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帝與元嘉治世

2021-03-05 故事大咖

【歷史是生活的教師。——克羅齊】 

名將劉裕滅了東晉後,改國號為宋,中國歷史進入了南北朝時期。劉裕做皇帝不到三年就病死了,他的長子劉義符繼位。

劉義符當政沒到兩年,被大臣徐羨之等人殺害。徐羨之勾結另一個大臣傅亮,擁立劉義符的弟弟劉義隆做了皇帝,劉義隆就是宋文帝。宋文帝在位30年,他「臥薪嘗膽」為哥哥報仇,之後又勵精圖治創造了歷史著名的「元嘉治世」。

劉義隆是怎麼除掉徐羨之等大臣?

宋文帝是怎樣創建「元嘉治世」的?

讓我們來一起問問旺叔吧!

  ↓↓↓     

宋文帝與元嘉治世

元嘉之治是指宋武帝至宋文帝東晉南北朝國力最為強盛的歷史時期,史稱「元嘉之治」。

宋孝武帝對元嘉時期制度多所改革.官制方面,他削弱東宮官屬、加強皇宮禁衛,設立御史中丞專道制度,取消郡縣官入仕年限、縮短其任期,將服親相臨制度擴大化、制度化.政區方面,他分割荊、揚,復立南兗、兗和南豫三州.統治政策方面,他抑制宗室、重用近臣.

經濟方面,他推行土斷,獎勵養馬,限制封山佔水,改鑄錢幣,設立臺使,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大興土木、奢侈無度.他的改制,除部分具有積極作用外,大多禍國殃民,從而導致"元嘉之治"局面的衰敗,加速了劉宋王朝的滅亡。 宋武帝劉裕吸取東晉滅亡的教訓,很注意集權於中央。他重用寒門,壓抑豪門士族,限制土族地主兼併土地。主持「立斷」,並省許多僑州郡縣,擴大了政府的賦役對象。

宋文帝繼續實行劉裕的治國方略,在東晉義熙土斷的基礎上清理戶籍,下令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債」,又實行勸學、興農、招賢等一系列措施,使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社會生產有所發展,經濟文化日趨繁榮,由是「三十年間,氓庶蕃息,奉上供徭,止於歲賦。晨出暮歸,自事而已」,「民有所系,吏無苟得。家給人足,即事雖難,轉死溝渠,於時可免。凡百戶之鄉,有市之邑,謠舞蹈,觸處成群,蓋宋世之極盛也。」(《宋書·良吏傳序》)宋文,是東晉南北朝國力最為強盛的歷史時期,史稱「元嘉之治」。

                            TimeFlies

  故事大咖   gsdk520

相關焦點

  • 宋文帝劉義隆的元嘉北伐為何會葬送劉宋王朝多年的發展成果?
    元嘉三年(426年),拉攏很多勢力的小皇帝一舉剷除掉徐羨之、傅亮及謝晦,只留下有才幹沒野心的檀道濟領兵。咱們講道理哈,劉義隆雖然後來頻繁北伐為人詬病,但他不算個沒腦子的廢物,拿回去權力後他又攢了四年家底才出兵,起碼在後勤上做足了準備。可惜這貨全然沒繼承老爹任何軍事天賦,打仗確實稀爛。
  • 宋文帝劉義隆:開創元嘉之治的有為之君卻被自己親生兒子所殺
    宋文帝從十七歲開始,整整當了三十年皇帝,是南北朝時期當皇帝最久的皇帝之一。毋庸置疑,劉義隆是有為之君,在南北朝那個亂世,開創了「元嘉之治」,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然而,劉義隆並不是一個慈祥的君主,尤其在複雜多變的宮廷政治環境裡,劉義隆也多次用非常手段誅殺大臣,而且志大才空,指揮三次北伐都歸於失敗,最後又因優柔寡斷被不肖的親生兒子殺死,成為歷史的悲劇。
  • 劉宋的沒落之元嘉北伐
    南方被劉裕統一後不久劉裕逝世,中間發生變故最終劉宋交由他兒子劉義隆,在劉義隆苦心經營的「元嘉之治」後,於元嘉六年向魏要求歸還河南各地,聲稱否則要用武力奪取。當時魏太武帝拓跋燾攻克夏國、大破柔然、徵滅北燕、降服北涼一統北方。於是兩國南北對恃,劉義隆發動的三次北伐,能否完成他父親當年的遺願呢?劉宋方面由於奪位之變劉義隆登基後翦除權臣,後又殺害檀道濟。
  • 十八年未掌朝政,宋文帝實現盛世,為何落得昏君之名?
    南朝劉宋政權國祚59年(公元419-479年),宋文帝劉義隆在位30年,其開創的"元嘉之治",被視為劉宋王朝政權穩定的基礎。
  • 從宋文帝新政入手,分析休養生息為什麼救不了南朝經濟
    南北朝時期騎馬武士俑今天,我們就從宋文帝的新政條例入手,分析其與漢朝時的文景之治的異同,探析其失敗的根本原因。引言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形勢最複雜,局勢最為動蕩的時期。在南朝統治期間,只有兩次比較長的穩定期,分別是宋文帝劉義隆以及梁武帝蕭衍的統治時期。
  • 劉義隆——宋文帝——劉氏名人
    凡百戶之鄉,有市之邑,謠舞蹈,觸處成群,蓋宋世之極盛也」,史稱元嘉之治。軍事上,劉義隆繼承劉裕北伐的政策,於430年到431年之間乘北魏與柔然交戰之際徵討河南,但是無功而返。  劉義隆在其統治期間,採取抑制豪強的政策,努力推行繁榮經濟政策,重視農業生產,並使賦役均攤,元嘉十七年、二十一年兩次下令免除農民的「諸逋債」,有元嘉之治之稱。  劉義隆深沉有謀略,但體弱多病,好猜忌。他不能容忍大臣擅行廢立,公元426年(元嘉三年)殺徐羨之、傅亮、謝晦,從此政由己出。  公元429年(元嘉六年),因病由其弟彭城王劉義康執政。
  • 北魏太武帝與南朝宋文帝的恩怨情仇
    宋文帝是407年出生,北魏的太武帝是408年出生;北魏太武帝是在423年11月登基,時年16歲,宋文帝是在424年八月繼位的,時年18歲,都可謂少年得志。宋文帝無愧於文的稱號,他治國是一把能手,在他在位期間,史稱「元嘉之治」。而當經濟發展起來之後,宋文帝就決定北伐。
  • 宋文帝留下的教訓
    而這個「教訓」的主角,就是南北朝時期的宋文帝。    宋文帝劉義隆(公元407-453年),是宋武帝劉裕(即辛詞中「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的「寄奴」)的第三個兒子,父子二人的作為,在辛棄疾筆下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劉裕(公元363-422年),典型的窮苦人家出身,《資治通鑑》說他「生而母死,家貧,將棄之」,多虧嬸娘抱養了他(所以小名「寄奴」)。
  • 劉宋元嘉第二次北伐失利,原因在於這3點,北魏決策抓住劉宋要害
    劉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宋文帝集結重兵開始了第二次北伐,分三路大舉北上,初期攻勢順利,但是最終卻因為一名宋朝將領的錯誤指揮,因為先鋒軍的戰敗,直接引起了劉宋全局戰敗,北魏一度兵臨長江,打的宋文帝求和了,魏軍所過之處,更是遭到洗劫焚毀,所以一直以來有一種說法, 那就是元嘉第二次北伐,是元嘉之治的結束。
  • 寧稼雨:劉義慶的身世境遇與《世說新語》的編纂動因
    然而從文帝劉義隆開始,情況就發生了一些不利於劉義慶的微妙變化。本來劉裕選定的繼承人是劉義符,是為宋少帝。三位輔政大臣憂於國事,決定廢掉少帝和劉裕次子廬陵王劉義真,迎立劉裕的第三子宜都王劉義隆為帝,是為宋文帝。上臺後的劉義隆並沒有因為三位輔政大臣擁立自己而重用他們,反而在元嘉三年(426)以弒君的罪名將他們一個個處死,同年還殺死了吳郡太守徐佩之。不僅如此,因為擔心自己重蹈少帝被弒的悲劇,他加緊了對其它大臣包括自己兄弟和宗室的肆虐殺戮和嚴格控制。在劉義隆的兄弟中,劉義康算是才能過人的一位。
  • 蓄勢後發的宋文帝宋
    藥非親口嘗過不給宋文帝喝·他連續幾天伺候文帝,不眠不休,政事竟也不耽擱。劉湛原本是劉義康王府的長史,和宋文帝寵信的大臣領軍將軍殷景仁關係很好,殷景仁屢次向宋文帝推薦劉湛,宋文帝便把劉湛調回朝中任給事中,並參知政事。劉湛卻自認自己的才能、名望不比殷景仁差,官職倒屈居殷景仁之下,心中憤憤不平,所以不但不感謝殷景仁的提拔之恩,反倒對他充滿敵意。然而他知道皇上寵信殷景仁遠遠勝過自己,雖然憤恨也無可奈何。
  • 寧稼雨 } 雅雨叢談:說說《世說新語》的作者劉義慶——《世說新語》之二
    三位輔政大臣憂於國事,決定廢掉少帝和劉裕次子廬陵王劉義真,迎立劉裕的第三子宜都王劉義隆為帝,也就是宋文帝。上臺後的劉義隆並沒有因為三位輔政大臣擁立自己而重用他們,反而在元嘉三年(426)以弒君的罪名將他們一個個處死,同年還殺死了吳郡太守徐佩之。 不僅如此,因為擔心自己重蹈少帝被弒的悲劇,他加緊了對其它大臣包括自己兄弟和宗室的肆虐殺戮和嚴格控制。
  • 封狼居胥只是夢:劉宋元嘉三次北伐,為何最終只能「倉皇北顧」?
    劉裕死後,政權雖一度動蕩,但劉裕之子劉義隆(宋文帝)即位後,內除權臣,勵精圖治,劉宋經濟繁庶,社會穩定,出現了被後世譽為「元嘉之治」的興盛局面。此時的北魏,魏明元帝死後,太子拓跋燾即位,即北魏太武帝。由於此時北魏與夏、柔然戰爭不斷,宋文帝自恃國力強盛,遂萌生了北伐的念頭。
  • 《世說新語》概述及作者生平簡介目錄
    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於建康(今南京)。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劉義慶與《世說新語》  13歲時被封為南郡公,後過繼給叔父臨川王劉道規,因此襲封為臨川王。劉義慶自幼喜好文學、聰明過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備受禮遇。
  • 宋文帝和彭城王的塑料兄弟情到底有多塑料
    大臣上奏勸諫,他根本不聽。當時他的同父異母弟弟廬陵王劉義真對他很是瞧不起,曾經跟自己的親信這麼說:「我達成志向之日,就任靈運、延之做宰相,慧琳做西豫州都督。」徐羨之聯絡檀道濟和王弘、謝晦等人商議廢除宋少帝。按照歷律要遵循王子長幼擁立新帝,那麼廢除劉義符就該立次子廬陵王劉義真。
  • 全職高手:嘉世戰隊的表現越來越差,葉修進入神之領域
    嘉世已經知道葉修要組建戰隊的事情,開始想辦法阻止。不過嘉世戰隊的表現是越來越差,沒了葉修,只靠孫翔帶隊,蘇沐橙沒人配合,戰績是越來越差,這一集中還輸給了霸圖。葉修雖然還沒有完全組建好戰隊,但情況是越來越好,不僅成為十區的焦點人物,還進入神之領域,目前君莫笑的勝率為百分百。嘉世戰隊走下坡路已成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