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的雪景,但唯有西安,下雪之後變成了長安。好像只有銀裝素裹才能配得上古城的青磚綠瓦紅牆,一抬頭,就像回到了長安。
大興善寺始建於226年,原名遵善寺。隋文帝統治時期,西安城擴大為大興城,寺佔城內靖善坊一坊之地,取城名"大興"二字,又取坊名"善"字,賜名大興善寺。
唐玄宗開元年間,「開元三大士」善元畏、金剛智、不空到此寺傳授密宗,成為當時長安三大佛經翻譯地之一,也是中國佛教密宗的發源地。
大興善寺自隋代初建以來,歷經春夏秋冬一千七百餘年,地址未改。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開放寺院之一。古寺青瓦紅牆,對於西安人來說,這種建築隨處可見,但每次看到它,還是讓人肅穆。
無論哪個季節來大興善寺,總能找到自己的美,到了秋天,這種美又多了一個濾鏡,分分鐘就把美展現到了另一個境界。
下雪後的西安更顯莊嚴,很多人在大興善寺的院子裡溜達,那一刻,所有的建築都像睡覺一樣安靜,樹枝上的鳥試圖搖動它們的羽毛,驅散落在它們身上的雪,恍惚中,時間靜止了。
雪花輕輕落下,腳步漸漸放慢,靜靜地望著遠方,仿佛藍天在呼喚,雪花輕輕落下,像霜一樣蔓延,仿佛大地在打盹……
陽光明媚的季節,興善寺依然美麗!西安的寺廟裡總是有很多貓,天王殿西側,一隻貓懶洋洋地睡在一根石柱上,有時會睜開眼睛四處看看,人多也沒關係,溫暖的午後陽光是它的最愛。
陽光透過樹葉之間的縫隙照射進來,地上的樹葉緊貼著太陽,在下午特別感人。後院火紅的柿子已經悄然成熟,「秋去冬來萬物休,唯有柿樹掛燈籠」,紅柿子灰色牆,這個場景難道不像故宮嗎?
後院全是錦鯉,不怕人的白鴿,一排排的烏龜,令人感覺很和諧。夕陽西下,白鴿落在屋頂,陽光映在紅窗上,拍下照片,讓這一刻的美好永遠停留。
下課的時候,和尚們敲鐘,拍下這一瞬間,就覺得自己不在西安了,仿佛穿越到了隋唐時期的大興善寺。喜歡寺廟的安靜,雖然只是隔著一堵牆,但似乎是兩個世界,牆外混沌嘈雜,牆內寧靜祥和。
在西安,大興善寺的稱謂地位不勝枚舉,「佛教八宗」之一「密宗」祖庭,帝都長安三大譯經場之一,西安現存歷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等等,都受到後人的尊崇。
興善寺常年焚香,即使在除了初一十五之外的普通日子裡,也總有人來祈禱燒香,他們可能孤獨,但虔誠給了他們力量,他們有勇氣在生活面前跨越苦難,對待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