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水電傳奇到萬億市場 漢能李河君這六年到底做對了什麼?

2020-12-14 騰訊網

在他二十多年的創業史中,創造了中國商界兩個傳奇:

第一個傳奇,從2002年至2011年,歷時八個整年,耗資超過兩百億元人民幣,帶領近萬人的施工管理團隊,在海拔兩千多米的中國雲南金沙江,一鍬土一鍬土地建成了一個總裝機300萬千瓦的金安橋水力發電站。該電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自行建設的最大的私營水電站,其裝機規模比中國葛洲壩水電站大10%,比當年象徵美國實力的美國胡佛大壩大30%;

第二個傳奇,2010年領導漢能開始實施大規模的產業轉型和戰略升級。歷時八年 ,通過四次海外技術併購整合,先後併購德國的Solibro、美國的MiaSolé、Global Solar Energy和Alta Devices公司, 投資超過500億人民幣,進軍具有獨特技術優勢的薄膜太陽能行業,成功地使漢能一躍成為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全產業鏈的薄膜太陽能企業,漢能也因此成為全球薄膜太陽能行業的領導者。在一定意義上講,李河君正在創造一個擁有廣泛用途的薄膜太陽能行業。

相關焦點

  • 漢能欠薪1.66億元,李河君從首富到「首負」,多項資產遭拍賣或查封
    2013年1月,鉑陽太陽能正式更名為「漢能太陽能」,這標誌著漢能旗下太陽能發電業務完成了借殼上市。2014年10月,漢能太陽能又更名為漢能薄膜發電。當時,薄膜發電產業是國家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更名之後,漢能薄膜股價一飛沖天,到2015年3月,其市值高達3000億港元左右,超越了當時國內所有太陽能企業市值的總和,漢能創始人李河君也因此榮登中國首富寶座。
  • 「漢能系」又一家公司被破產重整,李河君從首富到「首負」
    1989年,李河君白手起家,向自己大學老師借款5萬元開始創業,結果不到3個月,這筆「巨款」被他全部折騰光了。為了還債他四處賺錢,在中關村賣過電子元器件,這讓他淘到了第一桶金。1994年,李河君靠賣電子產品已積累了約8000萬元資產。在一個同學的建議下,他花1000多萬元買下了河源在東江上的一座1500萬千瓦的小水電站,這成為他今天百億基業的發端。
  • 李河君陷「至暗時刻」!河源法院查封漢能大巴,將啟動拍賣程序支付...
    1989年,李河君白手起家,向自己大學老師借款5萬元開始創業,結果不到3個月,這筆「巨款」被他全部折騰光了。為了還債他四處賺錢,在中關村賣過電子元器件,這讓他淘到了第一桶金。 1994年,李河君靠賣電子產品已積累了約8000萬元資產。
  • 「故事大王」李河君
    來源:中新經緯「水電大王」「中國首富」「能源大王」……這些都是外界給漢能創始人、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貼上的標籤。而在這些標籤的背後,正是李河君多年商業生涯中所經歷和講述的故事。但是如今,李河君「要讓萬物發電」的故事正在面臨危機。
  • 漢能陷「至暗時刻」:四個月內70次被列為被執行人 李河君還能找到...
    天眼查資料顯示,2020年以來,漢能集團已經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70次。同時,包括北京漢能光伏技術有限公司等多個子公司被列為被執行人。多次被列為「被執行人」 的背後,實際上是漢能集團的誠信危機。這場誠信危機的爆發,還要從2019年10月說起。
  • 漢能私有化或將引發資本市場蝴蝶效應
    這場股東會將決定,漢能薄膜發電將從四年的資本桎梏中解放繼續創造一個宏偉的「萬物發電」帝國,還是會與回A最快的列車擦身而過,等待更多的不確定性?  首先,我們先把時間線拉回到2015年——李河君和漢能命運的分割線。  2月,《2015年胡潤全球富豪榜》發布,李河君以1600億元資產力壓王健林、馬雲,蟬聯首富之位。
  • 我和漢能李河君的一次擦肩而過
    這就是李河君與他的漢能光伏。我和李河君差一點有些交集,那是去年初,一個青島的獵頭小姐把我推薦給漢能,職位是廣東省區經理。沒過多久,漢能集團一個人力資源的主管和我視頻了,表態很滿意,作戰經驗豐富,視野開闊。告訴我接下來是副總,若通過就是坐飛機來北京,面見集團大人物李河君。
  • 曾經千億身家,如今被員工追著討薪,「前中國首富」李河君經歷了什麼?
    小買賣掙錢,但是對於李河君來說這樣掙錢的速度太慢了。於是李河君便和自己的朋友東拼西湊了上千萬,打算用這筆錢幹件大事。經過深思熟慮,李河君最終決定將創業方向放在能源上。說幹就幹,李河君立即著手投資了一個水電站,並憑藉著對水電站的投資,小賺了一筆。有了第一次的回報,李河君對能源有了更大的信心,這種穩定的盈利方式讓李河君十分滿意,隨後李河君便投資了多個水電項目。
  • 風波升級:漢能系接受法院破產審查,李河君尋求接盤俠失敗?
    2017年漢能移動成為漢能光伏業務的主體公司。成立後不久,漢能移動承接了曾在港上市公司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近50%股權,後成為漢能薄膜控股股東。漢能集團是一家生產清潔能源的公司,最初主要從事水電站開發,自2009年開始,漢能集團正式進入薄膜太陽能領域。近年來,漢能的光伏產業受到重創,這讓現金流本來就不太好的漢能薄膜陷入危機。
  • 東源縣長進京謁見中國首富,釋放了什麼信息?
    以前媒體報導李河君,用得最多的標籤是:神秘富商、光伏大鱷、福布斯新貴。如今可能要再加一個:中國新首富。關於李河君的傳奇故事有很多,最為河源人津津樂道的,可能是關於他的發家史。李河君出生在河源市仙塘鎮觀塘村,幼時家境貧窮。後來,在北京以倒賣電子產品賺得第一桶金的李河君便在河源開發水電站,從此走上巨富之路。而在李河君轉戰光伏產業之後,又在河源投資210億的太陽能薄膜組件生產和研發基地,以及兩座東江幹流上的發電站。從水電到光伏,李河君堅守清潔能源的道路。對了,他畢業於河源中學,這也是河源人為他感到驕傲的原因之一。
  • 幕後推手解密漢能神話起點:發家「三步走」
    陳石分析道,而地理層面而言,除因漢能於雲南金安橋水電開發的原因而瞄準昭通外,選址太過偏遠的呼倫貝爾,則是難以理解之舉。 「當時徐婷本意是通過此向我展示漢能在煤化工領域的決心」,陳石說道,「沒想到被我潑了盆冷水」。 而這,反而贏得了徐婷的信任。4月11日,陳石以助理研究員身份,進入漢能集團核心機構、可與李河君「直接對話」的智囊團隊——戰略管理部。
  • 破產、欠薪、遭查封、誠信危機……漢能還有「翻盤」籌碼嗎?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26日,胡潤發布了2020年全球富豪榜,漢能集團李河君榜上以名,並以44億美元折合300億元人民幣財富在總榜上排名490,處於一個中等的位置。在太陽能發電領域,李河君排名更高,僅次於通威集團劉漢元的48億美元,排名第二,排位遠高於保利協鑫朱共山、隆基股份李振國、正泰集團南存輝等光伏界大佬,儼然仍是太陽能發電領域的領軍人物。外表風光,事實卻不盡如人意,近年來的漢能可謂經歷了過山車式的發展。
  • 身價暴跌1550億,員工拉幅討薪,前首富李河君能挺過這一劫嗎?
    從最高身家1650億到只有100億,他用了五年時間。根據天眼查資料顯示,今年以來,李河君所執掌的漢能集團已經第70次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而被列為被執行人的背後,是漢能集團危機的真實寫照。截止到現在,漢能集團仍深陷泥潭,而前首富李河君沒能拿出相應的應對措施。
  • 從地攤到大佬,曾經那些少年做對了什麼?| 艾問人物
    我們不禁要問,這小小的地攤中到底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奧秘,可以成就一方大佬?這些人在擺地攤那年,很多都還是人們口中的「曾經那個少年」,這些年他們究竟做對了什麼?(漢能集團董事局主席)1989年(22歲) 電子元器件馬雲(阿里巴巴創始人) 1991年(27歲) 義務批發的小商品薇雅(知名時尚達人) 2003年(17歲) 服裝文賓(文和友集團創始人) 2010年(23歲) 油炸食品我們發現,這些人當中很多都曾經還是少年,蔡文勝擺地攤時不過15歲、李河君只有22歲、文賓23歲……其實不止以上這些人,海底撈創始人張勇
  • 什麼才是真的財富?
    除了現金之外,其他任何東西,都不能做加法。首富沒法排名。 但是人類是很愚蠢的,他們總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他們總喜歡問一個問題:「馬雲和王健林誰更有錢」。這個問題,很無聊。因為我們前面說了,「除了現金,財富並不能簡單地比大小」。馬雲和王健林,是根本不同的二類人。財富是多維的。
  • 漢能助力波音實現逆天無人機
    早前漢能就將砷化鎵薄膜太陽能電池應用在無人機上,研發出了可將續航時間延長到6至10小時,作業範圍擴展到400至700公裡的4.4米固定翼工業級太陽能無人機,性能上優越於續航時間為1.5至2小時,作業範圍在200公裡以內的常規純電池動力無人機。而這一次與「奧德修斯」的結合無疑是讓漢能砷化鎵薄膜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間。
  • 三重防水保護的漢能漢瓦,叫板特斯拉!同樣顛覆全世界屋頂!
    這是一款傳承歷史,凝聚頂尖技術的中國瓦。之所以用「漢瓦」這一命名,是源自於對中國文化基因和漢能技術基因的傳承與發展。與中國傳統文化、建築理念所強調的一樣,漢瓦將實用性、美學與人文哲學思想融合在一起,打造生態建築,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漢能控股集團主席李河君介紹。