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23年,在莫斯科郊外的一個山坡上,十七歲的奧列格·康斯坦丁諾維奇·安東諾夫緊張地看著自己一手打造的滑翔機,這是這架滑翔機的首次試飛,它將從坡頂出發,一飛沖天。
不過遺憾的是,這架被他命名為「鴿子」號的滑翔機,終究還是沒能飛起來。
在興致勃勃的圍觀夥伴們的注視下,「鴿子」號從坡頂貼著地面滑向了坡底,首飛宣告失敗。
倔強的安東諾夫對此並不以為意,自從被招飛的航空學校刷掉之後,他便打定主意,自己一定要通過自力更生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飛天夢想。
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裡,安多諾夫再接再厲,不斷對「鴿子」號進行改良。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改進,終於在1924年的秋天,一架嶄新的「鴿子」號飛上了天空。
誰也想不到,「鴿子」號的成功,竟讓造飛機,成為了安東諾夫畢生追求的輝煌事業。
這個建築工程師的兒子,從列寧格勒工業學院一畢業,就立刻成為了滑翔機製造廠的優秀設計師。
作為拿過蘇聯滑翔機全國運動會「A級」運動員稱號的飛行員,安東諾夫本人是一個狂熱又十分優秀的飛行愛好者。
這一點對專業從事飛機設計工作的安東諾夫來說,幫助是顯而易見的。通過不斷地親自試飛自己設計的飛機,他的許多設計構想和巧思,能夠更容易付諸行動成為現實。
他主導設計了多款滑翔機,都成為了業界仰望的標準機型,其中最出眾的「前哨」滑翔機,更是創造了許多世界紀錄,聞名於世。
當時工業程度極其發達的蘇聯,讓天才的安東諾夫腦子裡許多大膽得有些天馬行空的想法,得到了施展的空間。
二戰爆發之後,安東諾夫主導設計、改良的軍用滑翔機,在戰場上發揮了巨大作用。由於戰爭需要,他甚至設計出可以運輸輕型坦克的滑翔機,可見其設計功力的深厚。
安東諾夫成為了世界著名的飛機設計師,為了表彰他的突出貢獻,前蘇聯政府還成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飛行器設計機構——安東諾夫設計局。
在領導安東諾夫設計局期間,為了順應航空飛行器的發展應用,安東諾夫的設計方向已經從早期的滑翔機轉向了運輸機,設計大型的運輸型飛機成為了安東諾夫後半生的主要工作。
超大型運輸機的設計工作,成為了安東諾夫飛機設計生涯中最輝煌的經歷,也為他在世界飛行器設計領域成為後人難以超越的頂級大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安東諾夫領導設計的一系列運輸機,不但在各個時期都是巔峰之作,甚至到今天,都依然是經典。
代號「魯斯蘭」的安-124型飛機,便是其中最突出的機型之一。
作為遠距離重型運輸機,安-124誕生之後,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大運輸機,直到安東諾夫去世後,另一個同樣出自安東諾夫設計局出品的超級「巨獸」的出現,一代經典安-124才退居第二,變成世界第二大運輸機。
取代安-124成為世界第一大運輸機,並且成為當今世界獨一無二存在的超級「巨獸」,就是代號「夢幻」的安-225。
02、
二戰結束之後,世界格局產生了劇烈變化。
美國和前蘇聯,作為當時世界上唯二的超級大國,都為了獨享世界最強大國的話語權,而在不知不覺中開始了你爭我奪的全方位「競賽」,並且一發不可收拾,彼此一刻都沒有停歇。
其中,最受人矚目軍備競賽,顯得尤為突出。
自從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在拜科努爾航天中心,成功向太空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一號。
四個月後的1958年2月1日,美國緊隨其後,在佛羅裡達州的卡拉維納爾角發射了美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探險者一號。
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將東方1號載人飛船送入太空,蘇聯航天員加加林成為人類歷史上首位登上太空的人類。
這讓美國人受到了不小的刺激,於是為了挽回顏面,時任美國總統的甘迺迪制定了登月計劃,宣布美國人要趕在1970年之前,登上月球。
由此,最容易看得見成果的太空競賽,立刻成為了美蘇兩國之間角力的主要「戰場」。
美蘇之間的「權利鬥爭」正式上升到了外太空。
此時,美國的經濟正處於飛速發展的上升期,再加上美元本身的先天優勢,讓美國在這場已經進入關鍵時刻的美蘇太空爭霸,開始後發制人。
1969年7月20日,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羅11號」成功登上月球,創造了人類首次踏上其他星球的記錄。
從1969年至1972,短短四年時間裡,美國又向月球發射了「阿波羅12號」到「阿波羅17號」載人飛船,其中除了中途出現故障安全返航的「阿波羅13號」,其餘五艘阿波羅載人飛船全部成功登月。
這對於太空技術曾經一度領先於美國的前蘇聯來說,無疑顏面大失,可是卻又無可奈何。
前蘇聯過於注重重工業而忽視了輕工業的發展,導致頭重腳輕的國內經濟始終跟不上美蘇「競賽」的步伐,經濟拖了後腿,自然讓可投入競爭的資源大打則扣。
另一方面,由於搞了太多完全不必要的軍備競賽,也直接導致了經濟建設的乏力。
軍備競賽和經濟發展失去良心平衡,惡性循環之下,最終讓前蘇聯在這場競爭中,逐漸力不從心。
儘管蘇聯也有專門針對登月的計劃,可最終都沒有成功,前蘇聯,包括今天的俄羅斯,至今都沒有人能夠登上月球。
到了20世紀八十年代,美國更是搞出了可以重複往返的太空梭,「哥倫比亞」、「挑戰者」、「發現號」航天飛船相繼升空。
前蘇聯為了跟上美國的步伐,也上馬了太空梭項目——暴風雪號。
正是在這個歷史背景之下,安東諾夫設計局受命開發一款可以背負「暴風雪號」太空梭的超大型重載運輸機。
於是至今為止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運輸飛機,代號「夢幻」的安-225應運而生。
1988年11月15日成功發射了自己的太空梭——暴風雪號。
1988年11月30日,安-225運輸機製造完成,並於次月12月21日,成功進行了首飛。
03、
安-225運輸機其實是在安東諾夫領導設計的安-124運輸機的基礎上,進行延展和改進而研製出來的飛機。
為了實現背負「暴風雪號」航天飛船的目標,安-225運輸機的機身頂部的設計承重超過了200噸。
1989年5月12日,安-225運輸機背負著「暴風雪號」太空梭在世人面前亮相,並且成功首飛,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為前蘇聯在世界面前掙足了面子。
不過,這種耀眼的光芒就像沖天的煙火,轉瞬即逝。
此時的前蘇聯,經濟狀況已經非常糟糕,根本無力支撐其繼續與美國進行太空競賽,甚至連正常的太空科研項目都無力維持。
「暴風雪號」太空梭只進入過太空一次,便再也沒有機會在太空展翅翱翔。
作為配套「暴風雪號」而專門研發的安-225也一下子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當時除了已經成功首飛的一架安-225,飛機製造廠裡還有一架相同機型已經製造了一半,處於等待交付的狀態。
面對「暴風雪號」項目的破產,那架才造到半截的安-225自然也就不可能繼續生產下去。
於是,世界上最大的飛機,「夢幻」安-225成為了獨一無二的存在,。
蘇聯解體後,安-225運輸機便留在了烏克蘭,雖然一直不斷受到外界的關注,可由於它特殊的性質,加上烏克蘭糟糕的經濟狀況,根本無法保證安-225的正常飛行狀態。
所以事實上,默默地停在烏克蘭基輔的機庫裡的安-225,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根本就處於不能飛行的報廢狀態。
知道後來,面對日趨發展的全球化貿易,跨境物流火熱起來,而作為大裝載能力的運輸機,開始炙手可熱。
於是,烏克蘭當局讓已經變身安東諾夫公司的設計局重新將安-225進行翻新。
2001年6月17日開幕的巴黎航空站上,煥然一新的安東諾夫-225運輸機在世人面前,重新驚豔亮相,成為全場的焦點。
安-225運輸機的試飛員,在多年之後一次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回憶自己第一次見到安-225這個龐然大物的情景。
「我心想怎麼可能,它的翼展和足球場一樣長,這玩意不可能飛得起來。」
安-225有多大呢?
它機身長度達到84米,翼展更是達到了88.4米。
與之相比,美軍最大的運輸機C-5的機身長度為75.54米,翼展67.88米。而世界上最大的空中客機A380機身長度72.75米,翼展79.75米。
安-225至今已經創下兩百多項世界紀錄,是當之無愧的全世界最大飛機。
它所到之處,都像是明星一樣,成為焦點,引得許許多多飛行愛好者瘋狂追逐。
如今,新冠疫情蔓延全球,安-225也開始了自己的新使命,不斷從中國將醫療物資運往世界各地。
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希望它的大肚量可以將抗疫物資儘可能多、儘可能快地送到目的地,幫助人類早日戰勝疫情,消滅病毒。
被開除艦長的羅斯福號,到底什麼來頭,還在漂泊裡根號瑟瑟發抖
美國一出手,王者變青銅,西方各國又叒叕為「搶」口罩吵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