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世界殖民主義的結束和民主主義運動的興起帶來了什麼影響?

2020-12-23 大國歷史觀

引言

伊斯蘭世界黯然失色,變成了現在生活著的人類的地獄或煉獄,我們委婉地稱之為「第三世界」。說它黯然失色,是因為從前它在世界上享有的地位無疑比現在要高得多。這一衰退,假如說或多或少姍姍來遲,卻是確定無疑的。

伊斯蘭世界因此在19世紀陷於恥辱境地,罹受各種痛苦與災難,而後是各地區普遍為外來勢力所控制。此類事實眾所周知。只有土耳其逃過了這一命運,它在穆斯塔法·凱末爾帕夏(MustaphaKemalPacha,1920~1938年)的領導下,在災難降臨之際,做出了勇敢的、出色的反應。這一事件為後來民族的反應和民族勝利提供了一個實例。

▲伊斯蘭女孩

現在,伊斯蘭的解放接近於全部完成。不過,儘管獲得了解放,確保獨立卻是一個問題;另外,與世界其他地區保持同樣的發展速度、清清楚楚地看到未來,是另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殖民主義的結束與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現在最容易不過的是追溯伊斯蘭世界各個地區遭到殖民、而後是「非殖民化」的過程。它們一個接一個地(除蘇聯信奉伊斯蘭教的各加盟共和國外)獲得了完全的政治獨立。使用「殖民主義」一詞,在這裡是否恰當?

1917年十月革命之後,蘇維埃做出了種種努力解放其控制的地區,並實行非中央集權化。為了地方自治,它做出了各種讓步,由此也出現了巨大的物質進步。「現在,蘇聯和各穆斯林加盟共和國,尤其是突厥斯坦人和高加索人,都擁有自己的科學、行政和政治管理階層,即其知識界(intelligentsia)他們已縮小了自己與韃靼人之間的差距,不再需要尋求喀贊(Kazan)知識分子的幫助。」俄國的一個很有年頭的、曾經是獨一無二的穆斯林文化中心這樣說。然而,在這一過程中,不同穆斯林國家中天然的休戚與共關係受到了削弱,建立一個面積廣袤的「突雷尼語族」(touranien)國的思想漸漸為人遺忘。

▲俄國十月革命

在蘇聯聯邦體制中,文化「具有民族主義的形式,而以無產階級和社會主義為內涵」。其結果顯然是世俗化,對穆斯林的宗教準則造成了損害,同時,民族主義現在實際上局限於外省的範圍之內,不再訴諸穆斯林兄弟的烏瑪(Umma),通常僅僅提出諸如「進行機構改革」或「希望少數民族幹部發揮更大的作用」之類短期的要求。換句話說,蘇聯的穆斯林問題暫時與伊斯蘭世界在國際舞臺上大聲叫嚷著提出的一般要求無關。蘇聯各穆斯林共和國享受到了某種程度的獨立,但被緊緊維繫在蘇聯整體之內,與蘇聯有著同樣的外交政策,在國防、金融、教育和鐵路運輸方面完全依賴聯邦。

加列夫素丹(SultanGaliev)自1917年起就是共產黨的一位高級官員,但1923年他變成了一位反革命的煽動者,1929年被判處死刑。從他的經歷和視野來看,要走的路還相當長。作為一個穆斯林,他夢想著把蘇聯境內的所有穆斯林團結在一個單獨的國家之內,並通過強制手段把它變成指向東方的一個探針,向亞洲腹地輸出革命意識。加列夫認為,在這一大陸進行政治暴動的條件已經成熟,而在同時,在他看來,歐洲的工業勞動階級不過是一個「已經熄滅的革命火爐」。

▲蘇聯人拿著武器在合照

伊斯蘭有能力點燃亞洲的革命之火嗎?·泛阿拉伯主義(panarabisme),四分五裂的伊斯蘭世界的政治頭牌。在現今公開的國際爭端局面中,泛阿拉伯主義只是自己太過情願地想把整個伊斯蘭主義取代過來。除它自己之外,誰也看不見,誰也聽不到。純粹的阿拉伯世界是伊斯蘭顯而易見的、苛求的中心,是其十字通道。因而,人們易於把中東(及其在北非的據點)誤作整個伊斯蘭世界,除這一或那一地區外,這一或那一著名的人物之外,看不到別的任何地區、任何人物。這在每日的新聞中隨處可見。

我們顯然不應當把局部與整體混為一談。在東印度群島,8000萬名穆斯林生活在濃厚的印度教和泛靈論傳統的側旁,或生活於其間,生活於極為獨特的經濟結構之中,在某種意義上已經變成了半迷失的孩子。在南亞次大陸,巴基斯坦由兩個龐大的地區構成,印度這一龐然大物從中間把它們分開,其眾多的人口在某種程度上構成了一種威脅。在中國,一億穆斯林是一個非常分散的集團,非常肯定地「已經成為迷失的孩子」。

▲巴基斯坦的小孩子

在黑非洲,取得勝利的穆斯林在部分上成為形形色色強有力的泛靈論信仰的獵物,部分上為這些信仰所改變。這些民族的伊斯蘭信仰往往成為他們爭取民族主義的論據,成為他們進行反抗的一種手段。但就伊斯蘭整體而言,所有這些不再像從前那樣嚴格地矚望麥加,不再蜂擁前往那裡進行朝聖,或不再完全贊成建立一個有效的、統一的泛伊斯蘭的國家,無疑都是迷路的孩子,或者極有可能迷路。空間距離、政治以及無神論和世俗化的發展都在起著作用。

自1917年以來,僅有幾百名蘇聯朝聖者設法到了麥加。伊斯蘭世界現在是否處在「加裡波第時代」?在各穆斯林國家的核心地帶,在近東,泛伊斯蘭運動正與當地急劇而熱烈的民族主義發生衝突。1961年9月,由埃及和敘利亞組成的阿拉伯聯合共和國(R.A.U.)的解體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

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土耳其、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約旦、沙烏地阿拉伯、突尼西亞、摩洛哥、茅利塔尼亞和葉門都抓住自己獨有的特權不放,同時彼此之間常常或多或少地公開進行對抗,儘管它們在面對外部世界和來自外部世界的威脅時有時能夠實現臨時性的團結合作。這種激烈的民族主義驅使人們一一尤其是年輕人和學生-做出暴烈的和引人注目的姿態。不過在對此不表同情的西方人的眼裡,它們往往被視為過時,與時代不合。

▲跪拜在地上的老者

我們有著太多的、非常充分的理由對我們自己歷史上民族主義的過分的行為感到後悔,因為歐洲為此付出過非常慘重的代價;當歐洲正在實現統一的時候,我們不希望爆發新的民族主義運動。在實現統一方面歐洲缺少某些熱情,而且確實非常不公平的是,當遭到民族主義者的攻擊時,歐洲的熱情就會更低。和尋找目己的加生波弟。這絕不是-遠非如此-對加裡波第的光輝形象進行中傷。但就歐洲而言,在過去必不可少的民族統一戰爭之後接踵而至的是我們熟知的一系列可怕的組曲。與歐洲相比,民族主義是否很有可能更有利於歐洲呢?

在一個互相依附的世界經濟(在這裡這種分裂沒有什麼意義)中,它難道不可能把穆斯林國家導人死胡同嗎?更有甚者,它不會引發危險的衝突嗎?每一個獨立的國家,只要它擁有某些軍事力量,就傾向於按照自己的方式,完全根據自己的利益和野心,來闡釋泛伊斯蘭主義或泛阿拉伯主義。眾所周知,過去巴基斯坦、伊拉克和埃及就是這麼做的;在這個名單上還可以加上所有後來者。

結語

然而,民族主義也可以是竭力爭取民族獨立運動中的一個必然階段。每一種民族主義都是反對殖民主義、抗拒外國統治的一種方式,是一種潛在的解放運動。

相關焦點

  • 馬來西亞「伊斯蘭國」與民族國家:爭論、影響與趨勢
    馬來西亞雖身處伊斯蘭世界的邊緣地區,但向來都會受到中東地區伊斯蘭教思潮的影響,如瓦哈比運動、蘇菲主義和伊斯蘭現代主義等。1979年,伊朗通過革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而當前伊拉克與大敘利亞伊斯蘭國組織也在中東地區崛起,兩者建立的「伊斯蘭國」都對伊斯蘭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除了革命和暴力恐怖主義手段外,伊斯蘭黨(1953年創立,馬來語Parti Islam Se-Malaysia,縮寫為PAS)正以和平的方式在馬來西亞推動著「伊斯蘭國」*的建立。
  • 15~16世紀黑人的販賣和殖民活動的興起帶來了哪些影響?
    伊斯蘭世界在與黑非洲接觸很早的時期,就通過尼日和達爾富爾(Darfour)之間的地區並經由其在東非的市場,首次大規模地進行奴隸貿易。順便說一句,它進行奴隸貿易的理由與後來效仿它的歐洲竟然一模一樣:缺少人力去完成許多工作。
  • 伊斯蘭文明對世界的貢獻,遠超你的想像!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 2001年第12期檢索歷史,我們會驚訝地發現,伊斯蘭文明對人類社會進步所作出的貢獻許多已完全融入現代人的生活。無論是歐洲人稱之為的「阿拉伯數字」,還是婦孺皆知的《天方夜譚》,乃至穆斯林世界在醫學、化學、天文學及農業灌溉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曾深刻影響著世界文明發展的軌跡。人類文明當然是由不同文化和信仰的民族共同造就的。
  • 伊斯蘭帝國對世界醫學的巨大影響
    公元632年到1258年之間,伊斯蘭帝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有著最先進的文化。在建立後不到百年的時間裡,它就從一個沙漠部落結成的鬆散聯盟,成長為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帝國。在其巔峰時期,伊斯蘭帝國西及西班牙,東達印度邊境,北始中亞,南達北非。穆斯林的徵服導致了波斯和拜佔庭兩大帝國的傾覆。 在新近被徵服的土地上,穆斯林用伊斯蘭教和阿拉伯語在徵服者和被徵服者之間建立了組帶。其結果是,伊斯蘭帝國的宗教、政治和文化影響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 20世紀的伊斯蘭文明是如何呈現的?在當時有何影響?
    伊斯蘭世界內部的政治分歧似乎結束了泛穆斯林夢想,令其實現遙遙無期。但是,如同在過去一樣,泛伊斯蘭主義仍然是一個事實,是穆斯林文明的一個方面。那一文明在日常生活中仍然清晰可見。從伊斯蘭世界的一端到另一端,都有類似的信仰、道德、習慣、家庭關係、品位、休閒消遣、遊戲和行為,甚至有類似的飲食……
  • 因各種戰爭而興起,在拿破崙擴張中傳播,民族主義的前世今生
    就像在大批量的阿拉伯國家難民湧入歐洲時,歐洲各國政府針對難民問題做出的種種不同決策,很大程度上都會將本民族的利益考慮進去,受民族利益的影響。或者世界各國的內戰和分裂運動也都會受到民族主義的影響。可以說從很早開始,歐洲就已經颳起了一股民族主義的風。但是在歐洲大肆興起的民族主義之風是如何出現的呢,又為什麼會在歐洲盛行呢?
  • 伊斯蘭文明與世界(下)
    奧斯曼帝國是一個政教合一的軍事性集權國家,政府注重軍事技術、軍事組織及維護中央官僚集團領導地位的制度建設,雖先後搞過一些改革,如「新秩序運動」(1789~1839年)、「坦志麥特(意為『改革』)運動」(1839~1856年)和「立憲運動」(1876~1909年),以盡力維持帝國長時間的統治,但這些制度改革只是有選擇地出現在部分領域,許多關鍵制度和傳統秩序(如國家土地制度、城市行會組織和對私人積累資本的限制等
  • 伊斯蘭世界的宗教與國家 | 哈全安
    宗教對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儘管在不同時期不同宗教的影響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 對這些影響, 國內史學界的研究還有待加強。相對而言, 宗教對我國歷史發展的影響較小, 或許這可以被視為中國文化的一個特徵, 這易於使我們忽視對宗教的社會作用的研究。研究世界歷史不可缺乏宗教的視角, 宗教作為世界一些文明的特徵之一, 在國際政治和社會生活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
  • 第一次十字軍東徵:基督教世界與伊斯蘭世界對耶路撒冷的激烈爭奪
    塞爾柱帝國11世紀塞爾柱人興起,迅速徵服西亞大部分地區,建立起強大的塞爾柱帝國。1055年塞爾柱帝國君主圖赫裡勒·貝格打敗白益王朝,奪取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被阿拉伯帝國哈裡發卡伊姆一世封為蘇丹,成為伊斯蘭世界最有實力的人。塞爾柱帝國多次入侵拜佔庭帝國,對其構成巨大威脅。
  • 淺析伊斯蘭教對非洲民族國家構建的影響
    這些王國的統治者們雖還沒有皈依伊斯蘭教,但已僱用穆斯林作宮廷的書記員和大臣。穆拉比德人運動 標誌著伊斯蘭教作為一種軍事和政治力量在西非的興起,並最終為來自北非的柏柏爾人傳播伊斯蘭教鋪平了道路。19 世紀法國在西非進行殖民活動時,穆斯林國家起初以外交和武力等多種手段進行抵抗,保家衛國。非洲伊斯蘭教抗擊殖民入侵的主要形式是馬赫迪運動,其要義是當世界充滿非正義時,馬赫迪(「救世主」)就會現身來捍衛和淨化伊斯蘭教,實現社會正義。20 世紀初期,上幾內亞 、茅利塔尼亞以及塞內加爾等地均發生過反對法國殖民主義的馬赫迪運動。
  • 小議阿拉伯—伊斯蘭文化
    融合、繼承、發展、創造——阿拉伯—伊斯蘭文化是阿拉伯帝國境內各民族學者共同創造的文化結晶伊斯蘭教興起後,阿拉伯人逐漸向阿拉伯半島以外地區展開伊斯蘭徵服與擴張運動
  • 大航海時代前篇——西班牙收復失地,脫離伊斯蘭世界
    公元711年,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即白衣大食)的埃及總督穆薩·伊本·努塞爾,和屬下的摩爾人將領塔裡克·伊本·齊亞德率軍穿越直布羅陀海峽,進入西班牙,徵服了日耳曼人的西哥特王國,從此西班牙成為伊斯蘭世界的一部分。
  • 印尼,伊斯蘭激進派的崛起|地球知識局
    西爪哇地區的激進伊斯蘭武裝勢力也趁亂和政府打遊擊,還串聯到加裡曼丹島南部,掀起了持續到60年代的「達魯伊斯蘭叛亂」(Darul Islam rebellion),可見群島上伊斯蘭勢力之樹大根深。能夠通過選舉成為國家領導人的必然是伊斯蘭教徒但政黨都必須將潘查希拉作為其執政的前提(圖片:Agus Suparto / wikipedia)▼因與阿拉伯世界相隔遙遠,文化在傳播過程中必然出現失真和衰減,加之四周多種多樣的文明都會對印尼產生影響
  • 運動到底是什麼,帶來哪些影響和身體的變化?
    導語:人生在於運動,運動可以說是這個世界最廉價的東西,僅僅靠運動就可以換來一個好的身材,說了別不信,這絕對是真的,就是靠你的意志力和堅持完成的,但是運動中的學問有很多,裡面都有一層奧秘在裡面,因此我將為大家揭開這個秘密,一些運動小白可能會對一些運動的方式產生誤區,我將一一解答。
  • 西方世界的興起:爭議與共識(上) - 經濟觀察網 - 專業財經新聞網站
    本文將暫時忽略西方世界興起的文化論解釋,一則由於文化解釋相對難以量化,這方面的量化歷史研究較少;二則,文化解釋還未形成系統性的理論體系,因此,有待來者加以補充。議會是否是西方世界興起的秘密武器在解釋西方世界興起時,不少學者認為西歐在中世紀形成的限制王權的議會制度與城市自治制度是成功的關鍵。
  • 阿爾巴尼亞如何成為歐洲唯一一個伊斯蘭國家?
    由於教派之間的爭權奪利與教義衝突,公元1054年,基督教世界分裂成了以拜佔庭為首的東正教與以羅馬教廷為首的天主教。阿爾巴尼亞中南部由於經濟上與希臘、拜佔庭緊密聯繫,因此追隨拜佔庭的東正教;阿爾巴尼亞北部與義大利僅75公裡航程,受到羅馬天主教的影響更深。
  • 伊斯蘭黃金時代:巴格達——IIUM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系列講座
    他的孫兒沙賈汗為姬蔓·芭奴興建泰姬陵,儘管伊斯蘭黃金時代已經結束。遜尼派穆斯林治下的奧斯曼帝國興建了大量輔以華麗磚瓦及書法的清真寺,包括蘇萊曼尼耶清真寺、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塞利米耶清真寺及巴耶塞特二世清真寺。伊斯蘭藝術的黃金時代始自750年至16世紀,當時的陶瓷、玻璃、金屬製品、紡織品、泥金寫本、木製品繁盛。光亮的伊斯蘭陶釉是對陶瓷的一大貢獻。
  • 土耳其「西化運動」興起與挫折:師從法國,為什麼與法國不一樣?
    此消息傳至土耳其,與灰狼組織關係相近的土耳其親政府在野黨「民主運動黨」低調表示,土耳其國內的灰狼組織是青年軍,但在國外並沒有任何附屬組織,徹底切割與法國灰狼組織的關係。雖然土耳其方面不對法國政府解散境內土耳其民族主義組織的舉動多做評論,但兩國間因區域政治而起的外交衝突與近期法國總統馬克龍反伊斯蘭的發言都讓兩國關係降到冰點。土耳其與法國的關係長年來時敵時友。
  • 淺談伊斯蘭文明的開放性
    伊斯蘭文明伴隨著伊斯蘭的出現,改變了世界的面貌,給世界帶來了極其深遠的影響。這一卓絕的文明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源泉,有著自己鮮明的特色,而開放性是其中的顯著特色之一。    在《古蘭經》和《聖訓》的教導下,當最初的穆斯林走出荒涼的阿拉伯半島、向世界傳播伊斯蘭的信息之際,面對當時世界上的各種文明,他們不但沒有去踐踏和破壞,
  • 近代西方世界興起的原因:從黑格爾、馬克思到諾思
    從桑巴特、韋伯到熊彼特:企業家精神與西方世界的興起受馬克思的影響,作為一名著名的研究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的著名經濟學家和經濟史學家,桑巴特曾對近代西方興起的原因做了許多探討,並且,在對許多歷史問題的看法上桑巴特有其獨到——如果說不是怪癖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