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張磊點評王興、張一鳴:長期主義創造《價值》

2020-12-17 騰訊網

編者按:

今年6月,高瓴低調地度過了15周年慶。作為植根於中國、著眼於全球的亞洲基金之一,高瓴一向低調,但其所投資的諸多項目卻非常亮麗。從騰訊到京東,從滴滴到美團,從格力到藍月亮,每一個項目都堪稱業內經典。

這些經典投資的背後,是高瓴始終恪守的長期主義價值投資理念。

在高瓴創始人兼執行長張磊看來,無論對企業還是個人,長期主義不僅是中國企業轉型的必然路徑,也是一條個人修煉和自我價值實現的根本方法。

近日,張磊的首部新作《價值》正式出版,在這本書中,他也首次詳細闡述了投資與創業都需要長期主義理念的三個要點。

本刊節選刊發《價值》一書內容,希望結合張磊對長期主義的闡述與他對企業家的評述,讓讀者提綱挈領地一窺書中精華,也啟發大家對長期主義之路有更深刻廣泛的思考和討論。

以下內容摘自《價值》一書

書名:《價值》

作者:張磊

出版社:湛廬文化/浙江教育出版社

與不同行業、不同背景的創業者們交流,是我非常激動的時刻,他們對科技創新、產業進化有著近乎本能的、天然的知覺和渴望。創業意味著永遠在路上,而且有的時候,創業者是非常孤獨的,因此在價值投資過程中,選擇好的創業者、與偉大格局觀者同行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我認為,凡盛衰,在格局。格局大,則雖遠亦至;格局小,則雖近亦阻。想幹大事、具有偉大格局觀的創業者、企業家是最佳合作夥伴,「格局觀」就是我們與企業的接頭暗號。

我們對創業者、企業家偉大格局觀的定義包含四個方面:第一,擁有長期主義理念,能夠在不確定性中謀求長遠;第二,擁有對行業的深刻洞察力,在持續創新中尋找關鍵趨勢;第三,擁有專注的執行力,運用匠心把事情做到極致;第四,擁有超強的同理心,能協調更多資源,使想法成為現實。

將「擁有長期主義理念」放在第一位,源自我所堅持的投資標準——做時間的朋友。大多數創業者在創業時沒有經營資本、行業數據、管理經驗或者精英員工,任何創業都不可能一夜成功,但如果堅持不看短期利潤,甚至不看短期收入,不把掙錢當作唯一重要的事,而把價值觀放在利潤的前面,堅信價值觀是這個企業真正核心的東西,那麼利潤將只是做正確的事情後自然而然產生的結果。這是一種非博弈性的企業家精神,越是這樣的創業者,反而越能夠專注於做長期創造價值的事。對長期主義理念的理解包含三個層次。

堅持初心

對長期主義理念的第一層理解是堅持初心。我們會考量,這個創業者做事情是為了短期目標,還是從自己的初心出發,去完成崇高的使命和夙願。這個初心有多強大?

每位創業者在率領企業尋找前進方向的過程中,唯一已知的東西就是眼前充滿未知。優秀的創業者能夠不被眼前的迷茫所困惑,他的內心是篤定的,他所看到的長期是未來10 年、20 年,甚至橫跨或超越自己的生命。在接納新事物和迎接挑戰時,他們既享受當下,又置身於創造未來的進程中,對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和包容。堅持初心就是關注自身使命和責任,在短期利潤和長期價值之間,做出符合企業價值觀的選擇。

比如美團創始人王興,他是一個永遠充滿好奇心和愛思考的人,喜歡讀書,愛問問題,學習能力極強。他的初心是「網際網路改變世界」。2003 年,在美國讀博士的王興,感受到社交網站的興起,毅然決然地放棄學業,回國創業。不像比爾·蓋茨、馬克·扎克伯克、史蒂夫·賈伯斯輟學創業時基本有了成熟的創業思路、靠譜的創業班底,或者至少能找到車庫作為辦公場地,王興憑著一顆初心就開啟了創業歷程。此後,王興先後創辦校內網、飯否網,之後又創辦美團網,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不斷深耕。往往初心有多大,創業的藍圖可能就有多大,正是這種樸素的想法,讓美團可以不關注「邊界」,只關注「核心」,即用戶的需求是什麼,網際網路、科技有沒有為用戶創造價值。

再比如恆瑞醫藥前董事長孫飄揚,也十分令人感動。這位被戲稱為「藥神」的企業家,早年是藥廠的一名技術員。有專業背景的他,在很早的時候就下定決心:「你沒有技術,你的命運就在別人手裡。我們要把命運抓在自己手裡。」藥廠若不改變技術層次低、產品附加值低的問題,是沒有出路的。在他的理解中,仿製藥能夠讓一家藥廠活得很好,因為仿製藥價格低廉,有很好的銷路,但創新藥才是保證一家藥廠真正立足於市場的核心競爭力。此後,恆瑞醫藥相繼在海內外成立研發中心和臨床醫學部,構建了藥物靶標和分子篩選、生物標誌和轉化醫學等創新平臺,不斷增加科研投入,打贏一場又一場攻堅戰。現在回看,10多年來,孫飄揚始終保有創業之初的那份「精神頭」,始終不渝地研發新藥,做長遠打算。

保持進化

對長期主義理念的第二層理解是要保持進化。機會主義者往往重視一時的成功,會給由運氣或偶然因素造成的機遇賦予很大的權重,結果影響了自己的認知和判斷。而長期主義者能夠意識到,現有的優勢都是可以被顛覆的,技術創新也都是有周期的。

因此,長期主義者要做的就是不斷地設想「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每天所做的工作是在增加核心競爭力,還是在消耗核心競爭力」,且每天都問自己這個問題。

傑夫·貝佐斯在創辦亞馬遜時,選擇從網上書店這個很垂直的細分領域切入。亞馬遜做書店之前,美國最大的書店是發跡於紐約第五大道的巴諾書店(Barnes & Noble)。從20 世紀80 年代末到90 年代末,巴諾書店在全美大規模擴張,10 年間新開出400 多家「超級書店」,最多的時候有超過1000 家實體店、4萬餘名員工。在亞馬遜創辦初期,貝佐斯和員工需要把書打包,然後自己送到郵局寄送。在把實體書店顛覆之後,貝佐斯遠沒有滿足,因為亞馬遜似乎還不足以站穩腳跟。所以,亞馬遜不斷進化,從進軍零售業,到成為全球最大的雲服務提供商,再到智能家居、視頻流媒體領域,其商業版圖沒有邊界。而支撐這些的,自然是貝佐斯的長期主義理念。在他的所有信念中,「消費者為中心」是長期的選擇,也是一種精神力。

所以,他可以放棄企業的短期利潤,堅持追求極致的消費者體驗,保持「Day 1」的精神,把企業資源配置到持續創新的布局中,讓資產價值和商業模式不斷更新迭代。因此,亞馬遜難以被複製,因為它仍在不斷生長。

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對保持進化也有獨特的理解,那就是「延遲滿足」。別人喜歡調試產品,他喜歡調試自己,把自己的狀態調節在輕度喜悅和輕度沮喪之間,追求極致的理性和冷靜,在此基礎上為了長遠的戰略目標強迫自己學習許多不願意做的事情。我經常說,懂得「延遲滿足」道理的人已經先勝一籌了,他還能不斷進化。這種進化狀態,是先把最終的目標推得很遠,去想最終做的事情可以推演到多大,再反過來要求自己,不斷訓練和進步。所以,當張一鳴在調試自己的同時,又把公司當作產品一樣調試時(Develop a Company as a Product),我們無法想像這家公司的邊界。

長期主義者在保持進化時,往往不會刻意關注競爭對手在做什麼。一旦盯著競爭對手,不僅每天會感到焦慮,而且會越來越像你的競爭對手,只會同質化,而難以超越它。如果把眼光局限在未來三五年,或盯在具體的某個業務上,你身邊的許多人都是競爭對手;但如果著眼長遠,不斷進化,可以和你競爭的人就很少了,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做長遠的打算。所以,保持進化最大的價值在於競爭對手會消失,而自己才是真正的競爭對手。

沒有「終局」

對長期主義理念的第三層理解是「終局遊戲」的概念。商業世界的「終局遊戲」不是一個終點,而是持續開始的起點,是一場「有無數終局的遊戲」。換句話說,商業史從來沒有真正的終局,只有以終為始,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從創業早期的高速增長到爬坡過程中的攻堅克難,其實這些都還只是過程。擁有偉大格局觀的創業者會去推想行業發展到某個階段,市場競爭趨於穩定的時候,哪些資源是無法擴張的,哪些資源具有獨佔性或稀缺性,再去想怎麼超越這些障礙,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換句話說,在打「預選賽」的時候,既要想到階段性的「總決賽」,又要想到更長遠的未來,按照「永遠爭奪冠軍」的決心排兵布陣,步步為營。這樣思考的話,就有可能始終參與這場無限遊戲,而不會被淘汰出局。當你的競爭對手還在疲於奔命地思考第二天賽況的時候,你已經看到了決戰的時刻;當你的競爭對手以為決戰到了的時候,你已經看到了更長遠的競爭狀態,這體現了不同的格局。

愛奇藝創始人龔宇對「終局遊戲」有自己的理解。在視頻服務領域,要培養用戶的收視黏性就要苦練基本功,這個基本功非常燒錢,而且會不斷吞噬創業者的意志和投資人的信心。但看待這個問題的角度決定了把燒錢換來的東西看作資本(Asset)還是費用(Cost),是否相信它在未來能夠產生價值。

他曾在一次演講中說:「當時我們花了8000 萬元買一個劇,最後只掙了1000 萬元。但再想想,買下這個劇也許可以幫我們節約後面的2 億元、3 億元。」「終局遊戲」意味著把戰略著眼點放在「後面」,思考商業模式的無限終局,超前地創造服務或產品的新範式。

再比如愛爾眼科的創始人陳邦,這位因「紅綠色盲」而被軍校退回的老兵,投身商海幾經沉浮,無意間與眼科診療結緣。在愛爾眼科的發展歷程中,看得遠成為戰略布局的關鍵。

如何在中國的醫療市場中,找到獨立、可持續的民營專科醫院發展路徑?陳邦通過實踐給出了很好的答案:其一是探索分級連鎖模式,而這也順應了「醫改」推行的分級診療大趨勢,通過把內部的資源打通,將最好的科研成果、最好的醫療服務主動貼近患者,讓診療服務的重心下沉,創造本地就醫的便捷性;其二是超前的、創新的人才培養體系,通過「合伙人計劃」,激勵和充實人才隊伍,讓醫生的成長領先於企業的發展。這些戰略構想的出發點是不斷地醞釀和準備,一旦企業有了內生的動力,就能夠不斷拓展規模,尋求新的市場、新的格局,始終圍繞下一場「比賽」來儲備力量。

哥倫比亞商學院教授麥可·莫布森(MichaelMauboussin)在《實力、運氣與成功》(The Success Equation)一書中提到這樣一個觀點:「凡涉及一定運氣的事情,只有在長期看,好過程才會有好結果。」運氣總是飄忽不定的,擁有長期主義理念的創業者,本質上是具有長線思維的戰略家。他們往往選擇默默耕耘,不去向外界證明什麼,而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事情做得久了,就成了他的核心能力。他們會重新定義因果論,重視客戶的價值主張是因,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是因,完善組織運轉效率也是因,自然而然就會產生很好的結果。因果輪迴,平衡調和之後來看,很多事情短期看是成本,長期看卻是收益。擁有長期主義理念,把信念和持續創造價值作為安身立命之本,這是非常值得欽佩的偉大格局觀。

責編 | 鄒松霖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誌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相關焦點

  • 高瓴張磊:我的長期主義之路
    作為一名創業者,究竟怎樣才能持續不斷地創造價值?張磊作為一名投資者和創業者,他領導的高瓴在過去十五年來專注於長期結構性價值投資,現已成為亞洲地區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投資基金之一。2019年11月16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活躍投資機構百強榜》,高瓴資本排名第15位。
  • 高瓴資本張磊:不能創造長期價值的護城河就是紙老虎
    周健工:未來的高瓴資本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公司呢?張磊:我認為它是什麼樣的公司,管理多大規模,這些都不重要,這些都是結果。只要我們一心一意地按照這樣的理念,長期投資、價值投資,重倉中國,重倉人才,重倉未來,這樣去做,做成多大都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
  • 高瓴張磊《價值》:極少有人真正理解時間的價值
    張磊以樂觀主義創業者的心態創立高瓴,堅持價值投資理念,以長期主義和研究驅動發現價值,創造價值,堅定地「重倉中國」,支持實體經濟,助力產業創新。價值投資為投資者和企業家之間創造了相互信賴和尊重的情感紐帶,正是這條紐帶,讓企業家敢於嘗試偉大創想,目光聚焦在未來10年、20年,以超長期的視角審視未來生產生活的變化。這種源於價值投資理念的超長期投資,為企業注入了最堅實的動力。從某種程度上說,為卓越企業家分擔創新風險,構成了價值投資超額收益的本質起源。我們強調價值投資。不管是在哪一個階段,一定要創造價值。
  • 王興和張一鳴,誰更有「侵略性」?
    龍巖這種尷尬的存在,被王興和張一鳴兩個人打破了。王興年長張一鳴 4 歲,雖然兩人的家的只隔了十幾公裡,但在 2006 年之前兩人還並不認識。但這並不妨礙兩人在成名前的相同點——都在北方上學,且都混得不如意。
  • 對抗不確定性:高瓴張磊的「三把火」「三哲學」和「七公式」
    就在小鵬汽車上市前1天,高瓴創始人兼執行長張磊出版了新書《價值》。相比較用於捐給舊金山當地窮人和無家可歸者的「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拍賣,張磊這麼一個同樣站在金字塔尖上的大忙人,用41萬字告訴在座普通人如何把錢和時間投資在「有價值的東西上」這個玉律金科的人生真諦,無疑也是一種慈善行為。
  • 讀書筆記|關於《價值》、張磊與高瓴
    近期,關注投資的朋友們紛紛在票圈轉載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的著作——《價值》。高瓴資本,無疑是我國資產管理機構中價值投資的代表,其風格橫跨網際網路、消費、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投資階段更是囊括了早期風險投資、成長類投資、二級市場投資以及Buyout併購基金等多種風格。
  • 眾人眼中的高瓴張磊:喜歡冒險、喜歡去挑戰那些更難的雪道
    在企業數位化轉型的徵途中,張磊先生總是能夠給予關鍵助力和長期支持,這種與企業家共同創造價值的理念,體現了一種非凡的格局觀。《價值》告訴每一位做企業的人、每一位創業者:堅持長期主義,就一定能夠不斷創造價值!
  • 高瓴資本:長期主義和價值投資踐行者|第一財經CFV
    高瓴的這一做法,無疑是給處於「寒冬」中的同行打了一劑強心劑。高瓴創投將繼承高瓴資本關注長期價值、研究驅動的核心理念,為創業者提供強有力的系統性支持和保障的同時,又將以獨立的團隊和模式進行風險投資的專業化運作,與PE的投資邏輯相區分,高瓴創投將更加專注於挖掘優秀的早期項目和目光長遠的早期創業團隊,陪伴企業共同成長。
  • 高瓴張磊的「價值」對話:企業家如何做「難而正確的事」
    9月14日,在「請回答2020:張磊和朋友們聊《價值》」的對話中,張磊與海底撈董事長張勇、奇績創壇創始人兼CEO陸奇、斑馬資本聯合創始人及合伙人莊辰超、國儀量子公司CEO賀羽,這些「災後重逢」的企業家朋友們,在長期主義的共識下,回望初心,反思當下,謀劃未來。
  • 「價值捕手」張磊:真正的長期主義,就是不時提升本人的人生格局
    ——張磊真正兇猛的人,做人一定有過人之處。高瓴資本開創人張磊曾受邀到巴菲特的家中做客,有一件小事給他留下了深入印象。當時巴菲特的車來接他時,張磊習氣性地翻開後座車門準備進車時,令他吃驚的是,坐在司機位上的居然是巴菲特自己。
  • 高瓴張磊投資十年造就洗衣液一哥,江小白是下一個「藍月亮」?
    你即使沒聽過高瓴資本這個名字,也或多或少與它的投資版圖有交集:在美團點評上訂過餐,在滴滴出行上打過車,用過藍月亮的洗衣液,腳上蹬一雙百麗的鞋,家裡有一臺格力的空調…… 高瓴資本的跨行業投資版圖 看似紛繁龐雜,但張磊的心中其實有清晰的主線。在他的《價值》一書中,重倉中國和長期的價值投資是高瓴資本成功的最主要因素。
  • 高瓴資本發布可持續性價值投資影響力報告 為品質生活創造價值
    近日,高瓴發布《高瓴資本集團可持續性價值投資影響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也揭示了「雙十一」熱銷品牌背後的投資邏輯——堅持「可持續性價值投資戰略」,發現價值並創造價值,做被投企業的超長期合伙人,在為品牌增長賦能的同時,也為消費者提供更高品質的生活。
  • 李小加對話高瓴張磊:大健康產業不是零和遊戲,而是正和遊戲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與高瓴資本創始人兼執行長張磊就投資人如何助力醫藥企業創新發展、科技創新如何賦能醫療健康領域等話題展開了精彩對話。張磊認為,生物醫藥領域的投資,一定要秉持長期主義理念。因為不同於其他行業,很多生物醫藥公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不賺錢甚至沒收入的,但從長期來看這個領域一定會誕生世界級的偉大公司。
  • 「價值捕手」張磊
    多年前就重倉Zoom的高瓴,一夜狂賺8.9億美元!對於高瓴的創始人來說,這樣的成績並不意外。今天,你聊天用的微信、購物用的京東、睡前刷的抖音、搜索用的百度、訂餐用的美團,幕後都有他的投資。從名不見經傳到中國當下最具影響力的投資人之一,掌舵5000億人民幣規模的資金,張磊憑什麼?我們從張磊的新書《價值》中梳理了他的30條投資、人生哲學,以饗讀者。
  • 高瓴張磊新書《價值》揭秘:如何在投資路上不斷進化
    個人際遇,伯樂賞識,時代紅利,科技進步,國運昌盛,張磊的運氣好到不可思議,這才成就了「中國巴菲特」的美譽。但正如巴菲特並不是一個純粹的幸運產物,在張磊身上,長期的運氣,其實就是一種實力。張磊好讀書,學貫中西,《價值》行文間流露出其常年的積累和才華。
  • 張磊:高考狀元,高瓴資本創始人兼CEO,投資者應具備哪些特徵
    河南省高考狀元,高瓴資本創始人兼CEO,短短15年從2000萬到5000億,48歲身家280億元的張磊告訴你,一名成功的投資者應該要具備哪些特徵!凡是能被火燒掉的東西都不重要,比如金錢、房子或其他物質財富。
  • 長期主義者,都有這5個特質
    在第一封信中,他寫到:「一切圍繞長期價值展開,我們會繼續面向長期做出決策,而不是短期的股票收益。」即便在遇到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破滅時股價大跌80%,他也沒有改變「面向長期做決策」。王興說:「資本市場會有起伏,大家不需要太多關心短期的股價漲跌,而要時時刻刻致力於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2019年十一期間,美團市值突破5000億港元,成為繼阿里、騰訊之後,中國第三大網際網路上市企業。如今的美團,已跨越自己的「成人禮」,繼續走在長期主義的大道上。
  • 價值:張磊的「三把火」理論,是他成就自我的開始
    品讀《價值》這本書,是因為我聽過張磊的投資故事。張磊,是高瓴資本創始人兼執行長,兼任美國耶魯大學校董事會董事,中國人民大學校董事會副董事長,耶魯大學亞洲發展委員會主席,中美交流基金會董事,香港金融發展局委員以及香港金融科技督導小組成員。他曾說:作為一名投資者,他最大的樂趣之一就是幫助中國優秀的企業和企業家們充分挖掘並發揮他們的潛能。
  • 高瓴張磊:中國生物醫藥行業正進入創新2.0階段 堅定看好醫藥產業
    來源:聰明投資者原標題:高瓴張磊今天發聲:中國生物醫藥行業正在進入創新2.0的階段,我們會堅定看好醫藥產業 「高瓴的長期價值投資就是不看一時得失,有能力去克服恐懼和貪婪,相信簡單的常識,堅持長期價值投資就是投入未來。一旦看好,長期支持,並參與到企業的創新和發展中,和企業共同成長。」
  • 高瓴資本張磊對長青消費行業的最新布局公司
    消費行業,商業模式好,企業文化強和品牌價值高的公司形成了很深的護城河,給股東創造長期價值。老餘對高瓴資本布局賽道的優質公司進行簡單的點評:五糧液,國內濃香型白酒龍頭公司。公司在濃香型白酒該品類中擁有著絕對的品牌優勢。五糧液跟貴州茅臺一樣,都是一家非常優秀的公司,但是依然很少人能夠長期堅持下去,奉行長期主義的投資者是鳳毛麟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