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專家:吳晞
醫學博士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
近年來大家都追求「易瘦體質」,有些朋友發現自己突然吃得多、喝得多,反而還瘦了???
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好運來」嗎?
醒醒別做夢了,觀察一下自己尿尿的頻率是不是也高了?如果是,那麼你有可能得了糖尿病。
1型糖尿病典型症狀就是「多飲、多食、多尿和體重減輕」。
別以為這病遠在天邊,據國際糖尿病聯盟發布的數據,2017年我國糖尿病患者的數量就達到了1.14億,是世界上糖尿病人數最多的國家。也就是說,在我國每十幾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是糖尿病患者。
01 認識下糖尿病家族「四兄弟」
「糖尿病」家族中共有「四兄弟」,分別是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類型糖尿病。
四兄弟中的「大哥」1型糖尿病和「二哥」2型糖尿病比較常見,由於他倆的患者年齡不同,所以還是很好區分的。
「大哥」1型糖尿病,原名叫「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是個「戀童癖」。患者多為兒童與青少年,來勢兇猛,約佔糖尿病患者中的5%。
「 二哥」2型糖尿病,原名為「成人發病型糖尿病」,是個「高犯罪率分子」。四兄弟中,其下手率與犯罪率最高,9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都屬於此類。患者多為中老年人,典型症狀是肥胖、身體乏力。其主要原因是體內產生胰島素抵抗而引發的。
而三弟與四弟出現率較低。
「三弟」名叫「妊娠糖尿病」,是位「採花大盜」,專挑懷孕的婦女下手。妊娠糖尿病,顧名思義是指婦女在妊娠期間出現的血糖升高現象,多數患者會在產後恢復正常。
「四弟」叫「特殊類型糖尿病」,是四兄弟中下手率最低的,但手段多樣。除以上三類糖尿病類型之外的糖尿病都屬於特殊類型糖尿病。目前已經知道的病因有藥物、胰腺損傷、內分泌疾病等等。
02糖尿病四兄弟的誕生原因
了解了糖尿病家族的「四兄弟」,我們接著來說一說四兄弟形成的原因。
四種不同類型的糖尿病形成的機理與特徵都不同,但他們都總涉及到兩個關鍵的要素,即葡萄糖與胰島素。
糖尿病中的「糖」不是我們平常吃的糖,而是葡萄糖。在我們血液裡流動的葡萄糖叫做「血糖」,葡萄糖的濃度則被稱為「血糖值」。我們平時的運動,甚至是呼吸,都需要葡萄糖供能。
當你飽餐一頓後,腸胃就會開始跳一段「海草舞」,將食物分解成葡萄糖,通過血液循環,進入血液。
為了供能,胰島素就把這些葡萄糖運到細胞裡,使它們轉換成你需要的能量。
有時候,懶惰、不多運動的你並沒有將這部分葡萄糖轉換成能量消耗掉。為了防止血糖值過高,這些葡糖糖會被胰島素運去肝臟和肌肉細胞中,轉換成糖原。糖原可以看作是葡萄糖的庫存,當人體內葡萄糖不足時,糖原就又分解成葡萄糖。
但如果你吃得太多,又動得太少。肝臟與肌肉細胞裝不下了,葡萄糖便會被胰島素運去脂肪細胞求留宿了,接下來它們便會變成中性脂肪。恭喜你,葡萄糖已經成功為你「變胖大業」貢獻力量,轉變成「肥肉」了。
而我們的糖尿病是怎麼回事?你胡吃海吃,絲毫不考慮我們胰島素寶寶的感受,它天天為了你的血糖值濃度不要過高而忙忙碌碌,你卻不斷增加它們的工作量,直到它們罷工,要死要活隨你去好了。這就是「胰島素抵抗」。
因為它們的罷工,導致血糖濃度過高。胰島素的工作單位「胰島」又害怕了,派出大量胰島素去解決問題。
而你還是不在意,最終,人手不足、工作量過大,胰島崩潰了,分泌的胰島素不足了,血糖「biu biu」上升,糖尿病便來了。
以上基本上是糖尿病家族中的「二哥」2型糖尿病的誕生機理。2型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是肥胖、活動過少等。
當然2型糖尿病有時候也不是過度吃吃喝喝「作死」導致的。還可能是因為緊張、勞累、精神刺激、外傷、手術、分娩、其他重大疾病等,身體起了應激反應,血糖濃度升高,以至於胰島素抵抗,產生了後續糖尿病產生的行為。
最後,病因中還包括遺傳因素,科學家們還在進一步研究這部分因素。
所以,2型糖尿病患者會出現「三多一少」症狀,即喝得多(血糖升高容易口渴)、吃得多(胰島素罷工,不能將葡萄糖轉化成能量,會產生飢餓感)、尿得多(胰島素罷工,葡萄糖只能隨著尿液排出體外)、體重減少(糖尿病中後期,胰島素抵抗,葡萄糖不能轉化成能量,身體便會促進脂肪分解產生能量)。
而「大哥」1型糖尿病則是由於自身免疫系統缺陷以及病毒感染等因素導致的。前文提到胰島素分泌不足,血糖便會升高,以至引發糖尿病。在講大哥時,我們還要提到一個人物——胰島β細胞。
胰島β細胞是胰島中分泌胰島素寶寶們的「媽媽」。而1型糖尿病患者由於遺傳、自身免疫系統缺陷或者病毒感染等問題,導致胰島β細胞功能喪失。例如自身免疫系統缺陷的患者,會分泌破壞胰島β細胞的自身免疫抗體。媽媽死了,寶寶自然誕生不了。
「三弟」妊娠糖尿病,則是因為孕期激素以及一系列孕期反應導致的血糖濃度升高。
「四弟」特殊類型糖尿病是除了其他三兄弟的各類病因引發的糖尿病總稱。病因有胰島β細胞功能缺陷、胰島素作用的基因缺陷、胰腺外分泌疾病、內分泌疾病、藥物、感染、遺傳性疾病等。
03糖尿病是不治之症嗎?
糖尿病會導致一系列危害,譬如視力下降、腎臟功能下降、傷口癒合緩慢、物質代謝混亂等等,甚至對人的神經也有危害。
那麼,糖尿病是不治之症嗎?
是的。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慢性疾病,一輩子都得持續治療。
但大家也不要害怕,現在對於各類糖尿病的治療,都是有方法的。
首先是教育與運動。了解機理,積極治療,可以很有效地遏制住糖尿病的各種危害。而運動則可以提高新陳代謝和胰島素的敏感程度。
第二是藥物治療。人體胰島素的不足,可以通過外界的藥物補充。例如胰島素增敏劑可以提高身體分泌胰島素的敏感度;又如胰島素製劑,通過動物胰島素、人胰島素和胰島素類似物增加血液中的胰島素濃度。
第三是飲食治療。通過調整飲食結構,降低血糖濃度過高。
有小可愛可能會說,我一點都不想當糖尿病患者!那我們該如何預防呢?一句話「合理飲食,多運動,學會血糖監測」。
最後,小編想講的是,糖尿病作為一個患病群體大的疾病。大家都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身體。而患者朋友們,即使這個病可能會陪伴你的一生,但壓力也不要太大。生病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內心的恐懼,積極去面對並且戰勝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