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剛
民間的智慧是無窮的,「銀樣蠟槍頭」最早是口語,是勞動人民從日常生活裡提煉而來,後來經過許多文人雅士的借用和傳播,已經變成固定的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膽小怕事,優柔寡斷,中看不中用。
這個成語本來的字眼是「銀樣鑞槍頭」,「鑞」是鉛和錫的合金,呈銀白色,質地軟,熔點低,用來焊接被損壞的金屬器皿。在過去,焊匠常備有這個東西。
若用「鑞」做成槍頭,雖然看起來銀光閃閃,威武霸氣,如果上戰場跟敵人兵刃相見,肯定會吃大虧。
人們用它來比喻中看不中用,確實很形象。
「銀樣蠟槍頭」首次出現在元代戲劇大師王實甫創作的雜劇《西廂記》裡,在第四本第二折《草橋店夢鶯鶯雜劇》裡以對話的形式出現。
當時,讀書人張生和大家閨秀崔鶯鶯在普救寺相遇後,兩人互生情愫,決定情定終生。然而,他們的交往遭到了崔夫人的反對,因為此時的張生雖然出身名門,但還是一介書生,沒有考上任何功名,崔夫人當然不願意自己的寶貝女兒嫁給這樣一事無成的書生。
紅娘看好張生,認為張生是潛力股,將來肯定會金榜題名。但是,張生優柔寡斷的性格讓紅娘十分生氣,她就對張生罵道:你原來是苗而不秀,呸!你是個銀樣蠟槍頭。
紅娘這樣罵張生,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意味。
到清代時,大文豪曹雪芹嘔心瀝血10年,創作了一部章回體鴻篇巨著《紅樓夢》,在《紅樓夢》第23回裡,曹雪芹借用林黛玉之口數落賈寶玉,引用了王實甫這句話,甚至把原話再創作了一番。
原文是這樣,黛玉笑出聲道:一般也唬的這個調兒,還只管胡說。呸,原來是苗而不秀,是個銀樣蠟槍頭。
曹雪芹把「銀樣鑞槍頭」變成了「銀樣蠟槍頭」,雖然只改動了一個字,但諷刺更厲害,內涵更豐富,不由得讓人佩服。
跟合金「鑞」比起來,混合物「蠟」在方方面面被完爆,不論是強度、硬度、韌性、熔點等,都跟「鑞」沒得比,更加地中看不中用。
當然,黛玉如此數落寶玉,並不是空穴來風,以我之見,而是源於三個原因,跟當時的場景,寶玉的性格,以及兩人之間的情感狀態都有關係。
其一,當時的場景。
當時,賈寶玉跟「金陵十二釵」已經搬進大觀園居住,寶玉如同一朵花被一簇綠葉相伴。某日,寶玉捧著《西廂記》坐在沁芳閘橋邊的桃花樹下細細賞讀,正看得津津有味時,林黛玉突然出現,寶玉即刻把書藏起來,擔心黛玉看他笑話。
寶玉的家教很嚴,他父親賈政只許他閱讀諸如《論語》、《中庸》之類的儒家讀物,不希望他讀那些關於兒女情長的書。賈政是傳統的「衛道士」,在他眼裡,除過儒家經典讀物之外,其它的書都不是正經的書。
黛玉當然知道寶玉這些情況,而寶玉偏偏向黛玉撒了謊,被黛玉當即識破。黛玉嚇唬寶玉,要把他偷偷摸摸看書告訴賈政,寶玉被嚇得不輕,趕緊向黛玉討好求饒。後來,寶玉不得不承認在看《西廂記》的事實。
黛玉是才女,當然讀過《西廂記》,也清楚書中的細節,就笑著把那句話脫口而出,暗示了兩人之間的親密關係,說明兩人趣味相投。若是別的男子,黛玉恐怕說不出這樣的話。
其二,寶玉的性格。
寶玉的性格就像一塊寶玉一樣溫潤柔和,甚至有些「娘炮」,還有些膽小怕事,做事優柔寡斷,身上缺乏男人應有的「男子漢」氣概,多多少少跟黛玉心目中理想的男人形象有些不符。
黛玉這樣數落寶玉,希望他更有男人味,更有擔當。
其三,兩人的情感狀態。
在封建秩序裡,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男女結婚一定要門當戶對,這樣的結合被稱作「金玉良緣」。否則,就是對封建秩序的挑戰。
林家到林黛玉父親這一代時,已經家道中落,後來,她母親賈敏和父親林如海先後病故,林黛玉即刻成為孤女,只能被接到賈府生活。雙方雖然是親戚,她也跟賈寶玉青梅竹馬,但畢竟吃住在賈家,在林黛玉心裡,總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
雖然賈寶玉對她也很好,但兩人的身份差異比較大,促使林黛玉對這段姻緣沒有信心,無法實現「金玉良緣」的美夢,所以,她不經意間說出這句話,暗示了他們不同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