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衝和武松,兩個人本是一師之徒,同為鐵臂金刀周侗的弟子。根據錢彩的《說嶽全傳》,林衝跟老俠客周侗學的槍法(另一個學槍的師弟是盧俊義)。
又據揚州評話《武松》記載,武松也曾拜師周侗,他「出差」到東京給公家辦事的短暫時間內學了武藝,周侗月下傳刀,傳他一套滾龍刀法。武松身上其他的武藝則是跟魯達學的。而魯達和周侗又是好友,二人總在一起互相學習武功,這樣,武松等於間接也和周侗學了其他功夫。
根據《水滸》《說嶽》等書(包括評話)的設定,周侗是北宋末年武功超一流高手,多位武藝出眾的高手(林衝、武松、盧俊義等)都出自他的門下。
這個人在《宋史》中都出現過,
「(嶽飛)學射於周同,盡其術,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設祭於其冢」。
按照評書的設定,周侗的武功又傳自於老俠客金臺。
如果按照學藝時間的長短來看,似乎林衝比武松的武藝更勝一籌,但武藝高低也不能光以學藝時間來判斷。
林衝學的是大槍,武松則學的是步戰的刀。林衝的槍法可以參照嶽飛的槍法(嶽飛也是周侗徒弟),嶽家槍技藝超群,林衝槍法自然也是超強。用長槍,大多是馬上大將的戰法,所以,學這樣槍法的人往往有統帥身份,不但會武藝,還會兵法。林衝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在梁山也是五虎將之最強者,是集合了武藝與統帥才能於一身的武將。故在《水滸》中稱他『滿山喚做小張飛』。
武松的刀,則是單兵作戰之用。這樣的人相當於奇兵、特種兵,可以一己之力,擒賊擒王,改變戰局,但是統兵打仗,並非其強項。在「水滸」故事中,有「武松獨臂擒方臘」之說,可見就是其特種兵優勢的體現。
總之,「馬上林衝,馬下武松」,二人的武藝不該比較孰強孰劣,而是互有補充。
最有意思的是,在《水滸》中,二人正好被設計為「互補」的一對人物。
二人之間,首先是性格特點互補。
林衝性格隱忍內向,像個老好人,特別是在發配路上被董超薛霸擺布,只為成全他人,不想險些喪命。
直至他最後忍無可忍徹底爆發,才展露「天雄星」本色,走上戰神之路,成為梁山的常勝將軍。
反觀武松,恰好和林衝相反,是一個我行我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獨行俠。飛雲浦遭到兩名差人和兩個武功高強的蔣門神家丁一同暗算,被他一人用武功加智謀全部收拾,非常痛快。但是,他的也有性格缺陷,就是殺紅眼後過於放縱嗜殺,不像林衝那麼厚道。
兩個武功近似之人,一個被差人殺,一個殺差人,完全是性格相反的緣故。
更有意思的是,在徵討方臘之後,二人都成了廢了半邊身子的廢人。
武松,被包道乙砍斷了左臂,而林衝得了半身不遂,這樣兩個半殘廢之人,只有「合體」在一起才算完整。而二人恰好又是相依為命,共度餘生。武松在杭州六和寺照顧生病的林衝,林衝後來病死,武松就在寺中出家,八十而逝。
兩個開始性格、經歷迥異的人,在經過了不同的軌跡之後,最終形成了「互補」的結局。從這一點也可以側面判斷,二人的武藝設定有互補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