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宋文帝新政入手,分析休養生息為什麼救不了南朝經濟

2021-02-13 戶外小魚

古代中國的經濟基礎都是建立在小農經濟之上的,農民的生產力與國家的國力,軍事實力息息相關。如何維持和發展小農經濟的生產力一直都是封建中央政權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自兩漢時期,漢文帝與漢景帝通過文景之治讓國家生產力得到極大提升之後,休養生息的政治策略就一直是各大帝王用來提升生產力的常用手段。在南北朝時期,劉裕代晉後,其子宋文帝上臺之後便推行了一系列讓民眾休養生息,恢復生產的政策,南朝也迎來了難得的平靜時期,但是後來南朝還是因為皇室成員的自相殘殺走向滅亡,文帝的新政並沒有挽救這個政權。

南北朝時期騎馬武士俑

今天,我們就從宋文帝的新政條例入手,分析其與漢朝時的文景之治的異同,探析其失敗的根本原因。

引言

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形勢最複雜,局勢最為動蕩的時期。在南朝統治期間,只有兩次比較長的穩定期,分別是宋文帝劉義隆以及梁武帝蕭衍的統治時期。劉義隆跟隨其父劉裕打下了大片江山,將東晉的疆域擴展至中國大半地區後,終於令司馬氏禪讓帝位,建立劉宋。與其父劉裕的軍事家形象不同,宋文帝在位期間,更加注重國內的經濟建設。

經歷了孫恩、盧循叛亂的東晉經濟處在十分低迷的狀態,宋文帝登基後立即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比如減輕稅負,分發種子,減免農民錢款等等,讓劉宋的經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回覆。但是在其去世後,劉宋迅速陷入混亂衰敗的局面,究其原因還是經濟制度以及政治體制的建立不夠完善。

宋文帝劉義隆

下面我將從農民與土地的關係,中央政治體制以及統治理念來比較宋文帝的新政與西漢的文景之治,從中分析劉宋新政失敗的根本原因。

農民與土地關係之異同

中國小農經濟作為支撐了中國近兩千年封建統治的農業生產形式,其本質涵義便是自給自足。在自給自足的前提下,農民們可以以納稅的形式向中央政府提供國家建設所需要的資金。而且小農經濟自然也由於其封閉性,會對商業及手工業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不過這點我們今天先按下不表。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小農經濟的根本因素在於土地。農民們只有有了屬於自己的穩定的土地,才能進行耕種,小農經濟才能得到有效的發展。在西漢初年,漢朝施行了郡縣制與分封制並行的策略,但是在賈誼提出應該適當削減藩王的權力與疆域之後,中央政權已經儘可能的將農民土地買賣權力收歸國有,接受中央政府的管理,防止農民失去土地。文帝時,針對農民的稅收十分低,人們可以在滿足自己生活的前提下繳納足夠的稅額。因此土地並沒有被兼併,農民的生產資本保持了他們的生產積極性。

漢文帝劉恆像

《史記》記載:「孝文皇帝臨天下,通關梁,不異遠方。除誹謗,去肉刑,賞賜長老,收恤孤獨,以育群生。減嗜欲,不受獻,不私其利也。罪人不帑,不誅無罪。除宮刑,出美人,重絕人之世。朕既不敏,不能識。此皆上古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親行之。德厚侔天地,利澤施四海,靡不獲福焉。」

而在宋文帝登基的時候,國家的大部分土地已經流入到了世家大族的手裡。農民們只有少數還保有自己的土地,其他的都在以佃戶甚至農奴的身份在為地主階級工作。因此減輕的稅賦並沒有減輕農民自己的工作量,而是讓地主們少繳納了稅款,讓他們得到了更多的利益。

《宋書》記載:「山湖川澤,皆為豪強所奪,小民薪採漁釣,皆責稅直。」

晉安帝司馬德宗

宋文帝自然也發現了這一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將以前東晉皇族的土地無償分給了附近的百姓,不過由於他還需要世家的擁護,宋文帝最終還是沒有侵犯他們的利益,依然允許他們保有大量的土地。宋文帝分給百姓的少許土地終究是杯水車薪,沒有讓更多的農民回到小農經濟體制中,其對於生產積極性的調動遠不如文景之治。

《宋書》記載:「晉安帝王皇后置脂澤地四十頃,以賜貧人。」中央政權穩定性的異同

與西漢初期類似,劉宋王朝也採用了分封制與郡縣制並行的政治制度。劉宋建國初期,在遠離國都的地區,由於那裡戰事頻繁,所以沒有穩定的地主階級產生,農民們依然可以保有自己的土地。在東晉時期影響其生產的主要是缺乏穩定的生產環境。在宋文帝的新政出臺之後,這些地方的人民確實得到了政策的紅利,劉宋的地方經濟也得到了有效的發展。

《宋書》記載:「家給人足,即事雖難,轉死溝壑,於時可免。」

但是與文景之治是不同,漢朝在漢景帝期間便採納了晁錯的建議施行推恩令,很好的限制了地方武裝的發展,雖然期間爆發了七國之亂,但是很快被周亞夫所平定。中央政權的權威得到了保障,避免了內戰的同時也為其下屬的郡縣的農民們提供了生產環境的保障。

《漢書》記載:「晁錯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廟不安。」錯父曰:「劉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歸矣!」

西漢重臣晁錯

宋文帝登基時卻沒有限制其下屬藩王的權力,因為當時劉宋還要面對北方政權的威脅,因此他需要自己的親屬們為自己拱衛四方。而且宋文帝缺少細柳營這樣的中央武裝,這讓藩王們都看到了篡奪政權的希望。也為之後劉宋連年不斷的內戰埋下了禍根。

《資治通鑑》記載:「宋諸帝自屠骨肉,誅夷唯恐不盡。」

前面我們說過建康,三吳之外的地區,地主兼併的現象並不嚴重,其最大問題是缺乏穩定。劉宋在宋文帝逝世後的連年內戰讓這些地方再一次失去了安定的生產條件。即使賦稅再低,也終究不能讓這裡的經濟繼續發展。

統治理念之異同

西漢政權的建立者劉邦出身僅僅為秦朝的一任亭長,身份低微,他身邊的重要大臣入蕭何、曹參、韓信等也大多出身低微。然而他們終究能戰勝許多六國貴族領導的義軍,主要是他們把平民的訴求放在了首位。

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

在建立漢朝之後,西漢初年的政府依舊保持著平民政權的本色,他們沒有去討好之前的貴族階級,雖然統治者自身確實出現了一些驕奢淫逸的跡象,但還是比較關心農民們的生活狀態。因此其休養生息的政策主要針對農民階級的利益,施行中即使影響了當時貴族的權益,也能夠持續地進行下去。

而宋文帝登基時,南朝政治環境錯綜複雜,雖然他和他的父親起於行伍之間,並不是貴族出身,但是當時南朝的許多經濟,政治資源依然為士大夫階級所把持。因此宋文帝的改革還是需要迎合他們的要求。因此一旦政策觸及到了士大夫階級的權益,便難以執行。

《宋書》記載:「湖熟有廢田千頃,文帝勸課農桑。」

南北朝農民耕作圖

宋文帝雖然提倡農民們開墾荒地來進行耕種。但是東晉時期,所有的山川水澤幾乎都為名門貴族所有,他們組織農民開發荒地,或者將開發的荒地的所有權收歸己有,讓開墾的農民成為自己的佃戶。即使在政策出現這樣的問題,宋文帝也只能選擇維護士大夫階級的利益,來維持自己的統治。宋文帝提倡的休養生息對於農民階級的效果顯然不比西漢的文景之治。

宋文帝新政的進步意義

宋文帝新政雖然達不到文景之治那樣的高度,但是在當時還是尤其進步意義的。其中最主要便是其對於農民的戶籍進行了重新的登記和清理。東晉時期,農民們除了背負沉重的賦稅之外,還要承受繁重的兵役,為了不讓極少數的農戶承擔全部的兵役及其他雜役,宋文帝進行了新的土斷政策(為解決僑置問題而推行的整理戶籍及調整地方行政區劃的政策),增加了中央政權治下的人口,豐富了承擔兵役的戶數,還給予了部分農戶田地。

南北朝歌舞圖

正是這樣的措施才讓宋文帝掌權的元嘉時期成為了南朝最富庶的時期,重視農業生產,減少國家在軍事上的投入,也讓音樂文學等藝術形式也在這個時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雖然其效果確實不如文景之治,但依然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宋書》記載:「凡百戶之鄉,有市之邑,歌謠舞蹈,觸處成群,蓋宋世之極世也。」評價

休養生息的政治策略自從西漢漢文帝時期首次登上歷史舞臺以來,一直是新朝代建立後優先採用的方針。古代中國的政權更替往往伴隨著大規模的戰爭,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會遭到嚴重的破壞,這樣的政治策略自然是恢復生產力的最佳方法。

但是宋文帝在制定新政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小農經濟最重要的因素不是農民的數量,而是土地,是穩定的生產環境。雖然通過土斷,他增加了農戶的數量,但是沒有解決土地被地主壟斷的問題,也沒能肅清國內的政治環境,埋下了內戰的隱患。雖然在他在位期間農生產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是農民地位沒有上升,階級矛盾沒有解決,這就註定他的元嘉之治不是南朝中興之景,只能是迴光返照之象罷了。

參考文獻:《史記》、《漢書》、《晉書》、《宋書》、《資治通鑑》等

相關焦點

  • 北魏太武帝與南朝宋文帝的恩怨情仇
    宋文帝名叫劉義隆,是宋武帝劉裕的第三個兒子,也是南朝劉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太武帝拓跋燾,是北魏的第三位皇帝,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他們的恩怨情仇。這兩位呢,他們有著很高的相似度。宋文帝是407年出生,北魏的太武帝是408年出生;北魏太武帝是在423年11月登基,時年16歲,宋文帝是在424年八月繼位的,時年18歲,都可謂少年得志。宋文帝無愧於文的稱號,他治國是一把能手,在他在位期間,史稱「元嘉之治」。而當經濟發展起來之後,宋文帝就決定北伐。
  • 宋文帝與元嘉治世
    徐羨之勾結另一個大臣傅亮,擁立劉義符的弟弟劉義隆做了皇帝,劉義隆就是宋文帝。宋文帝在位30年,他「臥薪嘗膽」為哥哥報仇,之後又勵精圖治創造了歷史著名的「元嘉治世」。劉義隆是怎麼除掉徐羨之等大臣?宋文帝是怎樣創建「元嘉治世」的?
  •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與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各有短長
    拓跋燾表面上很看重崔浩,實際上往往不用其謀,雖每次皆後悔,但從來也不長記性,事後即忘。顯然魏主對崔浩是有戒心的,不敢放手重用,免得其才能為眾所曉,聲望更高。
  • 從地圖看南北朝疆域的變遷:南朝不斷縮小,最終被隋朝統一
    在這個時代,無論是南方和北方都發生了大規模的戰亂,社會經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民不聊生。而南北朝是該時期的最後一個階段,一共經歷了大約170年。相對於十六國時期的混戰,南北朝的線索就清晰多了,總體而言就是南北方的對立。本文就通過地圖簡單展示下南北朝的歷史。東晉十六國的局面南北朝的歷史分為南北兩個線索。首先來說北魏的統一。
  • 南北朝時期,為什麼南朝的實力沒有北朝強大?這一戰起了關鍵作用
    因此,人們把南朝和北朝合稱為南北朝。這其中,南朝包括四個政權:劉宋、南齊、南梁和南陳;而北朝則包括了五個政權,分別是: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晉書》奉北朝共為正統,司馬光《資治通鑑》則奉南朝為正統。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一時期,南北政權實力的此消彼長。
  • 南朝宋,一個盛產神經病皇帝的朝代
    南北朝是中國一個分裂的朝代,分為南朝和北朝。南朝依次是宋、齊、梁、陳;北朝依次是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下面要說的南朝的宋朝,一個在南朝四個朝代存在時間最久的(共60年)王朝。青春少年,童心未泯,但知玩耍嬉戲,什麼父喪,什麼軍國大事,更不放在心上。群臣諫言,一概不聽。魏兵犯境,作戰失利,將軍自劾,國人驚惶,他也不管。公元424年6月,文武將官徐羨之、檀道濟等人帶兵殺入,將酣睡中的劉義符帶到岸上,收取了他的印璽,以太后的名義廢其為營陽王。不久被殺,時年僅十七歲。
  • 到彥之戰敗後,宋文帝要恢復他的封邑被拒絕,這才是明智的選擇
    然而在晚年時,宋文帝將他免官下獄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後來,宋文帝要恢復他的封邑,可是到彥之卻拒絕了,這又是什麼原因呢?要解開這些謎團,就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1、心中有愧到彥之拒絕接受恢復他的封邑,主要是他覺得心中有愧。他為什麼會心中有愧呢?因為他在與北魏的戰爭中,戰敗了。
  • 從南朝政權迎合名門重文輕武入手,分析南朝軍事不斷下滑的原因
    中國歷史上,門閥政治是一種短暫存在的特殊政治形態,其主要影響的朝代為東晉以及之後的南朝諸國。在侯景之亂後,建康城中的士族幾乎被屠戮殆盡,其餘分散於各地的門第們也逐漸退出了政治舞臺,南方中國的門閥政治才逐漸被中央集權所取代。
  • 宋文帝出軌以後…… 歷史鉤沉
    話說中國歷史上有個南北朝,南北朝分為南朝和北朝,也就是說當時的祖國尚未統一,雙方各佔一半領土。
  • 宋文帝劉義隆:開創元嘉之治的有為之君卻被自己親生兒子所殺
    宋文帝從十七歲開始,整整當了三十年皇帝,是南北朝時期當皇帝最久的皇帝之一。毋庸置疑,劉義隆是有為之君,在南北朝那個亂世,開創了「元嘉之治」,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然而,劉義隆並不是一個慈祥的君主,尤其在複雜多變的宮廷政治環境裡,劉義隆也多次用非常手段誅殺大臣,而且志大才空,指揮三次北伐都歸於失敗,最後又因優柔寡斷被不肖的親生兒子殺死,成為歷史的悲劇。
  • 南朝宋開國名將檀道濟之死:成敗皆由「廢立」起,悔不當初!
    他是南朝宋開國之君有著「南朝第一帝」之稱的宋武帝劉裕的鐵桿兒追隨者。劉裕一生對其極其信任直到臨死前還予以他託孤重任。然而宋武帝劉裕死後僅僅10餘年,他就被南朝宋的第3任皇帝宋文帝劉義隆送上了斷頭臺,還幾乎被夷滅了全族。
  • 宋文帝和彭城王的塑料兄弟情到底有多塑料
    大臣上奏勸諫,他根本不聽。當時他的同父異母弟弟廬陵王劉義真對他很是瞧不起,曾經跟自己的親信這麼說:「我達成志向之日,就任靈運、延之做宰相,慧琳做西豫州都督。」徐羨之聯絡檀道濟和王弘、謝晦等人商議廢除宋少帝。按照歷律要遵循王子長幼擁立新帝,那麼廢除劉義符就該立次子廬陵王劉義真。
  • 劉義隆——宋文帝——劉氏名人
    劉義隆繼續實行劉裕的治國方略,在東晉義熙土斷的基礎上清理戶籍,下令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債」,又實行勸學、興農、招賢等一系列措施,使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社會生產有所發展,經濟文化日趨繁榮,由是「三十年間,氓庶蕃息,奉上供徭,止於歲賦。晨出暮歸,自事而已」,「民有所系,吏無苟得。家給人足,即事雖難,轉死溝渠,於時可免。
  • 宋文帝留下的教訓
    而這個「教訓」的主角,就是南北朝時期的宋文帝。    宋文帝劉義隆(公元407-453年),是宋武帝劉裕(即辛詞中「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的「寄奴」)的第三個兒子,父子二人的作為,在辛棄疾筆下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劉裕(公元363-422年),典型的窮苦人家出身,《資治通鑑》說他「生而母死,家貧,將棄之」,多虧嬸娘抱養了他(所以小名「寄奴」)。
  • 初中歷史教案:《漢初的休養生息和文景之治》
    教學目標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有:西漢建立的時間、開國皇帝、都城;漢高祖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的措施;文景之治;七國之亂。二、通過引導學生思考「西漢初年,統治者為什麼要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漢初休養生息政策措施的實施與文景之治局面出現的關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 七年級歷史教學設計:漢初的休養生息和文景之治
    教學目標   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有:西漢建立的時間、開國皇帝、都城;漢高祖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的措施;文景之治;七國之亂。   二、通過引導學生思考「西漢初年,統治者為什麼要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漢初休養生息政策措施的實施與文景之治局面出現的關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 十八年未掌朝政,宋文帝實現盛世,為何落得昏君之名?
    南朝劉宋政權國祚59年(公元419-479年),宋文帝劉義隆在位30年,其開創的"元嘉之治",被視為劉宋王朝政權穩定的基礎。
  • 從「休養生息」政策談起——分析漢高祖劉邦的改革政策和影響
    「休養生息」就是眾多改革政策中的一項。 「休養生息」的出處源於韓愈《平淮西碑》:「高宗中睿,休養生息。」這裡所指的意思是戰爭之後,給予國家安定、人民發展生產的休整時間,這樣才能使國家的經濟實力得到恢復和發展。
  • 雖元嘉草草,未封狼居胥,但此時已是南朝最輝煌的時期。
    南朝宋武帝劉裕一生戎馬,即使在去世前,還曾銳意北伐。在他駕崩後,留給子孫後代的是一個已經注入了新鮮血液的朝氣蓬勃的新王朝。但他的指定太子卻在登上皇位一年後就被廢除殺死,原本只是王公的三子劉義隆在權臣的扶持下登上了皇位。那麼他的政績如何呢?
  • 淚痕春雨評兩晉南北朝—180.宋文帝的皇族內鬨
    他們這樣作是想讓劉義康更上一層樓,還是想挖坑活埋劉義康,恐怕他們自己也不知道。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如果宋文帝劉義隆早死上幾年,太子恐怕還真沒有機會繼承皇位了。因為面對一個如虎如狼的皇叔劉義康,太子不趕緊讓道,恐怕只有死路一條。  但劉義隆多活了幾年,所以皇子一系也成長了起來。在這種背景下,劉義隆自然可以放手收拾劉義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