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13章 1-12節
玉漢欽牧師著的《喚醒平信徒》一書中提到健康的教會必須有清楚的合乎聖經的牧會的目標。他提到今天許多在第一線的牧者在牧會的工場上失去了使命,將自己的意思、社會的價值觀取代了耶穌給予教會的異象。教會被社會的世俗化所迷惑,失去了教會的本質。
安提安教會在這方面給我們作好很好的典範。安提阿的建立是因為一群在耶路撒冷遭受逼近逃難的人建立。他們認識福音,還與其他人分享福音,當然也捍衛福音。安提阿教會作為歷史上第一間外邦人的教會,其成長過程和經歷對今天的教會有很多的提醒和幫助。這個教會充滿了強大的影響力,有卓越的見證。順服聖靈的引領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同心侍奉
聖經說:「他們侍奉主」,「侍奉」的原意是祭司在聖殿中的敬拜。體現安提阿對教會使命的深刻理解。教會不但是各種各樣的團契、小組、教導、服事事工。最重要的是,安提阿教會有真實的服侍,他們非常清楚他們在做什麼。教會不缺少事工、也不缺少儀式,而是缺少有敬拜的真實侍奉。
上帝曾經透過以賽亞先知說,我不要你們那些毫無意義的祭禮;我不要再聞你們所燒的香;我受不了你們月初的祭禮、你們的安息日,和你們的宗教聚會;那些禮拜都因你們的罪而失掉了意義。(現代中文譯本賽6章13節)以賽亞先知的這段說話是最強烈及歷久不衰的。首先,祭祀不被接納,繼而是獻祭者(11-12節)。耶路撒冷的官長和百姓應該知道,上帝鄙視沒有實質的禮儀、沒有順從的獻祭、沒有施予者的禮物。
祭司一日活在罪中,他們參加聖殿的敬拜就是對上帝院宇的污衊和踐踏。上帝憎惡人既行罪孽又守嚴肅會,即使他們舉手禱告,多多的祈禱,祂也不會看一眼。溫尼牧師曾警告今日的教會有同樣的危險:「純粹外在的宗教活動不過是遮蓋罪孽的外衣。」就是指活在私慾中敬拜。
聖經提到侍奉者的團隊。提到五個人的名字,就是巴拿巴和稱呼尼結的西面、古利奈人路求、與分封之王希律同養的馬念、並掃羅。安提阿教會有一個特色,不同族群的人來教會一起聚會、事奉主,這是合上帝心意的。安提阿教會看中侍奉團隊的建立,教會建立不久,耶路撒冷教會就差派巴拿巴前往探訪。他的到來,對成長中的安提阿教會猶如雪中送炭。在他的精心牧養之下,教會繼續增長。當牧養力量凸顯不足之後,巴拿巴便千裡迢迢地前往大數尋找保羅前來同工。保羅到來後和巴拿巴同心興旺福音,足有一年的功夫教導門徒,奠定了安提阿教會真理的根基。巴拿巴有令人羨慕的愛心、見識和胸懷。有這樣的牧者才會形成美好的侍奉團隊,才會牧養出健康成長的教會。
在教會裡,我們發現很多領導人常常單打獨鬥,獨自擔負起所有的事奉職責,這樣,不但使個人操勞過渡,也影響教會的事工,無法有效的推展。今天我要幫助你看到,事奉是一個團隊活動。神的心意是要我們彼此配搭服事教會。從聖經裡的一些事奉模式,我們可以看到,團隊服事常常能使事工完成的很圓滿。
華理克牧師認為:「興盛的教會都有一個強大的團隊。有三個指標:一個共同的目標與良好的溝通。這兩個因素缺一不可。你可以讓人們在同一個目標下工作,但互相併不交流,這樣他們就不是一個團隊;你可以讓人們溝通良好,但不是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工作,這也不是一個團隊。」[2] 第三有一套大家認同的共同價值規範。被聖靈引導的團體,是有合一的見識。基督身體的功能是作為一個團隊來事奉的。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一個人走的快,一個團隊走的更遠。
二、有異像領受
接受聖靈的引導,安提阿教會成長起來以後,他們並沒有隻顧自己教會的事工,而是願意尋求更遠的異象。特別是要在侍奉中等候聖靈的啟示,我們從安提阿教會可以看出他們對聖靈的聲音並不陌生,他們熟悉聖靈的感動。聖經記載,他們的同工團隊一起侍奉主,禁食禱告的時候,聖靈的引導就臨到他們,上帝就將他的心意向教會顯明。「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作我召他們所作的工。」(徒13:2)聖經告訴我們,聖靈對他們說話,眾人也當聽他的聲音。就是上帝呼召教會中最優秀的人巴拿巴和掃羅差派把教會中最重要的牧師差派出去。安提阿教會是注重尋求上帝旨意的教會。安提阿教會是個上帝所使用的教會,因為他們肯付代價,所以上帝使用他們,使他們成為後來的教會很大的祝福。
在侍奉中明白上帝的心意,領受使命是非常很重要的事。侍奉不能成為習慣或流於形式,而是有深深的使命感。領受使命決定了我們教會的發展方向。使命的本意是從上帝而來的默示和指引,但放到今日的時代背景中,我們也可以得到現世的意義。就是我們在生活中也需要有異象,也就是有積極的人生目標。
我們要建立屬靈的異象,使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更加親密,使我們能為上帝的家貢獻力量。二是在今生也需要做一個有目標有方向的人,懂得為自己建立目標,使我們的人生更加有意義和方向。關鍵是我們在生活中一定要有目標,我們的生活才更加有意義,有質量。
如果我們的人生沒有異象,那我們與上帝的關係就會疏遠;而如果我們的人生擁有異象,那麼我們的人生就是積極向上的,我們就會努力與上帝建立美好的關係,我們也會在生活中努力去學習和工作。
著名的汽車大王福特自幼幫父親在農場幹活,當他12歲時,就在頭腦中構想出一種能夠在路上行走的機器,這種機器可以代替牲口和人力。經過十年的辛苦努力,在29歲時,福特成功地製造出第一部汽車引擎。今日的美國,平均每個家庭都有一部以上的汽車;今日的底特律,已成為美國最大的工業城市之一;當然,也曾是福特的財富之都。當有人問他取得成功的原因時,他說,「你必須有理想。」有沒做事情的願望,連什麼都別談。
三、有福音行動
安提阿教會領受了上帝的使命之後,他們就行動起來,立即順服聖靈的差派,毅然打發教會中兩位資深的開拓者奔赴的宣教禾場。聖經記載,於是禁食禱告,按手在他們頭上,就打發他們去了。聖靈揀選巴拿巴和掃羅,教會馬上舉行差派禮,按手在他們頭上,他們就去了。我們看見安提阿教會非常順服聖靈,馬上響應上帝,帶出來的是福音的廣傳,從馬其頓、歐洲、美洲、南美洲甚至傳到亞洲來。所以安提阿教會是差傳的教會,是上帝祝福的教會。
安提阿教會的宣教觀念是正確而健康的,滿有上帝國度觀念,他們清楚自己必須承擔宣教的使命,將福音繼續向前推進,直到更遠的地方。兩位受差派的巴拿巴和保羅清楚自己是主的僕人,順服元首基督的帶領。按照常人的觀念,安提阿教會只有少數的同工,差派兩個出去是極大的損失,若將他們留下,事工會做得更好,可是聖靈感動安提阿教會,就毫不自私的打發他們出去,他們也聽從聖靈的差派,離開親手牧養的教會去到未知之地。他們相信主會帶領他們到應該去的地方,也相信主會保守安提阿教會繼續成長。那是主的教會,不是巴拿巴、保羅的教會。
人生不僅僅需要理想、眼光,更需要行動。如果沒有行動,你所擁有的理想再偉大,眼光再超前,都會一事無成。
20世紀中期,有兩位美國年輕人甲和乙,甲由於家境貧困早年輟學打工,他去了芝加哥尋找出路。最後買了一指鞋刷給別人擦皮鞋。半年後,他租了一間小店,一邊賣雪糕一邊擦皮鞋。後來,他不擦皮鞋,專賣雪糕,並且擁有自己的雪糕廠,並在這個城市超過50多家專賣店。而年輕人乙幾乎和甲同時到達芝加哥,他去芝加哥是為了進行市場調查,用了3個月,僅有50元花光了,得出一項結果:芝加哥的雪糕有市場!當他想從父親借款賣雪糕,遭到父親的反對。又過了兩年,他心裡仍然想著賣雪糕,10年過去了,卻無所事事。很多人心動的時候多,行動的時候少。總把希望寄托在今天,把行動留在明天的明天。有夢想,卻不去行動,有決心,卻邁不出第一步。
安提阿教會的建立、成長、承擔使命等一系列經歷,都對今天的教會有很大的提醒和幫助。願帶領安提阿教會的主今天照樣帶領屬祂的教會!
臺北基督之家的使命宣言中寫到:靠著聖靈的大能,讓臺北基督之家成為一個:
1.小組的教會:人人在小組生活中,被關心、牧養,成為相愛相顧的「家人」家人;
2.門訓的教會:人人在培育系統中,被裝備、訓練,成為跟隨耶穌的「門徒」;
3.分享的教會:人人在分享福音,被呼召、差派,成為承接大使命的「使徒」;
4.合一的教會:致力於連結眾教會一同進入命定,迎向國度「轉化與復興」。
說明:本方原載於金陵協和神學院 《教材》2019年第三期,建造健康教會系列三。此文,略有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