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真正聰明的人,都堅信長期主義?

2020-12-22 創業邦

圖片來源壹圖網

編者按:本文來自劉潤,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長期主義,就是扔掉投票器,踏上稱重機。

不以漲喜、不以跌悲。因為短期的上漲是投票機的狂歡,而稱重機上的數字不允許你有片刻的休息。

真正聰明的人,都堅信長期主義;

真正專心挖護城河的人都不會聲張,也沒空聲張。

今天的舊文回顧,我想通過美團和亞馬遜的案例,和你重溫真正聰明人的制勝關鍵——「長期主義」。


2018年,一個詞開始流行:長期主義。

一直想找個機會說說,但因為不想空聊「主義」,所以就擱下了。直到國慶期間,一則新聞刷遍了網際網路圈:

美團市值突破5000億港元,成為繼阿里、騰訊之後,中國第三大網際網路上市企業。

什麼?美團都這麼厲害了?市值居然超過了百度?還超過京東?超過小米?

是的。

2018年,美團全年虧損85.2億元。2019年第一季度,虧損縮小為10.4億元。第二季度,美團首次實現整體盈利15億元。資本市場顯然對美團的答卷很滿意。

所以其實早在幾個月前,美團市值就已經超過百度,成為網際網路第三。

而最近的大漲,和其國慶期間的亮眼數據有分不開的關係。

10月1日,美團酒店創造了單天300萬間夜量的入住紀錄。這意味著,網上每訂出2間房,就有1間來自美團。

但是,美團成為中國網際網路第三,這並不是最我關心的。我最關心的是成為第三後,王興是什麼反應。

為什麼關心這個?

2018年9月20日,美團在香港上市。

但僅僅4個交易日後,美團就跌破了發行價。王興說:

資本市場會有起伏,大家不需要太多關心短期的股價漲跌,而要時時刻刻致力於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

當股價下跌的時候,CEO們當然可以說「不關心短期股價,只關注長期價值」。但是,你怎麼知道,他們是不是真的不關心股價呢?

我教你一個辦法:看股價上漲的時候,他們是什麼反應。

股價一旦上漲,那些說不關心股價的CEO們,大多會欣喜若狂地發朋友圈:感謝客戶,感謝股東,感謝員工,沒有你們,我們不會有今天;更要感謝股民,你們的信任,就是我們的動力……

那麼王興呢?

我打開王興的飯否(他的朋友圈)。關於股價,關於市值,他居然一個字都沒說。

真的是一個字都沒提。捫心自問,如果是我,我是忍不住的。

如果一個人在股價下跌時說不關心,他可能只是被迫閉上了眼睛;

如果這個人在股價上漲時還不關心,他心中可能裝的真不是一時一刻,不是短期,而是一個更大的東西:長期主義。


1

挖一條深深的護城河

那麼,到底什麼是長期主義?

先說遠一點。說說「長期主義」的提出者:亞馬遜。

1997年,亞馬遜在納斯達克上市。從這一年開始,貝佐斯開始給股東每年寫一封信,一寫就寫了22年。

在1997年的第一封信中,貝佐斯說:

一切都圍繞長期價值展開(It's all about long-term)。他接著說:我們會繼續面向長期做出決策,而不是短期的股票收益。

這段話,被很多人當做「長期主義」的正式提出。

2000年,因為網際網路泡沫破滅,亞馬遜股價大跌80%。這不是腰斬,而是直接砍到了腳踝。

那麼,貝佐斯是什麼反應?

貝佐斯說:

正如著名投資專家班傑明·格雷厄姆所說:「短期來看,股票市場就是個投票器;但長期來看,它是個稱重機。」

顯然,在1999年股價的飆升中,我們被大量「投票」而不是「稱重」。我們是一家希望上秤的公司,而我也相信,從長期來看,所有公司都和我們想法一樣。

而於此同時,我們埋頭工作,為的就是讓我們的公司變得更胖、更重、更結實。

- 節選自《2000年貝佐斯致股東信》,得到用戶 Vincent 翻譯

說得真好。別和我說你「看好誰」。你就說你信不信:更胖、更重、更結實的公司,最終一定打敗更瘦、更輕、更虛弱的公司。

我們是一家希望「上秤」的公司。

巨人過河,是不需要策略的,踏水而過;巨人打架,是不需要策略的,直接碾壓。

巨人不需要策略。但我們需要成為巨人的策略。我們不需要在虛弱時討好你的策略。

長期主義。成為巨人。但是,怎麼做?

---

首先,挖一條護城河。

為什麼?因為你越是長大,就越會暴露在敵人面前,會有越強大的對手,因為看到機會開始挑戰你。護城河,可以幫你擋住對手、給自己長大的時間。

在2003年的致股東信中,貝佐斯說:

不斷推動降低的「價格成本結構循環」,讓我們的模式更強、更有價值。軟體開發是固定成本。

如果變動成本也能控制住,不隨規模擴大而同比增加,那麼最終在每一元銷售收入上,分攤的固定成本是下降的。

打個比方,像「一鍵下單」這樣的功能,給100萬人用,和4000萬人用,成本是完全一樣的。

所以,我們的定價策略不是最大化每單利潤,而是賣得更多。這就在讓消費者獲益的同時,挖了一條更深的護城河。

- 節選自《2003年貝佐斯致股東信》

貝佐斯的這段話,其實就是在說一個商業中最基本的「成本公式」:

成本 = (固定成本 / 銷售規模)+ 變動成本

怎麼降低成本?

根據公式,三種辦法:

1)降低固定成本(比如降低軟體開發成本);

2)降低變動成本(比如降低材料採購成本);

3)提升銷售規模。

亞馬遜選擇了什麼?顯然是:提升銷售規模。

那怎麼提升銷售規模?更低的價格;怎樣才能有更低的價格?低成本結構;怎樣才能有低成本結構?提升銷售規模。

銷售規模、低成本結構、更低的價格,形成了一條因增強果、果反過來增強因的「增強迴路」,也就是貝佐斯說的「價格成本結構循環」。

(價格成本結構循環,圖片來源:得到課程《劉潤·商業洞察力30講》)

就這麼簡單?就這麼簡單。

天啊,這也聽上去太顯而易見了吧?誰不知道銷量越大越便宜啊?

是的。每個人都知道。但是從零開始推動這個增強迴路,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看見明顯效果。

大部分人不是不知道,而是等不及。他們會問:有沒有更快的辦法?

貝佐斯說:

如果你做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來三年,和你同臺競技的人很多;但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來七年,那麼可以和你競爭的人就很少了。因為很少有公司願意做那麼長遠的打算。

亞馬遜推動了多少年呢?

20年。

亞馬遜1994年成立,開始堅持推動這個叫做「價格成本結構循環」的增強迴路,雖然每年虧損,也要不斷「先降成本再降價格,降完價格再降成本」。

這種長期主義的堅持,讓投資人臉都綠了,但同時,也讓競爭對手膽都破了:

真倒黴,碰上個不要命的!

用「價格成本結構循環」一鍬一鍬往下挖,雖然不賺錢,但銷售規模越來越大,亞馬遜面前出現一條叫做「規模效應」的護城河。

一直挖到2015年,當規模效應足夠大,護城河足夠深,再也無人可以跨越時,亞馬遜終於開始盈利。

從此之後,亞馬遜的股價一飛沖天,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

(亞馬遜股價走勢)

---

看到成功的人、成功的企業,我們羨慕,我們學習。

但我們常常想「學習」的,只是他獲得成功的「結果」,而不是他獲得成功的「過程」。

就像我們都想學巴菲特的價值投資。但如果我告訴你,價值投資,讓巴菲特在50歲以後,賺到了人生99.8%的財富,估計很多人可能立刻就會問:啊?要等到50歲啊?能不能早一點啊?等到50歲,已經沒有青春去揮霍財富了呢!

很多人都想「複製」他99.8%的財富這個「結果」,而不是「學習」他從10歲到50歲這一路走來的「過程」。

回到亞馬遜。

面對連續20年的虧損壓力,我們真的可以「做正確的事情,而不是容易的事情」,持續降價降成本,擴大規模效應,深挖護城河,堅持「長期主義」,而不是用短期利潤給投資人交代嗎?

你能做到嗎?我能做到嗎?

王興能做到嗎?


2

美團的三高三低戰略

看上去,王興確實在這麼做。

就在亞馬遜正式開始盈利的2015年,王興有一次接受「界面」的採訪,提到一個很有趣的:「三高三低」戰略:

消費者需要高品質、低價格;

因此你必須做到低成本、高效率的運作;

這就要求我們做到高科技、低毛利。

高品質、高效率、高科技都很容易理解。可是,如果明明能賺更多錢,為什麼一定要低成本、低價格,低毛利呢?王興說:

它(本地生活服務)是一個大規模的行業,如果一個巨大的行業你拿很小的、很薄的一片也得到很多。利潤雖然薄,但是你得到很大一塊。

聽到這句話,我想你立刻就明白了。

王興想做和貝佐斯一樣的事情:挖一條叫做規模效應的護城河。

這相當不容易。相當不容易。王興是對著媒體說說而已,還是真要這麼做?

---

據美團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其餐飲外賣業務總交易金額931億元,營業收入128億元,交易筆數達到21億筆。

70萬的騎手,每天從360多萬的商家取餐,把近3000萬單外賣,送到共計4億多用戶手裡。

在這個體量下,高效率,必須依靠高科技。

美團有一個中央系統,叫「美團超腦」

這個美團超腦,會根據每一單餐廳做好菜品的大概時間,最近騎手的位置,客戶的送餐地址等等一列參數,用0.55毫秒的時間,計算全局最優化路徑:既讓顧客等待時間最少,也讓騎手跑路最短。

關於美團超腦,我曾經聽說過一個段子。不知是真是假。

外賣騎手騎的是電瓶車,把車停在顧客樓下,據說會遇到一個你可能永遠都不會想到的問題:

要不要把電瓶拎上樓?

為什麼要拎上樓?因為電瓶車的電瓶可以賣錢,所以常常被偷。都拎上去吧,太費體力,全天送餐效率下降;都不拎吧,電瓶萬一被偷了,更麻煩。

怎麼辦?

美團超腦。

「美團超腦」不斷累積歷史數據,判斷在哪裡送餐電瓶容易被偷,哪裡更加安全,然後提示外賣小哥:

這個地方需要辛苦您一下,拎下電瓶吧。

外賣效率,進一步提高。

外賣,其實是個高科技生意。

在高科技帶來的高效率的驅動下,美團外賣的市場份額達到65.1%,成為行業第一。那麼,美團每單選擇保留多少利潤呢?

據虎嗅測算,假設不需要花費市場費用,只分擔研發及行政費用,算下來,美團外賣業務每單淨利潤只有8分錢!

這就是:用高科技帶來高效率、用低價格換取低毛利。

王興很少說話。為什麼?因為他沒時間。他選擇低著頭,深挖那條叫做「規模效應」的護城河,用「高效率、低毛利」,逼瘋自己,逼死對手。

美團的股價今年翻倍。股民們看到的,是美團開始盈利;但王興看到的,可能是規模效應到達拐點。

---

其實,悄悄挖護城河的,遠不止是亞馬遜,遠不止是美團。

挖護城河的人都不會聲張。沒空聲張。

比如:華為。

2009年,當整個世界都在討論3G到底能不能普及的時候,華為的5G項目已經立項了。華為決定,開挖一條叫做「專利技術」的護城河。

挖了10年後,當全世界開始意識到5G的重要性時,華為的專利護城河已經深不見底,競爭對手只能在護城河外望洋興嘆,或者憤憤然地使點小壞。

而今天,當所有人都在盛讚華為的護城河如此嘆為觀止時,華為的6G護城河,已經開挖了。

護城河,不需要剪彩儀式。低下頭去挖的第一鍬,就是開始。挖護城河的人,通常不說話。時間太長哪有那麼多話。

長期主義的第一步,是挖一條深深的護城河。

越相信長期主義的企業家,願意用越長的時間,來挖這條河。有了護城河,才有長期;有了長期,才能談主義。


3

堅定地創造客戶價值

那麼,長期主義的第二步是什麼?

第二步,是用這條深不可測的護城河,保護你最重要的資產:客戶價值。

你創造了多少客戶價值,你就可以成長為多高的巨人。

我在得到課程《劉潤•5分鐘商學院》裡,經常說一句話:

一切商業的起點,都是消費者獲益。

我們的學員,已經聽了幾百遍了,耳朵都磨破了。但即便聽了幾百遍,我相信,還是會有一些同學表面點頭稱道、心裡暗自嘀咕:這種漂亮話,說說而已。賺錢,才是商業的起點吧。

賺錢從來都不是商業的起點。賺錢是終點。

有很多明星喜歡開餐廳。但常常是一開始門庭若市,稍微過一段時間就沒人去了,然後虧損關門。為什麼?

粉絲喜愛明星,明星的影響力可以給餐廳帶來「流量」。哇,我一定要去試試,說不定還能要個籤名呢。

可是嘗過鮮之後,有些餐廳粉絲們再也不去第二次了。為什麼?因為菜品不好吃。所以,這家餐廳沒有「復購率」

做餐廳,是流量更重要,還是復購率更重要?

當然是復購率。餐廳開在一個固定的物理位置。它只能服務附近幾公裡範圍內的有限人群。就算明星影響力再大,這個「有限人群」都來吃了第一次,但只要菜品不好吃,沒有復購率,顧客最終會越來越少,直到關門。

讓消費者獲益,也就是把菜品做好吃,是一家餐廳的起點。賺錢是自然而然的結果,是終點。

就這麼簡單?就這麼簡單。

天啊,這也聽上去太顯而易見了吧?誰不知道把東西做好很重要啊?

是的。每個人都知道。但是當你沒有護城河,自己活下去都很困難的時候,就會在消費者獲益和自己獲益之間,無比糾結,難以取捨。大部分人不是不知道,而是做不到。他們會問:我都要死了還管消費者?

這時候,護城河給了你巨大的戰略定力。

有了護城河,就可以堅定地創造客戶價值,從容地成長為巨人。

---

你可能聽說過一個故事。

貝佐斯開會時,常常會在會議桌旁放一把空椅子,並且告訴所有人,這張椅子上,坐著「最重要的與會者」。

坐著誰?怎麼聽上去這麼靈異?

貝佐斯說:客戶。我們做任何決策的時候,都不能忘記第一原則,是為客戶創造價值。

很多公司的價值觀,都是「客戶至上」。但因為自己都一直游離在生死邊緣,所以在做重大決策時,客戶利益常常根本不在考慮範圍內。

---

阿里在這件事上,就非常令人尊敬。

有一次,我邀請前阿里巴巴總裁衛哲到我的企業家私董會做分享。衛哲說的一段話很觸動我。他說:

你們都說客戶至上,但是你們開會討論什麼問題?看什麼報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這三張表代表誰的利益?都只代表股東的利益。你們開會時只討論股東利益,憑什麼說客戶至上?

聽完這段話,我當時一震。

是啊,很多公司都在說客戶至上,但是開會看「客戶報表」嗎?你每周,或者每個月,看客戶有沒有因為你而賺錢了嗎?看客戶因為你而少花錢了嗎?看客戶因為你而拿到投資、甚至上市了嗎?

衛哲給我分享了一個故事。

早期阿里巴巴的主營業務,是通過網際網路,幫助中國供應商對接海外買家。也就是所謂B2B國際電商。他們有支強大的地推團隊,被稱為「中供鐵軍」,就是做這件事的。

有一次,衛哲檢查工作時發現,有一個「鐵軍」賣了20萬的B2B國際電商服務,給一家中國本土的房地產公司。

衛哲一看就知道,這個銷售一定是用了所謂「把梳子賣給和尚」的技巧,賣給了客戶一個根本就不需要的服務,從而完成自己的業績。

這時候怎麼辦?把銷售罵一頓,然後說下不為例?很多人估計都會這麼做。

這麼做,就不是阿里了。

阿里怎麼做?阿里把這名銷售開除了。然後把20萬,退給了客戶。真的退了。進了口袋的錢退出去,是很不容易的。但是,阿里是希望大家知道:

只有客戶成功,我們才能成功。否則,這個錢不是賺來的,是騙來的。

---

在美團的護城河裡,也有一把留給「客戶」的椅子。

(美團展廳裡的空椅子,劉潤拍攝於2019年5月)

2019年5月,我帶領我的企業家私董會小組參訪了美團。在美團的展廳裡,我看到了一把空椅子。一把留給客戶的空椅子。

2016年,這把椅子上的客戶「提出」,美團挺好,就是春節期間不送餐,有些不方便。

有道理。於是美團開始一點點計算,春節用戶有多少外賣需求,若不打烊,需要多少個騎手,需要儲備哪些物資。

最終,美團成為最早實現「春節不打烊」的外賣平臺。

2018年,美團廣告平臺進行了一次算法迭代,其中一個場景下的營收提升超過10%,增加了數千萬的收入。

但是,這把椅子上的客戶「提出」,他們對這些曝光的商家需求並不強,體驗受影響,商家的投資回報率也在下滑。

於是,美團放棄了這次算法迭代,扔掉了這幾千萬。

所以偉大的企業都明白,一切商業的起點,都是消費者獲益。但是他們也明白,從消費者獲益,到自己賺錢之間,也就是從這個起點到終點之間,是個先後關係,常常有一個時間差。

那麼,用什麼填補這個時間差?只有用企業家的長期主義。


4

聰明的人都在做笨事

很多人都在說長期主義。但是,到底什麼是長期主義?

長期主義,就是挖一條深深的護城河,然後在裡面堅定地創造客戶價值。

長期主義,就是扔掉投票器,踏上稱重機。

王興,是貝佐斯忠實的學徒。他們有不同之處,也有相同之處。

貝佐斯和王興的不同之處是,一個在「商品交易」的戰場,一個在「服務交易」的戰場。

但他們的相同之處,是都挖了一條自己深深的護城河,然後在裡面堅定地創造客戶價值。

我想,這樣你就能理解,為什麼外界對美團股價的上漲「排隊來賀」的時候,王興自己卻一副「不以漲喜、不以跌悲」的樣子。

因為那是投票機的狂歡。而稱重機上的數字不允許休息。

有人說,這個世界上,聰明的人是被詛咒的。

為什麼?

因為聰明的人眼觀四路、耳聽八方。他們總是能比大多數人看到更多的機會,接觸更多的資源。

因此,他們常常受不了誘惑,不斷在做撿了玉米丟了西瓜、撿了甘蔗丟了玉米、撿了葫蘆再丟了甘蔗的事情,在紅利和風口間上下起伏,左右搖擺,但最後一生難成大事。

我說,那不是真正聰明的人。

真正聰明的人,都在做笨的事情。真正聰明的人,他們不斷在問「這件事情的本質是什麼」,「那件事情的邏輯是什麼」。真正聰明的人,都會挖一條深深的護城河,然後在裡面堅定地創造客戶價值。

真正聰明的人,都堅信長期主義。

看到「不以漲喜、不以跌悲」的王興,忍不住寫了這麼多。

中國網際網路,甚至中國的經濟,已經走出此起彼伏的紅利期。長久成功的,必然是長期主義者。

這也是為什麼今天,我要談長期主義。

你的「長期主義」是什麼?在哪裡?是在心裡,在行動上,還是只在朋友圈裡?

---

參觀美團展廳的時候,我看到一塊屏幕,上面展示著一些王興說過的話。

比如:

每天前進三十公裡;

對未來越有信心,對現在越有耐心;

堅持做正確的事,而不是容易的事;

下半場已經開始,沒有中場休息……

(劉潤拍攝於2019年5月,於美團展廳)

這每一句話,都是長期主義者的信條。

今天,我把這些話送給自己,送給讀者。我也要用這些話,祝福美團,祝福華為,祝福阿里,祝福所有長期主義者。

既往不戀,縱情向前。

共勉。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專訪吳軍:真正的長期主義一般人做不了
    其實防控疫情有一半的問題不是來源於病毒本身,而是來源於大眾,也不是說政府部門的建議有什麼問題,而是不管哪個國家的大眾,都很難真正遵守這些防疫措施。因此會不斷看到有各種意外事件發生。還有一點感觸是,結束疫情最終要靠疫苗,真正到了這時候你會發現,政治家甭管表現好和壞,影響都不是很大,疫苗出來以後,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 貝索斯的長期主義
    張磊在《價值》中重點談到堅持長期主義的重要性,強調「追求事業和夢想……著眼於長遠,全神貫注並全力以赴。」貝索斯對長期主義的踐行,可以讓我們更好去了解,到底什麼是長期主義,長期主義對於構建一家基業長青且能給經濟和社會帶來巨大變化和貢獻的企業,為什麼那麼重要。
  • 「長期主義」有什麼用?
    這是 「晉級島」第10篇原創文章作者|島哥 編輯|島哥——————————————向上晉級就在晉級島人吶不信看看有多少聰明人或者自以為聰明的人,做著並不聰明的事情就知道了。當你覺得其他人都傻的時候,可能你就是最傻的那個人。說回投資,我們首先強調一個觀點:投資要堅持長期主義。我們做的所有的投資理財都不以一夜暴富,連抓幾個漲停板為目的。
  • 「聰明反被聰明誤」:真正「聰明」的人,都很「傻」
    很多人都會誤解了聰明,聰明並不單單是指一個人的智商高低,雖然智商對於生活有一定的影響,可是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每個人的智商差異,遠遠比想像中的要小很多。因此很多人每天都為了自己的智商沾沾自喜,到頭來卻不知道真正的智商是什麼。
  • 高瓴張磊:我的長期主義之路
    正如高瓴專注於長期結構性價值投資價值一樣,張磊也一直在遵循著長期主義這一內心法則,他將長期主義看為重新看待這個世界的絕佳視角。張磊認為,要把時間和信念投入到能夠長期產生價值的事上,盡力學習最有效率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標準,遵循第一性原理,永遠探求真理。
  • 真正聰明的人,往往都具有這幾大特徵!看看你有嗎?
    很多人都想知道,那些聰明的人到底和自己有哪些不同?自己算得上是「聰明的人」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最直觀的認為從事腦力工作者會更聰明,因為他們思維敏捷,學歷頗高,知識面和閱歷也都超乎常人。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真正聰明的人,都具有哪些特徵?
  • 真正聰明的人,看起來都很傻
    真正聰明的「傻子」,傻的是外表,聰明的是內心。太過算計,是一場災難;留點傻氣,才會幸福。「傻」的背後,是不計一時得失的清醒看過一個關於知名女作家六六的故事。自以為聰明的人總會算計眼前的得失,有利可圖就上,吃虧的事則堅決不幹。而真正的智者則目光長遠,他們恪守「吃虧是福」的理念,不會考慮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著眼未來的發展。所以,他們雖然看起來行為很傻,卻是讓自己走得更穩更遠的大智慧。
  • 潛行長跑:真正的長期主義者順豐
    然後寫了《價值》一書的投資人張磊振振有詞地說:「長期主義不僅僅是一種方法論,更是一種價值觀。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實際上,面對今年的各種巨變,商學院教授也跟著說:「越是變化,越是需要長期主義。」然後,我們就看到社交媒體上各種人云亦云地跟著說:「高手都是長期主義者。」
  • 羅胖眼中的「長期主義」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路之由自01,ID:luzhiyouz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聽了羅胖的啟發俱樂部第15期「長期主義」是什麼?」,有一些新收穫,讓我從另外的一些角度理解了「長期主義」。
  • 高瓴張磊點評王興、張一鳴:長期主義創造《價值》
    從騰訊到京東,從滴滴到美團,從格力到藍月亮,每一個項目都堪稱業內經典。 這些經典投資的背後,是高瓴始終恪守的長期主義價值投資理念。 在高瓴創始人兼執行長張磊看來,無論對企業還是個人,長期主義不僅是中國企業轉型的必然路徑,也是一條個人修煉和自我價值實現的根本方法。
  • 生存的智慧:真正聰明的人,從來都不會投機取巧,你會嗎?
    有些人即使短期內投機取巧賺了一些快錢,後面因為沒有底蘊,無法走得長遠。那些真正能夠長期盈利的人,往往是建立了自我增長良好的循環模式。就拿我們自媒體行業來說,許多人前期湧入也是不斷蹭平臺的流量,他們為了流量也是無所不用其極,但是這些人並沒有得到平臺的支持,後來伴隨平臺的打壓就銷聲匿跡了。
  • 為什麼真正聰明的人選擇少交朋友?一定要吸取三個教訓
    在我們身邊你會發現一個現象,真正那些特別高的人或者是特別厲害的人,他們交的朋友並不多,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極端的情況呢?事實上我們仔細想想也屬於正常,從下面3點我們就可以明白,即便是我們到了那個層次,也應該按照這樣的規律來做,且無打破做事的規律,更不要按照自己的異想天開來安排自己的生活,一個人混得好和壞和他的認知是有密切關係的。
  • 如何來定義長期主義?除了持續性做一件事,還需內心的歡喜與快樂
    對於長期主義這個詞語,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認知,也都有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今年張磊寫出的一本書《價值》,更是讓長期主義這個詞語上了熱搜。大家都在談論長期主義這個詞語。其實這個詞語應該如何來理解呢?或者說如何來更深層次理解長期主義這四個字。
  • 真正聰明的人往往都會「裝傻」
    威廉·亨利·哈裡遜還是一個小孩的時候,很多人都說他又蠢又傻。為什麼有這樣的判斷呢?就是由於當別人給他一毛錢和一塊錢的時候,他總是去拿一毛錢。可就是這個「傻子」,長大後竟然當選為美國第九任總統。後來,有人問他當初為什麼那樣做。他說:「如果我拿一塊的,以後誰還會給我一毛錢呢?」生活中,常有人喜歡賣弄聰明、炫耀自己,感覺自己就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那個人,最終,這樣的人註定只會害人害己。聰明是把雙刃劍,用得好名垂青史,用不當遺恨終生,歷史上的楊修,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最好例子。
  • 長期主義者,都有這5個特質
    頂級高手,依舊堅信。各界大佬,持續踐行。到底什麼是長期主義?一、所謂長期主義,不過是一種波瀾不驚所謂長期主義,是一種波瀾不驚。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真正的長期主義者,不會在意短期收益。無論股價是漲還是跌, Ta都不為所動。統計學和經濟學告訴我們,所有事物的發展隨著時間變化最終所呈現的都是非線性的指數變化。而長期主義者,內心想到的回報曲線都是一個指數曲線:前期波瀾不驚,後期增長迅猛。
  • 真正聰明的人,看起來都很傻,大部分人卻執迷不悔
    在人際交往中,聰明的人很多,但懂得聰明裝糊塗的人卻很少。懂得聰明裝糊塗的人才是擁有人生大智慧的人。這樣的人,人緣往往更好,更受周圍的人歡迎。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在這3個方面裝傻01、做人低調,不鋒芒畢露在生活中,有的人總想著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炫耀自己有多大的能力,炫耀自己的人脈,炫耀自己的財富等,這樣的人不僅不會獲得別人的喜歡,反而招來別人的唾棄。
  • 真正聰明的人,說話都很有分寸
    其實是因為說話有分寸的人,他們更懂得控制自己,他們更懂得尊重別人,他們更懂得人與人相處的道理。所以,這樣的人,必然很優秀,而這樣的人,也必然是真正聰明的人。01 聰明的人,說話都有分寸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遇見過這樣的一些人,他們說話不過腦,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於是很多次在無意中就惹了人,甚至在無意中,令人不開心,而他們卻一點沒有覺察到。
  • 左暉:堅持長期主義,知禮節必倉廩實
    4月23日,貝殼找房董事長左暉在2020貝殼新居住大會上發表「向低收入挑戰」主題演講,他表示,未來這個行業就是長期主義對短期主義的基因戰,而長期主義背後就是ACN文化的基礎,堅持對客戶好、對經紀人好、合作共贏和線上化。在左暉看來,行業運營的核心長期以來並非圍繞門店展開,貝殼給產業帶來的變化在於,門店終於開始成為整個產業鏈的基礎核心和運營軸心。
  • 「價值捕手」張磊:真正的長期主義,就是不時提升本人的人生格局
    ——張磊真正兇猛的人,做人一定有過人之處。高瓴資本開創人張磊曾受邀到巴菲特的家中做客,有一件小事給他留下了深入印象。當時巴菲特的車來接他時,張磊習氣性地翻開後座車門準備進車時,令他吃驚的是,坐在司機位上的居然是巴菲特自己。
  • 真正聰明的人,都願意下笨功夫
    這個社會變化得越來越快了,對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所以,我們也就開始焦慮,質問自己為什麼不能快一點啊,再不快,就要被世界淘汰了!可是,自以為聰明的人,都想要走捷徑。而那些真正聰明的人,總是願意下笨功夫,用最專注的心,做著最平淡的事,不急不躁,收穫最有價值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