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A 股市場在 2800 點區域震蕩調整,不少小夥伴們紛紛選擇了定投這種方式來分批入場、攤薄成本。
而定投到底是選擇主動管理型基金還是被動指數型基金,南南也曾旗幟鮮明地給過結論: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定投選擇指數基金更加適合。
但問題來了:指數型基金是一個大家族,有 ETF、ETF 聯接基金和指數增強基金。關於什麼是 ETF 和 ETF 聯接,南南之前介紹過,這裡也就不再過多解釋啦。今天我們主要來看一下指數增強基金,看看這類基金到底比其他 「兄弟」 強在哪裡呢?
什麼是指數增強基金?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指數增強基金。顧名思義,這類基金不同之處就在於 「增強」 兩字。
基金經理在被動跟蹤指數時,一般將 80% 的倉位按照指數進行配置,剩餘的20%通過一定的增強方法來構建投資組合,力求在保證偏離度的前提下追求比指數更好的收益表現(具體倉位安排以基金實際運營情況為準)。
因此,雖然指數增強基金堅持「被動投資為主、主動投資為輔」的投資策略,但它會比一般的指數基金更考驗基金經理的主動管理能力。
如果管理得好,那便可以取得超越指數的超額收益,達到 「增強」 效果;如若管理不好,那便達不到指數的正常收益,只能取得 「減弱」 的效果。
因此,在選擇指數增強基金時,基金經理也是我們參考的重要指標之一。
指數增強基金 「強」 在哪裡?
那了解清楚了什麼是指數增強基金,那它的增強效果到底如何呢?事實勝於雄辯,我們不如拿數據來說話。
為了幫助南粉們進行了解,南南統計了目前市場上成立的 168 只指數增強基金,並把它成立以來的回報與其所跟蹤指數的同期漲幅進行了對比。
數據顯示,成立以來跑贏同期指數漲幅的指數增強基金共有 128 個,也就是說跑贏指數的有效性佔比高達 76.2%。並且,在這 128 只超越所跟蹤指數的指數增強基金中,超越最高值更是達到 281.21%。
換句話說,如果你眼光不錯、選擇了一隻優秀的指數增強基金,收益最多可以跑贏同期指數漲幅近 3 倍。
數據來源:wind,南方基金統計,2020.2.26,不同份額作為獨立樣本進行計算,基金歷史業績不代表未來。
也正因為指數增強基金可以比一般指數基金謀求更高收益的附加優勢,近年來指數增強基金也逐漸受到不少投資者的青睞。
自 2002 年以來,國內指數增強基金的產品數量逐步抬高,並且規模也日益擴大。2015 年末指數增強基金規模達到 264 億,到了 2019 年末規模便增長至 921 億,累計增長率達 248.86%。
數據來源:wind,南方基金統計,2020.2.26,不同份額作為獨立樣本進行計算,歷年規模數據取年末值。
(文章來源:南方基金)
(責任編輯:DF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