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花都從這裡開始
「我今雖永逝,一語貽後賢;天國祚雖斬,復生待他年。」
這是太平天國後期重要的領導人——洪仁玕(1822年——1864年)的遺詩。洪仁玕沒有看到天國的最終勝利,而是親眼看到太平天國怎樣走向衰亡的過程,卻是有心無力,無力回天了。
1864年7月19日,天京失陷後,他護送幼天王轉戰南方。10月25日,與幼天王同時在江西被俘。11月23日,洪仁玕就義於南昌。
上面的詩句,是他就義前的遺詩,從中可見,他雖死猶榮,對太平天國仍舊充滿信心!
見於網絡的洪仁玕像
如果從歷史辯證的角度來看,中國隨後的起義,風起雲湧,就如孫中山自稱為「洪秀全第二」,說明太平天國運動對他影響很大。或許可以這樣說,太平天國運動以另一種方式出現,不過,此時已經是資產階級領導中國革命,並最終推翻了清朝,實踐了太平天國的目標了!
太平天國運動波瀾壯闊,但它最終成為一場悲劇,以失敗收場。洪仁玕作為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見證人,他雖然沒有親歷太平天國運動的前期活動,但在後期的活動他是全程參與的。他也想太平天國擺脫困境,重振雄風,只是一切已經是無能為力了!
一
洪仁玕是一個有理想的人。他是洪秀全的族弟,族兄洪秀全在廣西金田高舉義旗時,由於諸多阻滯,他沒有達到,從而錯過了起義。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後,發展迅速,自1851年金田起義到1853年定都天京(今南京),只是短短的兩年時間,發展勢頭席捲大半個中國,當時清朝極度恐慌。洪秀全起義了,在家鄉的親人自然不好過,那可是株連九族的大事。洪仁玕沒有到達起義地點,隨後出走,到了香港。
其時,香港已經被英國割佔,香港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有很多傳教士在香港傳教。就像洪秀全在廣州接受基督教進而創辦「拜上帝會」一樣,洪仁玕在港結識了瑞典巴色會教士韓山文(音譯名)後,受洗入教。韓山文死後,他任倫敦布道師,學習天文,留心西方文化。
從1852年到1858年間,洪仁玕前後共在香港居住了四年多。洪仁玕大開眼界,他不再是一個純粹的農民,他不再是官祿布村一個普通的私塾教師,他的眼光超前了,成為同時代一個先進的人物。他受到了外來的西方思想的影響,有了一個質的變化,為他後來到了天京後制定具有資產性質的《資政新編》奠定了基礎。
洪仁玕人在香港,但心始終是嚮往天京的。他無時無刻不想奔往天京,只是由於現實的原因(如清朝封鎖嚴密),他始終沒有如願。他沒有看到太平天國在鼎盛時期的輝煌,但他應該通過相關渠道了解遠在天京的太平天國的一些事務。
太平天國的鼎盛局面,自1856年的內部鬥爭的「天京事變」後起了變化,開始由盛而衰,似乎應了物極必反的規律。後期的太平天國,朝中已經沒有多少能人了。
鹹豐九年三月二十日(1859年4月22日),洪仁玕再度北上,終於到達了被清朝團團包圍的天京。
他的到來,無疑給洪秀全一個極大的欣喜。他始終是自己的族弟,是自己信得過的人。自「天京事變」後,洪秀全已經對異姓很是顧忌,害怕再來一個楊秀清、韋昌輝。
所以,洪仁玕一到來,就被委以重任,不出一月,就被洪秀全累累加封而至「開朝精忠軍師頂天扶朝綱幹王」,命他總理朝政。
二
對於洪仁玕來說,他是想做一番事業的。但他一來,就被委以重任,對於天國內部來說,無疑是一場大的地震,因為洪仁玕還沒有多少功勞,很多人所想到的,他的重任是洪秀全一手提攜的,洪仁玕還不能服眾啊。但當時的實際情況洪秀全已經沒有考慮太多的餘地,朝中無將啊!
其時,清軍的江南大營、江北大營圍困天京,天國形勢是十分嚴峻的。雖然後期天平天國有如忠王李秀成這樣的得力幹將,力保天京,並且也取得一定的勝利,如打死「洋槍隊」首領美國人華爾,但太平天國後期的整個趨勢是處於下滑狀態。洪仁玕此前是一介書生,從沒有接觸到軍事,面對太平天國此情此景,後期他也是太平天國重要的軍事策劃者。
洪仁玕在負責太平天國的軍事策劃之外,也負責太平天國的許多事務。他希望太平天國得以維持,並且走上正軌。在太平天國早期,洪秀全頒布了天國的綱領性文件——《天朝田畝制度》,所構造的是「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
不過,坦白地說,《天朝田畝制度》制訂後,就束之高閣了,平均土地的方案沒有實現過。不過從歷史的角度上看,它至少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理想藍圖。
面對太平天國後期的頹廢,此時,洪仁玕也是一腔激情,他在香港期間深曉西方文明的進步,他想一展拳腳,根據對於西方文化的了解,他寫了一部充滿西方改革精神的治國方略——《資政新篇》,進呈給洪秀全,洪秀全沒有反對,經他批准刊行,成為天國後期的政治綱領。
這個綱領文件主要的精神是向西方學習,希望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綱領文件約一萬一千字,主要內容是:
1、政治方面,針對內部的分散主義,提出禁朋黨之弊,維護集中領導;建議設新聞官,立暗櫃,以通上下之情,發揚公議。
2、經濟方面,主張發展交通運輸業,修築道路,製造火車輪船,興辦郵政;鼓勵民間開礦、辦企業,獎勵技術發明;創立銀行和發行紙幣。
3、文化思想、社會風俗方面,主張關閉寺廟道觀,反對傳統迷信,提倡崇信上帝教;設辦醫院、學堂;革除溺嬰、吸食鴉片、婦女纏足等陋習,禁止買賣人口和使用奴婢。
4、外交方面,提議與各國通商,允許外國人來中國傳授科學技術,但不準其幹涉內政。
……
這樣的方案,在當時是很先進的,洪仁玕比同時代的人來說,已經站在歷史的前列。可惜的是,這樣的方案在當時也是一紙空文,沒有實現過。
這也可以理解,在當時,中國的社會大環境還沒有提供一個可以實現此方案的土壤,尤其是後期的太平天國,已經是風雨飄零,處於一個軍事上十分吃緊的狀態,簡直不可能提供一個理想的社會環境給洪仁玕大展他的理想建國抱負。
《資政新編》也只能反映洪仁玕的進步思想,希望改革的思想。但他的理想藍圖留給後人是無盡的財富。
洪仁玕在天之靈,應該深感安慰。
結語
天國是遠去了,洪仁玕為了他的天國,被捕後,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下,堅貞不屈的,為了信仰,他死而無憾。
歷史留給我們的印象是:他是一個偉大的理想主義者。而他的理想,不是飄渺的。
從這層面而言,洪仁玕永生!他是花都人的驕傲!
你是本土花都人,你要了解祖先
你是新花都人,要了解花都歷史
弘揚本土文化,歡迎轉發
關注花都人:掃二維碼,
或 長按指紋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