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篆容易習篆難」,寫小篆稍不注意就會出現錯字,習小篆與別的書體不同,由於漢文字幾經演變,現代書體與古代書體有了很大的區別。認識了篆字(主要是小篆),理解了六書(象形、形聲、指事、會意、假借、轉注),就為臨習小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李斯《嶧山碑》
這裡面還有個認識問題,要知道是先有篆書後有其他書體,雖然其他書體產生的時代與小篆相差並不遠,但整個書體的發展大體上仍是篆—隸—楷(行、草)的過程。
2、用筆、結體和章法
傳統意義上的小篆,用筆講究圓潤渾厚,筆劃粗細一致,橫平豎直,曲線圓轉流暢,線條力求挺勁自然。入紙藏鋒逆入,收筆回鋒。其筆劃可理解為直線和曲線兩種。筆劃要方中寓圓,圓中有方,關鍵要寫出力度。
▲李斯《會稽刻石》局部
結體上整字外形一般呈豎向長方形(比例3:2),講究平衡對稱,上緊下松。主要注意向背揖讓、天覆地載、排疊包圍、獨體主次等關係。
章法上小篆一般講究均勻疏朗,橫豎對齊。
3、思路清晰,持之以恆
▲李斯《會稽刻石》局部
唐代孫過庭在《書譜》中說:「篆尚婉而通」,這五個字可以說是篆書用筆的度世金針,警世名言。
學習書法最難的地方在于堅持不懈,只要方向對頭,堅持不懈,勤加臨習,就一定能寫出一手好的小篆來。
如果你也喜歡我們的文章,請點「在看」送一朵小黃花吧~
《南懷瑾國學日曆2021》,一年365天每日一句南師智慧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