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攜手甘孜「西菜東送」 打通產業扶貧「最後一公裡」

2020-12-27 南方新聞網

位於四川甘孜的農業產業基地,村民在打包新鮮採摘的蘿蔔。

9月的理塘,萬裡無雲。濯桑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康藏陽光農牧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康藏公司」)位於康呷村種植基地的2397畝高原蘿蔔,在經過70多天的生長後即將破土而出。

基地裡,來自附近村莊的30多名工人忙得不可開交,挖蘿蔔、撿蘿蔔、去苗、清洗、打包、裝車……一車車高原蘿蔔將被運往成都、重慶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各大市場,擺上老百姓的餐桌。

在距離理塘300多公裡的瀘定縣,該縣的羊肚菌協會會長李忠琴正在為第二天的江門之行忙碌。她將帶著到產自高原的羊肚菌、花椒、野生木耳等農特產品赴江門參加展會,這是她近兩年來第5次去廣東。

自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甘孜工作以來,廣東通過補貼降低物流成本、幫助企業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市場等措施,突破重重困難,實現在高原上種蔬菜,一批批獨具高原特色的農特產品跨越高原,走出山區,被送往2000公裡之外的大灣區千家萬戶,實現「西菜東送」。

困難一個個攻破

荒山上建起萬畝高原菜地

位於青藏高原東南緣的理塘縣,有著「世界高城」之稱,由於氣候高寒,果蔬難以生長。

如何選擇適合高原的蔬菜品種?2016年,第一個入駐濯桑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後,康藏公司董事長楊帆率領員工從基礎做起,2017年完成了基地全年氣象數據的收集。在與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深度合作後,楊帆團隊最終確定推廣種植主打的拳頭產品——花葉白蘿蔔。

此後,難題接踵而至。「耕地長期荒棄,剛開始整地時,滿地全是石頭。」康藏公司農場總監蘇永根回憶,公司只能專門僱人撿石頭,一共花費了50天左右,耕地才達到播種的要求。

當地農耕文化不濃,村民大多不識字,沒什麼技術,怎麼辦?「我們從零開始培訓,因為我們要在這裡紮根,必須依靠當地工人。」蘇永根說。

珍它原是理塘縣藏壩鄉信乃村人,作為上門女婿來到濯桑鄉汗戈村,今年28歲,他小學三年級就開始以上山撿松茸、挖蟲草為生,此前從未種過地,在信乃村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2016年,康藏公司把他和同村的降央作為培養對象,從外面請來農藝師,手把手教他拖拉機搭載裝備的使用、保養、檢修等技能。

如今,降央成了拖拉機隊的隊長,在園區裡負責操作智能播種機;珍它主要負責蘿蔔裝車工作,平時還負責開拖拉機。「技術不斷成熟,我的收入也在不斷增加,2019年年收入有五六萬元。」珍它臉上洋溢著笑容。

隨著困難一個個攻破,康藏公司也在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公司已在當地流轉10837畝土地,計劃發展萬畝生態蘿蔔種植基地。在廣東的援助下,這裡成為直供港澳極地試點基地建設縣,也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級高原蔬菜產地。

和理塘濯桑現代農業產業園一樣,在甘孜各縣市,一大批蔬菜、水果、中藥、畜牧等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規模化示範基地在廣東的援助下拔地而起。據統計,截至目前,廣東累計在甘孜投入53912萬元,實施產業發展項目35個,建成貧困村特色農業產業基地2萬畝。

「大市場」對接「大基地」

打通高原農產品出山路

凌晨1點,康藏農產品商品化處理中心燈火通明,珍它和幾名村民正在裝車,約30噸蘿蔔將被發送至成都、重慶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市場。

為將粵港澳大灣區這個「大市場」和甘孜藏區「大基地」對接起來,廣東把農產品的全鏈條打通。市場對接、產品加工、冷鏈運輸……圍繞著高原山裡菜,一整條產業鏈動起來了。

農產品商品化處理中心便是由廣東援助資金建立起來的,在這裡,真空預冷、低溫冷凍和保鮮冷鏈設施配備齊全,主要農產品預冷率達90%,冷鏈運輸率達80%,實現了全產業鏈機械化「耕、種、收」和冷鏈「加工、倉儲、運輸」。

倉儲解決了,市場的對接也要跟上。廣東通過在大灣區城市設立集展示展銷、商貿交流、文化體驗的「前店」消費平臺和網絡,使甘孜農特產品在粵港澳地區的銷路一步步打開。

一到瀘定,江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掛職瀘定縣委常委、副縣長的翁國泉便帶領李忠琴一起到各大藥材市場和農貿市場去了解情況。如今,廣東人對瀘定羊肚菌越來越喜歡,全縣50%的羊肚菌都被廣東人買完了。

從甘孜到廣東,約2000公裡,物流成本太高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當地農產品走向大灣區市場。為此,廣東通過適當物流補貼有效促進「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聯動。廣東省對口支援四川省前方工作組運用廣東對口支援產業資金,通過適當補貼運費、收購價等方式,扶持培育一批農牧產品銷售企業,促進受援地特色農牧產品遠銷粵港澳,帶動當地青稞、蘿蔔、黑花生、藏藥桔等產品市場價格上漲10%。

消費扶貧多點開花

實現「大山」變「金山銀山」的夢想

濯桑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今年的訂單已有厚厚一沓。2018年公司基地運往珠三角市場以特色白蘿蔔為主的各類果蔬共計3000噸,其中銷往港澳市場940噸,佔全川供應港澳蔬菜的70%;2019年運往廣東的果蔬達到4000噸。

近年來,在珠海、廣州、東莞、佛山等地也開設了甘孜州扶貧產品展銷點並積極開展消費扶貧專場展銷活動,廣東各界採購銷售「聖潔甘孜」農特產品近10億元,助力消費扶貧。

「要用消費扶貧打通產業扶貧『最後一公裡』。」廣東省對口支援四川省前方工作組組長,甘孜州委常委、副州長李興文說,通過深化兩地合作,讓甘孜更多農特產品走出去。

今年2月18日,四川宣布甘孜州雅江縣、爐霍縣、色達縣等12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加上此前已經退出貧困序列的6個縣(市),甘孜藏區實現了整體性脫貧「摘帽」。

如今,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市場上,來自高原的農產品源源不斷。然而在李興文心裡還埋藏著一個更大的夢想。「我們要把甘孜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菜籃子』基地,真正讓這一座座大山變成『金山銀山』。」望著眼前的大山,李興文憧憬著未來。

■數讀

●7年來,廣東投入財政資金23.9582億元、實施項目275個。同時,投入計劃外資金6億元,籌集社會捐款2.0486億元,助力甘孜州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培育特色優勢產業,為全州22萬貧困人口有序脫貧、1360個貧困村成功退出、18個縣(市)順利「摘帽」作出了貢獻。

●投入72202萬元,實施農牧區危舊房改造、鄉村道路建設、安全飲水提升、環境整治等項目70個;新建改建貧困家庭住房24552戶、貧困村安全飲水77個、貧困村環境綜合整治239個。

●廣東累計在甘孜投入53912萬元,實施產業發展項目35個,建成貧困村特色農業產業基地2萬畝。

採寫:南方日報記者 黃進

攝影:南方日報見習記者 金鏑

相關焦點

  • 打通電商扶貧「最後一公裡」
    「電商+扶貧」看似只建個電商平臺,其實「+」號背後關聯諸多環節,任何環節出現「堵塞」,都會導致電商扶貧「最後一公裡」受阻。一些貧困村,尤其是邊遠村,長期發展不起來,很大程度上受限於交通設施不足。以筆者駐點的毛感鄉南春村為例,該村資源很好,唯一不足之處,就是交通極為不便。
  • 「西菜東送」的「協奏曲」:大灣區市場助貴州農貨出山
    中新社廣州10月18日電 題:「西菜東送」的「協奏曲」:大灣區市場助貴州農貨出山近幾年,一家家廣州企業到中國西部的貴州省扶貧,將貴州山貨帶到了粵港澳大灣區,譜寫了一首東西部扶貧「協奏曲」。自廣州對口幫扶以來,「西菜東送」讓西南大山深處各具特色的農產品跨越高原,走出山區,來到了千裡之外的大灣區千家萬戶的菜籃裡、飯桌上。廣州市扶貧開發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以政府牽線引導、市場配置資源,進行產業優勢互補,使得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空間不斷拓展。在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張家灣鎮普灑社區(青年雞)養殖場裡,「咯咯咯」的雞鳴聲不絕於耳。
  • 銀西高鐵通過安全評估 打通開通運營「最後一公裡」
    央廣網銀川12月10日消息(記者徐升)記者今天從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銀西高鐵全線通過安全評估,順利打通銀西高鐵開通運營前的「最後一公裡」,標誌著全線具備開通運營條件,預計12月底正式開通運營。
  • 打通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 彭水金融扶貧為脫貧攻堅注入「金融...
    「我們的養殖場能有今天的規模,多虧了金融扶貧的好政策呀。」張為常介紹,在政府的幫助下,他和村裡其他3戶貧困戶一起辦理了金融扶貧貸款,自己才有機會發展生豬養殖,摘掉了「貧困帽」。精準扶貧,金融先行。近年來,彭水充分發揮金融作用,主動作為,精準發力,創新金融服務,加大金融扶貧資金投入,精準定位金融扶貧對象,找準支持方向和切入點,精準施策推動金融扶貧貸款,穩步持續開展金融扶貧貸款的投放,始終堅持「戶借、戶用、戶還」精準投放,全面了解貧困戶恢復生產及春耕備耕等方面資金需求,對有合理信貸需求的貧困戶切實做到應貸盡貸,為脫貧攻堅注入「金融力量」。
  • 北京銀行攜手中和農信 打通農村金融扶貧的最後一百米
    小額信貸扶貧是為貧困農戶發展產業提供「啟動金」的重要途徑。  初心不改 致力小額貸款扶貧  隨著中國扶貧基金會小額信貸部的發展壯大,所惠及的貧困群體不斷增加,2008年,中國扶貧基金會在其小額信貸部的基礎上組建了中和農信公司,專注於農村小額信貸扶貧項目的管理與拓展。
  • 富滇銀行 「貸」出新生活 打通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
    富滇銀行 「貸」出新生活 打通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富滇銀行 「貸」出新生活 打通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近日,記者從「富民興滇 幸福小康」2020年全國重點網絡媒體雲南行活動中獲悉, 截至2020年6月末,富滇銀行涉農貸款餘額
  • 橫山區打通教育扶貧「最後一公裡」
    在傾聽了孩子的心聲後,武勇當即決定為酷愛唱歌的她採取送教上門方式幫她圓夢。同時,學校老師鼓勵家長不能洩氣,因為一個孩子的成長就是這個家庭的全部希望,學校會竭盡全力幫助孩子重拾信心,讓她要學會堅強面對,學會更多應該屬於自己應知應會的知識與技能,學校還為其家庭送上了一份秋日的關懷。
  • 「四好農村路」打通沭陽花木電商產業的「最後一公裡」!
    從走得了到走得好,宿遷通過建設「四好農村路」,實施「農村公路+產業+扶貧」的融合發展新模式,大力推進鄉村振興。目前宿遷農村公路總裡程已達11200公裡,有效帶動了農村扶貧片區特色產業發展。在沭陽縣新河鎮周圈村盆景市場,商戶姜愛花一大早就開始忙碌起來,一邊修剪、打包客戶定的盆景,一邊忙著開啟新一天的直播。
  • 開封祥符區範村鄉:為健康扶貧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映象網訊(記者 崔學慶 實習生 崔學風)9月5日,針對秋季疾病高發的實際情況,河大一附院抽調精兵強將在開封市祥符區範村鄉瓦屋裡村開展義診活動,義務為村民免費體檢,將服務送到村民家門口,方便就近診療和諮詢。
  • 「山路」通暢幸福來——懷化市打通扶貧道路「最後一百米」見聞
    「山路」通暢幸福來 ——懷化市打通扶貧道路「最後一百米」見聞 湖南日報記者 肖軍 通訊員 楊玉捷 向桂芳 看著滿載冰糖橙的貨車沿著寬闊的山道遠去,周太江笑了
  • 打通生鮮物流最後一公裡 看數字冷鏈如何「織網護冷」
    打通生鮮物流最後一公裡 看數字冷鏈如何「織網護冷」金羊網  作者:孫綺曼 黃婷 林曦 許悅  2020-12-12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綺曼 黃婷 林曦 許悅
  • 9+2改革攻堅在行動,棗莊打通健康扶貧「最後一公裡」
    6月26日出版的大眾日報《棗莊新聞》,在頭條位置刊發稿件,介紹了棗莊市健康扶貧改革攻堅建立長效機制,防治貧困群眾因病返貧的做法。全文如下:今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棗莊改革攻堅,創新完善健康扶貧長效機制,打通了健康扶貧「最後一公裡」。
  • 一份菜單上的東西部扶貧協作:為啥四川甘孜的一個鄉村飯館中卻有...
    與甘孜其他飯店不同,姑咱鎮若吉村若吉藏家魚村的菜單上有5道到來自廣東的地道粵菜。為啥在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的一處鄉村飯店中有來自廣東的地道粵菜?故事還要從前年說起。2018年,甘孜州正式啟動大渡河流域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首批打造的42個村涉及康定、瀘定、丹巴3縣(市),而若吉村就是其中之一。
  • 金融「便利店」開到村裡 農村金融服務,打通「最後一公裡」
    金融「便利店」開到村裡,客戶經理擔任「金融村官」——農村金融服務,打通「最後一公裡」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奉永成 通訊員 洪櫻 成依瀟6月1日上午,江永縣夏層鋪鎮高家村貧困戶義建春正在自家苗木基地修剪枝葉
  • 提質升級打通服務職工「最後一公裡」
    2020-08-23 07:12:24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日前,由廣東省總工會主辦的「關愛農民工健康·助力廣東『雙勝利』」2020年度「送健康」活動,在廣州舉辦啟動儀式。2020年,廣東將有5.5萬名農民工享受這種由省總工會提供的「上門」免費體檢服務。這是廣東工會助力疫情常態化防控中加快復工復產復市,打通服務職工「最後一公裡」的一個案例。近年來,廣東工會創新思路,通過建設廣覆蓋的粵工惠APP平臺、發揮12351職工熱線等平臺效能,迅速擴大服務職工數量,延伸服務項目。
  • 打通服務企業「最後一公裡」
    原標題:打通服務企業「最後一公裡」   「縣裡有黨委政府應對疫情的『六穩』『六保』政策,還有一線幹部職工『保姆式』的
  • 雅康高速「最後一公裡」即將打通,康定收費站預計10月啟用
    ▲小天都收費站外緩行的車輛每當在這到康定的「最後一公裡」停滯時人們都在盼望高速直達城區「無縫銜接時代從建設方傳來好消息雅康高速公路升航特大橋康定收費站和新建入城大道預計將於今年「10.1」前後投入使用這也意味著屆時雅康高速公路「最後一公裡
  • 淮濱分級診療助推健康扶貧 打通農村醫療「最後一公裡」
    說起健康扶貧政策帶來的好處,該縣新裡鎮楊集村貧困戶患者方保軍感激地說道。2018年7月16日,方保軍突發胸痛、胸悶20分鐘,由朋友急診送至蘆集鄉衛生院就診,檢查心電圖時提示為急性心肌梗死,衛生院通過分級診斷平臺上傳至淮濱縣人民醫院,縣醫院確診方保軍為超急性期心肌梗死,隨後,衛生院立即免費為該患者緊急用藥,並用衛生院的120急救車將該患者轉至淮濱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接受治療。
  • 大同區扶貧工作隊:千方百「技」打通產業扶貧之路
    大同區扶貧工作隊:千方百「技」打通產業扶貧之路 2020-10-16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決勝網絡扶貧|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運營商大同扶貧路上最後一公裡
    他說,中國電信以網絡服務為基礎,從通信技術走向信息通信技術,再走向數位化的信息技術,就是從CT到ICT到DICT的服務,建立了「1+3」結對幫扶機制,將優勢資源擰成一股繩,幫助定點扶貧的縣區引入產業鏈和社會資源,選好產業扶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