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帝劉義隆:開創元嘉之治的有為之君卻被自己親生兒子所殺

2021-02-13 歷史春秋網

作者:陸棄;轉載需授權

在劉宋歷史上,開國皇帝宋武帝劉裕和他的三兒子宋文帝劉義隆是兩大亮點。宋文帝從十七歲開始,整整當了三十年皇帝,是南北朝時期當皇帝最久的皇帝之一。毋庸置疑,劉義隆是有為之君,在南北朝那個亂世,開創了「元嘉之治」,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然而,劉義隆並不是一個慈祥的君主,尤其在複雜多變的宮廷政治環境裡,劉義隆也多次用非常手段誅殺大臣,而且志大才空,指揮三次北伐都歸於失敗,最後又因優柔寡斷被不肖的親生兒子殺死,成為歷史的悲劇。

元嘉之治的有為之君

宋文帝開創「元嘉之治」,實際上是接的他老爸的班,繼承了劉裕的改革措施。劉裕作為南朝第一帝,是一個非常有作為的君主,劉裕如果晚死幾年,真有希望實現南北統一。劉裕除了是個戰神級的人物,在位期間還是個改革家,他繼承了桓溫的「庚戌土斷」,對全國的土地、人口進行大清查,會稽大族虞亮隱匿千餘人,劉裕毫不猶豫就把他給殺了,因此震懾了其他士族,使清查工作得以實施;劉裕還進行「精兵簡政」,大規模地裁減機構,減少「公務員」的開支;另一方面,劉裕還減輕乃至豁免市稅、雜稅,減輕人民負擔。通過一系列措施,使劉宋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國家。宋文帝被權臣們扶上位後,繼承並深化了父親的改革措施,在義熙土斷的基礎上繼續清理戶籍,免除「通租宿債」,並相繼實施一系列勸學、興農、招賢措施,元嘉年間,在亂世之中形成了國泰民安的局面,史稱「元嘉之治」。大詞人辛棄疾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詩中提到元嘉,曰「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對於老百姓來說,劉義隆算那個亂世中的一個好皇帝,為了發展生產,他發布了《力田詔》,鼓勵農業生產,農民沒種子,政府先借給種子;哪級官員管理不好農業生產,就處分哪一級官吏。劉義隆還興修水利,芍破、六門堰、馬人破等水利工程就是那個時候興建的。遇到災年,劉義隆賑災有力,得到百姓的擁護,他的堂叔貪汙賑災糧款,被宋文帝發現後免了職。元嘉之治期間,還出現了許多歷史上有名的文人,如謝靈運、顏延之、鮑照被後世稱為元嘉三大家。

寡恩少義的無情之君

然而,政治的無情讓宋文帝猜忌之心甚重,就象三國時曹操會假裝夢中殺人一樣,宋文帝為了保護皇權不受侵犯,也有他寡恩少義的無情一面。本來,這個皇位不應該是他的,而是他大哥劉義符的。但劉義符當了皇帝後,吃喝玩樂,不理國政,北魏侵犯國家了也不管,至使幾位輔政大臣司空徐羨之、中書令傅亮、領軍將軍謝晦、護軍將軍檀道濟聯合廢掉了。本來,這幾位都是宋武帝打江山時的鐵哥們,對劉宋王朝是忠心耿耿,所以劉裕在臨終才託孤給他們。但劉義符還不如三國時的阿鬥,是個敗家子,所以幾位大臣才聯合廢掉他,並最終殺了他。為了免除爭奪江山的隱患,這幾位乾脆連二哥劉義真也先廢后殺了,直接立了老三劉義隆為帝。本來幾位輔政大臣的眼光是不錯的,劉義隆確實是哥三個中最出色的一位人選,但讓幾位輔政大臣擔憂並成為現實的是,劉義隆追究他們殺兄害弟之罪,並沒有因為他們擁立自己當皇帝而寬恕他們,四位大臣中,徐羨之被逼自殺而死,傅亮被捕處死,謝晦反抗失敗被擒處死。剩下唯一的棟梁之材檀道濟,後來也被劉義隆的四弟騙到首都,在劉義隆的默許下殺死。

劉義隆不但殺了四位擁立他的權臣,而且連他的四弟劉義康也沒有放過。劉義康本來是「元嘉之治」的有功之臣,劉義隆執政期間,有很長一段時間國政是有劉義康管理的,劉義隆因為身體不好,垂拱而治了。但當劉義康的權力威脅到他的皇權地位時,劉義隆對兄弟也下了殺手,他先是將劉義康貶出京城,隨後捕殺了他的部將,在劉義康無招架之力時,乾脆把劉義康也給殺了。劉義隆的寡恩無情使他喪失了人心,同時也失去了劉宋對抗北魏的本錢。他自己率軍也不是那塊料,劉宋在他手裡實現了元嘉之治,同時也從他這裡開始走了下坡路,成為劉宋衰落的開始,同時也開了兄弟相殘的先河。

優柔寡斷的悲劇之君

劉義隆雖然對大臣、兄弟比較狠,但對兒子卻下不了狠手。劉義隆非常寵愛太子劉劭,但諳劭與父親卻政見不和,在北伐問題上甚至勢同水火。劉義隆三次北伐都無功而返,劉劭把北伐失敗的責任歸罪於支持北伐的大臣江湛,建議劉義隆殺江湛以謝罪天下,劉義隆不允,因此父子矛盾加深。後來劉義隆寵愛潘淑妃而疏遠劉劭的親生母親袁妃,袁妃更為此氣恨交加病死,更加深了父子之間的矛盾。劉劭與兄弟劉濬多有過失,因怕被父皇知道追責,竟然勾結一個巫師使用巫蠱之術試圖謀害親父,後被參與這件事的太監舉報,劉義隆大怒,但由於愛子之心,並未對這哥倆深究,只是起了廢立之意。但劉劭與劉濬並未因此收斂,反而隱匿巫師,圖謀不軌。劉義隆更加生氣,但也並沒有立即捕殺這哥倆。

令劉義隆沒想到的是,這哥倆沒有被父親立即捕殺,他倆因害怕被廢遭禍,竟然先下手為強,弒父奪位。因為事前劉義隆寵愛兒子,所以兒子的東宮部隊多達萬人,在劉義隆沒有防備的情況下,劉劭與劉濬發動兵變,殺死了夜裡沒有睡覺為廢立之事商議對策的劉義隆。開創元嘉之治的劉宋明君劉義隆,竟然就這樣被親生兒子害死了,劉劭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通過弒父繼位的皇帝。但這個皇位還沒有坐穩,就被他的另一位兄弟討伐,最終命喪刀劍。死後史書也不承認他是皇帝,而將他稱為「元兇」。

相關焦點

  • 劉義隆——宋文帝——劉氏名人
    凡百戶之鄉,有市之邑,謠舞蹈,觸處成群,蓋宋世之極盛也」,史稱元嘉之治。軍事上,劉義隆繼承劉裕北伐的政策,於430年到431年之間乘北魏與柔然交戰之際徵討河南,但是無功而返。  劉義隆在其統治期間,採取抑制豪強的政策,努力推行繁榮經濟政策,重視農業生產,並使賦役均攤,元嘉十七年、二十一年兩次下令免除農民的「諸逋債」,有元嘉之治之稱。  劉義隆深沉有謀略,但體弱多病,好猜忌。他不能容忍大臣擅行廢立,公元426年(元嘉三年)殺徐羨之、傅亮、謝晦,從此政由己出。  公元429年(元嘉六年),因病由其弟彭城王劉義康執政。
  • 他開創元嘉之治,為何卻做了件蠢事殺檀道濟?絕非功高震主那麼簡單
    劉裕有七個兒子,如果廢掉長子劉義符,義符的兒子太小不能立,按長幼次序該立義符的長弟、老二劉義真。但劉義真舉動輕佻,德輕於才,謝晦當年受宋武帝之命考察過劉義真,結論是義真不適合擔當重任。徐、傅、謝三人取得共識,為避免廢掉一個昏君又立一個昏君,便先找了個藉口把義真殺死。當時檀道濟在外鎮帶兵,徐、傅、謝三人遣使詢問他意見如何,檀道濟聞訊大驚,堅決反對。
  • 十八年未掌朝政,宋文帝實現盛世,為何落得昏君之名?
    南朝劉宋政權國祚59年(公元419-479年),宋文帝劉義隆在位30年,其開創的"元嘉之治",被視為劉宋王朝政權穩定的基礎。
  • 宋文帝劉義隆的元嘉北伐為何會葬送劉宋王朝多年的發展成果?
    更要命的是這貨連生兒子都比別人晚,44歲才有的長子劉義符,駕崩時長子才16歲。於是從三國時期就開始的主幼臣強的局面再次上演,不放心的劉裕只能在病榻前對劉義符諄諄教導:「檀道濟這人有才幹沒野心,你可以用,徐羨之和傅亮也應該沒啥異心,唯獨謝晦這傢伙心眼兒活泛,搞不好以後從他那出事兒。
  • 宋文帝留下的教訓
    宋文帝劉義隆(公元407-453年),是宋武帝劉裕(即辛詞中「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的「寄奴」)的第三個兒子,父子二人的作為,在辛棄疾筆下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劉裕(公元363-422年),典型的窮苦人家出身,《資治通鑑》說他「生而母死,家貧,將棄之」,多虧嬸娘抱養了他(所以小名「寄奴」)。
  • [南北朝]宋文帝劉義隆——漢室衍派帝王——劉氏名人
    年僅18歲的劉義隆雖然不動聲色,心中卻如萬馬奔騰。他知道,檀道濟、傅亮等均為顧命大臣,受先帝遺詔輔政,大權在握,非忠心耿耿聽命於人之輩,所以敢廢帝弒帝。他們之所以立自己為帝,不過是看自己年輕,身體羸弱,易於掌握而已。此時,他們為長期掌權,已經作了周密的安排:徐羨之、傅亮居中央掌權,謝晦到軍事重地荊州任刺史,居外為屏障,內外呼應,互為依靠,留給自己的只是一個空頭皇帝而已。
  • 南朝宋第三位皇帝:劉義隆
    凡百戶之鄉,有市之邑,民謠舞蹈,觸處成群,蓋宋世之極盛」,史稱「元嘉之治」。軍事上,繼承劉裕北伐的政策,於430年、450年和452年三度出師北伐,但都無功而返。特別是第二次北伐失敗,導致北魏長驅直入、直抵瓜步、飲馬長江,造成劉宋江北地區急劇蕭條、六州殘破。元嘉三十年(453年),為皇太子劉劭所弒,時年四十七歲,諡號文皇帝,廟號太祖。
  • 宋文帝與元嘉治世
    ——克羅齊】 名將劉裕滅了東晉後,改國號為宋,中國歷史進入了南北朝時期。劉裕做皇帝不到三年就病死了,他的長子劉義符繼位。劉義符當政沒到兩年,被大臣徐羨之等人殺害。徐羨之勾結另一個大臣傅亮,擁立劉義符的弟弟劉義隆做了皇帝,劉義隆就是宋文帝。宋文帝在位30年,他「臥薪嘗膽」為哥哥報仇,之後又勵精圖治創造了歷史著名的「元嘉治世」。
  • 南朝宋開國名將檀道濟之死:成敗皆由「廢立」起,悔不當初!
    這在任何一個有著獨立思想、權力欲望的君主看來都是難以容忍之事。畢竟這是連被後世人標榜為權臣的伊霍之流都未曾幹過的事兒。因此宋文帝劉義隆雖然為4位顧命大臣檀道濟等所擁立但卻並不對他們心存感激。因為他們一系列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操作實在令宋文帝心生忌憚。
  •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與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各有短長
    顯然魏主對崔浩是有戒心的,不敢放手重用,免得其才能為眾所曉,聲望更高。 魏主對本族優秀分子還是更加信任些。古弼雖無大才,但能忠於職守,敢於擔當,為官以利國利民為主要目的,不會因害怕前程受損而刻意奉迎君主。
  • 劉宋的沒落之元嘉北伐
    南方被劉裕統一後不久劉裕逝世,中間發生變故最終劉宋交由他兒子劉義隆,在劉義隆苦心經營的「元嘉之治」後,於元嘉六年向魏要求歸還河南各地,聲稱否則要用武力奪取。當時魏太武帝拓跋燾攻克夏國、大破柔然、徵滅北燕、降服北涼一統北方。於是兩國南北對恃,劉義隆發動的三次北伐,能否完成他父親當年的遺願呢?劉宋方面由於奪位之變劉義隆登基後翦除權臣,後又殺害檀道濟。
  • 劉義隆、朱溫和李元昊,都是雄才大略的君主,為何都被兒子給做了
    還要防著被自己的親生兒子謀殺。殺父弒君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基本上都扯到了繼承權的問題上。正是因為皇位熾手可熱,所以父子之間才會反目成仇。一、後梁太祖朱溫。朱溫本來是跟著黃巢混的,黃巢把菊花開滿長安以後,逐漸有些扛不住了。
  • 北魏雄主拓跋燾開疆拓土,南宋文帝劉義隆在血泊中登位,開創盛世
    謝晦數從次隨我徵伐,頗識機變,若生異心,必是此人,你得多防備著點。」還是那句老話,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上次在長安既然懷疑王鎮惡有異心,就不應該留他在長安,留下了他,就不應該對沈田子說那一番話。現在,既然懷疑謝晦有異心,就不應安排人家為顧命大臣,現在他這麼做,還不得把謝晦往死路上推?而且,搞不好還會搭上兒子的一條命,或者不只是兒子的一條命,還有整個劉宋江山。
  • 寧稼雨 } 雅雨叢談:說說《世說新語》的作者劉義慶——《世說新語》之二
    劉義慶生於東晉安帝元興二年(403),卒於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444)。祖籍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後遷居丹徒之京口(今江蘇省鎮江市)。劉義慶本來是劉道憐的次子,劉道憐是宋武帝劉裕的中弟,封長沙王。可是因為劉裕的幼弟劉道規沒有兒子,便把劉義慶過繼為嗣子。 這劉道規少年時便有大志,才能也在眾宗室之上,深為劉裕喜愛。東晉後期劉裕徵討桓玄時,就是在劉道規的配合下,擊敗了桓玄。
  • 宋明帝劉彧有多荒唐?把自己妃子借給大臣,十二個兒子無一個親生
    然而要說劉裕的後代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如果劉裕知道自己死後他的後代是這麼個德行,不知道會不會氣得從棺材板裡出來,他的一個兒子幾天就被顧命大臣給廢了,宋文帝劉義隆文治還行,可是武功方面真的是比其父差十萬八千裡,葬送了劉裕時代的南強北弱。
  • 「氣吞萬裡如虎」的戰神劉裕後代有多變態?
    劉裕死後,在經歷過一系列鬥爭之後,他的兒子劉義隆繼位,劉義隆算個合格的皇帝,開創了元嘉之治,但是他卻有個毛病,那就是寵兒子。他將劉劭立為儲君,但是劉劭卻多次反對父親,可劉義隆並沒有動怒,他還是愛兒子的,就算劉劭想借著巫師的巫術殺了他,他也沒有懲罰劉劭,這就導致劉劭更加變本加厲,直接發動政變殺死了自己的父親。
  • 北魏太武帝與南朝宋文帝的恩怨情仇
    宋文帝名叫劉義隆,是宋武帝劉裕的第三個兒子,也是南朝劉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太武帝拓跋燾,是北魏的第三位皇帝,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他們的恩怨情仇。這兩位呢,他們有著很高的相似度。宋文帝是407年出生,北魏的太武帝是408年出生;北魏太武帝是在423年11月登基,時年16歲,宋文帝是在424年八月繼位的,時年18歲,都可謂少年得志。宋文帝無愧於文的稱號,他治國是一把能手,在他在位期間,史稱「元嘉之治」。而當經濟發展起來之後,宋文帝就決定北伐。
  • 宋文帝和彭城王的塑料兄弟情到底有多塑料
    長子劉義符,次子劉義真,三子劉義隆,四子劉義康,五子劉義恭,六子劉義宣,七子劉義季。劉裕去世後,長子劉義符繼位,史稱宋少帝。這個少帝是個浪蕩公子,喜歡和小人廝混。在居喪期間,他不但不講禮儀,還跟侍從猥褻親暱,嬉戲遊戲。大臣上奏勸諫,他根本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