。儘管這件事無從考證,但普京總統怕是做夢都想讓德國脫離美國的保護,從而以經濟合作為紐帶,合縱德國,連橫歐洲,進而取代美國成為歐洲的主導者。
  • G7峰會變G10峰會?川普強行在美國開會到底會有多少國家捧場?
    當然,為了不讓老特太沒有面子,默克爾還是客套地表示不是不給你面子,實在是疫情太嚴重,根本就不適合去開會呀。這讓老特非常尷尬,畢竟德國的疫情嚴重與否不要緊,美國的疫情可真是要了命,而且當前的黑人騷亂早已席捲美國全境,美國各地處處都是美麗的風景線。在這樣的情況下,會議能不能勝利開完不重要,自己的老命要是先給搭進去了實在太不划算,所以默克爾選擇了閃人。
  • 德國拒當美國跟班,法國也不幹了,歐洲多國都看默克爾臉色
    英國作出決定後,當地媒體報導說,歐洲必須對美國提出的「清潔國家」表示態度,歐盟可能會站在統一戰線上,嚴格限制華為。但如今,英國早已不是歐洲的「領頭羊」,他們對歐盟國家已經沒有多少影響力了。早在年初,德國政府就斷定華為的技術不存在任何問題,近日再次明確表態不對華為採取任何行動。
  • 拜登當選總統後,美歐即將迎來蜜月期,默克爾對華態度出現轉變
    德國向拜登示好在拜登大學,美國總統之後,德國外交部部長迅速向拜登發去賀電,隨後,德國總理默克爾也在4家媒體上表示祝賀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哈裡斯當選美國副總統,期待跟拜登政府合作,在11月16日德國經濟部長彼得則表示在拜登上任之後,美國跟歐洲之間的貿易壁壘可以消失,德國會堅定不移地開放市場,保持公平公正。
  • 德國當頭一棒,拒絕參加G7峰會,美:是時候讓印度代表當今世界了
    編輯:供奉 關於默克爾拒絕參加G7峰會的原因,外界人士一致認為同「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有關,不久之前美國同德國兩國此以及北約多邊關係進行了討論,不料雙方在不少問題上產生重大分歧,由於矛盾突出,因此德國總理默克爾以新冠疫情為由拒絕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