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銀行攜手中和農信 打通農村金融扶貧的最後一百米

2021-01-08 中國經濟網

  小額信貸扶貧是為貧困農戶發展產業提供「啟動金」的重要途徑。如今,小額信貸扶貧在中國呈現了多樣化的格局,公益性機構與商業性機構並存、銀行機構與非銀行機構並存、大機構與小機構並存、非政府組織(NGO)與正規金融機構並存,他們相互補充,互為助力,共同構築了中國金融扶貧大平臺。

  其中,中和農信項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和農信)是中國NGO小額信貸扶貧發展的典範,經過20餘年的探索,為中國金融扶貧做出了傑出貢獻。

  初心不改 致力小額貸款扶貧

  隨著中國扶貧基金會小額信貸部的發展壯大,所惠及的貧困群體不斷增加,2008年,中國扶貧基金會在其小額信貸部的基礎上組建了中和農信公司,專注於農村小額信貸扶貧項目的管理與拓展。

  由於所借鑑的孟加拉鄉村銀行貸款模式在中國「水土不服」,中和農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了調整,將「輸血」、「造血」相結合,設計了「信貸業務+農民培訓」的模式,不僅為貧困農戶提供金融支持,還為這些項目農戶提供生產技術、經營管理、法律知識等多方面的培訓和市場信息服務,促進了貧困農戶可持續的增收機制的培育。

  在信貸方向上,中和農信將客戶群體鎖定農村群體,貸款用途以產業經營為主,幫助客戶發展生產和提高收入水平,不支持可能有負面產出(如環境汙染)的行業貸款,多維度助力鄉村振興。迄今為止,中和農信的項目區絕大部分圍繞貧困地區,基本上全面覆蓋內蒙古、河北貧困區,以及甘肅、遼寧等20個省份的上百個貧困縣。隨著中國經濟環境的發展變化,中和農信逐漸改變了小組聯保貸款,開始發展更加符合社會經濟發展形態的個人信貸。

  多年紮根於貧困地區的中和農信,放貸的出發點只有一個:只要對方有通過勞動改善生活的意願,就會給予幫助。湖南有一位客戶,年輕時外出務工,被人騙到偏遠地區非法囚禁了19年,靠裝病以及沿路乞討才回到家鄉。這個時候他的戶口已經被註銷,老家房子塌了,本村的親人也所剩無幾。在他看來不會有人借給他錢,然而中和農信卻真的貸給了他5000元錢用來種菜謀生。在中和農信的幫助下,他不但有了自己的生意,還買了農用車,甚至還想翻蓋一下老家的房子。

  不以善小而不為,在為客戶提供服務的同時,給予客戶充分的便利和尊重,是中和農信一直堅守的行為準則。為了一筆一兩萬元的貸款跑上幾百公裡上門服務,在中和農信是最常見的事。客戶家裡鬧矛盾,中和農信的員工會給他們提供幫助和疏導;客戶家裡出現意外或重大災難,中和農信會提供基金救助;客戶家裡有人去世,中和農信會進行債務的減免……不吃客戶一頓飯,不抽客戶一根煙,不喝客戶一瓶水,致力於建設「有情懷的企業、負責任的金融」,這樣的中和農信得到了客戶深深地信賴。

  銀企合作 打通金融扶貧最後一百米

  由於國內對小額信貸公司放貸合規性的質疑和各方面的原因,很少有國內銀行會對此類企業提供金融助力,而北京銀行是唯一一家為中和農信提供貸款的內資銀行,並且是在中和農信剛剛起步的時候就給予了很大支持,除了授信業務,還提供了總分公司的開銷戶、結算,銀企直聯,外債專戶業務、結售匯,增資專戶業務,託管業務等等。這些服務在其他銀行是很難對小額信貸企業提供的,但北京銀行對中和農信的支持一直很穩定,這既是基於北京銀行一直以來對普惠金融的踐行,同時也是建立在對企業情況的充分調研之上。

  由於中和農信的服務對象大多在偏遠的貧困區,支行員工往往需要多次驅車幾千公裡深入一線下戶收集資料。這些不怕苦累、盡職盡責得來的調研結果,讓北京銀行對中和農信以及那些感人至深的脫貧故事有了極為深入的了解,最終促成了雙方的全面合作。隨著中和農信的發展壯大,授信額度也從最初的2000萬元增加至4.5億元。

  合作過程中,北京銀行針對不同業務,與客戶建立業務交流群,以便在第一時間響應中和農信提出的業務需求,並儘快協調相關部門制定解決方案,由於每天發生業務及業務量較大的特性,彼此之間幾乎做到了每天都有溝通。有時遇到緊急業務,經常會溝通至凌晨,在節假日進行溝通也是常有的事。真誠的服務精神,專業的業務能力,讓北京銀行得到了客戶的肯定,只要有業務需要,客戶都會首選北京銀行。

  北京銀行與中和農信的合作,不但讓企業在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更是攜手打通了農村金融扶貧的最後一百米,讓越來越多的貧困家庭看到了擺脫困境的希望。

 

 

(責任編輯:華青劍)

相關焦點

  • 中和農信入駐會寧 致力打通農村金融最後一百米
    近日,甘肅省中和農信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在會寧縣設立營業部並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進一步拓寬公司用人渠道,加強公司人才隊伍建設,更好服務三農。中和農信一直以打造「山水間的百姓銀行」為己任,致力於中國小額信貸事業與農村金融發展。
  • 「細品」中和農信金融扶貧創新實踐 讀懂新時期基層普惠金融
    在中國,最值得關注的小額信貸公司就是中和農信,中和農信最初是由中國扶貧基金會發起成立的,其定位是用商業的手段來解決公益的問題。目前,中和農信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專注農村草根金融服務的小額貸款機構。2018 年,首屆中國普惠金融創新發展峰會上,中和農信獲評「中國普惠金融典型案例」,是唯一一家入選的小額信貸機構。
  • 中和農信為鄉村振興提供金融支持
    這一重大戰略部署的實施推進,必須有強大的資金投入作保障,還需要依賴更多社會力量的支持與幫助。在助力鄉村發展的過程中,中和農信一直在努力。從1996年秦巴山區扶貧項目中創設的小額信貸項目試點,到2008年成立中和農信開始市場化運營,直至2020年3月末,中和農信依託旗下持牌機構,已在全國設立了347家分支機構,覆蓋了大約10萬多個村莊,在貸客戶40.3萬戶,貸款餘額超過109億元,累計超600萬農村百姓從中受益。
  • 螞蟻金服加碼農村金融 成中和農信第二大股東
    近期,螞蟻金服繼續加碼農村金融領域布局。12月20日,螞蟻金服在其農村金融戰略發布會上宣布入股中和農信,成為繼中國扶貧基金會之後中和農信第二大股東。同時,螞蟻金服與中華聯合保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農聯中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和農信亮相首屆外灘大會
    本屆「外灘大會」,中和農信項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和農信)作為榮譽合作夥伴應邀參會,向來賓全方位展示中和農信多年來深耕農村市場,為縣域內中低收入群體提供金融及非金融服務的理念及成果。  外灘大會主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堅分享自己的觀點  這樣的觀點與中和農信的理念不謀而合。中和農信起源於1996年世界銀行在秦巴山區的扶貧項目,至今已經在鄉村紮根了二十四年。
  • 金融「便利店」開到村裡 農村金融服務,打通「最後一公裡」
    金融「便利店」開到村裡,客戶經理擔任「金融村官」——農村金融服務,打通「最後一公裡」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奉永成 通訊員 洪櫻 成依瀟6月1日上午,江永縣夏層鋪鎮高家村貧困戶義建春正在自家苗木基地修剪枝葉
  • 中和農信貸款助圓農田致富夢
    這兩天,永登縣武勝驛鎮向陽村一社的建檔立卡戶杜永軍格外高興:他所飼養的 50 頭生豬中,即將有 20 頭就要出欄,按目前的市場行情,一頭豬淨賺 1000 元絕不成問題。年初,杜永軍從中和農信永登營業部貸到 2 萬元助農貸款,用於購買飼料,解了他的燃眉之急,為擴大養殖規模奠定了堅實基礎,他逢人便喜滋滋地說:" 是中和農信的助農貸款,真正圓了我的致富夢。"擴大種植養殖產業規模,早日實現致富增收,跑銀行、找貸款是許多農戶面對的大事。
  • 富滇銀行 「貸」出新生活 打通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
    富滇銀行 「貸」出新生活 打通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富滇銀行 「貸」出新生活 打通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近日,記者從「富民興滇 幸福小康」2020年全國重點網絡媒體雲南行活動中獲悉, 截至2020年6月末,富滇銀行涉農貸款餘額
  • 打通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 彭水金融扶貧為脫貧攻堅注入「金融...
    「我們的養殖場能有今天的規模,多虧了金融扶貧的好政策呀。」張為常介紹,在政府的幫助下,他和村裡其他3戶貧困戶一起辦理了金融扶貧貸款,自己才有機會發展生豬養殖,摘掉了「貧困帽」。精準扶貧,金融先行。近年來,彭水充分發揮金融作用,主動作為,精準發力,創新金融服務,加大金融扶貧資金投入,精準定位金融扶貧對象,找準支持方向和切入點,精準施策推動金融扶貧貸款,穩步持續開展金融扶貧貸款的投放,始終堅持「戶借、戶用、戶還」精準投放,全面了解貧困戶恢復生產及春耕備耕等方面資金需求,對有合理信貸需求的貧困戶切實做到應貸盡貸,為脫貧攻堅注入「金融力量」。
  • 中和農信:以客戶為中心 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務
    近期,為更好地落實「一體兩翼」戰略,中和農信圍繞「賦能分支機構,方便鄉村百姓」重點開展各項工作部署,結合劉冬文總裁提出的「深淘灘,低作堰」的理念,啟動了以「以客戶為中心」的主題討論活動,旨在優化產品,深挖市場,為客戶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
  • 37、候選金融力量|湖南中和農信:有溫度的金融服務助力鄉村振興
    2019年湖南金融力量候選名單(共38項)37、候選金融力量:有溫度的金融服務助力鄉村振興申報機構:湖南中和農信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湖南中和農信:特色小額信貸為脫貧攻堅貢獻金融力量推薦理由:湖南中和農信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公司」)成立於2018年,主營業務是為湖南省內農村貧困地區縣域內的中低收入群體發放小額貸款,屬於專業化、特色化小額貸款公司。
  • 河南省鎮平縣農商銀行:勇當金融扶貧主力軍
    2016年脫貧攻堅戰打響至今,鎮平農商銀行在省農信聯社、南陽市農信辦的正確領導下,勇擔金融精準扶貧重任,聚合力、建機制、創產品、優服務,各類扶貧貸款投放額佔縣內三家主責任銀行投放總額的95%以上,交出了一份閃亮的成績單。
  • 廈門市打造政銀農金融平臺支農興農
    近年來,廈門市農業農村局分別與國開行廈門市分行、農行廈門市分行、農發行廈門市分行、廈門市農村商業銀行等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開展全方位、深層次、多元化戰略合作,探索出了一條金融支農興農的新路子。一、「信息化」融合,貫通政銀農資源共享鏈路致力於建設基於大數據應用的全場景智慧管理綜合平臺,廈門市農業農村局會同各主要在廈金融機構,打通互動關鍵堵點,貫通政銀農資源共享的鏈路。
  • 省農信聯社:當好脫貧攻堅金融服務主力軍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樊永濤 報導)1月7日,我省召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金融精準扶貧專場新聞發布會。省農信聯社黨委委員、副主任桑任庚就青海農商銀行系統作為全省脫貧攻堅金融主力軍,不斷加大金融扶貧力度,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情況作通報。
  • 中和農信:管種管收管賣,讓種植戶「省點心」
    作為一家負責任且有長遠目光的服務機構,中和農信早已經開始行動,「賦農百千萬(百家合作機構、千場知識培訓、萬場金融教育)」之千場農技知識培訓活動,通過邀請產業專家,深入鄉鎮開展包括生產經營、專業技能、社會服務三大主要知識內容為主的知識賦能活動,幫助廣大農戶「充電」,助力項目區產業提質發展,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但光停留在「知識賦能」層面還遠遠不夠。
  • 踐行惠農富農初心凝聚鄉村振興農信智慧
    作為脫貧攻堅的生力軍,近年來,江蘇省農信聯社不斷探索創新金融扶貧模式,「輸血+活血+造血」一體化精準扶貧、共築小康的新路徑愈加清晰,促使多元化的優質金融服務走進農家,讓更多的貧困農戶感受到滿滿的「金融獲得感」,擘畫出農村金融發展新圖景。
  • 黔東南農信奮力書寫脫貧攻堅答卷
    五年來,黔東南農信社已累計上繳稅款20餘億元,投放各類貸款2500億元、農戶貸款1500億元、「特惠貸」115.15億元,有力支持了特色產業、易地扶貧搬遷、棚戶區改造、農村基礎設施補短板等領域重點項目建設。特別在今年決戰決勝之年,面對戰疫戰貧的雙重考驗,黔東南農信社聚焦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兩不愁三保障」、基礎設施補短板等方面,持續加大支持力度。
  • 「雪中送炭」 中和農信小額貸款助聊城農戶脫貧致富
    會上,張培科詳細介紹了中和農信小額貸款項目的相關情況。據介紹,中和農信聊城小貸堅守農村市場,堅持為山東省內不能充分享受傳統金融服務的縣域內中低收入群體提供量身定製、方便快捷、可獲得的金融服務,為農村金融注入新的活力,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提供更優質的、可持續的、多樣化的服務。
  • 北京銀行:以金融之力託起群眾「小康夢」
    自今年年初,北京銀行「一企一村」結對幫扶執行小組便加強了與大蒲池溝村的交流合作,達成高質量推進結對幫扶工作思路:一是穩定暢通大蒲池溝村合作社所需農產品貨源渠道,築牢可持續發展根基;二是為大蒲池溝村合作社發放貸款170萬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攜手鎮政府積極拓寬銷售渠道,確保良性循環發展;三是探索林下經濟發展模式,發展蘑菇、藥材等高附加值產業,充分發揮「造血
  • 「山路」通暢幸福來——懷化市打通扶貧道路「最後一百米」見聞
    「山路」通暢幸福來 ——懷化市打通扶貧道路「最後一百米」見聞 湖南日報記者 肖軍 通訊員 楊玉捷 向桂芳 看著滿載冰糖橙的貨車沿著寬闊的山道遠去,周太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