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陳弘毅 熊科香) 「現在我越來越認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三餐按時吃飯,開始鍛鍊身體,推掉酒局,不吃夜宵,身體一天比一天輕鬆!」24日,在杭州路鍛鍊的市民李明釗告訴記者,通過鍛鍊,原本處於亞健康狀態的身體,一天比一天充滿活力。
這場疫情讓大多數市民的生活放緩,也引發思考:哪些健康生活習慣值得堅持?科學飲食、規律作息、鍛鍊身體,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
疫情期間,7歲的劉燁一直呆在團城山家中。「以前我每天都去參加跆拳道課,這幾個月道館暫停訓練了,只能在家堅持練練體能。」對於自己的寒假生活,劉燁雖然有些遺憾,但因為堅持居家健身和學習做「健康餐」,她還是感覺收穫滿滿。
「跑完步,出一身汗,回家洗個澡睡覺,感覺特別輕鬆。」24日傍晚,家住上窯的龔秉生簡單吃過晚飯後,來到附近的江灘公園,沿長江跑了5公裡。他告訴記者,夜跑活動他已經堅持了兩年,幾乎隔一天就會跑個五六公裡。「人少、環境開闊的地方我才摘下口罩,人多的時候還是會戴著,改為慢跑或者走路。」龔秉生說,鍛鍊身體的同時也要注意調整身體節奏,不能過度運動,合理控制運動時間和強度,才能達到較好的鍛鍊效果。
「戴口罩運動會導致呼吸不暢、難受。」湖北理工學院第一臨床學院副院長張雪峰表示,若通氣功能受限,會影響全身臟器的功能和代謝,誘發或導致軀體疾病。因此,不建議市民戴口罩進行長時間的中高強度運動。中老年人群以改善呼吸、穩定和柔韌性的練習為主,可以選擇一些舒緩輕鬆、動作簡單的運動,比如太極拳、散步等,並且注意保持安全距離。
「飲食對於提高免疫力也很重要,建議平時多吃些新鮮的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張雪峰建議,要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和積極平穩的心態,儘量避免熬夜,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應對常態化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