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雪景萬千,唯有西安大興善寺的初雪,是唐長安城的味道

2020-12-22 小度旅遊

世間雪景萬千,唯有西安,一下雪便成了長安。似乎只有銀裝素裹,才襯得上古城的青磚綠瓦紅牆。抬眼望去,仿佛夢回長安。

世間與銀白的邂逅,都是從一場雪開始,長安的初雪降落到大興善寺,奔赴雪的寧靜!它便把純粹、靜謐、肅穆講述到了極致。

大興善寺,始建於晉武帝226年,初稱遵善寺。隋文帝開皇年間擴建西安城為大興城,寺佔城內靖善坊一坊之地,取城名"大興"二字,取坊名"善"字,賜名大興善寺至今。

唐玄宗開元年間,「開元三大士」善元畏、金剛智、不空到此寺傳授密宗,成為當時長安翻譯佛經的三大譯場之一、中國佛教密宗的發源地

大興善寺從隋朝初年建造至今,經歷1700多個春夏秋冬,寺址沒有發生過變動。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開放寺院之一。古剎綠瓦紅牆,對於西安人來說,這種建築隨處可見,但是每次看到它依然會讓人肅穆,心生敬意

不論你哪個季節來大興善寺,總能找到屬於它的美,而一到秋天,這份美上面便加了一層濾鏡,分分鐘美出另一種境界

就在前些日,西安下了一場雪,多少人都漫步在大興善寺的院子裡,那一刻所有的建築都像是睡著了一樣安靜,枝頭的鳥兒試不試抖動著羽毛,將落在身上的積雪散落,恍惚間,時間也靜止了……

雪花輕輕飄落,步伐漸漸慢下,靜靜地望著遠方,仿佛藍天在召喚,雪花輕輕飄落,洋洋灑灑,鋪成一地白霜,仿佛大地在小憩……

晴朗的時節,興善寺依舊很美!西安的寺廟總是有許多喵星人,在寺廟的天王殿西邊,一隻貓懶洋洋趴在石柱上打瞌睡,時而睜開眼睛看看周圍,再多的人對它來說都沒關係,此時午後暖暖的陽光就是它的最愛。

陽光透過樹葉的間隙照射下來,地面的落葉和陽光相依相偎,在午後的時光,分外令人感動

後院滿池的錦鯉、不怕人的白鴿以及一排一排的龜,莫名覺得和諧。夕陽西下,白鴿落在屋頂,陽光映射在紅窗上,拍下照片,記錄這一刻的美。

寺院下課時分,僧人敲鐘,像是穿越到了隋唐時期的大興善寺。喜歡廟裡的靜謐,雖只一牆之隔,但仿佛就是兩個世界:牆的外面,雜亂喧囂;牆的裡面,安靜祥和。

興善寺一年四季香火不斷,哪怕是除過初一十五的平常日子裡,也總有人來祈福燒香,他們或許是孤單的,但是虔誠賦予他們力量,面對生活跨過苦難善待喜樂的勇氣!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於原作者,僅做學習交流使用,不做商業用途,如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寺院掠影 | 西安大興善寺
    大興善寺,位於陜西省西安市大興善寺公園內。創建於北周靜帝大象元年(579)。原名陟岵寺,隋文帝開皇二年(582)建都長安大興城,敕令移建於新都,因大興城與遵善坊(又作靖善坊)之名,遂改稱大興善寺,又稱興善寺。寺域崇廣,堂宇宏壯,為當時京城第一大寺,制度與太廟同。第一位寺主為靈藏,乃隋文帝的布衣之交。
  • 世上雪景千千萬,唯有大雪過後的大興善寺,有一絲古長安城的感覺
    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的雪景,但唯有西安,下雪之後變成了長安。好像只有銀裝素裹才能配得上古城的青磚綠瓦紅牆,一抬頭,就像回到了長安。大興善寺始建於226年,原名遵善寺。隋文帝統治時期,西安城擴大為大興城,寺佔城內靖善坊一坊之地,取城名"大興"二字,又取坊名"善"字,賜名大興善寺。唐玄宗開元年間,「開元三大士」善元畏、金剛智、不空到此寺傳授密宗,成為當時長安三大佛經翻譯地之一,也是中國佛教密宗的發源地。
  • 西安大興善寺:中國佛教密宗祖庭
    在西安熱鬧的小寨北側,有一條不寬的興善寺街。在興善寺西街上,坐落著大興善寺,為中國佛教密宗祖庭。
  • 坐落在西安繁華市區中的大隋國寺—大興善寺!
    西安市城南的小寨地區,可是說是僅次於西安鐘樓的第二大商圈,這裡商鋪林立,人來人往!可是你曾注意到,在小寨的興善寺西街,卻坐落著一座大有來頭的寺院大興善寺!大興善寺曾是隋朝國寺,被稱為佛教密宗祖庭!被國務院確立為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 【寺院】隋唐皇家寺院西安大興善寺
    大興善寺位於長安城東靖善坊內(今西安市小寨興善寺西街),是隋唐皇家寺院,中國"佛教八宗"之一"密宗"祖庭,隋唐帝都長安三大譯經場之一。大興善寺始建於晉武帝泰始二年(226年),原名"遵善寺",距今已1700餘年,是西安現存歷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隋文帝開皇年間擴建西安城為大興城,寺佔城內靖善坊一坊之地,取城名"大興"二字,取坊名"善"字,賜名大興善寺至今。
  • 踏入隋唐皇家寺院西安大興善寺,虔誠拜訪「密宗」祖庭
    大興善寺西安市區的寺廟挺多的,在西安最繁華的區域之一,小寨這裡就有一座寺廟-大興善寺,在西安挺知名的,古時在隋唐就是皇家寺院,也是我國「佛教八宗」之一的「密宗」祖庭,更是唐朝時期帝都長安的三大譯經場之一
  • 西安有名寺廟——大興善寺,也在西安必玩榜中
    大興善寺,位於西安小寨附近,西安現存歷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一座具有中外影響的古剎,門票免費。地藏菩薩雖然有很多人來這裡禮佛,但這裡卻給人寧靜平和的感覺,空氣中夾著香紙的味道,卻不難聞。
  • 【靜象】密宗祖庭大興善寺
    鐘樓師父見我們打量,悠悠介紹道,二樓皆是明代的建築,只有大興善寺的鐘鼓樓上才刻有經文。明代鐘鼓樓鎮門,獨一無二的經文篆刻,大興善寺的地位可見一斑。這種譯經傳法的精神,正是大興善寺秉承至今的精神,身為密宗祖庭,大興善寺也實實在在擔當起了一個祖庭深淵博厚的氣魄與襟懷,濟世傳法,普度眾生。
  • 隋唐皇家寺院大興善寺 印度總理莫迪訪問 唐長安四大譯經場之一
    實際上,大興善寺的歷史,早在隋唐以前,也就是晉武帝泰始二年,也就是公元226年,當時叫做遵善寺,距今差不多一千八百年了。圖中是大興善寺山門,南邊是大興善寺四個字,北邊是五岡唐鎮四個字。當時的長安城叫做大興城,大興善寺在靖善坊,所以各取一個字,叫做大興善寺,開山祖師是靈藏大師,是隋文帝楊堅的摯友,在開皇七年,也就是公元587年,有僧眾三百人,並且在此開設譯經場。
  • 莫迪為什麼去大興善寺?他在裡面看了誰?
    莫迪與大興善寺方丈會面 印度總理莫迪5月14日上午12時許來到位於西安南郊的大興善寺,在此間停留了半個多小時,據了解,此次莫迪訪問大興善寺是由印度方面首先提出的,後添加入莫迪訪華行程中,那他為何對大興善寺如此看重
  • 佛光石韻——大興善寺古代佛教石刻藝術精品展
    佛教於兩漢之際傳入中土,魏晉南北朝是佛教發展的黃金時期,隋唐時期佛教發展達到興盛的頂峰。它與中國文化碰撞融合,佛教信仰一躍成為當時的主流文化,對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個時期的佛教石刻造像藝術已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西安作為十三朝古都,這裡尚存著大批優秀的古代佛像石刻藝術遺產,這些石刻大多保存和收藏在漢唐陵墓周邊及各大博物館,亦有少量流散石刻為民間愛好者所收藏。
  • 【行攝日記】(44期)大興善寺見聞
    攝影:賈曉亮  來西安已經半月餘,聽說大興善寺有幾株臘梅老樹,心心念念多日想去一睹真容,昨日下午等到難得的一個晴天,特地趕去一飽眼福
  • 陝西佛教寺廟系列遊之——遊覽大興善寺(密宗祖庭)
    大興善寺,「佛教八宗」之一「密宗」祖庭,是隋唐皇家寺院,帝都長安三大譯經場之一,位於長安城東靖善坊內(今西安市小寨興善寺西街)。大興善寺始建於晉武帝泰始二年(226年),原名「遵善寺」,已1700餘年歷史,是西安現存歷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大興善寺的文物保護碑,大興善寺是一座具有中外影響的古剎,1956年被列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中國密宗祖庭西安大興善寺舉行「密宗息災護摩法會」
    > ↑↑↑點擊上方準提法網絡佛學院,關注我,置頂我據悉:「時隔千年 密宗傳法儀式再現西安大興善寺
  • 西安人氣最高的千年古剎,香火很旺,下大雪也不斷有人燒香禮佛
    長安歸來不看寺,中國最美的古寺應該是在陝西西安吧。從公元168年,漢靈帝建寧元年,今臥龍寺前身——福應寺在漢長安城南郊建立開始,佛教傳入西安已經1900多年了。如果是初到西安,眾多的千年古寺會讓人眼花繚亂——佛寺之祖臥龍寺、鳩摩羅什譯經的草堂寺、玄奘譯經的大慈恩寺、密宗祖庭大興善寺、埋葬玄奘靈骨的興教寺、太平公主為武則天而立的罔極寺……每一座古寺都有讓人嚮往的理由
  • 倓虛大師【影塵回憶錄】第十八章西安大興善寺辦學,科學的問難一一解開
    那時,考試院院長戴傳賢和楊虎城都在西安,還有其他有名的幾個人,一塊請我吃飯,說大慈恩寺預備傳戒,請我為戒師。我因到西安是個客卿,大慈恩寺原有住持,乃讓該寺住持為得戒師,我當羯摩,在戒期裡幫忙。戒期完畢後,朱將軍又發起在西安大興善寺立僧學,這個廟和大慈恩寺都是在歷史上很有名的。大興善寺共有七層殿,院子雖然比原先已竟縮小,但在裡面還有一百多畝地。因年久失修,狀甚荒涼!
  • 吃完整條興善寺西街,發現住在這裡的才是人生贏家!(上)
    興善寺西街在西安小寨商圈,不得不說,小寨是個神奇的地方,每一條街巷都夠消磨半天時間,今天要說的就是西安美食界遺珠——興善寺西街。這裡是小寨旁安靜的一隅,東起長安路,西至朱雀路,全長700米,因中國佛教密宗祖庭大興善寺坐落於此而聲名遠播。
  • 吃完整條興善寺西街,發現住在這裡的才是人生贏家!
    「興善寺西街」「哪兒?」「飛炫廣場!!!」興善寺西街在西安小寨商圈,不得不說,小寨是個神奇的地方,每一條街巷都夠消磨半天時間,今天要說的就是西安美食界遺珠——興善寺西街。這裡是小寨旁安靜的一隅,東起長安路,西至朱雀路,全長700米,因中國佛教密宗祖庭大興善寺坐落於此而聲名遠播。
  • 西安青龍寺:皇家寺院,日本真言宗祖庭,1986年引進櫻花樹千餘株
    青龍寺來了不止一次了,以前多因為櫻花而來,春天仿唐庭院裡櫻花很美,許多人穿著漢服,打著油紙傘,徜徉在櫻花樹下,確實很美。西安青龍寺除了仿唐庭院,還有樂遊原,青龍寺塔院遺址,還有青龍寺遺址博物館,延興宮,空海紀念碑等看點。青龍寺是密宗祖庭,和小寨的大興善寺都是密宗祖庭,青龍寺遺址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龍寺和大雁塔一樣,都在西安地鐵三號線上。
  • 13個王朝在西安建都,西安還叫過長安、豐都、鎬都、鹹陽、大興
    鹹陽與西安在歷史上同屬一座城市。雖然在秦朝滅亡後,這座都城化為了灰燼,但秦始皇在西安營建的秦始皇陵及兵馬俑,讓秦朝在西安留下了濃重的一筆。漢承秦制,漢長安城是在秦都鹹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隋朝建立以後,修建了一座比漢長安城規模更大、布局更加規整的城市——大興城。唐朝則在大興城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建,形成了唐長安城。這裡就是現在西安市及其近郊地區的所在地。唐長安城全城周長36.7千米,面積84平方千米,平面布局呈大長方形,城內街道整齊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