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智」造的紀錄片,如何點亮城市人文之光?

2020-12-11 騰訊網

從全國第一個以紀錄片命名欄目《紀錄片編輯室》,到全國第一家紀錄片專業頻道上海紀實,再到全國率先上星的紀錄片專業頻道,上海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紀錄片的重鎮。

2019年4月15日,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成立,圍繞「抗擊疫情」、「脫貧攻堅」、「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等重大主題,推出了一系列有引領力、傳播力、影響力作品。

紀錄片的上海「智」造,正在點亮城市人文之光。

都市踏過的每一步足跡,紀錄片悉心留存

不負時代,勇於擔當。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世界範圍內爆發,上海這座城市因此變得更加具有韌性。都市踏過的每一步足跡,若干年後有紀錄片創作者的光影為證,有鏡頭講述的故事為據。

得知疫情發生後,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隨即組建了《人間世》抗疫特別節目攝製組奔赴抗疫前線。進入武漢近一個月,13人攝影組採訪了上海市援鄂醫療隊數百位醫護人員,記錄下了那時重症病房裡的生死離別。節目播出後,在豆瓣收穫了9.4分高分口碑,人們從影像中,一次次被那些鮮活生命所打動。

另一部抗疫主題的系列紀錄片《一級響應》,由國家廣電總局總策劃並全程指導,上海廣播電視臺和湖北廣播電視臺聯合攝製、出品,將於2020年12月於全國省級衛視同步播出,屆時,諸多觀眾將於光影中追溯時光,再度為中國在抗「疫」之路上邁出的堅實步伐而感動。

「新冠」疫情爆發後,作為媒體,如何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築牢輿論基礎?如何在短時間內全力以赴創作出文藝精品?

疫情為生活帶來諸多困擾,在打亂人們諸多工作、學習節奏的同時,也推動了紀錄片創作方式的改變:從選題策劃的源頭,建立「媒體融合」意識、從生產模式上打破紀錄片創作周期長、播出時效弱、電視臺播出為主的慣性。

由紀錄片中心和上海市精神文明辦共同策劃的系列微紀錄片《城市的溫度》實現成片內容先短後長、先上網後進臺、先時效後深度的全新製作及播出模式。

而與新浪微博、快手等新媒體平臺合作創製的《溫暖的一餐》《心聲》等紀錄片,在大、中、小屏聯動推進媒體融合的同時,也打進了年輕觀眾群體中,在電視、院線、移動端等多渠道,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和口碑。

人文紀實,相得益彰

「真實啟發思考,人文點亮生活」。這是2020年1月1日紀實人文頻道整合原紀實頻道和藝術人文頻道全新亮相時提出的響亮口號。

今年以來,紀錄片中心優化頻道資源,創新生產方式:設置19點的文化藝術季播條線,對《可凡傾聽》《印象》等經典欄目進行優化改版,加入紀實元素,實現節目的迭代更新,打造更為豐富的紀實非虛構類產品線。上周播出的《可凡傾聽》採訪了「抗疫英雄」鍾南山,通過對其人生經歷的回望,探尋了「英雄風骨」背後的「內因」,節目播出後,「鍾南山談疫情期間最大壓力」迅速衝上熱搜。

「酸甜苦辣鹹」五味中,為什麼甜是最特別的存在?紀錄片《甜蜜中國》則以甜味食物為載體,用鏡頭記錄中國人對於甜蜜的追求和奔向小康路上的生活故事。該片在東方衛視及紀實人文頻道播出期間,點擊觀看人數突破3000萬,引發廣泛好評。

大型體育紀錄片《走出榮耀》的序章《馬拉松》11月27日在東方衛視播出,該片加入了海選、導師等真人秀元素,全景式記錄了去年三位跑者參與上馬截然不同的體驗。作為《人間世》IP向體育題材延伸的第一部作品,創作團隊認為體育和醫療一樣,「是觀察社會,觀察人性的重要窗口。」

重大主題,奏響強音

把握時代脈搏,承擔時代使命。今年,紀錄片中心著力拓寬紀錄片選題思路,用精品力作奏響時代強音。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錄片《不朽的英雄讚歌》從尋訪上海籍志願軍老兵開始,透過親歷者的口述,結合國內外關於抗美援朝的影像資料和檔案文獻,講述了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跡。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紀錄片中心與上海市合作交流辦合作推出的50分鐘紀錄片《並肩的地方是晴天》,通過對援建幹部、受助百姓的回訪,真實記錄上海援建工作中的典型事跡、典型人物,展示他們與援建地區幹部群眾風雨同舟、攜手奔小康的故事。

由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創製的紀錄片《不動搖——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在東方衛視、紀實人文播出,兩集紀錄片不僅回顧了浦東開發開放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更集中體現了浦東開發開放勇當標杆、敢為闖將的精氣神。

2021年,紀錄片中心將進一步強化重大選題規劃方向,圍繞2021年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全面小康等重要時間節點和重大主題,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9月召開的上海市重點文藝創作推進會議上,發了首批重點39項重點文藝項目,其中紀錄片中心的四個項目《理想照耀中國》第二季、《龍華》、《小康中國》、《行進中的中國》獲評重點紀錄片項目。這些紀錄片以及紀錄片中心將於明年推出的《太湖之戀》、《人生第二次》、《火線救援》,將生動展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

此外,中宣部重大外宣項目《東京審判》第三季將於12月13日 「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晚黃金檔播出,該片以國際視角,平和、理性地展現了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起到的積極作用,旨在呼籲人類珍視和平,攜手世界走向未來。記錄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的《超級機場》也完成製作,即將與觀眾見面。

編輯:王筱麗

責任編輯:王彥

相關焦點

  • 大型4K超高清紀錄片《智造美好生活》央視新年首播
    在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之際,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與總臺華語環球節目中心聯合出品的大型4K超高清紀錄片《智造美好生活》,於2021年1月1日—6日率先在CCTV4每日13:00播出,作為該頻道開年大片,並在央視頻、優酷等同步上線播出。
  • 央視紀錄片《匠心智造·走出國門的鰻魚》在梅列開機
    CCTV發現之旅《匠心智造·走出國門的鰻魚》專題紀錄片開機儀式。吳利鋒 攝東南網10月14日訊(本網記者 肖曉敏)CCTV發現之旅《匠心智造·走出國門的鰻魚》專題紀錄片開機儀式在福建華盛集團三明冷凍食品有限公司產業園區隆重舉行。梅列區區委書記楊勝、梅列區區長張昌平、央視《匠心智造》欄目攝製組等出席。
  • 《智造美好生活》央視播出 獲業界專家好評
    該片是中國紀錄片2021年的第一個重要收穫,向出品方致敬!向主創團隊致敬!趙捷(中廣聯合會紀錄片委員會會長、中央新影集團副總裁):開年大片《智造美好生活》是部用心之作。節目立足當下,回望過去,憧憬未來,多維度、立體化展示科學技術深刻影響與改變,展現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幸福安康,解構人與自然、人與科技、人與人關係中的幸福密碼。
  • 紀錄片《智造美好生活》開播 聚焦科技發展
    《智造美好生活》真情開播 家與世界連結 情與心更近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中國,我們的「家」正在不斷改變、不斷升級,與世界緊密連接。大型4K超高清紀錄片《智造美好生活》第一集《家世界》,於2021年1月1日在CCTV4—13:00隆重播出。
  • 央視紀錄片《智造美好生活》將播 聚焦前沿科技
    中新網12月31日電 據悉,大型4K超高清紀錄片《智造美好生活》將於2021年1月1日—6日在CCTV4每日13:00播出。節目組供圖該片共6集,分別為《家 世界》、《醫 健康》、《慧 城市》、《綠 生態》、《深 賦能》、《創 未來》,每集時長50分鐘。
  • 優酷人文2021片單發布 持續領航人文紀錄片賽道
    孫曉光認為,正是這種真實的力量在推動著優酷平臺朝著更好、更專業的方向發展,也推進著整個紀錄片行業進行自我調整與改變。優酷人文相信人文紀實內容不止在於記錄世界、留存真實,「真實」本身所引發的思考和討論,也足以讓世界在點滴中發生改變。而在孫曉光看來,非虛構內容自帶的真實之光,正是阿里文娛堅定不移投入人文內容的原動力。
  • 國產人文自然類紀錄片推薦
    人生一串(共二季)類型:人文紀錄片觀看平臺:嗶哩嗶哩彈幕網簡介:《人生一串》是由bilibili第1集 無肉不歡、第2集 比夜更黑、第3集 來點解藥、第4集 牙的抗議、第5集 骨頭骨頭、第6集 朝聖之地
  • 鳳凰衛視《龍行天下》欄目深度解讀中國智造的長沙模式
    鳳凰衛視《龍行天下》欄目深度解讀中國智造的長沙模式 2020-10-12 12: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央視開年大型紀錄片《智造美好生活》破圈層傳播激勵人心
    原標題:紀錄片《智造美好生活》破圈層傳播激勵人心   這個元旦,央視開年大型紀錄片《智造美好生活》刷屏社交網絡,獲得了全國觀眾的高度稱贊。截至目前,《智造美好生活》在全網的播放量已近百萬次,在融媒體深度發展的今天,得到了觀眾、網友的廣泛參與。
  • 華東理工大學和上海流程智造科技創新研究院聯合主辦「流程智造...
    在人工智慧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核心引擎的當下,如何充分釋放人工智慧對流程製造的賦能效應,推動我國流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流程製造科技創新論壇」召開與會領導、專家合影12月13日,由華東理工大學和上海流程智造科技創新研究院聯合主辦的「流程智造科技創新論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召開。
  • 《智造美好生活》央視新年首播
    本報訊(記者 邱偉)在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之際,大型4K超高清紀錄片《智造美好生活》,於 1月1日至6日在CCTV-4播出。《智造美好生活》共6集,分別為《家 世界》《醫 健康》《慧 城市》《綠 生態》《深 賦能》《創 未來》,每集時長50分鐘。以「科技改變生活,智慧創造未來」為主題,重點講述當代新科技新發明引領推動普通中國人生活幸福、美好升級、命運改變、夢想實現的溫暖故事,解讀新時代中國智慧創造奇蹟密碼,傳播廣大科技工作者勇於探索、獻身科學的生動事跡,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 優酷人文的八年開拓,國產紀錄片的真實啟示錄
    在武漢疫情最焦灼之時,是《冬去春歸》成為全網首個深入抗疫第一現場的紀錄片團隊,留下了驚心動魄的光影紀錄;在小學課堂三尺講臺之上,老師選擇了《海龜奇援》給孩子們播放,喚醒了童真對於美好的強烈保護欲。以紀錄片的發展路徑看,從「格裡爾遜」模式到「紀實浪潮」,再到「直接電影」,紀錄片對於真實性的需求從未停下腳步。
  • 這部人文歷史紀錄片在中山公共頻道首播!
    這部人文歷史紀錄片在中山公共頻道首播! 官宣啦GUAN XUAN由市委宣傳部出品中山市人民政府南區辦事處中山廣播電視臺廣東聲屏傳媒聯合攝製的人文歷史紀錄片《四大百貨》7月20日—24日公共頻道△上海永安公司舊圖第二集:輝光日新上世紀的頂流商圈是如何形成的?百年前的股東擴招都隱藏了哪些秘密?當年竟然也有流量明星帶貨,也有自辦報刊代言。
  • 【媒體報導集錦】媒體聚焦「流程智造科技創新論壇」舉辦
    12月13日,由我校和上海流程智造科技創新研究院聯合主辦的「流程智造科技創新論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與會領導和專家圍繞「人工智慧賦能流程製造」這一主題,就我國流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布局、趨勢預判、產業發展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深入討論。同時,「物質轉化製造過程智能優化調控機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啟動,上海流程智造科技創新研究院成立。
  • 全媒體整合推廣「東莞稻作智造之旅」引關注
    近期,東莞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東莞報業傳媒集團用了整整一個月時間,充分利用移動網際網路技術,藉助便攜的終端上網設備,將紙媒、網絡、客戶端多方相結合,不斷推送了關於我市「東莞稻作智造之旅」的旅遊信息,並與市民遊客進行網絡實時互動,大大提升了「東莞稻作智造之旅」的知名度,為我市工業遊推廣和開拓市場提供了可參考的樣本。
  • 智·造未來 制聯前沿,智造斜槓基地發布會成功舉辦
    【車訊網 報導】  2020年12月19日,由「智造斜槓基地」主辦的「制聯前沿&智造斜槓基地會」在上海嘉定舉行。本次活動以「智·造未來」為主題,集結了五十多位製造業專家,共同探討製造行業與職業發展的未來。
  • 記錄綏化人文之美 紀錄片《大地情書》明日優酷首播
    由優酷、鑫橋傳媒聯合出品的大型人文紀錄片《大地情書》即將於3月4日登陸優酷。《大地情書》海報。宣傳部供圖紀錄片《大地情書》海報。宣傳部供圖人文紀錄片《大地情書》即將上線。宣傳部供圖紀錄片《大地情書》走入綏化黑土地上的一個個鄉土人家,將鏡頭對準黑土地上十位平凡而偉大的淳樸面孔,將東北人或平凡、或困厄、或溫情的小日子一一呈現在觀眾面前。
  • 阿里犀牛智造背後:為何從服裝業切入?未來如何發展?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阿里犀牛智造背後:為何以服裝業為切入點?未來如何發展?一群寫代碼的程式設計師、工程師們做起了「新製造」。業內人士對於阿里巴巴推出的犀牛智造怎麼看?未來犀牛智造將如何布局?對此,國資委機械工業經管院兩化融合創新主任宋嘉、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走向智能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郭朝暉接受了澎湃新聞記者的採訪。什麼是新製造?
  • 《倖存者之歌》紀錄片開拍,重現猶太民族在上海的生命圖卷
    由SMG籌拍的同名紀錄片還原真實故事與史料背景,講述了大衛與朵拉跌宕起伏的生活經歷。1941年,邁克誕生於上海,二戰時期,父親大衛和母親朵拉在上海戀愛結婚,並和成千上萬的猶太難民一樣受到上海的庇護,度過人生最艱難的歲月。摩西會堂舊址是上海僅存的兩座猶太會堂舊址之一,二戰期間,是在上海的猶太難民經常聚會和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所。
  • 領創新「智」造 添綠色風採 比亞迪亮相2020上海國際客車展
    12月9日—11日,CIB EXPO 2020中國(上海)國際客車展覽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盛大舉辦。比亞迪商用車積極響應「以創新驅動『智』造」的核心理念,攜旗下全新純電動雙層觀光巴士B12D和純電動座位客車C7共聚於此,為世界各地的廣大來賓帶來更高顏值、更高品質、更高性能的純電動客車產品,以全球領先的綠色科技和完善的新能源交通解決方案,助力新能源客車行業高品質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