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火要邁幾道坎?——盤點中國首次火星探測5道難關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文昌7月23日電 題:探火要邁幾道坎?——盤點中國首次火星探測5道難關

  作者 郭超凱 龐丹

  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天問一號任務將一次實現『繞、著、巡』三大目標,此前世界上還沒哪個國家可以一次同時實現,任務難度非常大。」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如是說。

  火星探測並非易事。在奔向火星的圓夢之旅上,天問一號探測器將面臨哪些難點和風險?記者採訪相關專家,盤點探火路上的溝溝坎坎。

圖為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駱雲飛 攝

  第一道難關:任務起點高,技術跨度大

  截至2020年6月底,世界各國先後進行40多次火星探測活動,但任務成功概率只有五成左右。由此可見,火星探測任務本身風險較高。

  據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深空探測專家介紹,此次中國火星探測任務的發射規模非常大,環火探測與國際水平相當;探測器研製中,關聯性異常複雜;首次地外有大氣天體進入面臨諸多技術挑戰,比如在軌道、氣動、防熱、大帆面降落傘等近十個方面的設計,都要實現新技術突破和技術跨越。

  第二道難關:設計約束新,不確定性大

  面對遙遠而未知的星球,天問一號探測器在奔赴火星的旅程中,不可避免要經受新環境的考驗。公開資料顯示,火星上稀薄大氣、風場、塵暴、火面地形地貌等基礎數據非常少,而且不確定性大。

  嶄新的行星際空間環境,使得原本風險極高的探測任務難度更上一層樓;而最長旅途高達4億公裡的遠距離以及大時延等火星新約束條件,對探測器自主能力要求頗高。這對火星成功進入和著陸、測控通信、火星車能源、熱控、火面移動等一系列設計,以及電子產品的工藝、環境適應性等方方面面帶來巨大挑戰和不確定性。

  第三道難關:關鍵技術多,攻關難度大

  在此次火星探測任務中,關鍵性、唯一性且不可逆的環節非常多,如近火捕獲制動、器器分離、進入/下降/著陸、火星車釋放分離等關鍵技術。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最核心、最難的地方,就是探測器進入火星大氣後氣動外形和降落傘減速的過程,只有一次機會,必須確保成功」。對於探火任務,孫澤洲有著冷靜而清晰的認識。為此,研製團隊攻關了全新氣動外形、新型降落傘等關鍵技術,為成功降落火星「保駕護航」。

  第四道難關:驗證任務重,試驗難度大

  天問一號探測器上有不少新技術是原來衛星或者探測器未使用過的。為了確保探測器的可靠性,研製團隊開展了大量的試驗驗證,除了常規的力、熱等試驗外,還要完成氣動外形,防熱燒蝕,懸停避障、緩速下降及著陸,火星車內場、外場等系統、分系統及單機級專項試驗,驗證任務極其繁重。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深空探測專家表示,這些專項試驗不但試驗方法、方案確定難,而且火星環境模擬、試驗實施、試驗結果判定等難度也很大。此外,試驗驗證的充分性、有效性、覆蓋性以及試驗仿真驗證的難度也極大。但多重困難並沒有嚇退火星探測研製團隊,設計師們爭分奪秒地開展了大量試驗驗證和各項任務準備工作,為天問一號探火之旅鋪平了道路。

  第五道難關:研製周期緊,進度風險大

  中國火星探測起步較晚。從任務立項伊始,研製團隊就一直在奔跑。2016年初探火任務正式批覆立項;2016年7月,火星探測器研製轉入初樣;2016年底,探測器完成全部關鍵技術攻關和詳細設計……此後,研製團隊一路「馬不停蹄」,在短短4年多的時間內完成了從產品研製驗證到待命出廠、再到按計劃發射。

  此外,火星探測任務屬於中國航天重大工程任務,參研單位多達幾百家,多線並行、多地並進、多種狀態流程串並行,銜接關係極其複雜,協調管理和資源保障難度大。為此,研製團隊發揮全國大協作精神,精心策劃、精準實施,確保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順利進行。(完)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打卡1億公裡 「探火」還要邁幾道坎?
    科學大爆炸天問一號打卡1億公裡—— 「探火」還要邁幾道坎8月28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累計飛行1億公裡。從7月23日成功發射算起,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約36天。現在的天問一號,已經成為一顆人造行星,在地火轉移軌道上,與地球、火星共同繞太陽公轉,並逐漸遠離地球,飛向火星。之前的1億公裡,天問一號都經歷了什麼,而未來的3億多公裡,它還要邁哪幾道坎?
  • 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約36天 「探火」還要邁幾道坎?
    科學大爆炸天問一號打卡1億公裡—— 「探火」還要邁幾道坎 8月28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累計飛行1億公裡。從7月23日成功發射算起,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約36天。 相比環繞地球飛行、降落月球表面,飛向火星並非易事。
  • 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約36天,「探火」還要邁幾道坎?
    之前的1億公裡,天問一號都經歷了什麼,而未來的3億多公裡,它還要邁哪幾道坎?最後來一張地月合影中國航天人追尋火星的腳步,在火箭飛行的過程中就已經開始了。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帶著十幾種不同功能的科學載荷,在萬眾期待中,踏上了奔向火星的漫漫徵途。「定向天線展開!」
  • 天問一號打卡1億公裡——「探火」還要邁幾道坎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累計飛行1億千米。視覺中國供圖8月28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累計飛行1億公裡。從7月23日成功發射算起,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約36天。相比環繞地球飛行、降落月球表面,飛向火星並非易事。
  • 全球迎來「探火季」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看點幾何
    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2日電 題:全球迎來「探火季」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看點幾何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胡喆、王琳琳近期,火星發射進入「窗口期」,全球迎來「探火季」。繼20日阿聯「希望號」探測器順利升空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也將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開啟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行星探測時代。中國為何要探測火星?難點在哪裡?將執行哪些任務?「新華視點」記者採訪了業內有關專家。為何要「去火星」?
  • 講述「天問一號」探測火星的故事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
    近日,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西電傑出校友張榮橋回到母校,在西安北校區大禮堂為全校師生帶來航天金課《初戰告捷 任重道遠——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工程介紹》。7月2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成功,「探火」正式啟程,此後「天問一號」在漫漫長途中向著目標堅定地前行,預計於2021年2月中下旬抵達火星。「籌劃10年,攻關6年,初戰告捷,來之不易」。在分享了「天問一號」成功發射視頻集錦後,張榮橋以「一條簡訊和一個電話」「記者的一句問候」「指揮員的一句感嘆」「登機前的一個報告」四個故事為引,分享了中國火星探測的發展歷程和展望。
  • 為什麼「探火」任務非「胖五」莫屬
    今天(17日)上午,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12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單臺的推力是目前中國火箭發動機中推力最大的。為什麼「探火」任務非「胖五」莫屬本次任務為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五次發射,也是首次應用性發射。為什麼「胖五」首次執行任務,就是「探火」這個極其重要又難度極高的呢?又或者說,為什麼「探火」任務非「胖五」不可呢?
  • 「探火」任務為何要用胖五發射?
    7月17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拍攝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 新華社發(張高翔 攝)17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 出發吧,向著火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
    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3日電 題:出發吧,向著火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新華社記者胡喆、王琳琳、周旋「日月安屬?列星安陳?」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
  • 天問一號預計明年5月在火星著陸 在哪個地點著陸
    天問一號後續至少還要闖三關,方能圓滿實現探測目標  天問一號從發射到火星引力捕獲需要將近7個月時間。從7月23日發射到現在已經飛了3個月左右,後續還要再飛將近4個月,據劉彤傑介紹,天問一號此後還面臨著三道難關。  第一道難關,是在火星引力範圍之內近火捕獲。
  •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78臺發動機千噸動力開啟中國首次探火之旅
    未來,經過7個多月的在軌道運行,「天問一號」探測器將著陸火星,一次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為本次發射用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和「天問一號」探測器,研製交付了78臺各型發動機,始於地面發射,終於精準著陸,液體動力的貢獻將貫穿全程。
  •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78臺發動機助力中國首次探火之旅
    央廣網西安7月23日消息(記者劉濤)7月23日,海南文昌發射場,一道耀眼的橘色烈焰滑過長空,長徵五號遙四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中國首次探火徵程從此開啟。未來,經過7個多月的在軌道運行,「天問一號」探測器將著陸火星,一次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標識圖形及寓意
    4月24日,在2020年「中國航天日」線上啟動儀式上,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和圖形標識正式發布。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為:「天問一號」(Tianwen-1)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標識為:  這組意義深遠的名稱與圖形標識,將承載著中國人航天強國的夢想,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 百度沸點發布2020年度國民驕傲榜單:中國探火工程居首
    其中,百度沸點「年度國民驕傲」榜單盤點了中國探火工程、鍾南山獲得共和國勳章、儀仗隊亮相俄羅斯紅場、北鬥發射、新基建、民法典、抗美援朝70周年、中國天眼正式運行、中國外交天團以及火神山建設等十大事件。據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在國際上首次明確將通過一次發射,完成「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三大任務,僅用四年時間就攻克技術難題,創造了奇蹟般的中國速度。
  • 聽包為民院士講探火:任務分幾步?哪段最難?
    我國將在今年執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名字已經在今年「中國航天日」期間公布,即「天問一號」。那麼,我國火星探測任務分幾步?有哪些難點?探測器去火星後開展哪些工作?一起來聽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院士的講解:▲ 央視《東方時空》:聽包為民院士介紹中國探火任務由於火星距離地球較遠,因此探測火星需要選擇它與地球距離較近的時機,而這樣的機會每隔26個月才有一次。包為民介紹:「今年在7月到8月之間,我們將用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最大個的長徵五號火箭進行發射。
  • 歷史上成功率僅43% 人類探測火星為何「步步驚心」
    成功率不足一半 人類「探火」為何步步驚心  當前,備受矚目的多國探測火星行動已經陸續拉開帷幕。受天氣狀況影響,阿聯火星探測器「希望號」將發射任務推遲到7月17日進行。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目前已經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按預定計劃,發射將於7月23日左右進行。
  • 天問一號打卡1.37億公裡,我們的火星探險還有幾道...
    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消息,截至9月11日上午9點,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路程達1.37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530萬公裡。目前,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相關工作按計劃穩步推進。那麼進程怎麼樣?
  • 歐空局正式宣布:探索火星生命2020任務再度推遲
    其實早在2016年就曾遭遇測試挫敗,歐俄準備首次發射ExoMars探測任務的前期,在一次著陸測試時,因電腦故障導致降落傘提前釋放以及減速推進器突然點火。探火之路難之又難。作為2020火星探測年全球四大任務之一——羅莎琳德·富蘭克林火星探測任務提前退出了,其餘三個都在緊鑼密鼓,蓄勢待發。
  • 「繞落巡」一步到位 包為民委員詳解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五大亮點
    中新社北京5月23日電 題:(兩會訪談)「繞落巡」一步到位 包為民委員詳解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五大亮點作者 郭超凱今年7月火星探測將迎來重要的發射「窗口期」,屆時中國將擇機實施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
  • CBA前瞻 | 北控將第八次衝擊隊史連勝紀錄 破「5」這道坎不好邁
    CBA前瞻 | 北控將第八次衝擊隊史連勝紀錄 破「5」這道坎不好邁1月29日擊敗上海隊之後,由於賽程輪空的緣故,北控男籃迎來了高頻度賽事中難得的一個相對較長的緩衝期,有5天的休息和調整時間。老馬也是罕見的給連續徵戰的弟子們放了一天假。所謂放假,並不是可以四處走動,遊覽諸暨旅遊景區,看看西施故裡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